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19岁的他,不折不从,沉稳端重;42岁的他,临危受命成为清华校长,格局开阔;晚年的他,依旧高风亮节,呕心沥血。他一生清华,一世清白。文 | 水清编辑 | Anita他是清华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也被誉为是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战乱频仍中,他临危受命,成功执掌并花31年的时间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使清华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学校,发展成了扬名中外的国立清华大学。在他之前,学潮动荡,学生动不动就把校长赶下台。可他上任后,人人拥戴。有人问他秘诀,他风趣地说:“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没有人愿意倒梅(霉)吧!”没错,他就是梅贻琦。1889年,梅贻琦先生出生于天津一户诗书世家,年幼时,父亲失业,再加上家中兄弟姊妹众多,家境颇为清苦。他自幼熟读经史,且善背诵,颇得张伯苓赏识,被保送至保定高等学堂。年幼时,梅贻琦即矫矫不群。他看似沉默寡言,但当同学们因某个问题争执不下时,都会征询他的意见。梅贻琦天生沉稳有气度,他的话一出,往往能平息两方争端。电影《无问西东》中的梅贻琦在生活中,梅贻琦很能沉得住气。早年,美国把部分“庚子赔款”作为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费用。梅贻琦也投考了。发榜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惟有梅贻琦平静从容,从他不喜不忧的表情中,谁也无法判断他到底有没有考上。结果是,他不仅考上了,而且在630名考生中名列第六。他被录取为第一批清华招考的留美公费生,赴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攻读电机工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9岁的少年临人生大事,也能如此不折不从,沉稳端重。留美期间,梅贻琦把本来就少的补贴节省下来,接济拮据的家。后来,为了赡养父母弟妹,他放弃攻读硕士,决然回国。之后,他一直用微薄的薪水供养着整个家庭,以至于耽误了自己的婚事。直到弟弟工作了,他才把自己的婚事提上了日程。严范孙先生作介绍人,把韩咏华介绍给了梅贻琦。说来也巧,其实早些年,梅贻琦在天津基督教男青年会任干事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在女青年会工作的韩咏华。很多感情,不怕迟,就怕没有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两人很快恋爱,并迅速订了婚。订婚前,韩咏华的同学对她说:“告诉你,梅贻琦可是不爱说话的呀!”韩咏华的回答也有趣:“豁出去了,他说多少算多少吧!”婚后第一年,他们便有了第一个爱情的结晶,很快,次女也紧随其后。梅贻琦管教孩子很能沉得住气,他几乎不会发生情绪失控的事情。孩子不听话,他从不会生气,而是和颜悦色地重申道理。但是不管孩子怎么哭闹,他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原则和主张。事实证明,温和坚定的父亲比严厉的母亲更有威信。出任校长后,梅贻琦也素以寡言慎行、沉稳持重而闻名,人们都戏称他为“寡言君子”。学生曾作打油诗“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可是学校总认为,恐怕仿佛不见得”来形容他的说话风格。西南联大遭日军飞机轰炸时,只有他镇定自若,像定海神针般疏导着师生,稳定着大家的情绪。梅贻琦校长刚柔并济、沉稳持重的行事作风让他赢得了师生的一致认可。“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一个人如果沉不住气,临事时容易失去理智,面对失败时常怨天尤人。只有沉得住气,才能让人生这条航船,更好地在狂风巨浪中扬帆远航。1931年,42岁的梅贻琦先生刚接手清华的时候,清华并不是中国最好的学校。大学班开班两年,总共录取150人,全国报名人数不超过400人。在他就任之前,清华已11个月没有校长,在一片质疑与期待的目光中,梅贻琦临危受命。在就职演说时,他这样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意即: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为了能让清华的师资力量变强大,他弯下腰,四处招揽人才。他不辞辛劳,亲自到火车站接国学大师赵元任先生,并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等大师一直保持着诚挚的友谊。1927年,王国维在颐和园自杀后,也是梅贻琦亲自去园内收殓并料理后事的。在梅贻琦校长的感召下,一时间,清华校园内名士云集,学术自由蔚然成风。有人说,弯腰是一种姿态,如同猎豹出击前的蓄势。但对于梅贻琦来说,弯腰更是一种大家风范,是顾大局识大体的成熟稳重。1937年,抗战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被迫迁到湖南长沙。1938年4月,又被迫迁到云南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初期,三校合并,一开始的磨合期颇有些矛盾,梅贻琦事事忍让,一切以大局为重。此后八年,西南联大主要校务工作都由他执掌。他本身有着深厚的学养,兼作风包容,凡事讲究民主,处理事情公正,并一向为人正直,简朴清廉。昆明物价飞涨的时候,联大的老师和学生的生活都非常清贫。梅贻琦向当时的政府教育部申请了一些补助金。当时,梅贻琦的四个子女都在联大读书,他却没有领取补助金,相反,把机会让给了更贫困的学生。其实当时,梅贻琦一家也过得非常清苦,妻子韩咏华不得不做些糕点上街卖掉来贴补家用。梅贻琦有时候会去接她,有时候也跟她一起卖。西南联大时期,梅贻琦迟到过两次,迟到的原因听起来很是心酸。一次是韩咏华迟迟不回,他不得不帮她看着糕点摊;一次是出差去昆明的时候,他为了给公家省钱,不坐飞机坐邮政车,结果车开到半路就坏了,导致迟到。堂堂清华校长,低调清廉如此。尼采曾说:“谦逊基于力量,傲慢基于无能。”真正厉害的人,都戒掉了傲慢。真正厉害的人,内心有笃定的自信,他们懂得弯腰,能够用空杯心态来处理事情,用开阔的格局去与人沟通。如此,才有余力去迎接真正的荣耀。民间曾盛传过这样一件趣事:西南联大办了一个教学质量很高的附中,昆明人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去读书。当时的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给过西南联大很大的财物支持,有一天,龙云特地去拜访梅贻琦,说自己女儿没考进附中,请求校长破格录用。梅贻琦客气地留龙云吃了饭,并安排联大的教务长潘光旦派老师晚上辅导龙云的女儿,等明年再考。回去之后,龙云感到忿忿不平,但听到秘书长告诉他,梅校长的女儿也未被录取后,龙云顿时气消了。梅贻琦就是这样,无论是面对权贵还是平民,他都坦坦荡荡,抬得起头,彰显了一代大师的凛然正气。抬得起头的人,无论是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能奋勇向前,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国难当头之际,梅贻琦为了保证西南联大的办学经费、物资供应,他不顾个人安危,经常跑重庆寻求政府的支持。那一回,他去重庆,途中,饱尝了敌机轰炸、车马不便、饥寒交迫的艰辛,颠沛了将近三个月才回到昆明。寡言的他在会上慷慨激昂:“在这风雨飘摇之秋,清华正好像一条船,漂流在惊涛骇浪之中,有人正赶上驾驶它的责任。此人必不应退却,必不应畏缩,只有鼓起勇气,坚忍前进。虽然此时使人有长夜漫漫之感,但我们相信,不久就要天明风定。到那时我们把这条船好好开回清华园,到那时他才能向清华的同人校友敢说一句‘掌告无罪’。”在战火纷飞、校务繁重的情况下,梅贻琦校长呕心沥血,开创了西南联大“筚路蓝缕、弦歌不辍”的局面。这个只存在了8年的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8年,3882名学生,却培养出了李政道、杨振宁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邓稼先等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院士,以及100多位人文大师。而梅贻琦的高风亮节受到了大家一致的称赞,他当之无愧地被称为西南联大的“船长”。抗战结束后,梅贻琦辞别春城,回到北京,继续担任清华大学校长一职。1960年6月10日,梅贻琦被诊断患癌,施行摘除手术。两年后,梅贻琦溘然长逝,享年73岁。逝世两个星期后,人们打开梅贻琦家中的一个皮箱,里面静悄悄地躺着庚子赔款基金的使用账目,一笔一笔非常清楚。梅贻琦校长手握巨额款项,却一分未贪。“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校长一生抬得起头,行得正身。他以他的高风亮节,奠定了清华之魂,他的精神将彪炳千古!
