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许可馨、季子越、梁艳萍以及几位浮出水面的著名大学里的教师、教授、博士导们上演的几波热浪已渐渐平息,就要成为过去时了,但是暴露出的问题却不得不让人对我们的教育再度考问:这就是我们辛辛苦苦教育的结果吗?中国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从未如此辛苦,结出的却是苦果。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到明白点人事,走入社会能够独立思考、工作和生活,这个社会为他付出了多少心血?且不说父母日夜的守护、陪伴、照顾、接送,付出全部的财力、心血。就当这些都是应该的,用这些败家子的思维模式,谁让父母生了你呢!是吧?编辑但是真的有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被社会大众唾弃吗?真的有父母愿意为孩子操心一辈子,否则没事干,日子过不下去吗?这就是现在这些做父母的倾其所有、孤注一掷、盼子成龙想要得到的结果吗?编辑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从未如此巨大,育出的却是豺狼。国家对教育的支出,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研究所,从土地、建筑、师资、教具,到各项经费的投入,目的就是为了把人才培养出来,用于侮辱我们的祖国,蔑视我们的人民,认贼作父,甚至给国家民族的敌对势力唱赞歌、做走狗、舔屁股吗?追根究底,症结何在?其实,现代教育出现了问题,早已经尽人皆知了。从五四运动引进西方的价值观,到现在刚好百年了。五四青年们把中国的落后挨打归咎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传统价值体系。所以彻底否定了传统,改成西式教育。编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百年的西式教育树立的就是许可馨季子越梁艳萍们,还有那些杀人的、吸毒的、同性恋的、弑害父母的,这就是西化的结果。中式教育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防止人类文明走向灭绝的教育!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注重德行的培养,孔门四科: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这四科是有次第的,德行排在首位,多替别人着想,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和平共处。西方观念是弱肉强食,推崇人活得好要靠争靠夺靠抢,想尽办法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这种自私自利随着宗教的没落,就变得愈加的赤裸裸血淋淋了,把脸皮厚没有廉耻当成极品,社会就混乱到这种地步了。我们现行的教育方针没有错,问题出在落实。事实上,我们的教育方针并没有偏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只是,自打一切向“钱”看后,“德”就没人提了,家庭教育不提了,学校教育也不提了,社会教育更不提了,这一教育方针成了口号。变成了口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性的教育缺失了!人性的教育,其实质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简单说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教育。缺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人就不再是人了。解决之道:重拾根本,接续命脉。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阐明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决心。他非常明确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对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的科学态度”。教育内容适时调整,重在落实。家庭教育教什么?孩子的教育是从胎教开始的,母亲在孕期“眼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自能食能言始,就教孩子“自己穿衣吃饭收拾卫生打理家务”,学会与不同身份的人“说话、应对、进退”。父母家长不必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教孩子照做就可以了,目的是要孩子打下做人的根基,3岁看80,7岁看到老,这个时期孩子教好了,以后就好教了。到孩子上学时,已经是个“小大人儿”了。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重在家长的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校教育教什么?小学教什么?教做人。教伦理、教道德,以这个扎根,培养圣贤的坯子。他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一举一动都很像样子。这并不是痴人说梦,圣贤不是高不可攀的,孩子是一张白纸,你画成什么样,他就是什么样。小学教育的宗旨:把孩子都教成好人,是好人教育。而且这个好人,好的水平很高,孔孟,以这个为标准。小学教育这个根是孝、是悌,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尊敬的人告诉你的话你才肯听,才能听得进去,才能去照做。在中国古时候,对老师不尊重的,老师不教。为什么?没有这分恭敬,他不能够契入课本,他学不到东西。所以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老师不是吝啬,为什么不教他?他不能够吸收。小学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家庭教育教孩子“怎么做”,小学教育更进一步深层次教孩子“怎么做”,并且教孩子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中学学什么?学做事。你是个好人,你将来在社会上从事哪一个行业,能帮助你有正常的收入,生活没有忧虑。无论哪个行业,你选几种,你不能每一样都学,这几种你会经营,你就会做事,就能够养家、立足。中学教育让人学会生存本领。我们常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会做人才会做事,做人做事是一体。大学培养什么?治国平天下。以《群书治要》为主,大唐三百年就是用这个治国。中国古人“言必称天下”,因为古人的心量大格局大,肯担当肯奉献,以造福天下苍生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真正的中国人。大学教育教人建功立业,有广阔的心胸,才有广阔的天地。人生一世,不虚此行。社会教育教什么?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道德崇尚,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普通人的善恶会随着环境的善恶消长,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是个大染缸,用善染则善升,用恶染则恶盈。社会教育是国家为国民营造的客观环境,有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没有正确的教育,就没有个人和国家民族的未来。传统文化教育是人性的教育,重新审视、思考、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的再一次觉醒。教育是永恒的主题,不能再继续用西式教育投入巨资培养“败家子”了。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为什么天灾人祸频仍?因为天灾也是人祸,人作孽,天不容。找回人的人性,就要进行人性的教育。所以,全面恢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编辑
发布者:谨 琼阅读157评论0点赞0转发
2023年06月04日
2010 年 6 月,康金胜、王丽夫妇在辽宁省抚顺市投身传统文化教育事业,至今助力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已经走过了十二个年头,他们投入资金数百万元,建设3000 多平方米的三座教学楼,先后免费举办家庭家风家教培训班 160期,参与学习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人员数以万计,受益者和获得帮助的家庭不胜枚举,被人们称为用生命在做公益的夫妇。 康金胜、王丽夫妇知恩报恩开辟新路 从1998 年至 2009 年的 12 年间,康金胜、王丽商海遨游,企业做得风声水起。他们利用长白山系龙岗山脉深山里优质水源建立了矿泉水公司,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一家人衣食无忧,生活早已步入小康。为了感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康金胜夫妇经常参加捐资助学、敬老爱老等公益活动。回报社会的同时,他们开始爱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用《了凡四训》、《群书治要》、《弟子规》、《养正遗规》、《孝经》等儒家经典指导生活和经营。他们用传统文化审视当下社会现状,发现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家庭功能弱化、家教工作缺位、家风文化断层等衍生出来的诚信缺失、信仰迷失、道德沦丧等问题日渐突出抗日英烈武汉卿“我姥爷是著名抗日英烈。向他学习,报效国家的理想,从小 就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我们一定要在弘扬传统文化、搞好家庭家风家教建设方面为社会做点贡献。”