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9月1日,北京大学本科新生报到,此前几度登上热搜的钟芳蓉,开学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之后,小镇姑娘钟芳蓉备受瞩目。各大网站上和她有关的话题、视频收获了超过4亿的点击量。开学前,钟芳蓉收到考古圈寄来的各种礼物,并受到业内大佬的鼓励——这与网上对她评头论足、声称考古专业“冷门没前途”的键盘侠,形成鲜明对比。这个出身贫寒的姑娘,没有赢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却在关键的人生节点,不随波逐流、不唯利是瞻、选择内心所爱。这不是简单的鲤鱼跳龙门,而是更高维度的人生选择。钟芳蓉凭实力上北大,而对她指手画脚的键盘侠,只能上网。钟芳蓉,赢了。钟芳蓉从来没想过,自己选择北大考古专业的事情,会引起一场舆论风暴。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她因报考名校“冷门”专业,被媒体推向风口浪尖,成了一名“非典型学霸网红”。“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只是有些出人意料的是,比起讨论钟芳蓉优秀的成绩与“湖南省文科第4名”的身份,公众似乎更乐于指点女孩的未来——“辛苦念了这么多年的书,就为了读一个不挣钱的专业?”“虽然话有点难听,但是说实话,考古挣不了钱。”“18岁孩子的向往没什么不能理解的,优秀的人在哪里都发光。”“质疑”与“鼓励”同在,矛盾中,这也是“现实”与“信仰”的博弈。这个夏天发生的一切对于钟芳蓉一家来讲,都是一场喜悦与无奈并存的“意外”。在此之前,钟芳蓉只是普普通通的“小镇姑娘”,和周围所有的孩子一样,上学,考试,偶尔想想未来。因为家里并不富裕,父母在她只有8个月大的时候便到广州打工。留守农村的钟芳蓉念到小学5年级,才在老师的建议下,转学到市里的一所私立学校读书。彼时,每年1.2万元的学费对于钟芳蓉一家来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此,他们近乎倾尽所有。村里人不理解,只觉得女孩子读书没用,“早晚都要嫁人,不用那么高的文化”。对此,钟爸爸很难认同:“都是一样的,读书不分男女。”钟芳蓉这些年,钟芳蓉与父母谈心的机会不多。每年也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全家团圆。每当父母回家时,钟芳蓉都会站在马路上张望等待,但当真的见到父母时她又会莫名紧张:“很久没见,有点不好意思。”钟芳蓉参加央视《面对面》专访提起父母这样略显生疏的亲子相处模式于这个湖南小镇很常见——在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地方,外出打工是一个家庭唯一的出路。如此,钟芳蓉很早便知道,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她理解父母的难处,也体谅他们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缺席。只是偶尔想起,也会心疼与遗憾。钟芳蓉提起父母哽咽高考成绩公布的那天,钟芳蓉没有着急查询分数,甚至还打算好好睡个午觉再看成绩。对于刚刚过去的高考,她没什么太多的期待,也不太担心最终的结果。她说:“我自认为临场发挥有点糟糕……我一直觉得自己考不上(北大)。”“再差一本应该会有吧。(这)就差不多了吧。”钟芳蓉回忆高考没什么太多的内心波澜,钟芳蓉选择对高考顺其自然。然而,身边的人却很难像她一样淡定。得知成绩后,父亲激动得直掉眼泪,老师在电脑前对着分数欢呼,校长带人扛着几大箱烟花炮竹走了30多里乡间道路到村里报喜。这之后,在没有与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钟芳蓉仅有几分钟就决定要报考北大考古系,因为她从小便喜欢,而且也做好了为此奋斗一生的准备。后来,当被问到是否可以将考古事业坚持下去时,这个年仅18岁的小女孩斩钉截铁地说:“我对一件事情就算不喜欢,也可以做下去,喜欢的话会坚持更久。”实际上,身边人对于钟芳蓉报考考古系的事情也并不感到奇怪与意外。在老师和同学的印象中,钟芳蓉成绩很好,也很安静,喜欢文史,讲起汉代历史会“让人目瞪口呆”:“她真的很适合去做这一行(文史相关工作)。”钟芳蓉同学在某问答平台上的评论考一个好分数,去一所好大学,念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并为其努力、奋斗。