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2018年 9月2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令广大国学界欢欣鼓舞,引起与会学者的强烈反响。从1994年开始,这样的大会每五年举办一次,但今年规格最高,首次迎来国家主席登台演讲。如果你关注习近平主席动态,就不会为这样的高规格感到意外。从在孔子故乡曲阜参观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到“五四”探望国学泰斗汤一介;从政治局集体学习纵论传统文化与国家软实力,到在北师大考察时明确反对“去中国化”。从外事活动中阐释中华文明与海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到万米高空的专机上倡导学古诗文经典……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展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此做一回顾和梳理,为广大师生学习中国优秀文化提供新视角,更好地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画外音:有关人士认为是我国领导人对中国传统文化阐释最为详尽和系统的一次。不仅有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也有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不仅有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关系,也有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论述……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 画外音:目前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2013年12月,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代表一致通过,决定于2014年9月27日举办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所大学校长、院长和机构发来贺信,表达对孔子学院的支持和祝贺。盘点:习近平都在哪些场合阐述过传统文化  ——去年11月26日,习近平主席到山东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他饶有兴趣地翻看研究成果,并说要仔细看看《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这两本书。在与专家学者座谈时,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一个多月后的12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2014年2月24日,又是一次集体学习。关于传统文化,习近平主席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两会期间,习近平和代表、委员们一起共商国是。他说,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他指出,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五四青年节,习近平主席在北大与87岁的国学泰斗汤一介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赞扬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与师生座谈时,习近平主席说,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9月9日,习近平主席到北师大看望教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9月11日,两天后,在出访途中万米高空的专机上,习近平与记者交谈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在与外国友人交往时,习近平主席也经常推介中华传统文化。在莫斯科,他说,中华书画、京剧、中医等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出国访问时,他专门会见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听取他们的看法;在友协的纪念活动上,他系统阐释中国的“和”文化,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阅读671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09月23日
在学校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馆,习近平主席认真察看馆藏文献和实物,同学生们亲切交谈。听到不少学生来自港澳台地区和海外,习近平主席勉励他们好好学习、早日成才,为社会作出贡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去年,习主席曾在澳门大学访问时表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本人也是一个中华文化的热烈拥护者、忠实学习者。”对中华传统美德,领导人说:“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是我们怎么样去把握它,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去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我们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听到学生们讨论其中的“信”字,他说:“人无信不立,一个人是这样,一个组织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守信用的民族和国家一定会富强,一定会赢得国际上的尊重。”领导人讲起学习的目的,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一定要通过学习树立对五千多年文明的自豪感,树立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新时代,大好形势!跟随主席脚步,传承中华文化!延续中华命脉!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阅读577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09月23日
