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前几天看到一位博主,发了一篇关于曾国藩先生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顿时心生敬仰,虽不能及,但心向往之。梁启超在《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一文中,说曾国藩“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意思是说,曾国藩本来就不是个超群绝伦的天才,跟他同时代的那些历史名人、豪杰相比,曾国藩也只能算是个智商低下的人。01梁启超还在这篇文章里,写了曾国藩背书背不过贼的故事。一个冬日夜晚,时年14岁的曾国藩在家背书,一篇短短的古文,翻来覆去读了多少遍还背不下来。一个“梁上君子”等了大半夜,眼看天都要亮了,啥也没偷着,还挨了一夜冻,气不打一处来,实在忍无可忍,出来对曾国藩说:“我都会背了,你还背不了,笨成这样,还读什么书啊!”说完流利地把古文从头到尾背了一遍,然后一脸激愤地扬长而去。这个故事并非是空穴来风,曾国藩自己就在家书中说过,少年时不擅背书。而他读书就是如此之慢,“没弄懂上一句,绝不读下一句”,一篇短文需要很久才能记住。虽然读书很慢,但因为他勤奋、踏实、能吃苦,下足了“笨功夫”,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荫庇子孙。他读书时会准备一个笔记本,边读边记,有时候读一页书会做十页笔记。这种极慢的读书方式,让他十年时间创作了103万字的“国学大典”——《管锥篇》,内容博大精深,堪称鸿篇巨作。02在古代人们都以圣人为榜样,作为一生所追求的目标。虽不能人人都成为圣人,但也不失为仁人君子,善人好人。今天,却存在着一种很严重的危机。青少年以娱乐明星为崇拜偶像。疯狂的学习他们的穿着打扮,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完全受其影响,变得追求外在的时尚,爱慕虚荣,注重外表,完全失去了内在的修养。网上曾热传一个视频,某品牌牛奶被大量拆开,直接被倒入沟渠中,这样荒诞的事情就是起因选秀节目投票。涉事饮品是某选秀节目的合作方,观众购买后可以为该选秀节目的选手投票,但投票需要扫二维码,而二维码在瓶盖内,开了瓶才能扫码投票。2020年,半月谈杂志对全国2万多名12岁至18岁中学生开展“青少年追星调查”。调查问卷显示,有42.2%的中学生自小学就开始了追星生活,有52%的中学生追星时间在3年以上。如此庞大的青少年追星群体,难道不令人担忧吗?03以古人为榜样,每读一篇文章,了解一位古人的人生历程,对自己来说都是最宝贵的财富,要比盲目的追星,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读一篇文章,学一位古人,长一分智慧。初入官场的曾国藩锋芒毕露,遇事喜欢硬刚,事情表面看似摆平了,实则伤了和气,失了人心。最终,落得个被剥夺军权,狼狈回家的境地。在家的那段时间,他反复内省,方悟:太刚易折,柔则长存。为人处事,能刚不能柔,能方不能圆,能进不能退,注定会失败。复出之后的他,低调谦逊、温和有礼,把“柔”字发挥到了极致。为了缓和与左宗棠的关系,他作为主帅选择徒步亲自前去左府,以示诚意。走到跟前,面对左府只开侧门的刻意刁难,他坦然而入,而且一进门就检讨自己。正因如此,才有了他后来的门庭若市、人心所向,仕途无往不利。古语有云:水至柔而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为百谷之王,善处其下也。柔,从来不是懦弱,反而是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是一种胸襟、一种格局。对人对事,温柔以对,便能四两拨千斤,以小力胜大力。晚年曾国藩总结自己的人生体会说,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一个人最大的底气,不在财富的多寡和地位的高低。当你博览群书后,那些融在骨血里的学识和智慧,才是你最硬的后台。人生,就像一次漫长的旅途,多读书,会让我们明白道理,道理就像是照亮我们人生前行的明灯,会让我们看清是非善恶的真相,会让我们增长智慧,人有了智慧,生活中便会减少很多烦恼。用智慧教育孩子,用智慧经营家庭,用智慧与人相处。2022年4月9日念慈
发布者:瑾年阅读265评论0点赞0转发
2022年04月13日
为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社会形成爱国爱家、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10月30日,以“注重家教,立德树人”为主题的“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启动仪式暨首场宣讲活动在北京举行。“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启动仪式现场本次活动由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网经济文化频道主办,由北京龙德传统文化培训中心、人文和谐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承办。活动以线上与线下同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优秀传统文化专家、学者、教师和企事业单位代表、社会团体、广大家庭成员以及志愿者现场参加活动,有3万多人线上收看宣讲。“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宣讲团成员由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文明家庭、中国孝子以及著名教育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组成。首场宣讲活动后,宣讲团还将赴河北、山东、辽宁、云南、海南等省、市开展“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巡讲活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孙学策在启动仪式上讲话启动仪式在全场演唱《歌唱祖国》中拉开帷幕。