这本是一件最值得庆幸与高兴的事情,可在众口难调的网络世界中,一切都“变了味”。钟芳蓉微博回应报考北大考古系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系的消息传遍全网之后,最初冒出的声音并不友善。绝大多数人对此抱怀疑态度,更有人直言不讳“这是个天坑专业”。质疑声中,钟妈妈也有担心,毕竟在此之前她对考古的认知,只是“研究古董的”。她也曾想过让钟芳蓉换个专业,但最终作罢:“什么专业能赚钱我们不懂,我们只能尊重她的选择。因为她有权利,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她要去实现她的梦想。”钟芳蓉母亲谈及女儿报考北大考古系为了奔赴热爱,钟芳蓉选择了一个在外人看来极其“冷门”的专业。身边人选择支持,但她的这一做法,显然没能让所有网友满意。有人奉劝她“分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有人劝告她“考古可以是爱好,但做职业真的不合适”。早已被生活捶打过的“明白人”,迫切地想要这位18岁女孩,在梦想开始前认清现实,选一条相对好走,并短期内就能看到回报的“热门”之路。网友评论从某些方面看来,这样“过来人”的警告也许是出于好心。然而换另一个角度去想,这份“好心”这下隐藏的,其实是一种长久以来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有人都曾梦想仗剑走天涯,最终却妥协于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是,如果“理想”皆因冷门与不易放弃,那“现实”又会剩下什么?如果我们这个国家、社会的所有人,都只去追求收入好、有“钱”景、回报快的事业,那么,我们这个民族,会成为什么样子?当越来越多的人追名逐利时,又有谁,在守护这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在钟芳蓉被争议包围的那几天,考古界前辈樊锦诗先生托人送来的一封信和一本自传,给了女孩极大的鼓励——在决心探索考古领域时,她深受“樊锦诗先生的影响”。在那封给钟芳蓉的信中,樊锦诗写道:“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这是樊老对后辈的叮嘱,同时也是她此前人生的真实写照。樊锦诗先生1962年,还在北大考古系读书的樊锦诗,经学校安排,与3名同学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实习。此前,课本中对敦煌石窟亦真亦幻的描写让她心生向往,然而就当她带着满心期待拜访这片土地时,眼前的一切都出人意料:“全都是沙漠、戈壁,没水,没电,但是有狼。”敦煌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让生于北平,成长于上海,从小就家境优渥的樊锦诗很不习惯。因为水土不服,身体极度不适,她在实习进行到一半时,便被送回了北京,离开时她想:“看也看过了,以后便不再来了。”樊锦诗在敦煌实习时住的宿舍一年后,樊锦诗完成学业。毕业时,她被分配到敦煌研究所工作。当地环境恶劣,而且在当时并不受重视。樊锦诗父亲担心女儿的身体和前途,在得知消息后,赶忙写了厚厚一沓信向学校领导“求情”。樊爸爸希望女儿能尽快将这封信转送出去,然而樊锦诗却犹豫了:“我没转(送),倒不是因为我有多高尚,而是因为自己之前已经明确表态,要服从分配。”“国家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我们就到什么地方去。”老一辈人质朴的信仰,成为了樊锦诗最初“守护敦煌”的理由。这一年,她25岁,在最好的年纪,去了最荒凉的地方。青年樊锦诗1963年,樊锦诗远赴敦煌莫高窟,开始了祖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征程。现如今,敦煌因“石窟”、“壁画”闻名天下,但在樊锦诗初次踏足这片土地时,目之所及,皆是破败。因为长时间受不到专业保护,在1907年至1925年间,西方列强不断对莫高窟进行偷盗,藏经洞内超过5万件经书被洗劫一空。作为目前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这样的掠夺无疑是毁灭性的。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莫高窟内的许多壁画、彩塑,已经开始脱落与倒塌。