尚和合,求大同。中华文化正展现出越来越强的感召力,也是中国外交厚积薄发的力量之源。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这位深爱中华文化的领导人,正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最佳“文化代言人”。【2014年3月29日 德国 柏林】孔子学院师生代表座谈习主席:“我作为国家主席,有一些老前辈就跟我讲,作为中国的领导人要干什么呢,就是不要把中国5000年的文明文化搞丢了,还应该在你们手里传承下去。”“有一些国家的政治家们滔滔不绝,我就问了一句话,我说请问你去过中国几次,他说很遗憾,我一次也没去过。我说请问你还去过亚洲的什么国家,(他说)很遗憾我现在亚洲都没有到过。我说我非常佩服你的这种自信心。我对于我没有去过的地方,我是不敢发表意见,因为我不了解它。”“由于难以简单地概括中国,这也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力量,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标识,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也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瑰宝。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习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习总书记的精辟论述阐明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永续繁衍的血脉,绵延不绝的“根”与“魂”。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习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系中华民族的“根”之所系与“魂”之所牵。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记录、民族精神的追求和标识。习总书记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指出,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习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系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第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既昭示了文化自信具有的更加突出位置,也指明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第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以其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作为指导的。现代化包括物质的现代化、社会结构和生活关系的现代化,而现代化最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我们高兴地看到,响应总书记的号召,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第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助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论述过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并明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与“协和万邦”“万国咸宁”“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政治愿景,都与通过发展合作、实现共赢共享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阅读676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09月23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坚定文化自信、积聚更深沉更持久力量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和关心,他曾多次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和独特作用。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华民族的基因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国家、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国家、民族强盛的重要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的重要条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包含丰富的思想内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  ——2014年10月13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有助于面向世界传播弘扬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阅读613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09月23日
我经常想,中国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拥有13亿多人口而又精神上文化上高度团结统一的国家,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连绵几千年发展至今的历史从未中断,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形成了适合我国实际、符合时代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紧密组织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国长期执政,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一定要增强“四个自信”,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情办好,把弘扬中华文明的事情办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情办好,最根本的是要把中国共产党的事情办好。                           领袖曾说:我作为领导人,有一些老前辈就跟我讲,作为中国的领导人要干什么呢,就是不要把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搞丢了,还应该在你们手里传承下去。有一些国家的政治家们滔滔不绝,我就问了一句话。我说,请问你去过中国几次?他说,很遗憾,我一次也没去过。我说,请问你还去过亚洲的什么国家?(他说)很遗憾我现在亚洲都没有到过。我说,我非常佩服你的这种自信心,我对于我没有去过的地方,我是不敢发表意见,因为我不了解它。由于难以简单地概括中国,这也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久弥新!请您放心全国人民会和你一起,守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守护好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让传统文化在我们手中继续传下去,千年万世,造福中华!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阅读559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09月23日
