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一个人,只要是心正了之后,气就正。气正了之后,形就正。按照中国古代的中医理论,人是有三部分组成的,是三者合一的。哪三者?就是形、气、神。形就是指我们的外形;气就是指我们身体的经络、气血;神就是指我们的精神。对应到现代的科学。它认识到人体就是生命,也是有三部分组成的: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物质,对应的恰恰就是外形、肉体;能量,对应的就是中医学理论里气的一个概念;信息,对应的就是我们的神,中西医在这方面的认识是一致的。人生病有三个原因:有外在的、内在的和不内不外的。外在的原因是风、寒、暑、湿、燥、火;内在的原因是七情,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不外的就是饮食和生活起居。一个人在正常状态的时候,他是明智的;反过来,不知道自然规律是怎么样,任意妄为,其结果就是凶灾。凶灾的一个体现就是疾病,甚至会有一些绝症,实际上很多绝症是我们的内心自己造出来的。“仁”对应肝、木五常里面头一个就是仁。仁对应的五行是木,对应的四季是春天。春天是草长莺飞的时候,也就是万物生机勃勃的时候,它对应我们的心理状态就是爱人。仁这个意思,就是爱人的意思,就是慈悲善良,能够同情别人。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个生也是指爱的意思,也是指仁的意思。养生、养生,养了半天,养的是什么?是生,不是死。生就是指生机,生机就是指生机勃勃的力量,对应的脏腑是肝脏。这里的肝,并不是西医的肝脏,而是指的包括脏器在内的身体的一种状态和功能。脏腑、经络和七窍都是连通的。我们的肝如果出了问题,它外在表现,肝开窍于目,眼睛就会出问题。要想病好,就必须把性格修改好。从哪儿修改?从孝顺父母开始修改。为什么?“百善孝为先”,人一旦孝顺父母,火气一下就退下去,火气退下去之后,经络就非常容易通畅,经络通畅了,病自动就好。人一生气之后,紧接着就是疲劳,疲劳过后可能手脚就容易发麻。为什么?疲劳就是消耗了精力,手脚发麻就是末梢循环不好。我为什么能把这个事情讲得这么清楚?因为我生过气。而且我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往往有的时候跟别人的问题都是相通的,别人的问题反过来,你也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在这方面,中西医的理解是一致的,在现代科学上也得到了印证。仁慈就会养肝,仁慈的人肝血就通畅,气脉就好,当然就长寿。所以养生,养的就是生生不息的肝气。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我们在生气之后,还有个表现就是四肢僵硬。我们通过观察婴儿,就会发现:人愈健康、愈年轻,筋骨都是非常柔软的。愈上了岁数,筋骨就变得硬,就是紧张,所以在中医学有句名言,叫做“筋长一寸,寿延十年”。筋骨能舒展得特别柔软,特别伸长有弹性,叫做长一寸,这个人的寿命就能多活十年;反之,筋如果是短一寸就少活十年。一个人经常生气,他的经络就会瘀阻、收缩,时间长了就会折损寿命。怎么折损法?会导致各种绝症。所以得绝症的方式有很多,在中医学里最怕的就是五行生克。“义”对应肺、金一个人肺气不足,反推,在义方面就会出现问题。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以前在高中的时候,因为没有注意孝道方面的提升,所以我的鼻炎一直特别严重,以至于每天晚上擤鼻涕用掉很多纸。肺开窍于鼻,鼻子有问题,说明我们的肺有问题,肺有问题,对应的就是义方面做得不好。义的反面是什么?就是过激。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义对应的就是金·,金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里是代表收敛,代表的季节是秋天。秋天是落叶满天,秋风萧瑟的时候,这时是天地一派肃杀之气,所以说金气特别旺盛的人,杀气也特别重。古人讲的杀气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这个人特别喜欢挑别人的毛病,用现代话讲叫做“眼里揉不下沙子”。这种性格的人,特别容易得金方面的病,得肺方面的病。金是克木的,假如说这个人控制欲、挑剔别人这方面的习气特别重的话,往往就会伤肝,而且还会伤得很厉害。金气过盛的人再往下发展,那就是一派悲凉之气。所以说中医七情里,叫做悲伤肺,一个人非常悲凉,会把肺气给伤了。金气过重的人要练习宽容和微笑。从今开始就练一件事,就是天天微笑。因为人只要一笑,全身紧张的气就放松,脏器就得到舒展,脏器一得到舒展,病就好了。悲是伤肺的,什么是可以治疗悲凉的?一个人往往陷在小我里面,就是大小的小,自我的我,陷在小我里面,就容易悲凉,特别容易悲伤,而且走不出来。当人一旦走入大我的时候,他就不是悲伤,而是慈悲。慈悲是什么意思?就是无条件的关怀一切人。我们所有悲伤的情绪,归根结底还是小我,就是我走不出来。你一旦走出来,就会发现这个身体跟着发生变化。把自己的爱心扩大,同时意识到自己身上还有其他的责任,就不至于陷入一个小我当中。胸怀一打开,气就跟着变化,气一变化,外形、身体的疾病就会得到缓解。“礼”对应心、火《黄帝内经》讲,“心者,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也就是说这个心在身体里是主导作用的,是主神明的。心本来是一个向上的,一个非常开放的状态,这是自然状态。假如是不自然的状态,病态就是仇恨,仇恨会伤心脏。因为一般的恨心都是从心里往外发的,而且这种气是往里聚的,特别容易导致心慌、心跳和冠心病等一系列的疾病。一个人的心要是处于一种欢喜的状态,他的气脉就特别容易通畅。我们观察小孩,他一天到晚都是非常欢喜的。曾经医学家做了一个统计,在三岁之前的儿童,一天平均笑170次,心脉完全通畅,没有疾病,古人称之为纯阳之气。而成人一天平均笑7次。中国人在全世界来讲,笑的次数是最少的,一天到晚板着脸,笑容很少见。为什么?我们好像特别严谨。实际上你的内心快乐了,身体就通畅,反过来身体好的时候,心态也是好的,所以把心态调整好,心脏的病就能得到缓解。“智”对应肾、水一个人要想有智慧,第一个就是谦虚,能接受别人的意见。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是“兼听则明”。就是听,所以肾开窍于耳,这是有道理的。一个人肾气足,他的耳朵就容易听进去别人的规劝,肾气足的人也有智慧。能听进去别人规劝的人,耳窍通了,肾气就足,肾气足了自然有智慧。中国古人总结的这些道理,完全是跟我们的生活起居联系在一起的。伤肾。怎么伤的?就是过度的房事把肾气给伤了。“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主骨,骨骼强健是肾气足的一种表现。肾还主骨髓,肾气足的人,整个骨髓是充满的,脊柱这个髓跟大脑是连在一起的,这个人就聪明有智慧。相反,假如这个人经常把肾气泄漏,他的骨髓就枯萎,大脑里的精华就会倒灌进入骨髓,大脑就不灵光,导致身体出现衰败的状况。所以肾气不足,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五脏六腑的精华多余的都往肾这边储备,肾就像身体能量的总银行一样,把所有的能量都收纳进来储存好,以备不时之需。有了病之后,再把这个能量调动出来用。精实际上就是骨髓,人的骨髓若是不足,脑力、智力、体力、抵抗力就会下降。用一个最简单的比方,精髓,人体的肾精和骨髓就像身体防御系统,防御大军后勤的给养。假如把这个给养军饷全部给抽提没有了,这个防御大军就会全面崩溃,以至于百病丛生,导致糖尿病、中风、子宫颈糜烂、子宫癌之类的,多种样的病都出现了,实际上都与肾气有很大的关系。这是最直接伤肾的方式。心态上跟肾气有什么关系?一个人肾气真正足了,他的外在表现就非常谦卑,也非常容易把别人的意见听进去。相反,肾气不足,这个人就会烦躁不安,自我感觉压力特别大。恐惧会伤肾气,恐惧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没有安全感。压力大有很多种,第一种是工作量特别大做不完,第二种是别人对你的期望值特别高,你又深怕完成不了任务。