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关工委教育发展中心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孙学策作为教育工作者代表讲话。孙学策指出,家庭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和则国安,家庭教育要从教育家长做起,引导家长用言传身教影响孩子,树立良好家教家风。《中国企业报》集团总裁、社长吴昀国在启动仪式上致辞《中国企业报》集团总裁、社长、中国企业园区国际合作联盟主席吴昀国在致辞中指出,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历经几千年战乱、灾害而不间断的文明,家风家道的建设和传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这个基石愈牢固,我们的国家就愈兴旺。新近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更是将家事上升为国事,明确规定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要支持家庭教育工作。此次“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公益巡讲活动,就是率先践行这部法律的活动,可谓意义重大,值得点赞。而且,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普遍面临一个传承人的问题。事实告诉我们,民营企业家尤其要做好家庭教育,建设良好家风,才能成就百年基业。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网经济文化频道主编康金胜在启动仪式上发言“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发起人,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网经济文化频道主编康金胜表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公益巡讲宣讲团全体成员不仅从自身做起,在各自领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而且要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谐家风的浓厚氛围。宣讲团将在各地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媒体和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下共同推动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让新时代家庭观和家教、家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亿万家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刘余莉作主题宣讲启动仪式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刘余莉做了题为“《群书治要》与家风建设”的宣讲。刘教授结合《群书治要》,以曾国藩家书为例对家庭教育进行了深入解析,指出“勤俭为治家之本,和顺为齐家之本,谨慎为保家之本,诗书为起家之本,忠孝为传家之本”。全国劳动模范、山西天元集团创始人李景春董事长作主题宣讲全国劳动模范、山西天元集团创始人李景春董事长作为企业家代表做了题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百年幸福企业”的宣讲。李景春以四十年治企经验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治企之道,西方管理学是治企之术,只有以道驭术才能使企业长盛不衰。李景春分享了为员工父母发放赡养金,举行“好媳妇评选”等活动的做法,推动良好家教家风建设,打造幸福和谐企业。“本根教育”创始人、“全国巾帼文明岗”专家型校长郭秀艳作主题宣讲“本根教育”创始人、“全国巾帼文明岗”专家型校长郭秀艳以“新时代家风家教与父母担当”为题,结合当下家风家教的缺失和家风家教的当代价值,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维度,结合古代家风家训,阐述了古代家风家训的丰富内涵,分享了当代父母在传承构建家风家教中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河北地质大学教授、国学汇全国讲师团团长叶陈毅、大有书院院长马海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苏艳平以及中囯企业报·中囯企业网经济文化频道主编康金胜等七位专家、教育工作者分别作了“孝悌忠信 五福临门”,“家训里的成才密码”“童蒙养正,天下太平之源”“家庭教育,固国之本”主题宣讲。河北地质大学教授、国学汇全国讲师团团长叶陈毅作主题宣讲大有书院院长马海军作主题宣讲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苏艳平作主题宣讲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网经济文化频道主编康金胜作主题宣讲专家们用生动幽默的语言,结合古今家风家训典故和实际生活事例,阐述了建立和谐家庭、形成良好家风、传承优良家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引导人们从自身做起,立德树人,葆有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汇聚亿万家庭力量,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责编:柴红玲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阅读442评论0点赞0转发
2022年03月25日