康金胜说:“经营企业的时候,我就立下了志向。"全国公益巡讲宣讲活动现场2009 年 9 月,中华传统文化论坛汇报团来抚顺举办公益论坛。本来是由一位企业家牵头出资承办,但他正在南方洽谈生意一时赶不回来,便推荐康金胜夫妇承办论坛事宜。康金胜夫妇相继精心组织了抚顺市首届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和公民道德教育论坛,在被称为雷锋第二故乡、雷锋精神发祥地的抚顺引起轰动,不少市民因为没有得到门票,一直站在会场外听完报告,甚至冒雨等候而不肯离去。在广大市民的强烈要求下,第二次公益论坛由原计划的四天延长到七天。论坛结束时,现场有的听众直接上台分享心得,忏悔自己曾经走错的人生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雷锋精神形成完美交融,一如汩汩清泉沁人心脾。事实有力地证明,传统文化教育真的能够帮助人,真的能够改变人。康金胜、王丽夫妇带领一批因传统文化公益论坛而加入的志同道合的人,毅然走上弘扬传统文化、从事家庭家风家教建设之路。辛勤耕耘 收获果实2010年6月6日,康金胜夫妇租赁写字楼开办报恩堂,讲授《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课程。本地和外地求学者纷至沓来,报恩堂从一间能容纳20人的教室到租用12间教室,还是人满为患。三个月后他们成功举办了落实《弟子规》孝亲活动。学习和践行《弟子规》给人们带来的巨大转变,使康金胜夫妇信心倍增。随着更多人汇集到弘扬传统文化的团队之中。2011 年,他们报请相关部门批准,注册成立了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2012 年,他们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影响力更强,覆盖面更广,租借的教室容纳不了越来越多的求学者。康金胜夫妇决定大兴土木,修建学堂。抚顺市传统文化学校校址选定在抚顺市顺城区会元乡马金村山阳屯。严峻的考验来了,当年 4月 22 日开工奠基,平地起高楼,谈何容易?康金胜夫妇变卖资产。转让生意换取的数百万元全部投入施工建设,不为自己留一分钱!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与施工队伍夜以维日劳作,康金胜半年多吃住在工地,瘦小的王丽在现场支起炉灶,升火蒸馒头、炒菜,做好后勤保障。康金胜夫妇感动了各界爱心人士,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这座山坳里陆续建起三座楼房,学校教学设施和功能不断完善,慕名而来的人们见识了一个与以往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学校吃饭不花钱,而且饭菜质量较高。我了完成达到这一标准,学校在山阳屯租种了60多亩土地,不施用农药化肥,种植了玉米、小米、大豆和各种蔬菜,既丰富了师生和义工的餐桌,也成为很多人想得到的无公害礼品。住宿不花钱,让你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你只要带着行李,学校就提供卫生、整洁和舒适的住宿条件。学习不花钱,不仅不收学费,书本也免费。学校的教材是《弟子规》《论语》《礼记》《了凡四训》等儒家经典,教法是古圣先贤的教诲与学以致用相结合,讲伦理、讲道德,用忠孝悌义信规范五伦关系。他们创造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把孟子的“四心”教育运用到培训实践中,令人内心生起惭愧和羞耻之心,从而知错认错改错,孝敬父母利益社会。2013年以来,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每期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学员,学习周期少则一周,多则三个月甚至更久,仅长期驻校义工和学员就超过150人,冬夏令营高峰期接纳学员超过300 人。行动,从十二年前开始公益助推传统文化教育,供养日益庞大的求学群体,康金胜夫妇经济上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于是,他们着手兴办产业,相继成立唐装厂、陶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靠经营所得和爱心人士捐赠维持学校运营。看到许多人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走出焦虑、迷茫,重拾生活和工作信心,找到人生幸福,康金胜夫妇坚信人是可以教得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救赎人心、纯净民风、明德树人的精神良药,这成为支撑他们矢志不移坚持下去的动力源泉。2011 年10月的一天,21岁的田雨来到了报恩堂学习。他不知道,这一次学习会改变他的一生。他从小到大,父母经常争吵不休。后来,父亲患上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瘫痪在床,母亲得了脑血栓。家庭的不幸和诸多不良生活习惯,使其成为问题少年,还患上了精神病,高中也读不下去了。面对这样一个家庭风雨飘摇、心灵晦暗冰冷的少年,康金胜、王丽满怀爱怜地留下他,还将他的父母接到学校,照顾他们直至双双离世。田雨在这里认真学习了7年,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痊愈了,现在已成为一名出色的新媒体制作者。来自黑龙江鹤岗的詹冰秋对生活和家庭陷入了绝望。她的丈夫王清涛吸毒9年,常年不回家一回家就用刀砍她。孩子极度自卑,为此她搬家 20多次,对生活失去了念想,多次想跳楼自杀。2018年8月,詹冰秋在网上搜寻,发现抚顺这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可以“改变命运”,就先来到学校试着参加学习。没有想到,不久她丈夫也来了。一家人在这里学习了半年,又做了长期义工巩固学习成果,最终丈夫戒掉了吸毒恶习。北京一位从事11年戒毒工作的专业人士无论如何不肯相信,但是就是这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创造了这样的奇迹。詹冰秋说,丈夫戒掉毒瘾后完全变了个人,目前他在广西经营正当生意,家庭生活步入正轨。她感激地说,是康金胜、王丽夫妇救了她和丈夫,使她的家庭重获和谐幸福。康金胜、王丽夫妇曾经身染恶习,经过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学习由坏变好的例子数不胜数。位于抚顺北郊山阳屯里的这所学校声名鹊起,受益者纷纷说,他们在这里学习的收获千金难买。在这里学习后,很多人都以能够留下来继续学习或者做义工为荣。吉林白城的姜善博一家三口,带着瘫痪的岳母长期生活在学校,儿子在这里戒掉网瘾,到北京找到了很好工作。姜善博说:“感恩学校,我要跟着康金胜弘扬传统文化,为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出把力!"康金胜、王丽夫妇秉持至诚之心,坚定不移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受到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2017 年,康金胜增补为辽宁省雷锋研究会理事。2019 年,当选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学校成为常务理事单位会员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培训基地。抚顺市政法委维稳办与抚顺社会科学研究院组成课题组,历时三年,记录康金胜夫妇办学事迹、经验及成果案例,撰写的《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引入心理干预机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一文,荣获2017 年度辽宁省维护社会稳定调研成果一等奖。回望12年弘扬传统文化的历程,康金胜夫妇百感交集。康金胜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启了新的更有意义的人生!放下经营不错的产业和已有的安逸生活,投身公益事业,我从未后悔。现在,做生意的不少我一个,可弘扬传统文化和助力家庭家风家教建设的人太少了。尽管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总得有人去做才行。我愿意以毕生的精力从事传统文化教育,能挽救一个人是一个人。"“2017 年,我们被某个现已下架解散的网络媒体通过断章取义的报道中伤攻击,并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经过此事的磨砺,我们更成熟了。现在我们做的就是找不足、补短板。但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助力家庭家风家教建设的脚步绝不会停下!”王丽接着说道他们仍在逐梦路上,并且迎来了好时光2021 年3月 13 日,康金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亟需立法保护》获评全国两会企业家场外建言“最具价值建言”奖。这一年,他们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主任刘余莉合作,推广治世之宝典《群书治要》,在北京举办四届文化沙龙公益活动;这一年,他们加入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在研究会领导下成立家校社共育指导委员会,注册了人文传媒网,有了更大的平台和发展空间;这一年,他们发起“百人千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已在北京、深圳、广西、云南等地进行了十场巡讲。人生有方向,生命放光茫。康金胜、王丽夫妇身体力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尽管历经坎坷,步履蹒跚,但是他们心系万家幸福,摒除私心杂念,他们的行动更有底气,脚步更加铿锵有力!