比如现在高考的学生,高考之前都有压力。第三种压力大是自己做了亏心事之后,怕被别人发现,公诸于众。有个人贪了很多钱之后,整天惴惴不安。失眠了,用什么药都治不好,结果抓进监狱之后,第二个星期睡得就特别香。因为人只要心态一好了,身体是自动恢复的,根本不用调整。“信”对应脾、土信在五行里属土,它在四季里对应的是长夏,也就是夏天跟秋天这段时间,这个时间的状态就是万物孕化的时候。万物孕化,所有事情的发展,升起和降落都是靠一个人的诚信。我们做事业也好,做人也好,“人无信不立”。人要是没有信,他是立不起来的。身体的状态也是这样,一个人假如特别诚信笃实,行动力特彆强,心里从不计较,他的肠胃就特别好。反之,特别容易计较的人,肠胃就不好。一个人只要一埋怨,就没有行动力、就不想做事。人只要是气血一流通,四肢一活动,脾主四肢,四肢一活动,脾胃就强健,胃口就好,吃饭就好,睡眠就香,就是能吃能睡,这个人就没病了,这个人就完全恢复。现在西方有一种说法,叫做生活方式疾病,就是生活方式不对导致的疾病。反之,我们用古圣先贤的“仁义礼智信”这些教诲,来约束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会避免很多疾病,甚至把已经得的很多病给治好。这种治病方式不用花钱也不用吃药,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什么意思?谈天,就是指的天地自然规律的道理,道理是应在我们人身上的。首先是让我们恢复这五种正常的心理状态,恢复之后,生理状态也恢复正常,健康也就得到了。- END -作者:彭鑫中医博士
发布者:谨 琼阅读845评论0点赞12转发
2020年07月27日
在这个道德沦丧——我不能说沦丧,说沦丧有人会发怒。在这个道德不被崇尚的时代,我不想用道德去评判安顺堕湖主犯周某刚。杀害无辜的人“罪不容赦”是当然的,但是杀害无辜的事情发生不止一次了,对整个国家14亿人口而言,死20个人,太小意思了,死千八百人也不算啥。而对于每个受害者家人来说,是百分之百的灾难。报复社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大概有20年了吧,更早不会超过30年。在放开了对金钱欲望的追求之后,为官者贪腐成风凌辱百姓,为富者不择手段不义不仁。贫富等级差距悬殊、社会资源分配不公,人心越来越不平。做人的教育,确切地说是在没有了传统的家风、讲传统道德懂得“忍、让”的人被骂为“傻子”之后,人心没有约束了,鼓励个性张扬了,那不傻就得反抗呗,让我活不好你们也别想好。一个人要反抗也是在他能力范围内反抗,他不可能去联合国报复去,他手里能掌控的只有方向盘,是让公交车在光明大道上行驶,还是驶入湖底?媒体教会他“我的地盘我做主”。张某刚选择了能产生轰动效应、能引起社会重视、在他的能力范围内使出全身力气张扬个性能做出的最大效果。罪犯已经死了,再“罪不容赦”还能怎么着?我们探究以上原因是试图寻求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总不能还让这种报复社会的事情无休止的持续下去伤害无辜吧,杀伐只能震慑不想死的人,对本身就不想活的人起不了作用。人的行为受思想认识支配,所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打老虎拍苍蝇”国家已经在做了,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存在侥幸心理的人还有。历朝历代清官辈出,都是因为古代士人接受的教育是要胸怀天下拯济苍生,如果不能树立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当官的人不可能做到为百姓谋福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最先需要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从思想认识上耻于贪腐,对轻蔑天民的结果内心感到畏惧,才能有意识地自主地拒绝贪腐虐民。君子德风小人德草,从政者正了,谁敢不正?    2、鼓励社会慈善事业。社会上先富起来的大富长者们如果学习了传统文化,懂得“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明白行善积德子孙后代必定昌盛就不会生出败家子,他们就会愿意主动帮助贫困者。清朝的晋商在灾荒年月常年雇佣民工营造土建工程,工程本可以不建,只为民工能够有尊严地接受富商饭食金钱的施舍。这就是中国传统富贵者的观念,自己富有了,不但要救济贫苦,还要让贫苦的人有尊严地接受救济,不但贫苦人有尊严地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富者也不会为赚取虚浮的好名声而增长子孙凌人的傲气。这种中国传统的思想美德应该通过传统文化的普及成为当代社会精英们的共识。3、媒体要肩负起扶正社会导向的责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是媒体的使命和义务。社会混乱不堪、世风低下败坏、人们心灵扭曲,媒体人脱不了干系。现在媒体网络天天时时在为收视率为点击量为满足低级趣味服务,释放负能量,诱发人们内心狂躁不安总想伺机发泄,刺激受众产生邪恶的欲望、幻想、艳羡、下贱、嫉妒、愤恨等恶心恶念随之产生恶行,引导社会风气走向堕落和毁灭。学习传统文化有传统美德的媒体人就会像太阳可以照亮所有阴暗的地方,释放光明和温暖,引导社会大众思想健康积极向上。4、每个公民都应当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对父母有孝心的人再难,想到父母还在也不应该先死;对子女有责任心的人再不如意,想到不能让孩子被人指指点点也不会干坏事。有传统意识的人能够“推己及人”,想到自己的父母子女,也会想到别人的父母子女,不会忍心伤害无辜;有传统思想的人有骨气有志气不会轻易艳羡别人跟人攀比;有传统美德的人遇事会反求诸己从自己下手改变现状;有传统观念的人宁可受辱胯下以待时机奋起也不会轻易放弃生命。5、对那些视传统文化为迷信、封建的“糟粕派”,应该用行政手段强制其学习传统文化。这些人是危险分子,是报复社会的潜在炸弹,他们抱着“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思想横行于世,抱着“过把瘾就死”的态度混迹人生,抱着“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原则处事待人,抱着“死也要找个垫背的”的心理仇视社会。这些邪恶丑恶凶恶的反传统人士,一旦撕去欧式绅士优雅的外衣,就会把他的“自由”无限制地扩大为爆炸式的“疯狂”。总结一句:恢复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最紧急急切切实实际的需要。传统文化教育出来的政府工作人员是什么样的?下面引用一篇《了凡四训》里的故事。明朝浙江鄞县人杨自惩,起初在县衙做书办,心地仁慈厚道,而且奉公守法,处事公正。当时的县官为人严厉方正,有一次偶然打了一个囚犯,一直打到血流满面,县官仍未息怒。杨自跪下替囚犯求情,请县官从宽处理。县官说:“怎奈此人违反法令背离道理,叫人不得不生气!”杨叩头说:“朝廷不依正道行事,而使人民失去准则无所适从已经很久了。如果审案问出实情,尚应怜惜他们因无知而误蹈法网,不可因为破案而欢喜。既然高兴尚且不可,更何况是生气呢?”具有传统思想的社会精英是什么样的?介绍一下三国时期士人王烈的故事。王烈为父守孝时,遇灾荒年,就把家里所有的粮食都贡献出来赈济灾民。乡亲们就聚在家门附近做他的邻居,他看人越聚越多就兴办学校,传授圣贤大道,教化乡民。许多人通过学习,气质、言谈都不同了,走在路上威仪有则,很引人注目,自自然然受到老百姓的尊重。由此,当地的社会风气焕然一新,礼义家邦的局面开始初具规模。当时,有一人偷牛被牛主人发现。偷牛贼哀求说:“我一时糊涂,做错了事,从今以后痛改前非,您就饶了我这一回,千万不要让王烈知道啊!”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还送给他一匹布。人们不明白王烈为什么这么做:“这个人偷东西,还怕您知道,您却反而送给他一匹布,这是什么原因呢?”王烈回答说:“古时候,有人偷走了秦穆公的骏马,还把他的宝马给吃了。