为贯彻中央七部门《关于进一步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议的实施意见》,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在全社会形成爱国爱家、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于11月27日、28日在深圳举行。这是继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暨首场宣讲之后,公益巡讲活动的第二场。本次活动由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网经济文化频道主办、由人文和谐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深圳念恩实业有限公司承办。活动以线上与线下同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优秀传统文化专家、学者、教师和企事业单位代表、社会团体、广大家庭成员以及志愿者现场参加活动,有几万人在线上收看宣讲。中国企业网·经济文化频道文学顾问马平在活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弘扬“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至关重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谐家风的浓厚氛围。‍“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发起人、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网经济文化频道主编康金胜,全国劳动模范、山西天元集团董事长李景春,深圳大有书院院长马海军,“本根”教育创始人、“全国巾帼文明岗”专家型校长郭秀艳,河北地质大学教授、国学汇全国讲师团团长叶陈毅,国际行知赏识学会副会长、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东淦,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苏艳平分别做了题为《传统家教,固国之本》《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百年幸福企业》《家训里的成才密码》《新时代家风家教与父母担当》《孝悌传家,幸福密码》《赏识理念是新时代父母家教的天然瑰宝》《童蒙养正,天下太平之源》的宣讲。最后来自黑龙江、辽宁、广东以及深圳的现场听众与大家分享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体会和心得。据悉,此次宣讲活动后,宣讲团将在广州举办第三场宣讲活动,接着还将赴河北、山东、辽宁、云南、海南等省市开展巡讲活动。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阅读351评论0点赞0转发
2022年03月25日
       曾国藩先生很有治家的智慧,他虽然权位已经到达四个省的总督,在清朝几百年的历史中,从来没有一个汉人拥有这么大的权位。但是曾国藩先生要求他所有的子孙,基本的生活,衣服也好,一些家务也好,都要自己做,如此他的子孙才不会好逸恶劳,所谓是深谋远虑。      曾国藩先生说,看一个家族的兴败有三点。第一,子孙睡到几点起床,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才起来,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二,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第三,看后代子孙有没有读圣贤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学就不知道。曾国藩先生有这样正确的观念,所以他现在的子孙还很兴旺。      在聂云台先生写的《保富法》里,还屡屡提到曾国藩先生的后代在那个时候都还很好,确实把他的道德学问传承给后代子孙。           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堂堂正正一辈子!坚定文化自信,扎根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推荐《弟子规》《了凡四训》《论语》《中庸》...
发布者:Blue阅读324评论0点赞0转发
2022年03月18日
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 助力复兴伟大中国梦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为贯彻落实中央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宣传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推动形成爱国爱家、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风尚,使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国家级社团)、中国企业网•经济文化(国家级媒体)拟于2022年3月26日—27日在昆明举办第五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                                                昆明站报名链接(点击文字即可填写报名表)活动时间:2022年3月26日—27日(周六、周日)活动地点:昆明天晨大酒店(古镇店)会议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云秀路2148号(坐169路到官渡古镇站下车即到)主办单位: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国家级社团)中国企业网•经济文化(国家级媒体)承办单位:北京泰美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人文和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单位:北京胜意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北京祥颐共生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名单继续更新中)活动流程3月26日(周六)08:30-09:00 嘉宾介绍,活动介绍09:00-12:00 康金胜《优秀传统文化,为现代家庭教育赋能》12:00-13:30 合影、午餐、午休13:35-15:35 苏艳平《童蒙养正 天下太平之源》15:40-17:00 康老师采访江善博《网瘾少年变形记》3月27日(周日)08:40-11:00 戴大明《家长应具备怎样的文化素养?》 