近年来习主席一再呼吁,要求全国人民重新认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瑰宝,历经五千年传承而不衰的中华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有如每天都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希望的太阳,永远万古弥新,它能够解决二十一世纪出现的许多社会顽疾。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的成功实践,正在向世人验证这一真理。                                                                                                                                               ——题记                             ▲ 往期回顾:2016年02月04日天津论坛观众心声精彩花絮01、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推广传统文化十年余来,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地做论坛,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但是依然有很多人不明白?常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听这样的论坛?我还要挣钱、喝酒、旅游、领孩子补课、学才艺,到周末了还可以休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该有多好?”殊不知,那些让人舒服的事情随时都可以做,而论坛却不常有。参加三天的论坛,会让很多人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获得人生幸福的密码。但如果不学习,就不能够完全理解明白。就像做生意的人会知道什么钱能赚?什么钱不能赚?赚不义之财,凶财,那个钱就是灾难,钱揣兜里了,同时也把灾难揣进了兜里;听了论坛还会知道,夫妻怎样和睦相处?身体如何才能健康?三天的论坛可以让一个人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价值观,从而走向正道。举个例子:小孩子在小的时候一般都会偷东西。曾经学校组织的男生夏令营中有80个男孩,80个男孩当中只有两个男孩没有偷过东西。那么孩子偷东西的习惯从哪养成的?从自己家里,如果孩子常常翻爸爸妈妈的包,翻家里东西,即便拿了东西也不会和父母说,因为在孩子潜意识里认为这是家里的东西,拿了是理所当然的。父母也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孩子拿东西的习惯养成之后,孩子去别人家做客、逛商场或到其他公共场所也会那么拿。因为孩子同样会认为这是很正常的。所以,当孩子没有经过家长的允许就翻父母的包包时,父母知道后一定要及时引导管教,要让孩子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就是这种在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小问题,如果不学习,很多家长根本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会有这么严重。在抚顺市传统文化学校学习的学员经常会问康会长一个问题:“学习传统文化是很好,但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最受益,进步最快,甚至能够解决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说:孩子忤逆父母,天天上网玩手机,甚至在外边惹事生非等等。还有夫妻不和,事业不顺,如果学习传统文化,这些问题真的能解决吗? ”康会长斩钉截铁的告诉他们:“能,那就是敦伦尽分”。“敦伦尽分”是中国几千年来留下来的宝贵智慧。“伦”指的是关系,人生在世有五伦,即五种关系。父子、夫妇、兄弟姐妹、上下级、朋友这五种关系,十种身份。我们每个人都在这十种身份当中。有多少种身份,就要承担多少种责任和义务,这就叫本分。每个人把本分尽到了,也就是说责任和义务尽到了,人生就会很幸福。02、那么本分又是什么呢?举例说明:做父母的,一定要慈,父母慈,才会正确引导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父母的仁慈主要体现在要教会孩子懂得感恩,尊敬孝顺长辈,有爱心能够学会帮助他人。身教重于言教,这些就需要在生活中父母身体力行的做出来给孩子看,父母对自己的父母孝顺了,对家人友爱,那么孩子看了自然就会学习。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长大后才会有一颗仁爱之心,与万事万物和睦相处,人生自然就会幸福。03、那么本分又是什么呢?那么夫妻之间又要怎样的遵守五伦呢?做丈夫的要守道义,行为大方,要能包容担当,不要斤斤计较,小肚鸡肠,尤其要懂得包容理解太太。即便是面对太太唠叨抱怨,也能够泰然处之。丈夫守五伦,同样妻子也要守五伦。妻子要端庄大方得体,体会丈夫的辛劳,与公公婆婆和睦相处。《论语》里讲:“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以什么定位危邦、乱邦呢?就是离婚率,这个城市如果离婚率高了,社会秩序相对来说就差了很多。如果想知道现在夫妻之间相处怎么样?不用走进每个家庭,也不用采访,只要看看每年递增的离婚率就知道夫妻是否和睦。2015年,我国有380万对夫妻离婚,全国每天都有一万多对离婚的,而且年年递增,这个数字很可怕?因为离婚就代表夫妻一散,孩子没爹没妈,得不到教育和温暖,家庭残缺,孩子的心灵就不会健全。长大之后,因为童年的疏于管教,他会危害社会。现在社会上的少年犯有很多,没有成年,却都是重大刑事犯,抢劫、贩毒甚至是杀人,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都令人触目惊心。所以夫妻之间能够守住五伦,各守其道就显得尤为重要。还有兄弟姐妹,兄友弟恭,哥哥姐姐关心爱护弟弟妹妹,弟弟妹妹才能够尊重哥哥姐姐。在工作单位、企业,领导要尊敬下级,下级才能对上级忠心,这叫“君仁臣忠”;生意伙伴,同事来往,要守信誉,“信”字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言,信为言,说到做到。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守诚信,产品货真价实,服务周到,生意肯定越做越好,买卖兴隆,这就是人品,也叫德。04、那么什么是德呢?上面所说的五伦就是五种关系十种身份,十种身份做到了就叫十义。浓缩起来就是五常“仁、义、礼、智、信”。还有四维,“礼、义、廉、耻”; 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精髓。而《弟子规》就是五常的细说,是我们做人的根本,而做到了以上的种种,对人友好,人际关系就会很好,人脉也会很广,做事情就会顺风顺水,想若不幸福也很难。所以做到“敦伦尽分”就是开启幸福人生的钥匙。近年来习主席在极力的倡导传统文化,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常常刊登推出精彩易懂的文章和作品让社会大众学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一直以来都很关心国家的未来、幼儿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一直希望可以通过微薄之力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弘扬传统文化之路任重道远,但抚顺学校也会在这条弘扬之路坚定不移的不断前行。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阅读614评论0点赞1转发