秦穆公不但没有治罪,还说马肉太寒凉,就请盗马贼饮酒驱寒。后来,秦穆公遭难的时候,就是这些盗马贼不惜性命地把秦穆公救了出来。今天,这个人能悔过,还怕我知道,说明他有羞耻心。既然心怀羞耻,必然能够改过迁善。我送他布匹,是想鼓励他。”后来,有位老人在路上负重前行,突然一个人跑上来帮他背行李,走了数十里路,送老人到家就走了。路上老人多次询问他的姓名,可他始终不说。过了一段时间,老人不小心在路上丢了一把剑,恰好有位路人经过,就守候在剑旁,一直等到傍晚,才看到老人回来寻找,宝剑终于物归原主。老人定睛一看,发现这位好心人竟然就是以前帮他背行李的那个小伙子,就抓着他不放,恳求说:“您先前帮我背行李,我都不知道您的尊姓大名;这次,请您务必留下姓名,我好汇报给王烈。”王烈得知,感叹说:“世上有这样有仁德的人,我还没有见过啊!”就派人查访,原来,他就是当年的盗牛贼!后来王烈因战乱逃难到辽东地区,在那里做了一介平民,布衣蔬食,粗茶淡饭,授课教学。当时,包括曹操在内的政治领袖都期待他能出山做官,但是他都断然拒绝了。史书上说,王烈的感化遍及辽东地区,人民彼此礼让,强不凌弱,商人也都懂得老实做生意,不会欺诈。辽东也成为乱世中一个难得的安居地,庇护了许多流离失所的难民。有传统观念的老百姓是什么样子?台州的彭矩,为人慈祥谦逊。他曾与人共宿一家旅店,彭矩较早返回旅店,恰好那人遗失雨伞,以为彭矩拿去,就到彭矩房门前大骂。看见彭矩的表现好像很懦弱,就要彭矩照衣裳的价钱赔偿。彭矩按其所要钱数赔偿后对方才离去。有位邻居依恃强权侵占彭矩的土地,彭矩也不追究。不久,那位邻居因为蛮横无理而引起诉讼。彭矩不但不记恨,反而为他想办法,使他免于牢狱之灾。后来遇到兵乱,十分之九的家庭死于非命,只有彭矩全家安然无恙。吃亏是福,人欺天不欺。人有传统思想观念作为行为指导,处理问题就不会偏激。社会大众处处与人为善,事事顾及到他人,时时检点自律,这样的社会怎么会不和谐呢?如果谁都不想当吃亏的“傻子”,上下交征利,社会怎么会不乱呢?如果21个人的生命不能唤醒社会上上下下提起回归传统、回归善良、回归人性、全面恢复传统文化的教育,那这样的案件还会发生,这些鲜活的生命不就白白的殉葬了吗?作者:远方古道
发布者:Outstanding阅读561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07月27日
“老干妈”被腾讯告了。网上热闹了好多天,本来除了辣椒酱的味道之外对“老干妈”本人从未探究,这次补课做了个充分了解。1947年,陶华碧出生于贵州省一个贫穷的山村,20岁嫁给地质队的一个会计,养育两个儿子,不久丈夫重病去世。为了孩子,她坚决不改嫁,忘掉了自己是一个女人,在建筑公司一天背几十趟100多斤一袋的黄泥巴,抡过20斤的铁锤一天抡10几个小时,也曾白天背几十斤米豆腐到离家十几里外的地方去卖,晚上回家后还要熬夜做米豆腐。由于长期接触石灰,她的指甲严重钙化,每到春天,她的手就会脱皮。1989年,42岁的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拣废弃的砖头、油毛毡、石棉瓦,盖了个简陋的棚子,摆几张桌,几把椅子,开了一家小饭店,取名“实惠饭店”。饭店在一所学校旁边,经常有学生来吃饭。陶华碧关心着这些孩子,衣服破了,她帮着补,吃饭没有带钱,赊欠的饭钱从来不催要。后来,陶华碧发现其中有一个孩子不好好学习,还经常打架斗殴,她担心这个孩子的未来,经过打听得知这个孩子家里很穷,父母没钱给他买午饭,他就在同学里充老大,为了让有钱的孩子主动“孝敬”他,他才有饭吃。从此以后,每当这个孩子来吃饭,陶华碧就不再收他的饭钱,而且对孩子嘘寒问暖,百般关心。渐渐地,这个孩子被陶华碧的良苦用心感动了。有一天,他吃过饭后,忽然叫了陶华碧一声“干妈”,其他的孩子们就一起喊了起来,孩子们心里早就认可了快50岁的陶华碧为“老干妈”。于是,陶华碧做出一个惊人举动:凡是家境困难的学生,一律销账。陶华碧在年轻的时候,因为家里穷买不起菜,她就用自家种的辣椒配上从山上采来的一种草药自制辣椒酱当菜吃。在丈夫患病后,她去广州打工,为了省钱给丈夫治病,她每顿饭用馒头蘸自制的辣椒酱充饥,也分给工友们吃。丈夫去世后,为了照顾孩子,她回到贵州,开始摆摊卖凉粉凉面,而她自制的辣椒酱都是免费提供给顾客,这也是实惠饭店生意兴隆的原因。后来她发现自己店里的辣椒酱越来越不够用。有一次她无意中去了旁边的一家店,发现店里免费送的辣椒酱竟然是她制作的。她恍然大悟,怪不得自己店里的酱总是不够用,原来是别家饭店来“偷”。陶华碧没有阻止,别人喜欢就拿吧。但她店里的辣椒酱毕竟有限,有很多饭店根本就拿不到。这个时候,有饭店老板建议她说,要不干脆你生产辣椒酱卖得了,我们愿意出钱买。就这样,1994年,“实惠饭店”升级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专做辣椒酱。1996年,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成立。陶华碧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她把自己的头像印在瓶子上,如果质量出现一点问题,所有的人都能认得出她,这是她给消费者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督促。2001年,因为酱瓶质量问题,封口不严,个别出现漏油现象。陶华碧马上下令:“派人到各地追回这批货,800件(每件32瓶)全部当众销毁,一瓶也不能漏掉!”虽然公司损失巨大,却让人们看到了“老干妈”信守质量的决心。陶华碧拒绝外省市的邀请,她说:“子子孙孙都要留在贵州发展,要在贵州做大做强,为贵州争光。”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在贵州省7个县建立了28万亩的无公害辣椒基地,形成一条从田间延伸到全球市场的产业链,为众多不愿离乡外出的农民提供了方便,间接带动800万农民致富。陶华碧也让利于国人,一瓶老干妈在国外销售的价格是国内市场的数倍,曾经在奢侈品折扣网站上,“老干妈”辣椒酱被称为世界顶级辣椒酱。“老干妈”品牌与茅台齐名。陶华碧说:“我坚决不上市,那是骗人家的钱!我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的事,踏踏实实的不欠别人一分钱。”她始终坚持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2001年,为扩大规模建厂房有人建议陶华碧找政府协调贷款。陶华碧带上会计到区委,因为电梯很旧,门已经坏了,陶华碧走出电梯时,被电梯门挂住了衣服跌倒在地。陶华碧爬起来后,随行人员以为她要发火,谁知她却说:“你们看,政府也很困难,电梯都这么烂,我们不借了。” 随行人员还以为她是在开玩笑,她却叹了一口气说:“我们向政府借钱(编注:陶华碧不知道政府协调银行贷款是什么意思,以为就是向政府借钱),给国家添麻烦。真不借了,我们回去。”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陶华碧永远是现款现货。她说:“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从第一次买玻璃瓶的几十元钱,到现在日销售额过千万她始终坚持这个原则。“老干妈”没有库存,也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只有高达十数亿元的现金流。陶华碧说:“我做本行,不跨行,就实实在在把它做好做大、做专做精。这也做那也做,你哪有那么多的精力?我一心投入辣椒行业,越做越大,而且要做好。钱再来得快,也不能贪多。滴水成河,把一个行业做精。”“老干妈”这么多年一直不涨价,老干妈也不去做广告,因为陶华碧觉得这些广告费用最终需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同样“老干妈”的包装也始终没有改变过,因为她觉得,她卖给消费者的是酱而不是华而不实的包装,给消费者实惠最重要。陶华碧说:“即使卖水和豆腐,我也要交税,感谢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我经常对员工说,不要偷税、拒税、骗税,我们的国家依赖税收,我们要为国家和社会着想,也要为贵州人民争光,国家的崛起对我们也有好处。”