11:05-11:55 苏艳平采访石艳《溺爱是“爱”还是“害”》12:00-13:00 午餐、午休13:05-15:35 武德强《恭俭庄敬礼教也——跟着孔子学礼仪》15:40-16:40 主讲老师与观众互动答疑16:50-17:20 活动总结,花絮回放宣讲团成员1、康金胜老师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企业网•经济文化主编,人文和谐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食品报社食品安全法律服务中心副主任,“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发起人。2、苏艳平老师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内蒙古扎鲁特旗孝德童子园园长,深入学习并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十余年,引领《弟子规》学习班、冬夏令营家长课堂三十余期,家庭教育教学经验丰富。3、戴大明教授   大理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兼任曲阜明德书院名誉院长。对国学经典有深入研究,出版了《读经与文化自觉》(专著)、《梅花易数新解》(合著)。两次参加世界哲学大会,曾应邀在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北京什刹海书院等做学术报告。4、武德强老师   中华仪礼传承守护人,河南礼仁文化创办人。2006年起从事中华礼仪研究传承工作,尤其注重中华礼仪在现代教育及社会家族生活中的实践和应用,曾前往全国各地考察民间犹存的大礼仪式,多次举办中华礼仪讲座及培训。其他事宜:巡讲活动拟在全国各地举办,每月举办一场,为期两天。有意承办活动的单位欢迎与主办方联系。本活动属公益性质,免费为参会者提供素食午餐。活动由主办单位中国企业网•经济文化联合国家主流媒体、行业媒体和各网络平台宣传报道。为保证会场秩序,谢绝14岁以下儿童参会。   同时,活动结束后,我们计划在昆明开办“幸福家庭”七天封闭班学习,打造幸福家庭,为家庭教育赋能,为现在家庭普遍存在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痛苦纠结失和的问题提供良方和经验,让更多人获得经营幸福家庭之道和正确教子之方,促进身心和谐、家庭和谐,打造一个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成才的幸福家庭氛围!给自己一次学习的机会,您将一生受益!改变全家!   我们愿与社会各界仁人志士携起手来,为增进家庭幸福、构建和谐社会、助力复兴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   联系人:151 0108 8315(同微信)  昆明站报名链接(点击文字即可填写报名表)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阅读400评论0点赞0转发
2022年03月08日
01那年17少年于乱世中成长1941年,香港。一个17岁的少年骑着自行车,在大街上运送货物。此时的香港已经是沦陷区。街头巷尾,日本兵像蟑螂一样。所到之处,遍地狼藉。奔波于城市间,日本兵明晃晃的刺刀就在眼前晃动。说不害怕是假的。可少年家贫,一家人的生计,于乱世到来之际,陡然落在了他的肩头。这天,路过日本人的岗哨,他的通行很不顺利。日本兵不仅没有放行,反而冲到他面前破口大骂。接着就是掌掴、罚站……少年怒火中烧,这一刻他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落后就要挨打”。这个少年,就是方润华。多年以后,他的头衔是爱国企业家、著名的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但是,那一年,他17,刚刚从“大少爷”,跌落到在街头“打杂”。1924年,方润华出生于广东河源。四五岁,便跟随父亲方树泉来到香港。父亲长于经商,事业在香港干得有声有色。方润华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凭借着勤奋和天赋,学业成绩非常优秀。只是这一切,因日本侵华,一夜间化为乌有。不过也正因为命运多舛,少年在这一刻,获得了成长。“国不强民不富,则国之不国,民之不民。”这是他的切身体验。后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成了他的毕生信仰。02我不如人要勤奋人不如我要谦虚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学生,到捧起生意经。起初方润华也是七窍通了六窍,摸不着头脑。尤其是在日本人的铁蹄下,每一个中国人都活得胆战心惊。一个17岁的少年,有太多的力不从心。但是方润华却咬紧牙关,坚持亲力亲为,从一张白纸做起。他有一句座右铭:“自古英雄多磨难,逆境之中出英才。”所以无论日本兵的凌辱,还是生活的苦难,都没能将少年压垮。反倒是让他越挫越勇,不仅守住了家业,后来还让自家的「协成行」越做越大。这里面有方润华的勤奋和勇敢,也因为一段“天赐良缘”。1943年,一个名叫谭远良的姑娘,来方润华工作的地方借电话。缘悭一面,却点亮了方润华“单调而孤单”的生活。更有缘的是,因为战乱,他们住进了同一区。两年后,两个年轻人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2005方润华夫妇钻婚庆典谭远良是富商之女,大家闺秀。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她,婚后心甘情愿当起了方润华的贤内助。丈夫早出晚归。谭远良便料理好所有家务,照顾好一家老小。