敦煌莫高窟早期照片看着满目疮痍的文物,想着散落在外的经书,樊锦诗满心悲痛。眼前的一切都在提醒她,守护敦煌,已是刻不容缓。下定决心后,樊锦诗跟着老师常书鸿(敦煌学的奠基人之一)、段文杰(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潜心致力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研究,从此在戈壁深处扎下根。樊锦诗(左一)与同事们多年间,樊锦诗日日待在干燥、闷热的洞窟里。她走遍了这里大大小小735个洞窟、参与修复了4.5万平方米的壁画、2415尊泥质彩塑全都和她打过照面……修复后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多年坚守,樊锦诗成了“敦煌的女儿”,人们敬佩她为保护莫高窟所做的一切,她却说,最应该感谢的,其实是自己的丈夫,彭金章。与彭金章结婚时,樊锦诗已在敦煌扎根。因为工作原因,夫妻二人每隔1、2年才能见面,剩下的时间,只能通过千里鸿雁传书,遥寄相思。青年樊锦诗与爱人彭金章长时间的两地分居让她们备受煎熬。终于,在异地分居19年后,彭金章决定放弃在武汉大学的事业,追随妻子的脚步,共同守护敦煌。“我还没有伟大到为了敦煌不要家、不要孩子。如果爱人不支持,我早就离开了……”在樊锦诗默默守着敦煌的那些年,彭金章也在默默守着她。老一辈的承诺和思念都很长久,做一件事,爱一个人,都是一辈子的坚持。老年樊锦诗与爱人彭金章随着敦煌的经济与周边旅游业不断发展,莫高窟成了当地的著名景点。很多游客前来参观,樊锦诗知道,这是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对文物的“消耗”。洞窟内的文物与壁画的保存,对环境湿度与温度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游客一批批地涌入,呼出的气体与乱涂乱画行为,对它们来讲都是一种“伤害”。修复后的莫高窟第61号洞窟为了避免文物被损害,同时也为了永久保存下敦煌莫高窟的美景,樊锦诗带头发起了一项极为困难,但同时又“功德无量”的工程——“数字敦煌”。即,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用高清数字化内容向全球展示敦煌之美。樊锦诗在数字敦煌制作现场2016年春天,该项目成功上线,从前被公认“不可再生,不能永生”的壁画,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得以被永久保存。“数字敦煌”技术下的莫高窟285号洞窟“数字敦煌”首次上线那天,樊锦诗守在电脑旁笑得一脸灿烂,那时,她78岁了。今年,樊锦诗82岁,从实习那年算起,她已坚守在敦煌整整58年。半个世纪一晃而过,从前风华正茂的小女生,已是满头华发。众人敬佩她的付出与毅力,但她说:“到敦煌待个几十年没什么了不得的,那些老前辈们不都是(待)一辈子、一辈子的吗?”“其实,我也没想到我会在这里50多年,也许真的是命该如此。”现如今,樊锦诗有时会到洞窟后面的土山上看看,那里长眠着她的前辈常书鸿与段文杰。她偶尔也会想起从前和前辈一起抢救莫高窟的日子,那时她不懂,“他们是怎么待下来的”,如今她自己给出了答案:“如果计较得失,我早就离开敦煌了。”一人,一事,一辈子,樊锦诗说她无怨无悔。在一代又一代“敦煌守护人”的努力下,莫高窟得以受到保护,并闻名世界。而在中国,这样的坚守,又何止“莫高精神”一种。罗哲文,一个拂过众人心头不会激起太大涟漪的名字,然而提起他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所做的努力,所有人都会为之一震:作为“万里长城第一人”,罗哲文亲自参与八达岭长城的修复工作,并起草了长城申遗文本,直接推动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万里长城第一人”罗哲文罗哲文与长城的“缘分”,大概要从上世纪40年代末说起。1948年,罗哲文24岁。受老师梁思成的嘱托,他徒步登上了八达岭长城,从此开始了万里长城探索之路。很久之后,罗哲文仍记得自己拍下第一张长城照片时的场景。那是一个秋日的午后,阳光充足,留在照片上的,是发白的长城和它投射在山坡上的黑色影子。彼时的八达岭长城只有断壁残垣,方砖四处散落,周围荒草丛生、落叶满地。青年罗哲文(右一)那是罗哲文与长城的初次邂逅,不算美好,甚至略显狼狈。但这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还是引起了他的好奇。