发布者:Outstanding阅读3161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12月16日
为一人,为一国,宋庆龄甘愿燃烧自己。她一直秉持着孙中山的遗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1949年10月1日,举国欢庆,四万万同胞彻底站了起来。孙中山没见到的,宋庆龄替他见证了。而宋庆龄对于新中国所奉献的一砖一瓦,国人不会忘。文 | 陈公子编辑 | Anita1924年,一位国际新闻社的记者在访问完孙中山和宋庆龄后,曾在报道中这样描述过宋庆龄:“她神态羞赧、温柔而又崇敬。我未想到她是那样容光焕发,那样高雅优美,她的理想又是那么炽烈!这位像花一样的妇人,是那么文雅、富于魅力、仪态端庄,很难想象是一位革命领导者。然而,她已献身于自己的丈夫,献身于他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她是名门闺秀,温文尔雅,为人随和;她是乱世里的佳人,不顾世俗的目光追随真爱,坚守信念;她一生未育,建国后,又投身于妇女和儿童事业中去,殚尽竭虑,鞠躬尽瘁。这就是一代奇女子,宋庆龄。宋氏家族全家福宋耀如一共有六个孩子,三男三女。三女就是我们熟知的宋蔼龄、宋庆龄和宋美龄。20世纪初的上海,繁华又迷人。宋家的庭院里,儿女们常常紧紧围坐在一起,父亲宋耀如吹小号,妈妈就弹钢琴,孩子们学着唱《我的家庭真可爱》。 1907年,宋耀如决定把宋庆龄与宋美龄一起送去大洋彼岸,接受更好的教育。出发前,宋耀如把她们留住,担心地嘱咐说:“爸爸让你们去美国,不是让你们去看西洋景,而是要将你们造就为不平凡的人。这是一条艰苦的荆棘丛生的路,要准备付出代价,不管多么艰苦,都不要终止你们的追求。”赴美的这一年,宋庆龄只有14岁。少女宋庆龄 ,对世界广泛的一切都有兴趣。打网球、野营、无书不读,尤其爱钻研历史和传记。她的历史教授说,宋庆龄谈论起中国的未来时,声音是那样地柔和,而她的眼睛中燃烧着“足够照亮整个大地的火焰”。在图书管理员路易斯·莫里斯的印象里,这个清秀的东方姑娘非常喜欢看一些“远超她这个年龄的姑娘趣味”的书籍。十九世纪末的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当时的宋庆龄恨不得自己马上毕业,能回国学以致用。但她没想到,这一回去,就遇见了一个她将要追随大半生的人,和她愿意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一向温和的宋庆龄,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讶异的事情。她把学校象征清政府的龙旗扯下来,踏在脚下,换上了五色的新国旗。她还在院刊发表文章,热情地赞颂辛亥革命:把四万万人民从专制中解救了出来,是很了不起的一次革命。1913年,获得学士学位的宋庆龄毕业了。校刊上她的照片旁写着这样一句话:“从她的两眼和额头流溢出内心的光彩。”少女长大了,但她尚不知道,前方满布荆棘的路正在等着她。此时国内的政治依旧一片混乱。当了44天临时总统的孙中山,被袁世凯胁迫下位。孙中山遭袁世凯满城通缉,逃往日本。宋耀如是孙中山的革命追随者,也一路随孙中山到了日本。他给宋庆龄写信,让她不要回国,直接去日本。1913年的秋天,东京的天气很舒适。在那里,宋庆龄终于第一次见到了她内心一直仰慕的英雄,孙中山先生。宋庆龄看着那个比他大20多岁的男人,满心感慨。她对他的崇拜,发自五脏六腑,真诚,且肝脑涂地。但对孙中山来说,这是他见宋庆龄的第二面。1894年6月,孙中山和宋耀如因共同理想成为朋友,这年,孙中山28岁,宋耀如30岁。而宋耀如襁褓中的宋庆龄,还只有一岁。那时的孙中山不会想到21年后,他见过的那个宋耀如怀抱中的女娃娃,会嫁给自己。1914年的夏天,在一场聚会上,宋庆龄弹起了钢琴,弹罢,又唱起了歌。有人在旁边随意走动,孙中山立马把手指放在嘴上,做了个“保持安静”的手势,示意对方安静下来,以示对正在表演的宋庆龄的尊重。做完手势后,便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宋庆龄,好像天地间,只此二人。宋庆龄在聚会上弹过的钢琴后来,宋庆龄成为孙中山的秘书,负责翻译密电码和外文信件工作。宋庆龄给妹妹宋美龄寄了封信,信上说:“我从来没有这样快活过。我想,这类事情是我从小姑娘的时候就想做的。我真的接近了革命运动的中心。”那段时间,宋庆龄和孙中山总是一起参观展览、商店、兵工厂,沿着河堤一起散步看樱花。在宋庆龄面前,孙中山似乎没有秘密,什么都跟她分享。时常与她讨论时局发展的变化,帮她理解复杂纷繁的政治现象。四四方方的小屋里,两颗在乱世里的心,彼此温热得很快。他们很快有了一致的决定:结婚。很多年后,孙中山回忆起来,还是那样地幸福:“遇见她,使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体会到了相思的痛苦以及恋爱的喜悦。”宋庆龄亦这样认为:“我同意与他结婚,此生从未后悔过。” 《誓约书》上用“琳”代替“龄”字是因为“琳”字易写,而且宋庆龄的确叫过“宋庆琳”这个名字但两人的成婚之路,并不顺利。宋耀如和孙中山仅有的一次严重冲突,就是女儿与孙中山的成婚之事。1915年6月,宋耀如得知自己的女儿要嫁给自己的朋友后,惊掉下巴的同时懊恼气愤。怎么能嫁给大27岁的男人?况且这个男人还有一个原配妻子。撇开这些不谈,嫁给革命人士,意味着日后必将风雨飘摇。宋耀如与倪桂珍极力反对,一向温和的父母,把宋庆龄软禁在家。那边的孙中山一直没等来宋庆龄的消息,买了张船票急匆匆去了澳门,找原配卢慕贞离婚。卢慕贞认为自己大字不识一个,不能在革命道路上为孙中山出力,现在这个能为他出力的人出现了,心里反而得到安慰。倪桂珍一直劝说女儿另嫁,但宋庆龄的态度坚决如铁,非孙中山不嫁。孙中山也很坚定:“婚一定要结,我不是神,我是人。”同盟会的人也反对这门婚事,大家一致认为革命领袖在这个时候休妻另娶,会影响民众地位。关键时刻,卢慕贞“救”了这对苦心人。卢慕贞在同盟会众元老面前,发了一番肺腑言:“孙先生为革命奔走海外,到处流浪,身心交瘁。现在有人愿意照料他的生活,我愿意两全其美,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卢慕贞的发声,瞬间让各路反对的声音哑了火。1915年10月25日,在日本律师和田瑞家,孙中山与宋庆龄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宋耀如、倪桂珍虽然不同意这门婚事,还是让人悄悄送来了嫁妆,尤其是那件设计精美的中式服装,绣片镶着99朵菊花串成一连的团花,寓意天长地久,圆圆满满。 婚后,宋庆龄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帮助我的丈夫工作,非常忙。我希望有一天我所有的劳动和牺牲将得到报答,那就是看到中国从暴君和君主制度下解放出来,作为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共和国而站立起来。”两个有共同理想的人走在一起,是人生大幸。两个有爱国理想的人走在一起,是民族大幸。婚后生活,无论公私,宋庆龄都将孙中山照顾得非常妥帖。孙中山会把各种大地图铺在地上,弯腰用彩笔勾画着各种各样的河道、铁路,宋庆龄就在旁边为他读科学著作。“那些夜晚,可以说是我当孙先生学徒的时代。”侍卫武官郑卓回忆说:“她是孙中山先生最好的助手,非常难得的无与伦比的好秘书。宋庆龄的英文、法文好,有时一些文件、信函,其他秘书一时译不出来,宋庆龄很快就能译完。她英语口语讲得好,又会广东话,所以还陪同孙中山参加接待国内外宾客的工作。她还担任了另一项角色,试菜员。每次吃饭,必定是宋庆龄先吃,她为孙中山试菜,为孙中山挡生死。