没有了后顾之忧,加上日本投降,方润华的人生开始了大飞跃。协成行从小本生意,渐渐发展为香港最大的桂皮出口商。后来方润华又看准时机,进军地产行业。如今,协成行发展成为价值数百亿的地产发展商和投资商。方润华在地产界,和霍英东、郑裕彤、李嘉诚同享盛名。协成行70周年庆,方润华(中)不过方润华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在协成行还是潜力股的时候,他就有被合作伙伴骗走300万的“毁灭打击”。之所以笑到最后,不在于他有多高的天资,而在于他为人处事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不如人要勤奋,人不如我要谦虚。”方润华自谦资质平平,常用“吾日三省吾身”警诫自己。他说智慧有三种层次:“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为免凡事“后知后觉”,甚至“不知不觉”,唯有将勤补拙。即便到了晚年,方润华依旧一如既往地坚持读书。光看报,每天就要2个小时以上。并且,他喜欢边读边记。一本书里,往往会夹着比内容更多的剪报和笔记。在总结自己的营商原则时,方润华有一句名言:“经商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千变万化,相信只有谦逊谨慎、虚心学习的人,才能闯出一片天地,最终踏上成功之路。”在人之上,视人为人;在人之下,视己为人。永远勤恳,永远谦卑,才是一个人无往不利的利器。2006年香港大学颁授方润华先生荣誉院士03一个人活到极致就是素与简有人问什么是豪门?珠光宝气,身份尊贵?如果只看财富,方润华个人身家超过180亿人民币,无论是胡润全球富豪榜,还是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他的名字赫然在列。若论地位,方润华是香港商界元老,2018年还获授金紫荆星章。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向方润华授章这样的“豪门”,生活上再怎么奢侈也不会让人惊讶。但是方润华的“豪门生活”,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说3件小事。2005年,年过八旬的方润华,去华南师范大学做演讲。媒体记者早早地来到会场,想象着一位81岁高龄的大富翁,舒舒服服地坐着高档私家小轿车从容而至。然而,他们看到的却是一张普通级别的广九直通车票(广州东直达香港快车)。揭幕仪式刚结束,当记者心疼老人身体是否吃得消一路颠簸时,先生笑了笑答:“俭朴一点好,不然,怎能帮助更多的人。更何况,我虽人老,但心不老,骨架也未坏。”第二件,是作家李远荣先生的亲身经历。一次,李远荣和朋友一起去拜会方老。到了午饭时间。方老邀请大家吃饭。既不是我们想象的奢华餐厅,也没有玉盘珍馐。方润华对众人说了一句:“就近,在香港中华总商会食堂吃吧。”到了食堂,方润华很自然地叫了一个咖喱牛腩碟饭。方润华的秘书告诉李远荣,方先生几十年如一日,都是在这间食堂吃碟饭,对吃从不拣择,一个碟饭几十块钱,他却吃得津津有味。还有一件事,源自《紫荆杂志》的一次专访。记者采访完方老,正准备离开他的办公室。方润华在感谢对方之后,一再强调:“要写得低调平实一点。”从极其艰苦的岁月走出,方润华的生活,和从前家境寒微的时候,没有太大分别。连李远荣先生也曾忍不住感叹:“全家人数十年如一日,深知钱财一分一厘来之不易,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真正的豪门,不因富甲一方而华贵,只因低调从容而高雅。04最自豪的称号”扶贫状元“身为大富豪,又对自己如此“抠”,方润华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时间回到80年前。方家当时在筲箕湾经营杂货铺,难民涌到筲箕湾。方润华的父亲方树泉不仅每天派粥给穷人,还在街坊中间派棉衣、送柑桔,一直坚持到协成行被日军查封。后来,家族复兴,方润华还和父亲方树泉,专门创办了方树福堂慈善基金。父亲这种“悭吝自己,捐钱却非常阔绰”的价值观,深深地种在了方润华的心中。方润华自己也始终忘不了乱世之中国人的苦难,国富民强的念头,始终萦绕于心。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之后,方润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兴办教育,发展科技。方润华说 “中国要富强、要壮大,就一定要把教育和科技搞上去。”“香港科技大学”,这个名字就是他想出来的。方润华的第一笔捐款,就是1956年在家乡东莞,兴建了一所学校。他常对人言:“只要我活着一天,办学校、搞教育就不会停。”方润华大力支持希望工程,迄今为止捐建近200个中小学,并资助全国130多所“211工程”重点高校建立电脑中心、教学楼、演讲厅等教育设施,还在部分大学设立了“奖教奖学金”。60余年间,他捐助学校总计超过300所,捐资教育项目不计其数,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他资助的名单里,曾有一个名叫陈佳洱的学生。39年前,方润华经杨振宁育才基金会资助其到美国深造。后来,这个学生,不仅成了北京大学校长,还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方润华和杨振宁除了教育,方润华一直心系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先后四次组织募捐,向西昌、酒泉两个卫星发射中心捐赠接近200万人民币,为祖国的星辰大海添砖加瓦。而且在一次次公共突发事件中,你也总能看到方润华的身影。从汶川地震,到禽流感肆虐,再到抗击疫情……方润华和他的基金会总会在第一时间慷慨解囊。对于慈善,方润华不仅捐钱捐物,更愿意积极呼吁,亲力亲为。他多次劝说香港富豪多捐钱做善事,支持「希望工程」,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还对有钱人直言不讳道:“媒体报导有人一顿豪华年夜饭就要花掉十万元,上海的名贵车展上有钱人一掷千金买名牌车给自己的子女。这样太过骄傲,影响很不好。我建议有钱人家应多捐钱,不能拥财自重。贫富不应相差太远,大家都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应该互相帮助。”对于孩子们,他更是上心。每天坚持写十多封信给青少年,还会剪报、收集、改写一些励志箴言,寄给青少年朋友,勉励他们勤奋学习,报效国家。