2020年09月23日
在没有来抚顺市传统文化学校学习之前,我对自己没有什么认知,即便自己做错过很多的事情,伤害了很多的人,但依然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错误的。所以,在我将近40年的人生里,因为不明白对与错、是与非,真的是做了很多追悔莫及不可原谅的事情。由于精神空虚,没有寄托,我从十几岁就开始吸毒,后来又沾染上赌博的恶习,这样的我,除了让父母担心难过,又怎么会懂得去孝顺父母呢?对父母连起码的尊敬都没有做到,更不会在意他们的感受。由于我的所作所为,让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让他们内心无比绝望和痛苦。然而,即便我这样的忤逆,父母还是一如既往的爱护我、照顾我。通过在抚顺学校的学习,我才体会到父母对我的良苦用心,对我无时无刻的关爱。父母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在他们的有生之年能看到我变好,看我走回正途。妻子,我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人。在我学习完《弟子规》的课程后,我真的无法再抬起头像以前那样趾高气昂的去面对她。对于妻子我深感愧疚。学习期间,引领老师给我们讲了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讲了丈夫应该包容爱护妻子、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但是我却与之相反。妻子嫁给我原本是想过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我却打破了她的美梦,我没让她过上一天安稳幸福的日子,经常辱骂她,甚至还打她,即便看到她哭泣我也无动于衷。我屡教不改,吸毒、赌博......妻子一次又一次地给过我改过的机会,而我却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她,让她万念俱灰,看不到一点希望。现在回想起真的是很愧对我的妻子,我不仅伤害了她,也伤害了整个家庭,没有给儿子一个幸福的家。吸毒、赌博对我的身心和家庭带来的巨大伤害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十几年的吸毒、赌博让我内心滋生出了很多邪恶的想法,养成了很多恶习,现在通过学习我的脑袋清醒了。虽然学习《弟子规》只有短短的一星期,但却让我懂得了很多为人之道,也让我认清了自己,这次学习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的两位校长,我除了感恩还是感恩,也非常感谢所有的义工老师们,感恩带我来学习《弟子规》的几位阿姨,是她们帮我走上了正道。刚来学校学习的前两天,我还是很抗拒的,甚至有种想立马提包走人的想法。但是当我想起带我来学习的阿姨,如果我走了,她们也许会很失望难过,所以就咬咬牙还是继续留了下来学习。因为自己吸毒和赌博,所以我接触的朋友也都是这样的人,我不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还会有善良的人,所以我愚蠢的认为这些人做义工、还公益办学一定是脑子有病。但接下来的几天,我看到这些义工老师与人交流的谦卑和善,做事耐心的态度,对我这样有很多坏习惯的人也非常的包容理解。这里的义工老师真的不分你我,不分贵贱,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大家庭,让我感受了从未有过的温暖,这种氛围和温暖融化了我冰冷的心。让我反省到:我生活的不开心,家庭的不和谐,是我吸毒、赌博所造成的。这次的学习对我感触很大,改变了我人生错误的价值观。学习结束后我一直关注学校的微信课堂,一直坚持每天分享,认真改过。我分享不是为了表现我自己,不是想证明我有多么勇猛,我只想让所有的人知道,我回家一直在做,想让大家知道我是真的想改好。最近家里人都说我变了,他们都说我有礼貌了,脏话也不怎么说了,本来和我妻子一打电话就开骂,她一直都不敢理会我,现在无论什么事我都会和她很有礼貌的说,如果我错了我还会跟她说“对不起”。当我开始转变时,我发现生活和出去办事都顺了很多,我也没和以前的损友一起来往,也没碰毒品,也不赌博了,生活也变的充实了起来。我知道要彻底断绝毒品,彻底和赌博说再见还有很长很长的路需要走,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家后认真的落实,就能改变我不好的习惯,能给我的家庭带来幸福美满的生活,也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我希望我的妻子和儿子也都能来抚顺市传统文化学校来学习,这样整个家庭就会彻底的改变,从曾经的痛苦走向幸福。我会怀着一份感恩的心去感染身边的人一起跟我学习,也希望人人都能够幸福,家家和谐,国家繁荣昌盛,更加强大!                                                                                 ——往期《弟子规》班学员 姜斌斌 男  41岁 来自温州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阅读553评论0点赞1转发
2020年09月23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既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立足于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既着眼于延续中华文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又立足于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希望以系统思维、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工程”形式,并通过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开展,推动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安民、文化利民、文化强民。如何深入切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主要有哪些呢?以语言文字为中心。中国的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语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汉字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诸多文化因子。数千年历史的铸炼和积淀,汉字所蓄涵的丰厚文化底蕴,是拼音文字所无法想象和比拟的。汉字本身已形成了一种文化系统——书法、碑刻、篆印、诗词、楹联、灯谜,乃至识字、解字、说字、测字等,无不蕴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离开了作为母语的汉字(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来讲,还包括藏、蒙、维、彝等语言文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习得,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通过汉字、汉语的教育学习来传承传播中华文化,是一条根本的途径。毋庸置疑,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世界对中国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汉字与汉语将承担不可替代的责任。