发布者:谨 琼阅读138评论0点赞1转发
2023年06月04日
山西乔家大院内宅的门上,有乔致庸亲书的一副对联: “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意思是说,乔家人要靠自己的努力勤奋来获取名利,而不是靠别人的帮助;节俭珍惜不是因为怕浪费钱,而是要懂得知足惜福。乔致庸知道,乔家虽然家大业大,但子孙若是懒情散漫、挥霍无度,败亡也只在朝夕之间。他常说:“有钱不能浪费,浪费则对钱不敬,不敬则得罪钱,得罪钱则受穷。”因此乔家大院里,各个院子每年的开支都有限额,而且由当家人统分配,从根本上杜绝败家子的出现。山西有很多大家族的宅院都有戏台,但乔家没有,怕的是后人玩物丧志。在“报本堂”,有乔家第一代先人的泥塑,泥塑旁边放着一个要饭的篮子和一根打狗棍,以此来警示子孙,自己的先辈也是穷苦人出身,不要过了几天富贵的日子,就忘了本。子孙一旦浪费粮食,都要被命令跪诵“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直到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磕头谢罪,乔致庸才会放他们离去。也正是这样,乔家虽然富可敌国,却没有因为财富产生“奢华糜烂、摆阔逞凶”的风气,无论是本县的居民还是往来的客商,对乔家都是赞誉有加,乔家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事实上,古时令人尊重的名门望族,即便积金满堂,也无不以俭约为德。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时代,格外需要恪守俭朴、克制物欲。无论家境多么富有,都不要放任孩子糟蹋粮食,不可纵容孩子不劳而获。教会孩子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勤俭节约,感念国家与时代,这是家长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必将惠及孩子的一生。古人云:欲是深渊。奢靡之风,往往使人沉溺于享乐奢侈而不能自拔,导致的是欲令智昏、欲壑难填,久而久之就会走上玩物丧志的道路,甚至为了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欲望而泯灭天良。北宋宰相蔡京在执掌国政时,饮食用度非常奢侈。上行而下效,蔡京的管家翟谦,也浪费无度。有一次,翟谦宴请客人500多人。厨师上汤时,有一客人随便说了一句:“鸭舌做汤既鲜美又补养。”翟谦示意了一下左右,他的下人马上心领神会,过了不久就为每人端上一碗鸭舌汤,每碗里都有三只鸭舌,客人看后惊叹不止。一位客人戏言说:“这还不够,能再添一些吗?”翟谦说:“既然有心请客,还怕大肚汉吗?”于是又给每人添了一碗鸭舌汤。翟谦这一次请客, 就杀了3000多只鸭子。后来蔡京被贬流放,翟谦的家产也被充公,落到了贫无立锥之地的地步,最后沿街乞讨,饿死在街头。晚清重臣李鸿章死后留给儿女的财产颇丰。李子嘉是李鸿章的孙子,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李子嘉自幼深得家长喜爱,父亲死后,他与哥哥李厚甫平分了父亲的家产。但因父亲死时,母亲尚在世,他又喜欢挥霍,他的一部分家产便被母亲管理。但即便少了母亲管理的那部分,李子嘉依旧富甲一方,有一万多亩租田、不少楼房……这些都是李子嘉手上的不动产。除了这些之外,李子嘉每月可固定从银行取现500元作为零花。但他肆意挥霍,吃喝嫖赌,甚至吸鸦片,财产很快败光,最后沦落为乞丐,悲惨而死。《群书治要·文子》中讲:“生而贵者骄,生而富者奢。故富贵不以明道自鉴,而能无为非者,寡矣。”意思是,生来就显贵的人,容易骄纵;生来就富足的人,容易奢侈。所以,富贵之人如果不以做人的道理自我反省,而能够不做错事的就很少了。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这一规律,无论对于一个家族,还是一个国家乃至企业,都同样适用。这是因为第一代创业的人往往是白手起家、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下了事业;第二代虽然条件好了,但还能耳闻目睹父辈创业的艰难,知道克勤克俭、励精图治,使事业发展壮大;但是到了第三代,他们一出生,就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知祖辈父辈创业的艰难,过上骄奢淫逸、铺张浪费的生活,很快就把祖辈父辈辛苦创下的基业败光了。历史上,凡是富贵能够承传三代以上的家族,都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尤其重视节俭美德的培养,从而使得“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等思想深入人心。这样才能做到凡事节约而不奢侈浪费,并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把财富、权势作为建立仁德、施行道义的工具,而不是骄奢淫逸的资本,从而避免身败名裂,乃至“富贵不过三代”的悲剧。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积福和惜福的说法。一个人能够积福加上惜福,才能有福。一个人的福气,就相当于银行里的存款,如何才能让存款越来越多呢?就是要不断往银行里存,再省着点花。如何让自己的福气越来越大呢?那就是把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增厚自己的德行,相当于“增收”,像不断往银行里存钱;惜衣、惜食、惜物,减少福气的耗损,相当于“节支”,就像银行里的存款花的少。这样,一个人的福气会越来越大,越来越顺。民国时期的朱庆澜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说:“不勤不俭,不但害小孩的志气,而且害他的身体;不俭不但教小孩眼前枉使几个钱,并且教他将来受不尽的苦。”俭朴节约不仅可以养德,可以持家,还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而奢侈浪费对自己,对子孙、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对环保、对资源有百害而无一利。
发布者:谨 琼阅读149评论0点赞0转发
2023年06月02日
家长都知道,孩子的德行比才艺重要。但事实上,很多家长对孩子才艺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孩子德行的重视。现在的一些家长争相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培训班,但没有多少家长对孩子做人的教育重视到如此程度。牛年春晚,有一个相声叫《如此家长》,里面说:“现在当家长的太难了!画画、书法、钢琴、舞蹈、游泳、乒乓球、篮球,都是必修课。”《如此家长》说的,看似有些夸张,但这样的家长在现实中却大有人在。几年前,北京就冒出一位“海淀拼娃爹”:每周有5次奥数课、3次语文课、5次英语课、2次足球课、1次钢琴课、1次围棋课、1 次国际象棋课,总共18次课,每次2至3小时...周六从早8点上到晚8点,周日上午也是课,而且每次下课还有作业要写。小学生每周在学校大概有30节课,大约20个小时,而这个7岁的海淀孩子每周在校外上课的时间竟有40个小时左右。还有两天时间需要上9个培训班的“最拼小学生”、一周 10个兴趣班的“最苦恼小学生”……有的家长抱怨孩子不爱学习,但是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殊不知,像这种学习的压力,已经让孩子在身体和精神上吃尽了苦头,孩子怎么会喜欢这样的学习呢!《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对一个人来说,德行是本,才艺是末。不爱学习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孝心、感恩心没有激发出来。如果有感恩心,知道孝敬家长,体谅家长的不易,还会辜负家长吗?还会忍心不学习吗?“君子务本,本立道生。”教会孩子做人了,有德行了,对学习自然会产生内在的动力和激情,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如种苹果树,要想让树上结的苹果又大又多,功夫必须下在树根上,适时浇水、施肥。如果不在树根上下功夫,在枝叶上喷再多的肥料和水,也不会有多少效果的。又如建造房子,第一步打地基,第二步做结构,第三步进行装修。培养一个孩子也要遵守类似的过程,一定要先打“地基”,再做“结构”,最后才是“装修”。但是,现在的不少家长关注的教育,不在“地基”的层面,而是“装修”层面,热衷于送孩子到各种培训班去学跳舞、学画画、学弹琴、学武术等。《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意思是,人都要以修养心身、提升道德为根本,没有德行,不会做人,要想把事做好,未之有也。传统的家庭教育始终把伦理道德教育摆在极其重要的地位。《论语》中说:“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弟子,德为重,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先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然后才是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在古代的家庭教育中,对于知识和才艺的学习,是排在道德教育之后的。