每到一所学校,他也总爱走进青年学生中,给他们分赠小纸片,上书勉励劝进的话语,教育孩子们造福社会。《南方日报》的记者曾经问方润华:“您有许多荣誉和奖项,当中有没有最令您自豪的?”耄耋之年的方润华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如果真要说哪个最自豪或最开心,我想有好几个,但1997年的「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称号应在其一。”从1977年开始,每年方润华都会将旗下集团赚得的利润中的10%—15%拨入方树福堂基金,1986年又增加了方润华基金。至今,方润华在慈善方面的投入已超10亿。他说:“我这一生的希望,是到2049年,创立一百周年,我们祖国会成为世界最富强的国家,人民更加富裕,都可以安居乐业。”曾以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书里的故事,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正因为有方润华这样的人存在,无论遭遇多大的苦难,这片土地永远不缺蓬勃向上的力量。05“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斯朗润。”方润华的名字,是祖父方肇彝取自王羲之《圣教序》中的名句。有希望他长大后能达“润我中华”之意。方润华也不负此名。为了祖国的科教事业,他不遗余力。还常常用以文会友的方式,透过各国学者、朋友,以及政要,竭力介绍中国文化。1994年,为表彰方润华先生崇高的爱国精神及其对祖国科教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由中国紫金山天文台提名,经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将我们发现的5198号小行星命名为“方润华星”。从此,一颗巨星在夜空中亘古闪耀。但是,遗憾的是,有多少人听过他的名字?更加遗憾的是,当大家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方老先生已于1月6日,与世长辞。其遗体告别仪式,也在两天前举行。回顾方润华的一生,你可以用慷慨激昂去形容。但是,更让我动容的是他的一句话:“我的出发点,就是有了一颗爱国心,尽中国人的责任,本着博爱的精神,只求耕耘,不问回报,但求心之所安,尽其在我,并不因善小而不为。”他说自己“始终有一个中国心”,“希望下一代薪火相传”。今天,我为什么要和大家说方润华的故事?除了哀悼,更想告诉有些人:这个世界,真的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专注于自己的理想和事业。无论身在何地,身处何位,都能不世俗,不媚俗。如今,方老身虽作古,但是方润华星光永恒。-END-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阅读413评论0点赞1转发
2022年02月04日
      斯坦福大学第10任校长约翰·汉尼斯、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斌以及湛庐创始人韩焱,以跨洋连线的方式进行了一场主题为《什么才是未来教育的要领》的高峰对话。以下内容来自朱永新教授的发言。  我在今年的手记中写道,“今天教育的模样,是明天中国的模样”。我想从三个角度来阐述这句话。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 大家前一段时间听到任正非讲这句话的时候,都觉得很有道理,其实这句话并不是任正非的原创,但是他讲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教育是投入最少,但产出最高、最有效益,同时也最值得投入的投资。为什么这么说?第一,教育有广度国家才有力量。教育的广度实际上就是教育的普及程度。从近代的历史来看,几乎所有发展快的国家,成长最快的时候都是教育普及最好的时候,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所以一个国家教育的普及程度越高,人均创造力就越强,那么紧接着基本的读写算能力以及基本的从事生产劳动的能力也会越强。第二,教育有高度国家才有境界。教育仅仅有广度还是不够的,因为那仅仅是把知识进行了传输。 就像汉尼斯教授讲的,教育必须从T型结构来塑造,我觉得他所说的T上面的一横,其实与人的情怀、人的理想和人的合作精神更加有关,我把它理解为教育的高度,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仅仅是培养“书呆子”或是拥有专业知识的人。爱因斯坦曾经讲过:仅拥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精进专业知识就像一条受过很好训练的狗,只有具有情怀、道德感和良好的合作精神,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国家才能有境界。一个国家,需要有一批有良知、有境界、有价值感、有信仰的人。第三,教育有活力国家才有创新。这是说仅仅有广度、有高度还不足够,还得有活力。活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教育怎么把每个人的内在能量激活、把每个人的潜能充分挖掘和张扬。我们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活力,我们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所有的人,那么只有最高分的状元才能去清华读书,但这样招到的其实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学生。就像斯坦福大学招的也不一定就是状元。那么标准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其实就是“独特性”,“独特性”是评价教育非常重要的标准。我们的教育是补短,就是用清华、北大、斯坦福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人。用这个标准来衡量,那么90%以上的人是达不到要求的,而达不到要求就会被认定为是失败。我将这一类学生称为“陪读生”,陪着那些能上清华的人在读书,最终因考不上清华,就觉得自己很失败。