“老干妈”实行的是“亲情式管理”,公司2000多名员工,陶华碧能说出60%员工的名字,还记得很多员工的生日,每个员工结婚,她都会亲自到场做证婚人,她对待每一个员工都像是亲人,没有人叫她董事长,他们全都当面喊她“老干妈”。陶华碧还隔三岔五跑到员工家串门;每个员工的生日到了,都能收到她送的礼物和一碗长寿面加两个荷包蛋;有员工出差,她像送儿女远行一样亲手为他们煮上几个鸡蛋,一直送到他们出厂坐上车后才转身回去。有员工离开后在别的单位干得很不顺心,不禁特别想念“老干妈”,却又不好意思直接见她,只好托人带话说想回来。陶华碧一听,就说:“我也一直惦记着他呀!你转告他,也让他转告所有从‘老干妈’出去的人:如果他们在外面干得不如意,都可以回来,当妈妈的哪会嫌儿丑呢?”龙洞堡离贵阳市区比较远,附近也没什么吃饭的地方,陶华碧决定所有员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从当初200人的小厂开始,‘老干妈’就有宿舍,一直到现在2000人,他们的工资福利在贵阳是顶尖的。一个不识字的大妈,一个只会剁辣椒卖辣椒的老太,50岁开始创业,却把一瓶瓶酱卖给了全世界。2020新财富500富人榜的消息,陶华碧作为贵州市南明区老干妈风味食品公司董事长,以90亿元的财富排在《2020新财富500富人榜》第350位。不过,近两年坊间传闻却对“老干妈”颇有微词:辣椒产地问题;味道变了;两次着火暗藏的管理问题;打破了不做广告的原则问题,让“老干妈”的形象遭到了质疑。2014年,陶华碧退居二线,将公司交给儿子后,老干妈辣椒酱就开始变味了,销量直线下降。即便他们将包装做得更好,还开始花钱打广告,消费者也没买账,在经过2017、2018两年业绩下滑后,73岁的陶华碧不得不再度出山,仅用一招就实现逆袭!2019年年销售额突破50亿。陶华碧凭什么从一个文盲大妈破茧成“国民教母”?回顾陶华碧的人生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她的成功源于她的品质。她自强自立不依赖别人;她勇敢担当无愧于丈夫和孩子;她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她善良仁爱乐于助人;她甘愿吃亏坚持吃亏不计较;她处处为他人着想为政府着想;她不欺诈讲信誉照顾消费者的利益,她不投机不圈钱脚踏实地不占人便宜;她很务实不贪多不贪大做得专做得精;她心量大格局大不偷漏税收想着国家、社会和人民……陶华碧身上具有的所有美好的品质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换句话说,陶华碧的个人命运和“老干妈”的企业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国运在同一个脉搏上律动。为什么?陶华碧出生在解放前的贵州,那个时候虽然中国大地上普遍接受了西方思想文明,但是在普通的百姓家庭里,特别是偏远的农村,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还在。中国传统的妇女,她可能没有知识,但是没有知识不等于没有文化,传统的家风、家道、世风在祖辈、父辈的言传身教中依然深刻影响着子孙们。所以,陶华碧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和美好品德。越是艰难困苦,越是坚韧不拔,越是奋发向上,困苦更加历练、强化了她的优秀品质。所谓的“厚德载物”,“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得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当她的品质、德行积累到一定阶段时,幸运的大门打开了,成功、幸福、如意水到渠成,自然现前。如同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建国后在磨难中自力更生艰难地爬坡,卧薪尝胆搞经济建设,终于摆脱了贫困落后一穷二白,迎来了如今全球的瞩目和期待。为什么会有今天的成功,因为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小时候家境好的几乎都念过私塾,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文化教育,即便走上了革命道路,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还在。家境不好的,虽没受过私塾教育,但也如陶华碧一样受祖辈父辈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道德廉耻仁义忠信是深入骨髓的。说得确切一些,是那个时代前后出生的人,他们做人很到位。他们也追求财富,但是会给自己和他人、给国家和社会留有余地。不像现在的多数年轻人那么短视,为了赚取财富杀鸡取卵不要廉耻不要信誉不要退路。所以现代的很多富豪,前一秒还风光无限,后一秒就随泥沙俱下变成粪土回归大自然了。是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吗?我可以坚定地说:否!亲情化就是人性化,能得到老板如妈妈一样的关爱,哪个员工不觉得温暖幸福呢?待在一个温馨的环境里,给我的待遇足够养家,我一定会像爱我自己的家一样爱我的企业,我怎么还想跳槽呢?中国古老传统智慧可以解决一切企业管理问题。也许有人会站出来抬杠:“那我也会跳槽,有企业给我更多的钱。”那遇见你这样唯利是图的小人,我也没什么话好说,哪个树上还不结出几个瘪籽杂种籽呢?但是我相信,唯利是图的人不会有好下场,在道上混的人,终究会折的。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所谓富不过三代,是后代子孙没有依祖训遵照执行,与是不是家族企业没有关系。“人存政举,人亡政息。”如果每一代掌门人都能像创业之初的先辈那样,则百世可昌绝不会败。很显然,“老干妈”二代掌门人的种种表现说明,陶华碧的儿子可没有母亲的胸襟和美德,他们有不同程度的西化,这是个很令人担忧的问题,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老干妈”正处在一个节点,保持、继承、深化母亲的传统,永远靠品质、信誉、真诚取胜,企业会越走越稳;如果经营方向和管理模式走向西化将是另一个过程的开始,蹿升和陨落都是瞬息之间的事。正如我们的祖国,改革开放后,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新中国以后出生的多数人,很快就在光怪陆离纸醉金迷的世界里迷失了自我,而他们的后代,80后90后00后在娇生惯养中长大,几乎没有看见传统家风、家教、家道的影子,他们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得失,金钱至上,享乐第一,而传统道德被他们耻笑嘲弄踩在脚下骂为糟粕。因为陶华碧还在,她的传统美德还在,虽然她不太忙于公司事务了,但是只要她还硬朗地活着,她的儿子就不敢太造次,她的亲情式管理就还有余温,员工与公司维系感情的纽带就还在。传统没了,一切就真的变得毫无保障,没有一点安全系数了。    因为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销售产品,针对的都是人,是人就需要情感关怀,真诚永远是赢得美好情感的制胜法宝。当你“真”得员工不忍背叛,当你“诚”得别人不忍欺骗,还有什么不能战胜的呢?而西方现代管理模式用规章制度把人当成了冷冰冰的机器设备生产线,把消费者、客户当成猎物。哪一个走得更远更长久,还用得着思索吗?在腾讯老干妈事件后,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以科技解决信任问题”的理论再次升级。而对于科技,永远“强中自有强中手”,私以为,科技只能提高造假的技术难度和造假成本,并不能从根本上消灭诈骗。也就是说,如果科技能把欺骗成性的人品矫正到讲究信用的轨道上,那大概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微弱的火柴光里都难以臆想出来的图画。但是“真诚”做得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老干妈”的二代掌门人能够传承陶华碧的思想美德和亲情式管理,那么“老干妈”的业绩也许不会骤然飙升,但一定可以稳扎稳打东方不败,而且越是在经济危机、灾害频发、不可抗力面前越坚挺,甚或成为少数幸存者之一,最终独占鳌头。