即便如此,宋庆龄还是很满足,她给友人写信:“我的先生在各方面都很渊博, 我在他那里学到很多知识。”对孙中山,宋庆龄爱得极其崇拜。对宋庆龄,孙中山也不吝啬夸赞:她是完美的妻子。孙中山曾在信中写道:“我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这是我过去从未享受过的真正的家庭生活。我能与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助手生活在一起,我是多么幸福。”在那个年代,很少有人会公开使用“幸福”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婚姻,而孙中山和宋庆龄做到了。然而在1922年,发生了一件让孙、宋措手不及的大事。凌晨两点,孙中山叫醒睡梦中的宋庆龄,对她说深得自己信任的陈炯明叛变了,正在附近攻打,催她穿好衣服逃出包围圈。慌乱中,宋庆龄让警卫带孙中山先行离开,她独自善后,孙中山死活不同意。对此宋庆龄态度十分坚定: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你。在众人的催促下,孙中山只好答应先走。窗外的流弹开始不停四射,但孙中山不知道,此时宋庆龄的腹中已经有了他的骨肉。宋庆龄趁乱跑到钟荣光(岭南大学首任校长)家,刚到门口,就昏了过去。醒来之后,钟荣光跟她说:孩子没了。不光如此,还有个更大的打击等着她,因为流产,她得了妇科病,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再怀孕生育 孩子的流产,是宋孙两人心中永远的痛。但他们化悲痛为动力,把中国所有受苦受难的同胞,当成自己的孩子,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只是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并没有走得太久。对宋庆龄的陪伴,也仅仅10年时间。而在这短短的10年间,孙中山每次出门办公和回来时,总会亲吻宋庆龄的手背。国民党改组一年后,孙中山在劳累中病发,最后因肝癌在协和医院永远闭上了双眼。临去前,他一再叮咛何香凝:“要善视孙夫人,弗以夫人无产而轻视。”1929年5月,宋庆龄回国参加孙中山的葬礼。路上,她对弟弟宋子良说:“是宋家为中国而存,而不是中国为宋家而存。”对于丧子又丧夫的宋庆龄来说,打击太过沉重。只是时间不允许宋庆龄成日缅怀伤痛,她还有孙中山的遗愿要执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独自一人作战的宋庆龄,面临内忧外患。要面对帝国势力,也要面对蒋介石那股不可小觑的军队。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以兵谏的形式扣押了蒋介石,远在上海的宋庆龄成了危机时局中至关重要的一股力量。中央让她从上海转移到香港,暂避风头。去了香港的宋庆龄也没闲着,立马筹备了保卫中国同盟会,向国外捐款和物资。后来蒋介石多次派人游说宋庆龄,给她开出巨大的利益关系,都遭到宋庆龄的严厉拒绝。孙中山的誓言,革命的最终理想,宋庆龄铭记于心。她断不会为了小我,出卖大我。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8月28日,北京前门火车站,站满了五十余位最高领导人,他们此行只有一个目的,迎接上海前来的宋庆龄女士。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当五星红旗升起时,在天安门城楼观礼的宋庆龄留下了两行热泪。 宋庆龄 中举国欢庆,四万万同胞彻底站了起来。孙中山应该欣慰了,他没见到的,宋庆龄替他见证了。建国后,宋庆龄依然不敢松懈。她把建国前发表的文章和演讲选编成册,为书取名《为新中国奋斗》。编书所得的稿费她一分没要,作为儿童福利基金,全部捐赠。面对感谢,她只留了这样一段话:“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要爱护他们,要栽培他们。”名与利在宋庆龄面前微不足道,国民的利益永远高于她个人的利益。宋庆龄还长期承担大量国务活动。前后访问南亚与东南亚国家,多次强调亚洲团结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挤出来的精力,又继续投入到儿童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长达数年时间,她一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64年12月21日,71岁的宋庆龄再次被推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一年365天,宋庆龄每一天都在忙碌。为一人,为一国,她甘愿燃烧自己。宋庆龄的后半生,却很孤独,没有一儿半女。晚年时,身边只有一个叫隋永清(前警卫秘书的女儿)的女娃陪伴她。宋庆龄 隋永清后世不少人评论她很倔强。她有多倔呢?孙中山离世后,谣言四起,谈论宋庆龄的私生活。为了还孙中山及自己一个清白,她跑去把女人最重要的器官子宫切除了。那时的宋庆龄,不过才三十二岁。孙中山逝世后的漫长岁月里,宋庆龄的个人世界始终是一片荒凉。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她曾哀叹“孤独是很悲哀的”。她在一棵树前拍的这张照片就处于那段时间,眼睛里满是无奈、无助。 宋庆龄每天都要在书房工作很长时间。在书柜旁,她摆放着一个镜框,里面装着她和孙中山的结婚纪念照。宋庆龄最不喜欢假的物件,但这张结婚照恰恰是染色的。她将这幅照片摆放在天天可以看到的地方,几十年如一日。1981年5月30日,宋庆龄因病去世。长达半个世纪里,宋庆龄独身为国。为人民的幸福燃烧自己的整个青春,没有半句辛苦及怨言。与孙中山分别长达56年后,她终于在那一天与他重聚。但她没有安葬在孙中山先生身边,而是根据她的遗愿与父母合葬在一起。她说,紫金山是真正为伟人服务的,她只是有幸与孙中山结为连理,不想去打扰他。宋庆龄漫长的一生中,充满了曲折坎坷,而且很多时间与孤寂相伴。她曾与家人决裂;她为了保护孙中山而流产,从此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结婚后不到十年,丈夫又离她而去;后半生里,她又继续奉献自我,帮助广大妇女儿童……宋庆龄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国民,把自己放在人民之中。在她的心里,从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可她又何尝不是我们国人心中的“国母”呢?她对于新中国所奉献的一砖一瓦,国人不会忘。作者:陈公子,读者人物原创作者。
发布者:Outstanding阅读5585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12月16日