《中庸》所说的“尊德性而道问学”,正是此意。《淮南子·主术训》里有一句话:“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谓智;遍爱群生而不爱人类,不可谓仁。”说明中国传统教育的首要理念就是要教会孩子怎样去做一个人,而不是学会多少专业知识和才艺。宋代诗人陆九韶在《家制·居家正本篇》中说:“愚谓人之爱子,但当教之以孝悌忠信,所读须先六经论孟,通晓大义,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节,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党,以交朋友,以接邻里,使不得罪于尊卑上下之际。”意思是,人要是真爱自己的孩子,就应当教给他们孝、悌、忠、信的德行,所读之书要先从“六经”、《论语》、《孟子》开始,使之通晓其中的道理,明白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的礼节,懂得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从而以此来侍奉家长,友爱兄弟,和睦族人,结交朋友,接洽邻里,使之在处理长幼、上下关系时能够遵循礼义,不犯错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在《寄诸用明书》中说:“得书,足知迩来学力之长,甚喜!君子惟患学业之不修,科第迟速,所不论也。况吾平日所望于贤弟,固有大于此者,不识亦尝有意于此否耶?便中时报知之。阶、阳诸侄闻去岁皆出投试,非不喜其年少有志,然私心切不以为然。不幸遂至于得志,岂不误却此生耶?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诸贤侄不以吾言为迂,便当有进步处矣。”意思是,接到来信,知道你近来道德学问增长,非常高兴!君子只担心道德学问没有修好,对于能不能考中科举或者早中、迟中都不会有意去追求。况且我平时对贤弟的期望都是好好修养学问,而不是考试,不知道贤弟是否这样认为?所以写信告知你。听说阶、阳两位侄子去年都参加了科举考试,不是我不欣赏他们年少有志,但我内心对科举不以为然。如果没有修好道德学问而侥幸得志,岂不因此而误了一生啊!年轻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要好好修养而厚积薄发,厚德才能载物。天道运行的规律就是没有量变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何况是人呢?树如果太茂盛了,往往结不出果实,是因为营养都早早地消耗在了花叶上。如果两位贤侄不认为我此番言语是迂腐,就还会有进步的空间。清代大学士张英在家训《聪训斋语》中屡次提及,做人要“立品”:“读经书,修善德,慎威仪,谨言语。”他在教导后来成为大学士的儿子张廷玉如何为人处世时说:“与人相交,一言一事,皆须有益于人, 便是善人”;“人能处心积虑,一言一动,皆思益人而痛戒损人,则人望之若鸾凤,宝之如参苓,必为天地之所佑,鬼神之所服而享有多福矣。”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以其才华和怪诞为世人所知。他十分重视对子女品行修养的教育,他在山东潍县当县官时,儿子留在兴化乡下的弟弟郑墨家。郑板桥专门给郑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 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他的“道”是什么呢?他说:“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翻译家、作家、教育家傅雷的《家书》,堪称中国近代以来最著名的家书之一,其中百封家书记录了傅雷、傅聪的父子亲情,也贯穿了家庭教育的真谛。金庸曾说:“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 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是儿子傅聪出国留学临行时,傅雷唯一的叮嘱。翻开《傅雷家书》会发现,教导孩子如何为人处世,傅雷格外用心:“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态度谦恭,虚怀若谷。”傅雷非常重视道德修养的培养,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做人应该是德才兼备且以德为先的。他讲道:“我认为教育当以人格为主,知识其次。孩子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学向欠缺些没有关系。”“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紧的是先要把一个人尽量发挥好,没成为某某家之前,先要学会做人,否则,某某家不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在博雷的教育观念中,对人道德素 质的培养重于对技术与知识的培养,这对成为钢琴家的儿子傅聪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从不强求子女的成绩,但是十分在意子女的品行。他曾说过:“你如果做成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 知识却是越多越坏。”他从小教导子女“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道理。梁启超有九个子女,个个成才,各有所长,无一不是品德高尚之人,可谓“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有一个当老师的家长说:“因为孩子从小就是我带大的,所以对他的智商、情商、能力水平,我很了解。我虽是一个老师, 但我没有虚荣心,学习上我不苛求,没有非要孩子考第一、第二,没有因为孩子成绩中等而万分焦虑。教书这么多年,我比谁都清楚,一个孩子的成长中,遗传的东西改变不了,后天能改变的急不来,要把做人放在第一位。每当儿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总是对他说‘我相信你,你是小器晚成的人。你小学成绩一般, 初中好点点, 高中更好一点点, 将来会更有出息的。老天会善待善良的人。’我也告诉儿子的高中老师,不要有任何压力,孩子既然读了高中,总能考上一所大学,只是名牌不名牌的区别。成人最重要,他的人生路还长。”《资治通鉴》中提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有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意思是,德是方向,才是资粮;方向是关键,方向错误,资粮越多越可怕;有才无德的小人比无德无才的愚人更可怕。一个人有才无德,学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但没有德行,自私自利,这样的人很可能会走向邪路、绝路。一个人有德无才,尽管才能不够,还可以培养,他的德行也可以弥补才能方面的些缺失,他可能做不出多大的事业,但能够平平安安,幸福快乐,不至于对社会造成危害。清代的金安清,理财有道,但是心术不正,屡次贪污公款,敛财无数,皇帝听闻此人才华极高,想要重用,询问臣下意见,大臣说:此人心术不正。于是他被遣回原籍,交给当地官员严加管束。曾国藩高升之后,金安清曾七次求见,都被曾国藩拒绝。别人问曾国藩为什么,曾国藩说:“此等人如鬼神,敬而远之可也。”一个人如果人品太差,不管他再怎么才华横溢都没有用。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和管理,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安处在自己的位置上,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孩子幼小时,心中没有是非、善恶标准,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因此,会自然地将家长的话当成行为准则,一旦被误导,便会给孩子一生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给子孩子正确的引导,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才能让孩子一生立于不败之地。《菜根谭》里也有一句更形象的名言:“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成绩单上的优秀与德行比只是枝末,驾驭这份才能的德行,才是重中之重。道德品质是根本,就相当于大楼的地基,如果不打地基,楼盖得越快,就可能倒得越快。忽视孩子做人和品德的教育,只重视才艺和分数,就是本末倒置。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家庭教育,您的随手一次转发,可能就会帮助一个家庭,帮助一个孩子!