我们的祖国也处在传统文化要继承还是要抛弃的节点。改革开放到现在,抛弃传统30多年的光景,社会秩序愈来愈混乱,人心愈来愈迷乱,面对未来愈来愈慌乱;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愈来愈惨烈,大自然对人类的抱负也愈来愈肆虐。我们不得不正视不得不惊醒,抛弃了传统走西方的道路,不但自己狂奔在死亡之路上,也断绝了子孙后代的生存之路。住着洋房开着豪车,吃着安眠药吸着麻醉品,在精神极度痛苦中寻求短暂的刺激,难道这是“人”的生活吗?陶华碧是有骨气有志气有勇气有豪气有智慧的中国传统妇女的代表,也是在现阶段还保留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那一代人(最后的一代人)的代表。如果再不恢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旦“陶华碧时代”过去了,后代子孙连传统文化的影子都看不见了,传统美德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了,人类在互相欺骗掠夺砍杀中就真的要走向灭绝了。“老干妈”企业的命运与国运有着同一个呼吸系统,如果国家全面恢复传统文化教育,把人心导向务实诚信脚踏实地,“老干妈”二代就不会被大环境的浮华和噱头吸引,就会倍加珍惜母亲用毕生精力一手打造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祝愿“老干妈”能在瘴气迷雾中,保留来之不易的一片晴空,这是唯一一家更加急需保护的企业文化遗产,弥足珍贵。也祝愿祖国加快恢复传统文化教育的脚步,这是心灵的呼唤,时代的使命。毕竟,我们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作者:原上草
发布者:Outstanding阅读537评论1点赞0转发
2020年07月27日
福州锦麟轩八将团团长黄杜飞正在给“00后”团员画脸谱。 吕明 摄“啪!”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叶厦村的福极圣宫内,木板敲击地板的声音响起,一群青年人正在练习福州传统民俗阵头“八家将”的舞蹈。“手的姿势要摆到位”“眼神,眼神要看着对方”……“95后”福州八家将民俗舞蹈传承人黄杜飞,指导着这群“00后”跳起“八家将”舞蹈。对于每个神情、手势、动作,他都严格要求。福州锦麟轩八将团团长黄杜飞正在教“00后”团员跳八家将舞蹈。 吕明 摄出生于2003年的孙彦哲是安徽人。他告诉记者,小时候来到福州就接触了这些传统民俗文化,“后面认识了师傅(黄杜飞),他向我介绍‘八家将’,听着挺感兴趣的,就想练一下、试一下。”这一试,就是两年时间,孙彦哲把课余时间都用来了练习“八家将”舞蹈。“练的时候是挺辛苦的,但是,因为喜欢,就想把它一直传承下去。”他说。说到传承,作为福州“本地人”的王鑫杰更有“使命感”。他说,小时候经常跟着家里长辈参与村里的游神活动;现在,自己学了这个以后,发现老一辈传承这些东西挺不容易的。在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叶厦村福极圣宫内,“00后”青年正在练习八家将舞蹈。 吕明 摄“跳‘八家将’舞蹈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爱好。”王鑫杰表示,今后,他可能会去做其他的事情,但他不会放弃传承这一民俗文化。“‘八家将’发源于福州市台江区,很遗憾的是,目前在福州没有得到很好传承,反而在台湾地区十分盛行。”黄杜飞表示,作为一名民俗文化爱好者,他希望将“八家将”信俗文化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和知道。随着对福州传统民俗文化的了解,一个念头在黄杜飞的脑海里不停打转,“我想成立一个属于我们年轻人的福州八将团。”在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叶厦村福极圣宫内,一群“00后”青年正在练习八家将舞蹈。 吕明 摄而后,他在社交媒体上结交了一群来自广西、安徽、江西等地,却同样热爱福州传统文化的“00后”。2018年4月,福州锦麟轩八将团成立,致力传承、弘扬福州八家将信俗文化。由于记载“八家将”舞蹈的文献不多,他们只能根据仅有的资料和老一辈的口述进行舞蹈训练。而脸谱的绘制及其保存的方法没有任何文献可以查询,这让黄杜飞无从下手。“后来通过网络,结识了台湾地区同样喜欢‘八家将’民俗文化并为其传承付出努力的一些老师。”黄杜飞告诉记者,在他们的帮助下,学会了台湾“八家将”脸谱画法及其保存的方法。2019年2月福州锦麟轩八将团迎来成立后的首次公演,台湾信俗文化爱好者郑小将在公演前特意从台湾来到福州,给予具体指导。同年中旬,他再次来到福州,亲授脸谱方面的知识。在7月4日举行的“神彩飞扬,追梦未来”闽台青年信俗文化季活动上,这群“00后”青年带来了八家将舞蹈表演。 吕明 摄如今,福州锦麟轩八将团已参加大大小小的活动十余场。黄杜飞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让更多人了解“八家将”信俗文化;希望两岸携手,将“八家将”信俗文化发扬光大。福极圣宫内,风扇不停转着,一段舞蹈下来,团员们汗流浃背。黄杜飞说,团队成员都很年轻,大家因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走到一起,也一直坚守着这份传承传统文化的初心。(完)来源 中国新闻网
发布者:谨 琼阅读653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07月25日
孩子的眼睛就像一部照相机,大人的一言一行,都被完整的复制下来。潜移默化的在影响和引导孩子,为人父母 应该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但有些父母为了一己私欲,竟然拿孩子当道具  来掩饰自己的不法行为。不仅自己会受到众人的唾弃、法律的惩罚,更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甚至是毁掉孩子的一生!年轻妈妈带3孩超市偷窃,大言不惭“占点小便宜上图为监控录像,妈妈把毛巾偷偷的塞到孩子后背的衣服里上图为一位24岁的年轻妈妈带着三个孩子到母婴店偷东西,被当场抓获。老话讲: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如果说我是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偷习惯了,就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无所顾忌,也不会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从小父母就是这么教的,最终会危害社会,成为一个犯罪分子。如果有一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没有幸福和尊严可言,会不会这样问自己的妈妈:“妈妈,您当初为什么生下我?您生下我是想看到我今天这个样子吗?如果您真的爱我,为什么不能给我一个健康的童年生活!让我能够光明正大的做人做事?!我想要的并不多!”不会教育不懂得教育的家长,走了很多弯路的家长,把孩子教坏了的家长,正在追悔莫及的家长,正处在痛苦不堪中的家长,不妨耐心看完下面全部视频和内容,就会有如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如获至宝,欣喜之余更会对自己能够教育引导好孩子充满信心!请看下面的视频:                          《用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会给我们为人父母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宝贵的借鉴!看马戏故事里的爸爸爱的行为,虽然最终自己没有看成马戏,但是却让男孩终生难忘。