这是一剂教人如何解除痛苦的良药改变命运从这里开始献给迷茫痛苦的人们趋吉避凶,家庭幸福,实现和谐社会是所有人的愿望。你的家庭、你的父母、你的孩子要想得到吉祥、平安、健康,要想远离灾祸,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和路径可循,那就是按道德行事。这是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所揭示的自然规律,也是古圣先贤教给我们的一个处世之道。 清华大学有一个著名的校训——“厚德载物”。古人将我们所有的财富和智慧用一个“物”字来代表,物就是我们说的福报,只有厚德才能承载万物。如果一个人做不到这四个字,就叫德不配位,就是我们的德行不配我们得到的福报。好比一张桌子,它能承受十斤重的份量,您非得给它放上20斤、50斤的重量,那这个桌子就会发抖变形,出现崩溃之兆。所以,面对金钱、权力、名望这些福报,我们要靠符合万物规律的德行来承载。过去常听老年人讲“折福折寿”,这是有道理的。而我们为什么今天的许多孩子那么爱生病,年轻人那么容易英年早逝?为什么有很多人一出名、一提升就出事了?这是因为“德不配位”。德行从何而来?圣贤告诉我们要从积福中得来,要懂得惜福。现在许多人对孩子的那种爱完全是违背规律,要什么给什么,把他的那点福报过早地快速消耗完了,灾难也就来了。明白了这个道理,你才不敢追求享受,不敢挥霍浪费。圣贤还有一句致理名言,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人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这个伦常大道,就马上能看到自己的消亡。这个伦常就是指人和人之间存在的五种关系。在这五种关系中,第一个是父子有亲。父母爱子女这个叫慈爱,子女爱父母这叫孝,它是天然的、无条件的自然规律。可是,我们现在许多人却不如动物,有的子女对父母总讲条件,说爸爸你要给我房子,我就怎么怎么样;父母对子女也开条件,说考上大学奖励多少多少钱。都是有条件的,这完全破坏了父子伦常。我们如果想做好爸爸、好妈妈,让家庭祥和,有一个方法,就是让孩子给爸爸妈妈每个星期洗一次脚。过年过节、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给父母磕头,你做给孩子看,他就受教育,身教重于言教。等他将来无论走到哪里,一提起爸爸妈妈,他会掉眼泪,他会一辈子不忘记父母恩。第二是长幼有序。有好的东西要先让父母受用,这种秩序是真正的平等,我们现在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我们将来也会当父母、当师长,子孙也孝我们,学生也敬我们。第三是夫妇有别。现在夫妻战争为什么那么多?原因就是没有这个伦常的教导,双方都不懂得安定自己的本分。不懂得男子和女子的属性不一样,女人就应该相夫教子,相夫的“相”是帮助,就好比一国之宰相,皇帝好坏无所谓,要有一个好宰相。你当太太的不会当,我们这个家就完了。从古代到现在一直是在推崇妇道,推崇女子,就是这个原因。第四是君臣有义。当领导与当下属是道义的关系,要懂得各尽其责。下级就应该服从上级,上级就应该爱护下级。第五是朋友有信。违背了诚信,就是违背了自然的秩序、自然的关系、自然的规律。人不守信用就会乱套,就“立见消亡”。这就是自然科学。现在的人欲望炽热,我们的心就像厨房里的灯泡一样,被油烟熏黑了,即使开灯也透不出亮了。其实灯里面亮还在,只是被油烟糊死了。我们要擦灯泡,通过忏悔改过,克服习气,净化心灵,擦一点亮一点,最后身心就光明了,一切灾祸、不和谐全都消失了。这就是传统文化的教育。如今社会上对传统文化的误会太深了,孰不知,想要吉祥幸福, 古圣先贤早就教给我们了方法,只要我们肯以恭敬心向先人学习,就会从老祖宗的智慧中获得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希望大家都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简介】请问,您的人生幸福吗?您现在的生活有痛苦和迷茫吗?如果您梦想获得人生的幸福,就请看看《幸福人生解密》一书。这不是一本文学艺术方面的书,虽然书中的近60篇独立成章的文章大多采用的是散文写作手法,但记述的却都是发生在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只要您能坚持将此书看完,你会从中找到一把打开幸福人生之门的金钥匙,就能改变您的不幸命运。所以,这是一本专门以实例解读《弟子规》的有关道德教育方面的劝善书,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这本书的话题是紧紧围绕《弟子规》所言教的“孝、弟、谨、信、爱、仁”这一我国圣贤教育之道而展开的,通过解读密码的形式,从忏悔、改过、尽孝、立德、博爱、尊圣、扬善七个方面,告诉那些人生不幸的人们,要想打开幸福之门,必须经过扫除心灵的垃圾、恢复善良的人性、培养高尚品格,进而达到化解矛盾冲突、求得救世良方,最后才能促进人心和谐。这种依据我国圣贤之道、直指人心疾患要处的深刻思考,读罢,往往会受到心灵的震憾,令人反省,令人思考。以这样深刻的视角、生动的范例来谈论“道德”这一当今已经缺失殆尽的话题,这在我国目前教育书籍市场上尚没有发现,这正是此书的价值所在,因此一经出版,免费发放,便引起强烈的反响,公认这是一部能够劝人断恶向善、进而改变命运的好书。如今许多社会爱心人士正在纷纷捐款助印此书再版。相信随着这部书的进一步修改完善,一定能够帮助更多的正在人生苦海中挣扎的人们重新获得幸福人生。【作者简介】 刘卫(网名法卫,号法卫居士),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抚顺市国学交流协会理事。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多年来从事传统文化事业旳宣传和研究,通过学习践行《弟子规》,先后编写出版了《绿色之旅》、《幸福人生之钥》、忏悔录《我错了》,为抚顺市传统文化学校主编了《太阳升起的地方》一书,特别是近年来对堕胎現象的深入研究与思考,编写出版了一部系统论述堕胎真相的科普书《生命之痛》。志在借文学之笔修正"我见",弘传圣贤教育。
发布者:南溪阅读1445评论0点赞4转发
2020年12月14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多年来,每当读到杜牧这首童叟皆知的唐诗,便会被带入那种人们徘徊在萧瑟的墓地,空气中弥漫着凄哀切切的情景。在我的印象中,清明节这个起源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华民族古老节日,是被人们视为鬼节看待的,说是每年此日正是众鬼出没向亲人讨索之时。因此,自古以来,每逢这个阴阳两界生死相会的日子,人们便会怀着敬畏之心,去拜祭自家的祖先故人。但见得山野坟地、公墓、殡仪馆,这些平日冷清无人去的地方,此日便升起了人气。别看如今的人们多不信鬼,却没有影响大家纷纷举家前往拜祭的热情,向故人献上鲜花、果食、烟酒等供品,到了夜晚,还要烧上一堆纸钱,把所有的路口都点燃得遍地“黑花”盛开,以邀请家鬼亲眷来领受。如此虔诚地向另一世界的鬼亲戚们示好,无非是或寄托哀思、或祈求保佑。前者乃人之常情,后者却颇显得有些矛盾——既然不信其有,何以还要求其佑?我曾迷茫。因为从小接受的是唯物主义无神论洗礼,不信因果、不懂六道,所以不知鬼为何物,也从没有撞见过,只是凭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说,或书籍和电影中描写的鬼神故事,或人生中偶遇的一些不可思议之鬼怪事,冥冥中感觉好像似有鬼灵出没,但终究还是视其为一种非常遥远而又虚无得完全可以随心臆想的神话。然而,如果无鬼,为何千百年来有关鬼的见闻轶事层出不穷说不能尽呢?而且都说得有鼻子有眼神乎其神的?难道古往今来那么多人,甚至包括那些先贤圣哲的神经都出了问题,将子虚乌有视以为实?如果有鬼,又为何当今如此昌盛的高科技,却不能证得这桩千古之谜?我向历史寻找答案,却发现,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无论是史记传说,还是古典经论,甚至儒、释、道、基督、伊斯兰等众多宗教的教宗,五千年的历史长卷,满篇都闪现着鬼魂的幽灵。