发布者:谨 琼阅读156评论0点赞0转发
2023年06月02日
2023年3月18日、19日,康金胜老师的团队走进了大连,我有幸聆听了各位大德老师的关于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改变命运的分享,受益匪浅。特别是听了宋丽娜老师分享“家庭失和对孩子的影响”,就像晨钟撞击着我的心灵。宋老师如泣如诉地叙述着小时候,妈妈对她的打骂、指责、体罚,我的眼泪止不住的留下来,我对我的女儿的残忍打压、控制、体罚比宋老师的妈妈有过之而无不及啊。我29周岁时,女儿出生了,当时产假是4个半月,而我把工作看得高于一切,仅仅休了3个月就匆匆上班了。当时我做涉外工作,在婆婆家和妈妈家是收入最高的,内心膨胀、傲慢得不得了,根本没有把丈夫放在眼里,回家总是挑三拣四,看他的毛病,总想说得算,不顾及他的感受,所以婚后一直争吵不断。婚后第五年当孩子出生后,随着对孩子教育的分歧越来越大,我们夫妻俩的矛盾步步升级,最终,我不堪忍受家庭的冷暴力,成了一个怨妇,把愤怒、怨恨都发泄到孩子身上。后来逐渐发现孩子倔强、跟大人顶嘴甚至撒谎,我没有意识到是教育出现问题,一味地怨恨丈夫过度宠爱,埋怨孩子不听话。每当和同学、闺蜜交谈,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孩子,一位闺蜜说她的孩子犯错,就把孩子关到门外走廊上,我也如法炮制。一个晚上,我把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推到了漆黑的走廊,那时没有感应灯,我这个残忍的妈妈根本没有考虑这个举动给孩子带来一生的恐怖和阴影。孩子上小学,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托人花大价钱让孩子进了重点学校;到了中学,本来所在学区对口学校已经不错了,我心高气盛,不顾孩子的反对,非得花冤枉钱把她送到私立中学,后来她严重不适应,甚至厌学,又花钱再把她转回来。我稍不满意,对她非打即骂,用恶毒的语言咒骂她。每天下班,带她弹钢琴,一点耐心也没有,弹错了就打她的手,大呼小叫;孩子写字慢,写错了,或者考试成绩不好,就咒骂孩子笨死了,是猪脑子,甚至撕了她的本子,罚她。我歇斯底里的从来不分部位抬手就打。有时候,她正在写字,冷不防我从后背就是一拳,甚至劈头盖脸的骂。在我和丈夫矛盾最尖锐的日子里,我的忧郁愤怒全部宣泄到弱小的孩子身上,我就像一个怨妇,几乎每天早晨起来,她动作慢了,或者上学丢三落四,我就大呼小叫,孩子经常是哭着去上学......本来,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母女是最亲近的。可是,我一次次把女儿推了出去,一次次伤透了孩子的心。孩子小学时,走路愿意和妈妈靠得近一些,每当她贴着我的胳膊,我一甩,把她推得老远。以后,再出门,孩子就离我老远,和她爸爸走在一起,再大一点,全家出去旅游,她拒绝和我单独合影,在学生时代,从小学直到大学毕业,没有一张我们俩单独的合影。现在,我才知道,小时候,女儿为什么特别愿意在外面过夜,无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还是姑姑、舅舅家,即使去朋友家,她只要在外面过夜,临回家时就不愿意,就会哭,那时,我还以为她舍不得和朋友家小姐姐分手,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不愿意回家看见我这个冷酷的妈妈。这是女儿成年以后才告诉我的。我这个自以为是的妈妈,从来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知道她到底想要什么,每个假期,给她早早买各种辅导资料,买各种励志书籍,没有耐心的陪伴,只有强硬的打压、控制。几年后,孩子越发自卑、倔强,不完成作业,逃学,在校顶撞、忤逆老师......上了初中,回到自己的房间就房门紧闭,甚至在门上贴上了“未经允许,禁止入内”的标签。当青春期女儿遭遇到更年期妈妈,我本来就要强,加上工作压力大,每天身心疲惫,身体出现了各种疾病,全家焦虑,即使这样,我依然没有反思自己。自己走遍了各大医院的心理诊所,也强迫丈夫、女儿去看心理医生,我固执的认为是他们有问题,需要治疗的是他们。2009年,当我全家处于人生低谷时,在一位大姐的引荐下,我们走进了传统文化论坛,四天的课程下来,我和丈夫握手言和了。此后的十几年,我努力学着和女儿相处,但是,对孩子童年造成的巨大伤害,真的需要一生去治愈。即使今天,女儿还没有真正走进圣贤教育的课堂,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去了南方一线城市发展。春节全家团圆,尽管我小心翼翼,还是惹她烦恼,女儿也会提起曾经的过往,用犀利的语言来反驳和批评我,那一刻,我惟有道歉忏悔,因为有因必有果,这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是我必须承受的。今年春节,孩子明确告诉我,不准备回来了,因为原生家庭给她带来的痛苦挥之不去,只有远离妈妈的掌控,她才能完全放飞自己。当听到宋老师因为传统文化教育,放下了对妈妈的怨恨,与妈妈冰释前嫌,也了给我鼓舞和力量。我是个慈道严重亏失的不称职的妈妈,我将用后半生去弥补对女儿缺失的爱,也希望能听到我的反省的所有妈妈,不要犯我的错误。人生没有假如,不能重来,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请妈妈们给孩子多一点的爱,否则悔恨终生。我祈祷有一天,康金胜老师的团队也能走进女儿身边,我的孩子也能亲近和她有相同经历的慈悲的宋老师,聆听老师们的分享。有一天,期盼我和女儿也能紧紧相拥,那一刻,我要对女儿说,“孩子,对不起。妈妈永远爱你。”
发布者:谨 琼阅读152评论0点赞0转发
2023年06月02日
孩子出生时相当于一张白纸, 人性都是纯净纯善。那么,为什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会逐渐拉开差距呢?关键在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和熏习,正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后天环境最重要的就是孩子所在的家庭,孩子在家庭接受了什么样的熏染,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在电视节目《少年说》中,有个孩子叫李仁志,他的母亲是个外卖员,起早贪黑、走街串巷,有时还会受人冷眼。12岁的李仁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李仁志并没有因为母亲是外卖员而心生自卑,反而站上表白台,介绍母亲的工作,他心疼地说:“我的妈妈,她辛辛苦苦地工作,却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即便如此,她并没有因此而怨恨这些人,而是选择用感恩来传达更多的善意。我希望大家都能给像我妈妈一样的人多些善意, 因为当你打开门的那一瞬间、看见的也有可能是我爸爸捧在手里的‘小公主’。很多人需要有人来扮演这些角色,为他们服务。”12岁的他理解母亲工作的艰辛,满怀对母亲的感恩。在场下的仁志妈妈听到这番话,含泪回应说:“儿子,谢谢你的理解,也谢谢你让我知道你长大了,会为别人着想了,也谢谢你那么体谅妈妈。”孩子心疼自己,仁志妈妈非常感动,告诉他,“其实你看到的, 只是个别人, 还是有很多好的方面。比如说下雨天,或者时间确实来不及,有的客人还是挺好的,会说你们路上注意安全,或者是时间到了你们晚点送达就可以了。”接着,她说:“我听到你说的那些话,我非常感动,因为一开始我以为你对于我选择这个职业会有点抗拒、不理解,我没想到你不嫌弃妈妈做这份工作,我感到很欣慰。”仁志还说:“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父亲每次去探望,都会买他们喜欢吃的水果,陪他们坐上很长时间。在爷爷奶奶面前,父亲从来没有粗声粗气地说过一句话。爷爷去世以后,父亲就去得更勤了。父亲会挑选一个天气好的日子给奶奶洗头洗脚、修剪指甲。父亲经常说,感恩不是在表功,也没必要拿出来炫耀,因为面对的是你的参娘,是在表达你的感激,只求问心无愧。