“尊重”的故事里的妈妈,虽然是大学教授,但是看见谁都像是很熟的朋友,不分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妈妈没有讲大道理,而是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让孩子懂得什么叫尊重。坐公交的故事:妈妈为了贪小便宜,省几元钱的公交费用,让5岁的孩子学会作弊,最终还是自己饱尝恶果。正确的言行影响孩子一生;错误的言行也会影响孩子一生;爸爸妈妈在爱孩子的同时,把正确的行为传给孩子,把爱的激情回报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还小的时候,如果家长们教育的不及时,很可能会出现偷拿东西的情况。就身边的例子而言,不少孩子小时候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虽然在大人看来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对于孩子来说,却可能改变他的一生。下面的视频:【中华德育故事:曾子杀猪教子】                        01小 编 感 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成才与否与父母的德行和正确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曾子杀猪的故事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曾子用言行告诉我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为父母者当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可如今,有的父母自己游山玩水,挥霍逍遥,却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勤俭节约;有的父母自己不喜欢读书,却要求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有的父母天天玩手机,却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能玩手机;有的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分数 却从不关心孩子的德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父母只注重言教而不注重身教,不知道最好的教育不是我说你听而是我做你看。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身教重于言教,高喊一千声口号,不如以身作则的一个具体的行动,孩子是张白纸,想让他变成一幅面,还是一张涂鸦,全靠大人如何去执笔!来源: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IDfssctwhjyxx222999)
发布者:Outstanding阅读569评论0点赞1转发
2020年07月23日
很多年以后,厉百程仍记得自己初次遇见石珍珠时的场景。那是一个不算暖和的时节,身着破旧单衣的石珍珠住在大哥于院中搭起的小窝棚里。因为“又聋又哑”,外加长时间不与人交流,这个本就存在智力缺陷的女人,习惯用惊恐的眼神面对一切。厉百程有些迷惑,人怎么能住在窝棚里呢?而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已经是石珍珠住在这里的第十个年头。上世纪90年代,余华写《活着》。没有刻意煽情的悲切情绪抒发,他只平静叙述,以简单的方式,讲完了主人公徐福贵的一生:少不经事的地主家少爷,因吃喝嫖赌败光了家产。家道中落后,他接连遭受人生打击:母亲病逝、妻子患病,儿子在献血救县长夫人时被“活活吸死”,唯一的女儿也因难产大出血直接死在了医院里。电影《活着》巩俐饰演福贵妻子家珍一双儿女接连去世,福贵的妻子家珍伤心过度最终一睡不起;女婿也因此精神恍惚,被工地的两块石板压死。生离死别后,陪着福贵的只剩下了外孙苦根,没成想,末了就连苦根也因吃豆子撑死在家中……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余华笔下的人间很平实,但人们看到的却字字都是震撼。这便是“活着”的力量:悲喜交加,平凡无聊,但依然让人义无反顾。这是每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当看倦了那些恢宏的名人励志故事,我们试着回归生活与生命的本质,只讲两个字——“活着”。老厉,河北青龙县狮子庙村人。家里兄弟四人,各个身患残疾。按村里人的话说:“这家风水不好。”老厉是家里最早残疾的,打小便挨兄弟欺负,他无力反抗,也不愿委屈,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前后十来年,他没踏进家门半步。“老厉”厉百程初到社会时,他靠乞讨为生,整日里睡在大街上。吃了上顿没下顿,捡来的铺盖冬冷夏热。挺狼狈,但老厉倒没什么极端消极的想法,他想,至少现在不用挨欺负了。在外流浪时,老厉给自己起了个“江湖名号”厉百程——人生路漫漫,行百里者半九十。起这名时他就明白了,自己这辈子注定是奔波命。患有腿疾的厉百程从小便只能这样走路“漂”在街上那几年,厉百程交了不少朋友。街边卖爆米花的小商贩,路上乞讨的懒汉乞丐,这些都是他能碰到的“老熟人”。他们偶尔会坐在一起抽烟聊天,但也仅限于是解闷。太个人的话题他们从不提起,毕竟流浪街上,谁也没必要为谁的故事负责。厉百程在街上的朋友和其他流浪汉不同,厉百程还算其中“有人生理想”的一位。他不愿意就这么一辈子“浪”在街上。如果可能,他想活得再与众不同一点。这样想着,老厉离开了家乡,到了燕郊。那里“人气儿”多,能弄到钱的“门道”也多。今年68岁的老厉瘸了一辈子,注定干不了力气活。所以除了当乞丐,他只能去做“算命师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是残疾人为数不多能从事的“工作”之一。厉百程在燕郊的家以及算命摊子厉百程算命的手艺,是早些年在街上流浪时偷学的。没正经拜过师,更别提被高人指点,靠着“自学成才”,他也慢慢摸出了一些门道。借由这点半吊子本事,厉百程在燕郊的犄角旮旯里寻到一所住处。除了一张床,和柜子上摆着的各类神像,屋子里要啥没啥,但他从来没抱怨过——比起睡在大街上,这样的日子也算体面。 同睡在这间小屋里的,还有石珍珠——老厉花钱买来的媳妇。厉百程支摊算命时,无意听人说起附近有个“傻女人在家里受气”。他好奇,凑上去听,开始图个乐呵,后来倒觉得是缘分:“街上那么多人,怎么偏偏让我听见了呢?”为了续上这份“缘”,厉百程打听到了老石家,一进门便看到了睡在院里的石珍珠。厉百程爱人石珍珠因为“胎里带的聋哑傻”,石珍珠常年遭人歧视。大哥不让她进屋睡觉,就连吃的饭都是“别人剩下的”。“一年四季像猫狗一样在外头住。”“下大雪她想进屋子里,她哥嫂都不让进门,冻得嗷嗷叫唤。”由于常年蜷缩在小窝棚里,石珍珠的两条腿被压变了形,“聋哑傻”之后,她又多了“残”。兴许是见人可怜,厉百程动了恻隐之心,开口问石家大哥想不想给妹妹找个对象。“我寻思着,要是没人要(石珍珠),我要。” 听了这话,石大哥挺乐呵,张口问他要300块钱的“彩礼”。老厉穷,给不起,讲讲价,最终只给老石家留下了130元。厉百程讲述遇到石珍珠的过程第二年开春,厉百程和石珍珠领了证,彼时,他们一个42岁,一个45岁,“女大三,抱金砖”,老厉觉得挺好。贫不择妻,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孤苦无依了大半生,二人终于都有了“伴儿”。厉百程与石珍珠的结婚照厉百程说:石珍珠虽然傻,但是什么事儿都懂。冬天时她出门扫雪,扫完了自家的,还会顺带着邻居家的,没人跟她说过“谢谢”,好在她也不在意;石珍珠扫雪胡同里有只小野猫,别人嫌脏嫌麻烦,见到就撵,石珍珠和老厉倒喜欢得紧,给猫起名叫“小天使”,喂食喂水,出远门都带着。石珍珠还给小猫搭了窝,就在自家的墙根边,冬日里一人一猫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看着倒也惬意;阳光下,笑得很开心的石珍珠与有了家的小猫咪石珍珠爱漂亮,捡回家的衣服都是颜色鲜艳带图案的。