有专家考证,那部国人视为神话经典的《聊斋志异》,并非随臆胡编乱造出的天方夜谭,实是作者蒲松龄根据乡里邻人所见所闻记述而成的。那些代表我中华文化的红楼、西游、水浒、三国等四大经典名著,其故事情节无不伴随着神出鬼没而演绎成的。特别是擅长呼风唤雨的仙道们,更是专门研究处理人与鬼之间关系的,并以“驱鬼降魔”而闻名于世。原来古人从来都没有否认过鬼的客观存在,这早已是英雄所见略同的定案了。我向科学寻找证据,却发现,原来在许多科学专家眼里,世界是多维的、无始无终的。人类只是生存在三维空间的一种生命形态。在三维之外,科学已经预测出还存在四维、五维、六维、乃至十一维等多维次空间,在这些看不见的空间中都生存着不同形态的生命体。由此推断,这些生命很有可能或以鬼、或以地狱、或以畜牲、或以阿修罗、或以天神等等不同形态存在着。只是依目前我们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所限,还不能得以求证。就像对待外星人一样,即使现在人类科学还没有确实的证据,但国际社会已经默认了这一事实。正因如此,爱因斯坦等一些当代顶级大科学家,到晚年都摒弃了自己一生追求的科学理论,转而投奔宗教。其实,像这样需要我们人类去求证的宇宙不解之谜实在是太多了。只因为,无边无垠的宇宙实在是太博大了,以至大得远远超出了人类自身的想象力。而与宇宙相比,人类之渺小,就如恒河一沙尘、大海一滴水。所以,人的目光所及,一如蝼蚁,只能看到眼前的方寸,即使借助天文望远镜之类手段,也只能局限于围着银河系转。怎么能识破整个宇宙三千大千世界的真相呢?更何况来无踪去无影的鬼乎!然而,既然说有鬼,那么有谁见过其真面目?曾经与人争论过,有说青面獠牙般,有说凶神恶煞般,也有说妖艳天仙般。有一次参加为亲戚亡者守灵之夜,一位朋友讲述了他年轻时的一次恐怖经历,那时他曾工作在郊外,每下夜班必骑车经过一路旁公墓,一次,夜归中途迎面走来一人,到近前才看出是一着白衣女子,面色惨白,毫无表情,两眼直勾勾地盯着他擦肩而过,待回头看时,见她走路好象没有脚似地,轻飘飘的,一晃就看不见了。想到夜半三更荒郊野外何来一女子,岂不是撞到了鬼,吓得这位平时号称贼大胆的他连车都蹬不动了。此后的第三天夜晚竟然再次遇到此女。不久他得了一场怪病,形如痴傻,失去自理。后幸遇一位高人救治才缓过来。对这位朋友的曾经痴傻经历本人早已知晓,只是没想到由此而得。这件事乍听起来好似坊间妄谈,也许许多人会将这种现象解释为“错觉”、“幻觉”、或精神疾病。但友人忠厚老实的人品令我不由得不信服他所讲述的经历的真实性。即便如此,我仍然心怀疑惑。我们如此聪明的人,何以死后会脱生成鬼那么可怕的样子?从佛经上我找到了答案:原来鬼是由那些贪婪自私的人死后的灵魂被业力牵引而脱生的。后来我曾经在听一位大师讲法时,听到了更详细的有关鬼世界内情。原来鬼也分三六九等,是由人死亡时刻的不同境遇(或病死、或自杀死、或遇害死、或意外灾难死等等)而呈现死亡时刻的状态,凡那些面貌恐怖的鬼,多是遭遇不测受害而死的,即人们所说的冤死鬼。但是,鬼并不都是邪恶的,它们与人一样也是有向善之心的,就像古人说的,人一念恶,就会感召来恶鬼,一念善,感召来的是善鬼。因此,人与鬼有时是能够相互感通的,但是对于正气凛然的正人君子,或者是修行的僧侣道人,即使再凶厉的恶鬼,却奈何不了他们。俗话说: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有的人之所以能见到鬼、招到鬼,那是一定有其特殊因缘关系的,或此鬼生前与你有过节,或前世你曾得罪过他、害过他,他才能找上你。其实,想找鬼不一定非得到鬼的世界,我们身边的人群中到处充满着人鬼。君不见,人们称那些烟不离口的人为烟鬼;称贪爱杯中之物的人叫酒鬼;称沉迷方城之战的人叫赌鬼;称贪恋美色的人叫色鬼。我们还常常将那些不吉祥的词汇加在鬼身上,举凡有恶劣的性情、不良行为的,我们就称之为鬼,例如懒惰鬼、胆小鬼、疑心鬼、嫉妒鬼、小气鬼、贪心鬼、吝啬鬼、淘气鬼、缺德鬼,甚至剥削民脂民膏的吸血鬼等等。可见,人间的一些人比幽冥界的饿鬼更可怕。我们责怪一个人心术不正时会说:“这人的鬼主意真多!”其实人要是真的使起“鬼主意”来,连鬼都要甘拜下风,自叹弗如了。有时人就是个满怀鬼胎比鬼还要恐怖的人间恶鬼。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断言,凡人只要经过修行,便完全可以通过切入禅定而突破三维空间,洞察到鬼道众生。至此,不得不承认,世界上的生命体不只是我们人类,还有鬼的存在。被历史封为大圣先师的孔子说的那句名言最中肯:“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孔子说这句话时是回答樊迟的提问,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有智慧?孔子便告诉他: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才称得上是聪明人。这句名言道出孔圣人是承认有鬼神的,但他着重强调的不是迷信鬼神,而是要“敬而远之”。是的,对于鬼神,我们只要知而不迷,敬而远之,走好自己的人伦大道,未来才会保证自己不会堕落到鬼道中去,这才是我们今天谈鬼的真正目的所在。 【作者简介】刘卫(网名法卫,号法卫居士),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抚顺市国学交流协会理事。从爱好文学到转而从事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先后编写出版了《绿色之旅》、《幸福人生解密》、忏悔录《我错了》,并为抚顺市传统文化学校主编了《阳光照亮的地方》一书。特别是近年来对堕胎現象的深入研究与思考,编写出版了一部系统论述堕胎真相的科普书《生命之痛》。志在借文学之笔修正"我见",弘传圣贤教育。
发布者:南溪阅读2217评论0点赞1转发
2020年12月13日
参加儿子幼儿园组织的游园活动,与另一位小朋友一家四口在一起。休息间,这位小男孩发现一棵树下有一个蚂蚁穴,有数不清的小蚂蚁在进进出出地忙碌。他突然冲上前,用脚猛踩,嘴里嚷着“踩死你!踩死你!”转眼间许多小生灵被粉身碎骨,化为泥沙。见这个孩子如此不懂得怜爱小动物,我便喝令制止。没想到,孩子非但不听,反而更来劲了儿子见此,大叫着“不要伤害小蚂蚁”,冲上去往回拉扯小伙伴,可他不知怎么仍然不肯善罢甘休,挣脱出去,再次冲到树下疯狂地踩。经这么一番折腾,树下的蚂蚁已经所剩无几了。我求助于他的父母、奶奶出面,阻止孩子的鲁莽行为,可他们却无动于衷。儿子带着哭腔宣布“你不是好孩子,以后不和你玩了”。看到一个5岁孩子的冷酷与残忍,心倍感凄凉,也很悲哀,更替这个喜好杀戮的顽童的未来担忧。没想到,正当我们大家起身准备出发时,突然听到一声叫喊,就见那个小男孩不知怎么从一块有凳子那么高的石头上掉下来,膝盖下方立即冒出血来,大家忙围上去查看,是被那块石头蹭掉一块皮。儿子不知深浅地幸灾乐祸起来:“看你还伤害小动物不?”我也惊愕不已,本来这是个非常机灵好动的孩子,一路上跑跑跳跳都没有事,怎么会被一块不算太大的石头伤成这样呢?当时,小儿问我:“爸爸,他这是报应吗?”我无法直言,就给儿子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老和尚在修行中有了神通,能看透人的未来命运。有一天,他忽然观察到12岁的小弟子命中只剩下7天时间,不禁悲痛不已。便叫来小和尚,告诉他妈妈来信想他了,让他下山回家看看,孩子尊命而去。可是,令老和尚大感意外的是,7天后,小和尚却活蹦乱跳地回来了。老和尚便追问他,这7天都遇到了什么事了?小和尚说没遇到什么大事,只是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条河时,看到有一群蚂蚁在水中挣扎,眼看就要被河水冲走,便把蚂蚁救起来,送到岸上了。