这之后2年,罗哲文被指派进行长城修复工作,而第一站,便是八达岭长城。那一天,罗哲文先乘火车到达八达岭车站,然后骑着小毛驴上山考察。后来他回忆道:“到达目的地时,天色已经很晚。当时的八达岭满目荒凉,夕阳照着山上的长城残骸。我想起当年戍边的战士就在这儿待着,当年的长城一定非常的雄壮。”罗哲文在长城修复文物,讲究“修旧如旧”。为此罗哲文和建筑工人们,只好到山沟里一块一块收集塌下的青砖,从沙土里挖掘砖块,作为修复长城的原材料。如此坚持多年,才有了八达岭长城如今的壮美。罗哲文(左一)在工作中“断壁残垣古墟残,夕阳如火照燕山。今朝赐上金戎刀,要使长龙复旧观。”这是罗哲文在修复长城时所作下的诗歌,那时他不会想到,这条帮助长城复旧观的道路,自己一走就是整整60年。几十年间,罗哲文与团队,主持建立了第一个长城研究机构山海关长城研究会,提出了“长城学”这一研究学科。他撰写的有关长城的文章,被收入中学和大学课本;梳理的长城维修方案,至今仍是全国长城修护的决定性依据。罗哲文(中间)在长城申遗现场2003年,79岁高龄的罗哲文,与团队沿着丝绸之路,历时近一个月,艰难寻访了汉长城遗址、楼兰古国遗址等一系列历史文化遗迹。他穿越了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并在那里确定了罗布泊汉长城的存在。罗哲文在楼兰超过半个世纪,罗哲文始终奔波在保护中国古建筑的路上,同行称其家中的电话,为“文物保护120”。在城市化建设与古典建筑矛盾日益尖锐时,罗哲文一次次挺身而出。京杭大运河申遗、守护平遥古城、北京团城“保卫战”、转移清音阁……在他的努力下,“古典”与“现代”终得和平共处。罗哲文工作现场作为团队中年龄最大的成员,罗哲文喜欢跟着年轻人四处考察。骑着不算新的单车、穿着洗到发白的外套,抽着自己卷起的旱烟,将喜欢的好酒灌在小二锅头的瓶中,闲暇时与年轻人抿上一口,这便是罗哲文最快乐的时光。罗哲文(前 白衣)8年前,88岁的罗哲文老先生驾鹤西去。弥留之际,他留给这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是“希望后辈继续努力”。出征苍穹,不求名利,惟愿后继有人,守护锦绣山河。在整理罗老遗物时,学生们在其书法作品中,发现了一首梁思成先生的诗:“登山一马当先,岂敢冒充少年。只因恐怕落后,所以拼命向前。”回望历史,在这条道路上艰难前行的,还有很多人。曾昭燏,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出身显赫,却甘愿为文物保护事业放弃国外事业。抗战时期,她在战火中转移文物,极力阻止故宫文物南迁,成功将852箱已经运到台湾的文物,运回了大陆。而这其中便包括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商后母戊鼎。商后母戊鼎一生忙于考古事业,曾昭燏不曾结婚,面对非议她说:“我早已将自己嫁给了博物馆。”曾昭燏朱学侃,“9·18事变”后,为保护故宫文物不受日寇损害,他与同事走水路,紧急转移文物,因体力不支与光线不足,他未曾注意舱盖已经打开,一脚踏空,坠身舱底,重伤身亡。后来,那些他舍命保护的文物全都安全了,可他却再也不能亲眼看见了。这一年,他刚刚32岁。工人将内阁大库未经整理的档案搬出“七七事变”时,为看守国宝、保护故宫,多次拒绝“优先保护”的马衡、马彦祥父子;集聚在午门前预备南迁的故宫文物为阻止周庄被毁,直接站在推土机下,高喊:“即使杀身成仁,也要力保古镇”的阮仪三……阮仪三他们很难上热搜,不会一夜成名,也不会一夜暴富,但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被他们用一生温柔守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生都默默无闻、朴实无华。可无声,不代表无用;无名,不代表要被轻视。相反,他们是这个民族中无比珍贵的人。正是因为他们,众人才能看见文物、看见历史、看见泱泱华夏千百年的文脉与骨气。平遥古城,“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宇宙无垠,人间百态。有人选择向前展望星辰大海,有人自愿回望解读瀚海阑干。这不是“冷门”与“热门”的对立,这是“前进”与“传承”的融合。京杭大运河所以,那些为钟芳蓉前途担心的看客,大可不必过于忐忑。也许在她选择北大考古专业的那一刻起,她便已被心中的坚守,带到了更远、更美的地方。在那里,她会循着前辈的脚印稳步向前。就像《无问西东》中说的那样:“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择一事,尽一生,终不悔。这是文人的傲骨,也是这个年代最不该被遗忘、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坚守与信仰。名利场中匆忙前行的人们,请适时停一停,看看脚下这片美丽的土地,并为守护这片土地的每一个人,送去祝福和掌声。