家长养育了我们,在我们没有能力的时候,是从家长那里不断地没取养料;等我们有了能力,不断地输出爱来反明家长,这样做才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仁志的普良,源于爸爸妈妈平时生活中的教导。爸爸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会孩子要孝敬老人,要懂得感恩;而妈作为外卖员,偶尔遭遇歧视与不公,却不会把不满和抱想带给孩子,她尝试着给孩子一个满是阳光的世界,因为她能够客观地看待社会,为世间那些真心实意而心动,才能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环卫工赵庆霞为接送儿子上下学,每天要比同事早起工作2小时。10岁的孩子放学后,就会去帮助妈扫大街,赵庆霞不愿意让孩子帮自己扫大街,但懂事的孩子每次都偷值跟在后面扫,并称帮妈扫大街,是“心疼妈妈,不想让妈妈太累了”,俗话说得好,“有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其实,孩子早当家,并不是家里穷的必然结果。因为家里穷,般都没有测爱孩子的资本和条件,家长往往在外面辛辛苦苦挣钱养家糊口,早早地教会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也没有养尊处优的条件,正如古人说的“习劳知感恩"。而很多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的家长并不会像仁志妈妈、赵庆霞那样,往往是以孩子为中心,甚至付出自已全部的心血。但悲哀的是,换来的不是感恩,而是冷漠、嫌弃和不满。曾有个孩子从小被娇惯,想要什么东西撒一顿泼必定能得到。 他张口要买一个几千元的赛车玩具,只因看到班里的同学玩,自己不能被比下去。家长意识到是以前太宠孩子,让孩子滋生了这样的虚荣心,于是下狠心不给他买。没想到孩子不仅责怪妈妈小气,甚至说出“赛车都买不起,凭什么当我妈”这样让人心寒的话。孩子从“一张白纸”到变身“白眼狼”,并非一日之功。如果家长为孩子付出太多,而总是拒绝孩子的付出,孩子就会渐渐习惯于不再付出,进而失去学习感恩和成长的机会。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毁掉一个孩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不少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总是想尽力满足孩子,习惯包办孩子的大小事情,以孩子为中心,只知道溺爱,不知道正确教育。结果,孩子把家长对自己的有求必应和付出,看作理所应当,心安理得地“享受”,而“享受”的稍不舒服,就会抱怨,甚至怨恨;只知索取,不知道家长的艰辛,不懂得回报和感恩,仗着被溺爱而有恃无恐。而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一些家长只知道抱怨孩子,感到委屈,感到无可奈何,却不知道反思自己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为了说明问题,举个种树的例子。要想树木成材,不仅要给树木浇水施肥、打杈剪枝,还不能怕日晒雨淋。不浇水施肥,树木长不好、长不快;但水和肥太多,树木就发黄不长,甚至被淹死、烧死。如果不舍得给树木打权剪枝,任其自由生长,枝权林立,长得乱七八糟,就不能成材。养孩子就如给树木浇水施肥,给孩子吃穿用不能过分,要有度、有原则;教孩子就如给树木打权剪枝,不纠正缺点错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立不起来。对孩子娇惯、溺爱,怕孩子吃苦,就如怕树木日晒雨淋一样, 如果害怕树木被太阳晒死,被雨淋死,而把它种在屋子里面,不可能成材。教养孩子就如种树,关键是怎么养、怎么教。大人怎样养,孩子就怎么习惯:大人怎么教,孩子就怎么学;大人往哪引,孩子就往哪走。有一年暑假,一位北京的爸爸把自己13岁的儿子送到外地的朋友马丽家,请马丽照顾一下。从机场接回男孩,马丽就对他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你爸爸让你在我这里过暑假,但我要告诉你的是,你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时起床,我不负责叫你;起床后,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后你得自己把盘子和碗清洗干净,因为我不负责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责任;洗衣机在那里,我要教你自己去洗衣服。另外,这里有一张城市地图和公共汽车的时间表,你自己看好地方决定要去哪里玩,我有时间可以带你去,但若没时间的话,你要弄清楚路线和车程,可以自己去玩。总之,你要尽量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因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来不会给我增添麻烦,不会做的我可以教你,不明白的可以问我。”男孩听着这位马丽阿姨的话,心里不是滋味。因为在北京的家里,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妈妈全盘负责。最后,当马丽问他听明白了没有的时候,他说:“听明白了。”是啊,这个阿姨说得没错,自己已经13岁了,已经能做很多事了,包括自己解决早餐,以及自己出门去自己喜欢的地方。一个月之后,男孩回到了北京的家。家人惊讶地发现,这个孩子变了,变得什么都会做,他会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后叠被子,吃饭后会洗碗筷,清扫屋子,会使用洗衣机,会按时睡觉,对人也变得有礼貌了...他的爸爸妈妈对马丽佩服得五体投地,问她:“你施了什么魔法?让我儿子一个月之内就长大懂事了?”这并没有什么魔法,就是教育。不少家长太宠爱孩子了,不肯让孩子做任何家务,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给了孩子,自己没有的,也总是想办法提供给孩子,忽视了孩子做人能力的培养。一位女士与女友聚会,女友8岁的儿子看到女士在用iPhone打电话,小男孩说:“我妈妈说了,只要我的架子鼓考过7级,她就给我买一个这样的iPhone."这位女士说:“这事我不赞成。”她说:“怎么了?”女士说:“你一个8岁的小孩儿,有拥有手机的必要吗?再说了,你考过7级,完全是应该的,因为你这样的年纪,每天的责任之一就是学习, 要什么奖励!因为考过了一个7级,就狮子大开口跟妈妈要iPhone,妈妈挣钱容易啊?你这样做不觉得不好意思吗?”那个孩子看着这位女士,听着他从来没有听过的话。女上接着说:“你跟妈妈要这要那,你帮妈妈洗碗了吗?帮妈妈扫地了吗?你洗过衣服吗?擦过桌子吗?妈妈下班回来以后,你问过她累不累吗?你什么都没做过,有什么资格跟妈妈要钱买这买那?”在女土这样和小男孩对话的时候,他的妈妈一直坐在那儿不说话,时不时看女士一眼,眼中有笑意。女士知道,她其实很认同这些话,她可能早就想这样说,却从来没有“忍心”对自己的儿子说过。女士说:“这个手机是不是不能要?”小男孩竟然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女士对女友说:“姐们儿,他8岁了,你跟他讲什么他都会听进去的,就看你给他的是什么影响了。如果你总这样无节制地满足他,你给他多少他都认为是应该的。”女友说:“真是这样,给多少都不觉得多啊!”怨谁呢?孩子吗?当然不是。看到许多人在抱怨自己的孩子是怎样的不争气、不节省、不体贴、不刻苦这就叫作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如果家长都能像这位女士和马丽这样用心教育孩子,孩子就会懂得许多该懂的事情。所有的孩子一出生从本性上都是好孩子,给他什么样的教育,他就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拿吃饭来说,假如一开始就给孩子特殊照顾,这就是错误的开始。比如,你做饭刚做出来一部分时, 就叫孩子先吃;你上菜时,把好的菜放在孩子面前,而不是长辈面前,这就在暗示孩子:他处处优先,好东西都是属于他的。