老和尚笑了,告诉小和尚:只因你一念善行,救了小动物的命,才使命运得到了改变。这事听起来有些宿命,许多人不会相信救个小蚂蚁与人的寿命有关。可是,人们却有所不知,这世界上所有的动物,无论大如巨象还是小如蚁虫,它们实际上与人一样都是有灵性的,都具有一种我们人类目前尚不可知的神奇力量。虽然它们与人类相比显得那么微小,却生来注定都是平等的,是不可侵犯的。如果你伤害它,它们就会报复你;你善待它,它们就会报答你.这种现象已经得到了西方科学的验证。所以,自古以来,那些圣贤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便有了大文豪苏东坡的那句名言警句:“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每当看到家中的小燕子归来,都要替它们开门;连看到肮脏的苍蝇冲撞窗户,都会赶紧打开窗门放它出去;心疼家里的老鼠没有东西吃,时常为它们留一点饭菜;甚至达到了为了保护飞蛾的生命,宁可夜里不点油灯的程度。我感叹于古人的恻隐之心,并深信所有动物的生命价值与我们人类等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绝不应该随意伤害。因此,我心中悄然生起一个愿----为了爱护生命,也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断肉食素。我还经常领小儿子去放生,以偿还过去有意无意伤害过的那些生灵们的命债。我的这种善心真的给我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别的不说,曾经得过肝炎、胃病、颈椎病等病的我,现在已经无病一身轻啦!我相信,我的爱惜物命,是为自己找到了一条生路。 【作者简介】刘卫(网名法卫,号法卫居士),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抚顺市国学交流协会理事。从爱好文学到转而从事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先后编写出版了《绿色之旅》、《幸福人生解密》、忏悔录《我错了》,并为抚顺市传统文化学校主编了《阳光照亮的地方》一书。特别是近年来对堕胎現象的深入研究与思考,编写出版了一部系统论述堕胎真相的科普书《生命之痛》。志在借文学之笔修正"我见",弘传圣贤教育。
发布者:南溪阅读2183评论0点赞1转发
2020年12月12日
我们有钱了,生活富裕了,天天吃的是大米白面生猛海鲜,穿的是绫罗绸缎西装革履,用的是高科电器名车豪宅。可是,我们为什么总是快乐不起来?为什么钱越多越找不到幸福感?为什么吃得越好身体越多病?为什么烦恼越来越多?为什么情感无处寄托?这么多为什么让我们常常不知所措,迷茫中不知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也不知向何处去寻求答案。身为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一分子,这些人生的困惑我都曾经面临过,挣扎过,痛苦过。直到7年前,也就是2008年那一年,我们这座城市来了一支极其特殊的报告团,他们没有以往的慷慨激昂,而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痛说自己过去所干的错事坏事见不得人的事,分享学习传统文化给他们人生命运带来的根本性转变。这些人的真诚忏悔,不知唤醒了多少迷途的人,其中就包括我。打那以后,我才知道了,这个世界原来还有一种能够给人带来幸福生活的传统文化,这种流传了五千年的圣贤教育,能够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真相,能够让人心归正念、逢凶化吉,能够让人福寿增长、家庭幸福。于是,我毅然放下一生形成的我知我见,低下高昂的头,虔诚地向古圣先贤老祖宗学习求教,深刻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结果我发现,原来真的是我错了。原来天地自然是有法则的,人是不可以违反自然规律行事;原来这个世间是善恶有报的,这个报应用现代科学翻译过来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来万事都是有因就有果的,种善因就得善果,做坏事就会受恶报;原来人只有德积厚了才能像大地一样承载万物;原来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原来世上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所有的恶行中邪淫是罪最大的;原来只有人心安定了才可以胜过天命;原来有舍才会有得,不舍就不得;原来所有的人生来本性都是善的,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原来这个世界不是唯物的,而是精神的,这种精神的能动性是决定自我命运的源泉…….圣贤的教导令我恍然大悟。当我终于明白了这些宇宙人生真相后,真的如梦方醒。我从此走出了“小我”,发现了“大我”。痛定思痛,我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从此学会了宽容、仁爱、感恩、放下;学会了说“谢谢您”、“我爱您”、“对不起”、“我错了”、“请原谅”;学会了舍己为人、与人方便、代人之劳、成人之美;学会了勤俭节约、低调做人、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学会了爱惜物命连蚊蝇都不忍去伤害、连血肉都不喜去食、连一粒米都不舍得浪费;学会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后来我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我的命运开始悄然出现了改变。患了十多年的肝病不药自愈,47岁老来喜得贵子,生活贫困变得富足起来,做事越来越顺了,心情越来越好了。此时,我非常想把自己不幸命运得到转变这件事布施于天下,让人们分享我的收获,使更多的人如我一样走出迷茫痛苦的人生。于是,我不顾世俗的偏见,不管名誉的损失,揭开包装了五十年的华丽外衣,将自己的缺德之处一一曝光于阳光之下,将自己的改过之法一一传授于未来。于是就有了这本《打开幸福之门》一书的问世。只希望这本书有如一面镜子,帮助有缘读到此书的人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哪怕挽救一名沦落的人,一个不幸的家,此书就价有所值!【作者简介】刘卫(网名法卫,号法卫居士),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抚顺市国学交流协会理事。从爱好文学到转而从事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先后编写出版了《绿色之旅》、《幸福人生解密》、忏悔录《我错了》,并为抚顺市传统文化学校主编了《阳光照亮的地方》一书。特别是近年来对堕胎現象的深入研究与思考,编写出版了一部系统论述堕胎真相的科普书《生命之痛》。志在借文学之笔修正"我见",弘传圣贤教育。 
发布者:南溪阅读2287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12月12日