发布者:红尘炼心阅读599评论0点赞2转发
2020年12月08日
看繁华落尽,终是过往云烟。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清·得舆《京都竹枝词》一部《红楼梦》,半部沧桑史。手执墨笔,曹公十年如一日,写尽缱绻情思,字字泣血,句句珠玑。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览《红楼梦》中最经典的9首诗词,读懂了它们,也就读懂了人生。《满纸荒唐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是《红楼梦》的缘起诗,讲述了作者曹雪芹写书的初衷。庄子说: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意思是说:修饰琐屑浅薄的言论以求取崇高声望和美好的名誉,是不可能达到至境的。可对于曹公来说,真正的痛苦,是无法言说的,有时候只能用一种看似荒诞的形式表现出来。这“荒唐”不仅是指《红楼梦》中“炼石补天”、“青埂峰”等荒唐故事,也表达了当时社会的腐朽、残酷、互相倾轧以至走向灭亡的真相。都说我沉迷于儿女私情,可又有谁能真正懂得我此时的心境呢?开篇就引人无限遐想,到头来才发现,所谓人生,不过是一场黄粱梦,一瓣水中花。经历的多了,才知道有些事不必纠缠,有些人不必留恋,失去的终将用另一种方式回到你身边。凡事都要向前看,你会发现,路边的野草生机勃勃、野花娇艳欲滴,就连天上的云彩,也别有一番风味,美好的事物,一直都在身边。《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这首诗出现《红楼梦》第一回中,讲的是甄士隐的故事。甄士隐早年富足,后家道中落,无奈与妻子回到乡下种田为生。可屋漏偏逢连夜雨,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只得变卖田产,投奔岳父。其岳父封肃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正当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时,他听到一位跛足道人在吟唱《好了歌》,霎时大笑一声,大彻大悟,和道人一起,飘飘而去。喜了又悲,富了转贫,半生喜乐,半世苍凉。世人忙忙碌碌一辈子,到老了,却才发现,争来争去,有些东西根本没有必要。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苦就苦在贪念过多,欲念过盛,背负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当深陷欲望的陷阱不能自拔时,不妨减轻身上的行囊。不强求,不攀比,此时才懂,知足方能常乐。《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这首出自《红楼梦》第五回,讲述的是王熙凤的个人写照。王熙凤一世聪明,一生权谋,作为贾府的实际当权派。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交通官府,为所欲为。她是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在几年掌权中,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弄得贾府一败涂地,也害死了自己。“聪明误”一词最早出自苏轼《洗儿》一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太过聪明强势,未必就是一件好事。算计的多了,身心疲惫;精明的很了,心绪不宁。有多少人,像王熙凤那样,生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然而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再厉害也堵不住悠悠众口,再聪明也算不过尔虞我诈。人生,糊涂最是难得。有些人,不必看的太清,有些事,不必追究太深。心变简单了,生活就快乐了。