以文化经典为依托。中华文化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用文字铸就、流传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典籍浩如烟海,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意义,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为以文化人、化成天下提供了丰厚滋养。以经典原著为依托,大力推进经典作品的整理、翻译、改编、诵读等,让经典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根本性、支撑性作用。推动文艺创作和戏剧表演重回经典,以经典为滋养,以经典为题材,将历史上著名的小说、戏曲、传奇重新改编、演绎,融入时代元素,推陈出新并发扬光大。以习俗节庆为纽带。习俗作为人们生活与文化的传承事象,既是各民族不同政治、经济的反映,又是民族传统、文化心态、生活方式的表现形式,其形成与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经济条件、崇拜心理等有关。传统习俗是一项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蕴含着独特的历史内涵,是每一个民族成员的精神原乡和文化脐带。我国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是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习俗和节日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传统习俗和传统节日是维系民族成员心情、心性、心思的牢固纽带,过好每一个传统节日,传承好每一个优秀传统习俗,能够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操,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让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中华灿烂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以化育知行为关键。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加强认知教育。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教育资源,对不断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在国民教育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迫切任务。从基础教育抓起,发挥课堂教育的主导作用,在教学、研究体系中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以化育知行为关键,不分年龄、职业、性别、民族,把“书香中国”建设与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践行。以文化传播为平台。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加强自身人文道德修养,使传统文化能够与当代社会相适应。把握传承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发展关系,探索文化改革发展创新之路,注重将传统文化融进群众学习交流生活之中,针对群众的需求特点,推出各种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扩大传统文化的接受面。当前,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一系列文化传播的新载体,改变和建构着大众新的阅读习惯。新媒体时代,将中国传统文化转化为数字化存储方式是革命性的变化。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传播优势,立足本地,将乡贤文化、村规校训、优秀家风、传统民俗等进行广泛传播,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最佳途径。以生活方式为目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承载于思想、文字、语言,还存活于书法、音乐、曲艺等老百姓喜爱的文艺形式中。这一特点决定了学习传统文化不能只采取背诵经典名篇这种相对枯燥的形式,而应将其生活化、大众化、多样化。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传统文化才会变得具体可感、有血有肉,才有生命力,才能为人民大众所接受并内化到自己的生活中。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群众参与性强、受众面广的文化活动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应因地制宜结合地域特点开展各种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的大型节庆文化活动,因时而变结合日常生活的时间节点开展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的多样化活动。活动,是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离开了文化传承活动,也就失去了载体和活力。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可以组织开展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书法、绘画、摄影、对联、剪纸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成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以对外宣传为渠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最有效方式就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创新文化“走出去”的表达方式,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需要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创作、影视戏剧、造型艺术等文艺创作活动之中,渗透在网络信息、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以国际友人为传播对象,唤起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热情。同时,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传播体系和表达形式,发挥好新兴媒体的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努力构建“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天下归仁、天下大同的“至德要道”。(作者:李明泉,系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省文联副主席)
发布者:淡云风轻阅读592评论0点赞2转发
2020年0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