在未来的某一天,由于人类对环境的肆意污染和破坏,终于导致北极冰层融化,冰河期提前降临,地球瞬间被寒流封冻。劫后余生的美国总统在向全球发表讲话时,终于承认:“我们错了!我错了!”。这是美国环保灾难科幻大片《后天》展现的人类未来可怕的前景。美国总统代表人类的忏悔,令我陷入反省,我意识到,环境恶化,根源来自我们人类道德的沦丧;灾难现前,源自我们自己良心的缺失,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说明我们的所思所言所行都已经严重违反了自然规律,所以,最应该深刻反省忏悔的应该是我自己。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是一介愚蠢蒙昧的凡夫。活到今天55岁了才发现,自己这一生犯了太多的错误,有的错误低级得自己都无颜正视,有的错误严重得足够下地狱了。当我今天学会用佛陀圣贤的戒尺反省检讨自己时才发现,因为不明理,因为无知愚昧,因为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因为没有受到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才导致自己是非不辨,善恶不分,迷惑颠倒。我错就错在不孝父母。年轻时以为父母生我就应该养育我,就理所应当地供我吃供我喝,因此一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没考虑过为父母做点什么。成家立业后,以为时常去看望父母,送些好吃的、给些钱就是尽孝了。至于老人想什么,需要什么,根本没有去关心过。如今才知道,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如果一个人亏了孝道,天理都不容,干什么都不会顺利的,恶报也最惨烈。我终于明白了,真正的孝应该做到“顺”和“敬”,即使父母对自己不够好,也不应该怨恨父母,也要顺从父母意,让父母高兴喜悦,使父母亲保持正念。想到自己几十年来最缺少的就是对父母随顺,经常惹父母生气,不知让父母操了多少心,直到今天,由于年轻时离婚给女儿带来的恶劣影响,造成女儿今天也陷入不幸婚姻的恶梦中,并因此还在时刻令80多岁的老父母牵肠忧心。年轻时的不懂孝道,使自己干什么都不顺利。我错在不懂得教育孩子。只知道在学习文化知识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千方百计给孩子补课,学一些才艺,上学就是为了迎接考试,为了将来上大学,在家不知教育孩子孝道,什么都替孩子做现成的,要什么给什么。却不知教育的根本寓意是教人如何做有道德的人,让他们知廉耻、会孝道、存爱心,然后才有余力则学文。教育的失败造成孩子长大了却不会干活,不能吃苦,不懂礼节,只会花钱,贪图享受,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废品。至今我还在承受着孩子不孝顺、不听话、无工作、闹离婚的苦果。我错在一度贪恋杯中物。过去我以为人生不可无酒,它就与菜中的佐料一样,少了它生活就枯燥无味,活着还有什么劲?所以我过去与许多人一样,每天与酒为伴,以酒会友,也经常借酒壮胆,干出许多缺德的坏事。如今才明白,原来酒是乱性的凶手,伤身的慢性毒药,它能让人体内的荷尔蒙错乱,进而失去理性,令酒鬼乘虚而入,现出人性邪恶的狰狞面目,这个社会许多坏事、恶事、横事都是受它怂恿而发生的。最显著的就是交通肇事,十有八九与酒脱不了干系。我错在曾经沉迷赌场。虽然不是那种豪赌,以为玩玩麻将只是一种娱乐,又不犯法,却不曾想玩物丧志,整天与麻友为伍,不思进取,每天麻完就喝,喝完便嫖,醉生梦死,一步步滑下去,不知造了多少恶,还荒废了大好光阴。我错在生活不知节俭。一直以为,凡所吃所用的,都是自己花钱挣来的,只要不好吃不好用,就只管倒掉扔掉,生活惯于攀比,甚至为了追求享受,有贵的不买贱的,有新的就不用旧的,养成了高消费、讲排场的习惯,一生不知浪费了多少财富。却从没想过,这是在折损自己的福报。圣贤因此告诫我们,每个人一生能享受多少福是有定数的,就好比每个人生来就带来一个装粮食的口袋,如果随意浪费,就如袋子下面被扎露了洞,粮食就会加速流失掉,即使你在不断地往里添加,也总有流尽的那一天,一旦粮食没有了,福报享尽了,生命也就到头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禄尽人亡”。我错在贪占便宜。过去一直以为工作在一个单位,用公家的东西办私事,那是应该享受的待遇,于是经常把公家的东西变成自家的,用公车办私事,把纸笔等办公用品顺手拿回家自用,连打电话能用办公电话就不用自己的手机。还有在家偷水偷电,连做买卖都想方设法偷税漏税,这些已经习以为常的不良行为,实为与盗贼无别的缺德行为,所谓占便宜即是偷,有爱占便宜的心,就会生起盗心,所以我当年才干出公然在商场偷领带的丑事来。如今我终于明白了,那些盗贼和贪官都是从爱占别人和公家便宜开始演变成腐败分子的,正所谓占小便宜吃大亏。我错在小气吝啬。以为财是辛苦挣来的,不舍得吃不舍得用,千方百计储蓄,总想守住家财,更不愿意施舍帮助救济他人。结果辛苦一辈子还是没有钱。哪里知道,原来钱不是挣出来的,而是舍出来的,有舍才有得,舍得越多,得到的回报也越多,而不舍则不得,有科学家从许多富豪慈善家的大量捐资经历中发现一个自然界吸引力法则,就是捐得越多,他们的财富就会聚积得越多。这正是,千金散去还复来。我错在不爱惜生命。认为动物生来注定就应该是被人杀供人食的,特别是那些猪牛羊鸡鸭鱼等家畜,更是专门供人解馋的。所以从小就养成捕杀小动物的习惯,长大后更以能吃到山珍海味为乐,甚至不是为了吃,只是出于自己的好恶,对那些老鼠蚊子苍蝇蟑螂等所谓“有害”的小动物施以冷酷无情的杀无赦,甚至只是为了娱乐而去钓鱼等。如今才了解到,其实所有的动物无论大小,即使是一只蚂蚁,都与人一样具有灵性,都拥有大自然所赐予的与人平等的生存权。我们杀它吃它,实属违反了自然法则,即使它们没有能力反抗,却会以一种释放毒素(科学家称其为“尸毒”)的方式报复人类——人长期大量地吃它们肉,就会慢性中毒,就会得各种癌症和怪病。如今,即使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从此发愿选择断肉食素,也无法挽回几十年来被我所杀所食数不尽的大小生命。我错在视堕胎如儿戏。以为没出世的胎儿没有生命,不想要就可以随意“打掉”处置,那不过只是从女人身上割下一块肉而已。所以年轻时刚结婚头几年,曾经在私人小诊所冷眼目睹了自己的骨肉是如何被活生生肢解成血肉的,而自己却无动于衷,根本不知道这种堕胎杀子行径的严重后果,不知道女人从受孕那一刻起,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就意味着一个生命体诞生了,那是一个有感知,有悲喜的精灵,你无情的剥夺他的生命,就是杀人害命,就会结下深仇大恨,就将遭受恶报,一生付出的常常是身体多病,家庭不幸的惨痛代价。我错在贪着淫欲。误认为追求“性福”是人的本能需要,就像吃饭一样不可缺少。因此生活中崇尚“性感”,见色忘返,放任淫欲心泛滥。受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年轻时,一直相信手淫无害论,以为男人的精子里除了少量蛋白质外,跟白开水一样,没有什么营养,所谓精满则溢,留着也没什么用,可以放心大胆地自慰。其后果就是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却不知,原来精液是人体内最宝贵的肾精和脑髓生成的,那是一个人一生非常限量的生命源,一旦长期流失,就会导致精竭而矢亡。所以古人早就告诫世人,从小要注意培养清心寡欲、存正避邪的良好人格,要养精蓄锐,严格控制肾精流失。这样才能保证一生身强体壮,健康长寿。我错在盲从唯物史观,一直以为人死如灯灭,两眼一闭就什么都没有了,因此,及时行乐是我的信条,每天活着就是为了享受生活,追求的全是吃、喝、玩、乐,沉迷于名、利、权、色。