不少家长已经习惯了把餐桌上所有好的东西留给孩子,给孩子特殊照顾,仿佛不这样做,就是不爱孩子。由来已久的习惯,反而惯坏了孩子,孩子在餐桌上的贪吃事小,但规矩事大。所以,上菜时,要把好菜放在长辈面前;长辈没动筷子前,孩子不能动筷子;全家人没齐时,也不能动筷子;而不是把菜放在孩子前面,任由孩子毫无顾忌地吃个一干二净。这件事情虽小,却让孩子知道,尊敬和孝顺长辈是做人的道德。有人说,看一个人的人品,跟他吃顿饭就知道了,如果一个孩子吃饭时喜欢挑来挑去, 看到自己喜欢的菜,恨不得全放在自己碗里,不顾他人,说明这样的孩子缺教养。吃饭等生活行为,是家庭里最经常、最有效的教育,包括日常的家务劳动,要让孩子参与进来,懂得体会家长劳动的辛苦,让他明白,自己是家中的一分子,任何家务活,自己都有义务做。所以,教育孩子要从吃饭等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一定要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人、自立的人、能够融人社会的人。没有天生不好的孩子,只有教育缺失的家长。能教育出好孩子的家庭,并不在于家长拥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学历,而在于家长的教育理念,在于家长的胸怀和格局、在于家长的言传身教。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家庭教育,您的随手一次转发,可能就会帮助一个家庭,帮助一个孩子!
发布者:谨 琼阅读152评论0点赞0转发
2023年06月02日
您还在为家庭不和睦苦恼?您还在为孩子教育焦虑忧愁?您还在为婚姻不幸福纠结?您还在为事业不顺徘徊无助?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主任薛启亮为巡讲活动亲笔题字赠予康金胜理事长请到这里来,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家道传承文化有限公司、华氏保健承办的第十二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走进江西新余,6月10曰至11日将在新余市北湖宾馆会展中心举行,届时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家教智慧助力您解决这些问题。家校社育工委理事长、活动发起人康金胜届时将有多位知名教育专家、教授、道德模范、文明家庭代表和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围绕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从不同层面,以教育实践、真实案例、采访互动与受益家庭现场分享相结合的方式,为现场活动参与者及线上观众呈现一场触动心灵的文化盛宴,助力家庭不和及网瘾、忤逆、早恋、抑郁等教育难题的家庭走出困境。广州站主讲老师为参会观众答疑解惑网瘾少年分享如何成功摆脱网瘾抑郁症孩子富楚然改变的分享令与会者赞叹据悉,百人千场全国公益巡讲已在北京、广州、杭州、广西、昆明、大连、湖南岳阳、吉林榆树等地举办了十一场,反响热烈。该团队在长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促进家庭和睦和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的教育经验,十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应邀举办大型公益论坛和家庭教育讲座200多场,受益家庭数以万计。2021年10月3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原处长孙学策(左四),《中国企业报》集团总裁、社长吴昀国(左五),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刘余莉(左三),家校社育工委理事长康金胜(右一)、副理事长李景春(右三)、副理事长郭秀艳(左二)等出席巡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宣讲第十场南昌站开幕式现场集体合唱《歌唱祖国》往届巡讲活动现场与会者掌声不断衷心感谢各级领导、教育同仁和各相关单位、社会团体对巡讲活动的大力支持, 热忱欢迎从事和关注家庭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家长踊跃参加活动,活动详情敬请关注人文传媒网。新余站巡讲为期两天,免费提供午餐和文化礼包,现场仅300个座位,入场时需凭金数据报名序号或邀请函入场。主讲嘉宾及内容介绍康金胜《共育少年,兴我中华》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全国普法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办公室副主任,“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发起人。从事于公益家庭教育十五年,开设传统文化家庭教育学习班二百余期,帮助了数以千计的孩子和家庭,解决了很多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在全国各地受邀并举办近百场公益论坛及家庭教育讲座,受益人群数万人,积累了大量和谐家庭、转变青少年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如何有效预防和解决青少年叛逆、自闭、抑郁、网瘾、自杀等令社会和家庭焦虑的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康金胜老师将结合教学实践和成功实例,剖析青少年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田易生《家庭幸福的密码》北京大学特聘研究员、客座教授,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河北省社区服务教育培训协会家庭教育分会会长。夫妇关系是所有人伦关系的发源和社会关系的根基。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减少家庭矛盾和痛苦?田易生将结合自身经历和多年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与大家分享家庭幸福锦囊。武德强《生命总有礼相随——人生十礼》中华礼仪传承守护人、河南礼仁文化创办人,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曾参与主持数百场大型传统礼仪活动。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主张从幼儿时期即加强礼仪教育。人生数十载,为什么从人初生到生命终了,每个生命的转折点,都要举行一场隆重、庄严的生命仪式?武德强精彩讲述“人生十礼”的深刻含义以及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苏艳平《童蒙养正,天下太平之源》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在全国各地应邀参加家庭教育讲座五十余场,深入学习并践行《弟子规》《大学》《养正遗规》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十余年,引领《弟子规》学习班、家庭教育辅导班、冬夏令营家长课堂五十余期,家庭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教孩子什么?怎么教?作为家长如何言传身教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苏艳平将结合多年一线幼童教育经验和教学案例,精彩讲述如何成功教子。宋丽娜 《家庭失和对孩子的影响》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孩子小时候和父母无比亲爱,为什么慢慢长大却与父母越来越陌生,甚至怨恨父母?