因为不会说话,又不懂记路,她时常会走丢。老厉知道她走不远,每次都会拖着病腿在附近找。邻居笑话他,经常和他说:“丢了得了,丢了省心了。”厉百程不搭腔,拄着拐杖继续找。别人问他何必呢?他答:“缝缝补补,拆拆洗洗我都能做,她啥都不会也无所谓,我把她接来就只为做伴侣,陪伴我生活,给我生活增添一份幸福。”当物质生活条件被压到最低限度,精神世界里的某些东西,反而变得纯粹与简单起来。在厉百程与石珍珠的世界里,漂亮、善良、陪伴,这些词汇都只有最初的意思。在以“算命先生”为职业的时间里,厉百程遇到的每一个顾客,都有一些“不能说的秘密”,唐小雁就是。唐小雁不同于其他人“算财算权”,唐小雁找厉百程算的是一份安稳。这些年她的感情总是不顺利,之前还有过两次被强暴的经历。23岁那年,唐小雁在酒吧结识了一位“长相斯文”的“成功人士”。男人邀她“约会”,把人拉到小黑屋里,用刀逼在她的脖子上让她脱衣服。唐小雁害怕,只能听话。在“好死”与“赖活”之间,她选后者。比起做个“宁死不屈”的英雄,她也许更留恋人间的风景。唐小雁回忆当时的噩梦这些年,她总是纠结自己命途多舛,找不出化解的办法,她只好找找厉百程帮忙。“孤单命。”“耳根子软。”“吃软不吃硬。”这是老厉算出的她的命数。唐小雁笑笑:巧了,都说准了。厉百程为唐小雁算命没多说什么,她心甘情愿交钱改了名。老厉将她名字里的最后一个字换成了12画——雁。唐小雁将名字供奉起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是圆满、是极限、是轮回。实际上,她也隐约感觉到这些都是徒劳,但她还是决定试试。当眼下的日子只剩混沌,比起一份所谓的“理性”,她更想要一份能支撑她活下去的念想:“自己出门在外,在没有人保护的时候,很多事情只能自己解决。”“都说「改名」即「改命」,我试试,一旦真成了呢。”“命”由天定,“运”靠人转,当“命运不济”,唐小雁决定自寻出路。和厉百程一样,厉圣也是个算命师傅。二人是亲兄弟,但因为打小不在一块,倒也没什么血浓于水的感情。不同于厉百程的“半吊子”水平,厉圣可是这片出了名的“小神仙”。找上他的人都有个共性:有钱,总对“道德的边界”蠢蠢欲动。“小神仙”厉圣一语道破“天机”有人找他算“姻缘”,常年混迹江湖让他有了察言观色的好本事。他见对方说话小心翼翼,一眼便看出来人想问的,其实是“路边野桃花”。厉圣摆摆手,直接和他说:“破财,你现在把她扔掉啥都好了。”一言半字,命中要害。打着“算命”的幌子,厉圣更多展现的是“观人”的本事。可谁也不能说他骗人,毕竟劝人走正道总是没错的。“小神仙”厉圣厉百程给唐小雁改名时,已经是年根儿了。盘算着每年这个时候生意都不好,老厉所幸收了摊,预备带着媳妇石珍珠回趟娘家——距离二人上一次回去,已经是7年前的事儿了。搭着别人的顺风车,厉百程和石珍珠到了老石家。大哥大嫂热情地到村口欢迎,笑脸盈盈的样子,完全没了从前的凌厉。大嫂在妹妹被老厉接走后,不知怎么的,忽然就聋了耳朵。院里的小棚子没变样,只是住客从石珍珠变成了羊。“她在这里住了十来个冬天。”厉百程仍记得自己最初见到石珍珠时的场景。他说不上来当时的自己,到底是以何样情绪去看蜷缩在窝棚里的石珍珠的,他只知道:这人呐,无论多傻多残,都不能那样活着。在被厉百程接走前,石珍珠一直住在这个小棚子里时隔多年再回到哥嫂家,石珍珠仍觉得紧张。在屋里,她大多时间都是静静地站在老厉身旁,就连吃饭也只是端着小碗靠在炕边,不敢放心坐下。她傻,但确实有记忆。对于这样的石珍珠来说,“生活”二字根本毫无意义,因为那是“正常人”才能讨论的话题。在哥嫂家,略显紧张的石珍珠厉百程偶尔也会觉得带着石珍珠是个负担,但他还是会替她梳整齐的马尾,并配上两个可爱的蝴蝶结;仍旧会在她生病时,凑钱买几粒药亲手喂她吃下去。厉百程为石珍珠梳头“没媳妇,想媳妇;有媳妇,烦媳妇。扔不得,撂不得。现在再想和她分开,不忍心。”一个瘸腿的算命先生,一个“聋哑傻残都占全”的傻大娘,他们之间有爱情吗?很难说。或许他们给予彼此更多的,是一份相依为命“活着”的理由。如此看来,用“爱情”形容他们之间的关系,倒显得狭隘了。在石珍珠娘家小住几天后,厉百程便带着媳妇走了。多年来不打交道的几个人,凑在一起也无话可说。离开了石家,老厉盘算着也回自己家里看看。出发前,他先去了自己从前流浪的那条街上逛了逛。他有点想念那帮老伙计,结果找人打听了半天,只寻到了一床摆在墙边的铺盖。老厉有点沮丧,继续找,却意外得知了另一个消息:“马千死了。““怎么死的?”“车撞的。”“哪一天?”“前两天。”他们谈论死亡,就像讲述昨晚吃了什么一样平静。混迹街头,无牵无挂,生、死之间,他们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为前者努力,以至于忘了后者带来的恐惧与遗憾。既在江湖里,便是薄命人。厉百程看清了,便也看轻了。告别了江湖上的老朋友,厉百程夫妇回到了老家。太久没回来了,邻居都忘了他的样子,只能从他残疾的双腿,猜出“是老厉家人”。大哥家的大门紧闭着,厉百程等了一会儿,才看见有人佝偻着背提水从远方走来。甚至没有寒暄,大哥只是开门自己走了进去,厉百程也没说话,带着石珍珠紧跟着进了门。厉百程大哥如今的家只剩下厉大哥一人,拄着拐杖在家里溜达了几圈,厉百程回忆起从前的事儿:“这是大栗子树,两棵大栗子树。”“这房子是1985年,我爹盖的房子。”“这是我姥爷,在过去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能耐人。”“这是我姥姥,那是我母亲……”忆往昔,厉百程稍显惆怅:“说实话,如果条件允许,我还是想住在家里。”也许是看出了他的想法,厉大哥主动提议让弟弟住在家里。年少时的针锋相对被落叶归根的渴望替代。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发声就可以改变一切。“(大哥)和以前不一样,变了不是。”人老了,也就不争了。很想回家的厉百程纵使大哥应允了弟弟住在家里的想法,厉百程还是带着石珍珠走了。大哥也不容易,他便不留下添麻烦了。来年开春,厉百程回了燕郊,继续摆起了算命摊。为走一趟辛集庙会,老厉操练起多年不用的“马前课”——抽帖算命的一种,在江湖上已经不多见了。由于多年未用,厉百程对于卦文俨然生疏,但幸好从前的“底子”还在。拿着自己的家伙事儿,带着傻媳妇石珍珠,老厉出门了。在去往庙会的路上,厉百程遇到了一户人家出殡。他好心,凑上前去给人念了段悼文,赚了5元钱。拿着钱,厉百程面露喜色,转身拖着病腿继续赶路。一副棺材,阴阳两界,有人忙着生,有人忙着死,这世间,本就各人下雪,各有各的隐晦与皎洁。到了辛集庙会,厉百程干的第一件事,是去山上的庙里见见神仙。给别人算了半辈子命,这还是他头回进庙上香。登上台阶,双手合十,厉百程紧闭双眸,对着神像说道:“祈求观世音菩萨,保佑厉百程夫妻二人、世人,平安顺利,别无他求。”算人不算己,知命不改命。奔波一生,到头来厉百程不求财不求名,只求“平安”二字,替自己,替珍珠,替世人。这或许便是厉百程的善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在贫困与悲痛中仍不失怜悯。腿脚不便的老厉带着石珍珠走得很慢,到集市时,“黄金地段”已经没了,没办法,二人只好在角落支起摊子。冷风嗖嗖吹,路过他们的人不少,但生意着实没有几个。再看集上的其他人:耍猴、打鼓、唱歌、看手相……人人都在为了生计忙活,人人都在为了生存努力。想到这儿,厉百程笑了:“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各人自有各人道。”这人只要是想活着,那怎么都能活。厉百程的故事,最初由纪录片导演徐童发现。那年他在燕郊生活、工作,扛着摄像机拍故事,也拍人间。导演徐童与石珍珠合影在他的镜头中,厉百程的故事结束于一个落寞的身影——生意不好做,这样忙活了一通,他的兜里才落了百十块钱。镜头拉远,老厉消失在人海里,画面中只剩下人潮拥挤的乡村街道。这是路,也是人间众生。厉百程身后,是芸芸众生相比于那些全然符合大众审美的励志故事,厉百程、石珍珠的故事,更像是一部生猛的平民启示录。算不尽芸芸众生微贱命,回头看五味杂陈奈何天。摘除了那些熠熠发光的人物设定,规避了众多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他们只在其中扮演“人”,然后用全身力气演绎“活着”二字。残了一辈子的厉百程,傻了一辈子的石珍珠,不同于其他眼前的困苦,他们的悲伤大多以“一辈子”计算。在很多人眼中,他们是“活遭罪”的典型,生活对于他们来讲没有任何意义。可厉百程说:“没乐趣就不活着了吗?这话,太无情了。”离开了那些大多数人讨论的“生命意义”,厉百程和石珍珠所经历的人生,没有对死亡的惧怕,没有对外貌的困扰,没有对贫富的比较,甚至,没有对尊严的担忧。去除了那些外在的一切,他们活着,就只为“活着”。生存在追逐物质的年代,厉百程与石珍珠似乎始终在被生活折磨,可无论眼下的日子如何,他们始终活着,并且渴望活着,这种原始且旺盛的生命力,本身就是一种“伟大”。所有人的生命在开始时,都是一部没有既定剧情的剧本。往后发生的悲欢离合皆为“选择”,而喜怒哀乐的情绪则是“选择”的后果坐在院子里的石珍珠,与匆匆路过她的学生人活一世,有时“有得选”,有时“没得选”。而厉百程与石珍珠的一生大多数时候都属于后者。他们的生活很难让人羡慕,但却实实在在地让所有“有得选”的人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当求而不得的遗憾让人难过时,当眼前所追逐的一切都让人痛苦时,当一无所有的无奈让人想放弃时,当万念俱灰的那个夜晚真的来临时,不如试着学学他们:只为“活着”,而活着。参考资料: 纪录片《算命》感谢徐童导演的记录感谢厉百程与石珍珠为“活着”而活着图片来源:《算命》、电影《活着》