如今才明白,人并非只这一世生命,世间所有生命都是阶段生死,永远不会完结,这一世结束了还会轮转到下一世,而来世到哪里去,则要根据今生所做的善恶流转到不同的境地,做好事多了就成圣成神享福报,做坏事多了就堕鬼道甚至地狱受苦报。想到自己长这么大稀里糊涂造了太多的恶?未来向何处去已经清楚明了,不禁心惊胆寒!至今走过的50多年半百人生,所犯的错误不止这些,实在是太多太多,罄竹难书,付出的代价也非常惨痛。如果再让我重活一次,早点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知道这些做人的道理,我的命运绝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好在我从圣贤教育中觉醒,并学会了忏悔改过的方法,从此不会再犯上述那些错误,从此断恶从善,重新做一个名高尚纯洁有利于他人的好人。【作者简介】刘卫(网名法卫,号法卫居士),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抚顺市国学交流协会理事。从爱好文学到转而从事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先后编写出版了《绿色之旅》、《幸福人生解密》、忏悔录《我错了》,并为抚顺市传统文化学校主编了《阳光照亮的地方》一书。特别是近年来对堕胎現象的深入研究与思考,编写出版了一部系统论述堕胎真相的科普书《生命之痛》。志在借文学之笔修正"我见",弘传圣贤教育。
发布者:南溪阅读2518评论0点赞3转发
2020年12月12日
大约十年前,网上曾经报道过一个新鲜事,说的是河北魏县县委书记以“不孝否决”提拔干部,他要求被任用干部必须有夫妻双方父母的德孝意见证明,无德不孝一律不考虑。他探索建立起了干部德孝考核机制,把孝敬父母写入县委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文件中,明确作为县委常委行为准则中的一条。他说:“一个连亲生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能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决不能让不孝敬父母的人得到提拔重用!”此举被称为河北魏县的“德孝治县”理念。当时乍看到这个消息很是新奇。当今社会,“德孝”二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渐渐退色,大有被遗弃之势,何况在我们竞争日显激烈的官场上,更是难以见到这位过于温良恭俭让的“考官”上场。依稀记得那还是在“封建王朝”时代,朝廷常以孝道为准则任人为官,这几乎成为贯穿两千年的各朝治国纲领,以此才确保了我们中华文明古国绵延数千年而不衰。但时代发展到今天,这种以孝治天下的为官理念早已经被我们现代人扫入“封建废墟”中埋葬掉了。而今竟然有这样一位叫齐景海的县官能以古为鉴、以史为镜,敢为当今天下之先,重新拾起了“以德孝治县”的旗帜。如今弹指十年过去了,不知这位“德孝书记”前途如何,只是“以德孝治官”理念却没见下文。为什么这么好的治政方略只是“昙花一现”?不禁想起当年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提出过的“以德治国”思想,那时口号也喊得很响,党报媒体高调宣扬,但至今践行的并不理想,少有人当真去贯彻执行。原因在哪里?探其究竟,笔者发现,原来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失掉了“德孝”这个做人之根本。人们早已经将“孝”与“官”两者完全割裂开了,孝道与否是个人行为,能否升官则是能力水平问题。却不知道,自古我们先祖一直信奉的是“当官要为民做主”,为官者视老百姓为衣食父母,一个在家不孝敬父母的人,在朝岂能会甘心自觉任劳任怨地“为人民服务”?今天,人类本应遵守的这一做人根本之道,却偏偏被人们摒弃掉了,连选拔干部也只看政绩不看德行,只要为官能把当地的经济发展上去,至于个人在家对父母好与不好,在外有没有养小三,那是个人隐私。这样的结果,我们的许多领导干部一旦大权在握,便纷纷拜倒在金钱和美女之下,很容易被腐化掉。像当年风云一时的薄希来、周永康等人,当年在任时虽然工作能力很强,却因为缺少做人的最基本德行而最后还是烂掉了。而今这样的贪官却屡查不止,且有“越反越腐”、“前赴后继”、层出不穷之势。以致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转轨新时期,想选拔有孝道美德的领导干部倒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了。如今国盛之时,我们又不能因为一时选不出这样具有德才兼备的出色人才而空置其位,贻误政事,这显然是不现实的。那我们还有一条路可行,那就是亡羊补牢,赶紧育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全面恢复弘扬以“百善孝为先”为核心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可以在各级党校开讲传统文化教育课,用古圣先贤给我们留下的经典智慧武装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使他们成为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父母官”。曾经有人在安徽一个叫汤池的小镇上做过一个试验——组织一批志愿者在这个有3万人的小镇推行以落实《弟子规》为主导的全民传统道德教育,就像我党当年在解放区组织群众开展文化补习热潮那样,不论男女老少,不分工农商学,全都走进课堂学习《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不到半年,这里的民风大变,人们见面都以礼相待、夫妻相敬如宾,人人以孝为荣。过去家庭矛盾的和好了,邻里纷争的和睦了,同事相争的和气了,社会上吃喝嫖赌、坑蒙拐骗、打架斗殴现象明显减少了,犯罪率大幅度下降。呈现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古风。今天我们涌现出河北魏县和安徽汤池镇这两个典型做榜样,一官一民,上孝下行,如此榜样如果能大树特树起来,继而能在全国推行,那将是国之大幸,民之大福啊。到那时,我中华大地人人崇尚道德,个个遵纪守法,何愁当官不清廉,何患社会不和谐。 但愿这一可喜现象不再是昙花一现,但愿为官者能够从中解读出这一现象背后的重大意义,但愿孝道的和风能从魏县和汤池吹暧大江南北,以促进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和谐昌盛之中国梦早日实现。 【作者简介】刘卫(网名法卫,号法卫居士),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抚顺市国学交流协会理事。从爱好文学到转而从事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先后编写出版了《绿色之旅》、《幸福人生解密》、忏悔录《我错了》,并为抚顺市传统文化学校主编了《阳光照亮的地方》一书。特别是近年来对堕胎現象的深入研究与思考,编写出版了一部系统论述堕胎真相的科普书《生命之痛》。志在借文学之笔修正"我见",弘传圣贤教育。
发布者:南溪阅读2218评论0点赞2转发
2020年12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