但好的教育不应该是这样,好的教育应该是每个人的能量都能被激发出来、调动起来,应是扬长而不是补短。扬长的教育和补短的教育是两种教育的方法论,或者说是两种教育的价值观,我觉得有活力的教育就在于要把每个人的创造性结合起来,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做到充分尊重每个人的内在能力,这是一个好的教育最重要的标志。我们一直认为人是天生有好奇心的,人是天生有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的,没有谁生下来就讨厌学习。我们在人生最初的时期,是发现这个世界最快的时期、是大脑的突触形成最快的时期。人类和其他动物相比,天生的本能还是要比其他动物少很多,大部分东西都是后天习得的。所以教育只要能满足人追求探索、好奇的天性,并不断地激发,那么人就能够不断地成长,终有一日成为最好的自己。现在学校的教育体系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是批量生产人才,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人。在我去年写《未来学校》时,我设计了一套我认为比较有活力的教育体系,旨在打破现有的学校教育体系,强调“个性”。一个国家怎么样才能有真正的创新,我觉得是需要教育更有活力,因此我的首要观点就是“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如果我们在教育上既重视了广度、高度,同时也重视活力,那么这样的国家一定有更美好的未来。 阅读是教育的基石 我最近获得了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首届“IBBY-iRead爱阅人物奖”,也算是为我们中国人在阅读领域争得了一个荣誉。这么多年来,我呼吁、关注和研究最多的问题就是,我认为阅读是整个教育的基石。《要领》这本书有很大的篇幅在讲阅读,汉尼斯教授还开了他自己的书单,他说他特别喜欢历史和传记,这点跟我很像。特别是传记,我一直认为在成长的历程中,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故事,有的人能够把自己的故事变成一部传奇,有的人的故事就是一个普通、平庸的故事,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什么样的生命原型,也就是说你像谁那样活着?看人物传记会帮助你不断地给自己寻找生命原型。所以我理解汉尼斯为什么有这么大成就,为什么他喜欢读传记,就是因为他不断地从那些伟大人物的身上汲取成功的能量。阅读为什么是教育的基石呢?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第一,阅读的过程是精神发育的历程。我曾经写过一本书《我的阅读观》,在书中提出了我对阅读的观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特别是个人精神成长的历程。精神成长历程来源很多,但人类那些最伟大的思想、最伟大的智慧,乃至于那些最伟大的价值藏在哪里?我说就在那些最伟大的书里。但这些书如果只是躺在你家书架上或学校图书馆里,其实跟你没什么关系,只有当你阅读的时候才会真正成为你的一部分,那时你才真正地拥有书中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阅读的过程就是精神发育的过程。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去经历历史上所有的事件和现实中发生的所有事件,90%以上的知识是来源于人所生存的时间、空间之外的东西,那就是靠阅读来获取,所以说阅读是整个精神成长最重要的历程。第二,阅读能力是教育水平的标志。也就是说人的教育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的阅读能力上。纵观世界上所有的考试评价,会发现阅读能力始终是评价个人教育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最基本要素。我在20年前发起了新教育实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行动就是营造书香校园。我们是最早在中国校园里全面推广阅读的,最初运作时,很多父母和老师不太理解,认为我们把教科书念好、把作业做完就行,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读课外书?甚至很多父母亲看到我们让孩子去读书,就把书撕了,或者藏起来,让孩子去做作业。其实我是很反对课外书这个概念的,书应该不分课外或课内。这20年下来我们所做的努力,让大家都真正意识到阅读太重要了。阅读对提升学习成绩有着全面的推进作用。我们新教育实验有5000多所实验学校,其中有40%在乡村。有大量的案例是乡村的学校通过让孩子们大量地阅读,结果其水平超过了城里的学校。第三,阅读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础。这次我专门带了一个提案,我提出要通过阅读的公平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全民阅读能够推进提升国民素质,是加强民族凝聚力的最有效、最廉价、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 就算书、书架再贵,它和其他的投资相比还是很便宜的,现在这个硬件在乡村已经基本到位了。另一个难点是教师,想让所有教师长期留在乡村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孩子读书,把好书送给最偏远的地区、最薄弱的学校、最弱势的人群,让那些孩子们在人生最初的时期就能够得到读书的好处。这个时候他精神发展就站上了起跑线。去年我们翻译了一本美国学者的书《知识匮乏》,这本书有个很重要的观点是他认为美国社会不公平。不同家庭在早期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得到的阅读资源不一样,所以他提出了美国应该有一个新民主主义运动,而新民主主义运动就是从阅读开始,让那些最弱势的人群能够在他们人生成长最敏感的时期得到最好的书。我在今年的提案里面也提出政府应该有这样的工程,配给乡村偏远地区的学校最好的书,并跟进阅读指导,同时给弱势家庭的孩子送书。