夫妻不和,导致家庭破裂,这些会给孩子身心成长和未来人生带来怎样的伤害?宋老师的分享会给大家很多警醒和启发。康金胜老师采访富连昌一家《传统文化带领我们全家走向光明》富连昌,来自辽宁抚顺的传统文化受益家庭。一名从小乖巧、听话,被寄予厚望的孩子,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反常、忤逆,甚至以死相逼?富连昌夫妇向谁求助,孩子得到改变,最终获救?富连昌一家又是如何走出痛苦,走向光明的?付鐘颐《人生要有好老师》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为什么人生要有好老师?德才兼备的孩子是如何培养出来的?付鐘颐同学十年前后的巨大改变为我们揭晓答案。十年前,她在老师长辈眼里还是一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有任何生活自理能力,处处需要父母照顾的孩子。如今23岁的她,各方面出类拔萃,已经独立组织多场全国公益巡讲活动。成长的十年里,老师是如何助力她的父母培养她成人成才的?期待付鐘颐的分享。招募义工我们诚挚邀请新余同仁和爱心人士报名义工,参与会场服务工作,与我们共同携手办好第十二场巡讲活动,让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利益千家万户,利益新余百姓!凡是年满18周岁至55周岁,身体健康,热衷于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关注家庭教育,具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精神,愿意服从岗位安排的志愿者,欢迎报名!活动地点:新余市北湖宾馆会展中心(二楼多功能厅)活动地址:新余市渝水区北湖中路 508 号新余北湖宾馆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义工报名表欢迎扫描二维码填写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观众报名表欢迎扫描二维码填写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发布者:谨 琼阅读137评论0点赞0转发
2023年06月02日
5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主办、吉林省榆树市孝德文化中心承办,以“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助力复兴伟大中国梦”为主题的第十一场 “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在素有“天下粮仓”美誉的吉林省榆树市成功举行。活动开幕式集体齐唱《歌唱祖国》13日上午9时,现场近千名市民和全国12个直播分会场的观众起立齐唱《歌唱祖国》,开启本次活动帷幕。这是三年新冠疫情之后,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公益巡讲。百名义工提供全程志愿服务,尽显榆树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家校社育工委理事长、活动发起人康金胜讲话原辽宁省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校长康金胜和妻子王丽,现任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和秘书长。15年来,夫妻二人捐出全部积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投身传统家庭教育公益事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康金胜的教学事迹和丰硕成果,被写入辽宁省社会维稳研究课题论文并获成果评选一等奖。康金胜教学事迹被写入辽宁维稳研究课题论文并获一等奖 康金胜教学事迹被写入辽宁维稳研究课题论文并获一等奖2021年10月,康金胜发起百人千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由教育专家、学者、全国劳动模范、文明家庭、传统文化践行者组成的近50人宣讲团队,已在北京、深圳、昆明、杭州、南昌、大连等地举办10场公益巡讲。活动聚焦解决青少年抑郁、自杀和违法犯罪问题,瞄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点,展现新时代传统家庭教育的新担当、新作为,公众反响热烈,好评如潮。2021年10月3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原处长孙学策(左四),《中国企业报》集团总裁、社长吴昀国(左五),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刘余莉(左三),家校社育工委理事长康金胜(右一)、副理事长李景春(右三)、副理事长郭秀艳(左二)等出席巡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宣讲七年前,刘红星、张桂琴夫妻成立榆树市孝德文化中心,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家庭教育,使许多家庭受益。今年三月,康金胜、刘红星两对夫妇约定5月在榆树市举办第十一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榆树市孝德文化中心负责人刘红星、张桂琴夫妇刘红星等代表承办方欢迎主办方康金胜理事长,王丽秘书长家校社育工委副理事长田易生在致辞中强调:家庭教育刻不容缓,公益巡讲团队以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为己任,希望凝聚更多有识之士,共同推动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家校社育工委副理事长田易生致辞榆树市孝德文化中心负责人刘红星致欢迎辞:康金胜理事长15年来带领团队不怕艰难困苦,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家庭教育,挽救了无数问题青少年,帮助许多家庭找回和睦幸福。我们相信,此次宣讲活动会奏响榆树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最强音。家校社育工委理事长康金胜、副理事长田易生、副秘书长苏艳平,山西天元集团董事局主席、文明家庭代表魏艾玲,中华礼仪传承守护人武德强、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宋丽娜分别作主题宣讲。山西天元集团董事局主席、文明家庭代表魏艾玲演讲宣讲团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家庭、进企业、进学校的大量事例,生动展示了15年来学习、践行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成果。现场掌声不断,许多人深受感动,泪流满面。与会者刘丽激动地说:“这是一次久违的活动,事例鲜活、通俗易懂的宣讲解决家教难题,助力建设好家风。我们经受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中宣部老干部局党委书记(右)薛启亮为巡讲活动题字 中宣部老干部局党委书记(右)薛启亮为巡讲活动题字据悉,“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赞誉。各地党委宣传部、关工委、妇联和教育机构相继发出承办邀请,活动将继续在河北、江西、湖南等地举办。( 编辑:富连昌 审核:马平 图片提供:田皓霦 修义)
发布者:谨 琼阅读118评论0点赞0转发
2023年06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