发布者:谨 琼阅读540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07月15日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民间风俗。民俗通常由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于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确切的说,民俗是一种传承文化,主体部分形成于过去,属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的根脉一直延伸到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着一个国家或民族民众生活继续向前发展和演变。民俗文化,通俗地讲就是与一些地方风俗习惯相关联的文化,比如皮影戏、二人转、大秧歌、腰鼓、采莲船、舞龙舞狮、捏泥人、剪纸等,这些都是各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这些历经岁月的洗礼、代代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既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更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继承和弘扬好这些地方优秀民俗文化,不仅是对先辈的一种敬畏,也是时代赋予我们,尤其是民俗文化传承人的一种责任。传承民俗文化,是对先辈的尊重与敬畏。民俗文化,大多与民间的节日习俗相关,比如吃粽子、喝雄黄酒、插艾草等,都与端午节有关;舞狮子、玩龙灯、唱皮影戏等,都与迎春节、庆丰收有关。在这些民俗文化中,有的反映的是劳动场景,有的展现的是喜庆场面,有的表达的是劳动人民的美好期盼……无论哪一种情形,都记录着我们先祖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只有把这些遗存下来的优秀民俗文化保护好、传承好,才是对古人的最好尊重、对传统文化的最大敬畏。而如今,当我们谈起民俗文化时,人们对其的印象大都停留在儿时街巷里捏面人老爷爷的叫喊声中。现在的大街小巷里,已经很少能看到节庆日的杂耍队伍、手工艺人和极具特色的民俗美食。人们对其的印象以及久远到记不清这些民俗是何时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并且被现代斌琅满目的商品所取代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时代赋予了我们传承民俗文化的责任,我们就要当好守护者。我们在做的,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从我们开始,从这里开始,担好我们这代人的责任,用我们微薄的力量去传承和发展民俗。当当我们再次谈起民俗时,希望我们谈论的是它的由来、它的特色和它的传承。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谨 琼阅读479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07月14日
漆线雕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发源于我国闽南地区,泉州漆线雕、厦门漆线雕是为代表。漆线雕是一门古老的手艺,据考证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受宋元时期的沥粉和泥线雕等线雕工艺影响,漆线雕于明末清初萌芽,到清晚期成型,历经蔡氏13代传人技艺和装饰风格已相当成熟。明末清初,泉州府同安县马巷镇诞生了蔡氏漆线雕。在起初,蔡氏以家族作坊的形式生产、销售漆线雕作品,传至第十代,蔡氏建立了"西竺轩"商号,商号生意兴隆,产品遍及闽、粤、台,甚至远销南洋诸国华人地区。1947年蔡氏漆线雕第十一代传人蔡文沛三兄弟把漆线雕百年老字号"西兰轩"迁到厦门,从此蔡氏漆线雕声名远播,得到大量的国内外订单。1905年法国巴黎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厦门"漆线装饰三神像",1958年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蔡文沛先生作品《大闹天宫》被定位国家级文物。2006年5月,文化部正式把漆线雕批准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线雕首先要制作漆线土,漆线土是把大漆和桐油混入到漆土中,然后经过慢慢捶打形成有韧性的泥团,之后再把泥团用手捻成粗细适中的泥条,再把漆线盘在涂有底漆的瓷器上形成线浮雕,最后在表层填金或者填彩。早期的漆土用的是糯米和泥,然后贴在木胎上,这样的雕塑很容易变质,保质期短,经过改良后的漆线雕不易变质,塑像的寿命也延长了。早期这一工艺被称为"漆线妆佛",就是用"漆线"的工艺来装饰佛像的意思,闽南地区盛行的宗教活动带动了宗教佛神塑像雕塑行业的繁荣也促进了漆线雕技艺的发展。据《汉书》中记载:"楚地信巫鬼,重淫祀","吴粤与楚接比,数相兼并,故民俗略同",现在的闽南地区依旧重祭祀、礼佛,漆线雕所创作题材大多来源于这些民间信仰的神灵,马遵、开漳圣王、清水祖师、三坪祖师、灶君、土地、城隍、天王、财神、瘟神等各民间神话中的各路神仙都是漆线雕的创作题材。如今的漆线雕不仅仅把传统形象作为题材,还结合当代审美,创造出了许多当代艺术品,屏风、摆件等已经融入家庭之中。漆线雕不再只悬于庙堂,更是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近年来,为了传承和发展漆线雕,校企合作培养、闽台两地合作培养是重点学习手段,通过给在校学生授课,给他们亲自动手的机会,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热爱甚至去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漆线雕作品是最具代表性的出口工艺品之一,政府也会把漆线雕作为赠送外国友人的礼物,向外展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超的制作技艺。漆线雕更是被看作中国文化艺术的载体,在促进中华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发挥巨大潜力。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Outstanding阅读497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0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