我专门研制了一个中国的幼儿、小学生、中学生书目。中学生书目已经正式发布。把这些书送给孩子们,这样在他们成长的最初阶段,就能读到跟城里的孩子一样的东西,那么他们就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所以我觉得阅读是教育的基石。我讲过三句话:未来总要来,不请它自来;未来已经来,现在有未来;美好的未来,今天干起来。这是我对未来的三观。我们在讲未来的时候会觉得未来好像离我们还很遥远,包括我在出《未来学校》的时候,有8000多人在这本书的读书视频下留言,分两派在吵架,说朱老师这个是教育乌托邦,不知道哪天才能实现,但我想说其实书里面讲的故事和案例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原型。所以未来总要来,不请它自来,挡也挡不住。未来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现在是过去也是未来,你所处的现在其中就蕴含着未来,但未来怎么才能更美好,要靠现在真正地做起来。 好的教育靠谁来创造?最重要的人是校长! 为了塑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教育,我们就应该去研究什么才是好的教育,那么好的教育靠谁来创造呢?最重要的人物是校长。所以,斯坦福前校长约翰·汉尼斯在《要领》一书中,用自己做校长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其中的缘由。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是为大学校长而写,也是写给中小学校长的,我非常愿意把它推荐给中国的中小学校长和老师们。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校长是老师的老师,更需要谦逊的品质。汉尼斯在书中第一个谈到的就是谦逊。谦逊,看起来很容易,其实做到是很不容易的。为什么?因为你是校长,你是领导者,你很难把自己放在跟老师和学生同等的位置上,你觉得自己比他们高明,“我说你听”,所以就很难跟别人去沟通。但其实校长是老师的老师,他更需要谦逊。教育是一个共同体,它不是靠校长一个人去包打天下的。同时校长身上的很多品质都是从谦逊开始引出的,比如合作,只有谦逊才能合作;比如自信,也和谦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对我们的校长还是很有启发的,因为我碰到的很多校长,往往个人英雄主义的比较多一些,而谦逊的品质,就少了一些。第二,校长终身学习的能力,就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榜样。汉尼斯在书的最后谈到了终身学习,其实这也是未来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因为我一直认为未来的教育方式不是像现在这样学习和工作是截然分开的:比如像现在,我们一般在清华读完硕士、博士,然后才开始工作,人生最黄金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了, 差不多读完博士要将近30岁了。我是不主张这么读书的,我主张二十多岁就应该出去闯天下,就应该创造,就应该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我觉得在职学习,就是学习-工作-学习阶段式交替的,它会是未来教育的新方向。这样的好处就是,它更会激发一个人内在学习的愿望,因为结合你的工作,你需要补课,你需要学习,你会“有我”,而且针对性会更强。现在很多进了学校的人,他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而且他学的很多东西自己是不感兴趣的,他的专业都是爸爸妈妈给他选定的,那么在这个时候他很难有比较好的方向感,所以教育其实就在于能够不断地去帮助一个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那么,作为一个校长来说,只有他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调动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调动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其实,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一个榜样的历程。校长给老师做榜样,老师给孩子做榜样,那么你的榜样做起来了,教育就形成了。所以,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在教室里“我说你听”的过程,其实是大家在一起——一起做,一起学,一起研究,一起做项目的过程。
发布者:Outstanding阅读368评论0点赞0转发
2022年01月26日
       光明日报旗下《新天地》杂志,日前在封面位置刊登了南阳市文化学者聂振弢的照片,并以6个页码的篇幅讲述了这位文化学者的教育梦想。   聂振弢,南阳师院教授、河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多年来奔走各地义务讲学,足迹遍及海内外,一直在为国学教育事业鼓与呼。“办一所国学大学,让更多人能有机会享受优质的教育,为国学教育扎下坚实的根基”,是他不灭的梦想。《新天地》杂志1983年创刊,是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国家一级期刊,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稳定的读者群。最新一期的《新天地》杂志,在封面故事栏目中,以《年近耄耋,他的梦想“正青春”》为题,全文共分“出自书香门第,练就国学童子功”“不急于教学生辨‘糟粕’或‘精华’”“汲取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三部分,讲述了聂振弢的成长历程、教育思想和国学梦想。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阅读390评论0点赞0转发
2022年0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