《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贾宝玉神游大虚境时警幻仙女邀请他聆听《红楼梦十二支曲》。这首就是其中的第一首曲子,以《终身误》为曲名,宝玉倾述了自己与宝钗的感情始终不能融洽,抒发了对黛玉深深的怀念和眷恋之情。世人都说金玉良缘,可我只念木石前盟。在错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最终也只能错过,怀恋一生。都说爱情最难的是两情相悦,并不相爱的两个人,即使结婚,也不会幸福。身在局中,冷暖自知。纵然举案齐眉,心中也难免杂念丛生。到头来不过是错误一场,终身遗憾。《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这首出自《红楼梦》第五回,咏叹贾宝玉和林黛玉不公的命运。宝玉和黛玉两情相悦,最终却不能在一起。两人的爱情理想因故破灭,最终黛玉泪尽而逝,宝玉遁入空门。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有时候命运弄人,以最美好的方式相遇,却要以最心碎的方式结束。到头来,追悔、痛苦、遗憾,全都无用,只得一声叹息:终究是错过了!有人说:上帝给予的馈赠,一早就在暗地里标好了价格。而有些事,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人生海海,遇见已是莫大的幸运,相知相爱更是难能可贵。愿你惜取眼前人,莫道空悲切。《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夹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最著名的一首诗,她以花自喻,感叹自我的身世遭遇,里面许多句子,至今还流传甚广,令人赞叹。黛玉的一生,犹如娇嫩的花朵,在阳光明媚中盛放,在狂风骤雨中衰落。在那个年代,她空有才华却无法施展,感情细腻却易衰易折。庄子曾说:“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对于逝去的东西,大可不必感怀伤情。该来的都会来,该走的全会走,别挽留,别不舍。人生无常,有时起有时落,心态放平,要来的正确的面对,失去的淡然想开。留痕岁月墨不尽,花落花开总关情。《临江仙·柳絮》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红楼梦》第七十回薛宝钗所作,借柳絮纷飞来抒发自己的壮志。与黛玉的缠绵悲戚不同,宝钗的这首词,欢愉中又带着豪情,看似在写柳絮乘风高飞,实际上表达了自己的壮志。薛宝钗说: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轻盈如柳絮,亦有平步青云的志向。圆滑如宝钗,也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风骨。燕雀虽小,亦有鸿鹄之志;匹夫虽微,关乎天下兴亡。对于我们来说,人生总有起伏变化,有时悲,也有时乐。但即使身处低谷,像柳絮一样没有背景,没有靠山,也要向往远方。伯乐总是常有,机会也总是在有准备的人手中。《如梦令》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这是《红楼梦》第七十回史湘云所作,虽惜春留春无可奈何,却也有一股豁达之气。不同于黛玉的伤感,宝钗的别致,湘云的词,遗憾中带着旷达。彼时的贾府,风雨飘摇,宝玉宝钗的婚姻也随时走向灭亡,诚如湘云这样大大咧咧的人,也感受到了一丝危机。但她性格乐观,什么都看得开。她大口喝酒,喝醉了便躺在青石板上睡大觉,还说是:“真名士自风流”。像史湘云这般境随心转,喜怒哀乐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内心,糊涂之中反而藏着大智慧。有人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心态好的人,面对挫折不抱怨,遇到困难不退缩,乐观向上,积极热情,永远充满活力。心态差的人,肚量太小,格局不大,眼界太低,一点小事就苦恼,自信不足,永远哀愁抑郁。心态好了,烦恼就少了,事事皆欢喜,日日是好日。《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红楼梦十二支曲》最后一首。昔日辉煌的贾府,如今没落破败,其中的风云人物,也相继离殇,正所谓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人的一生,赤条条的来,赤裸裸的去,看繁华落尽,终是过往云烟。有些人奋斗一生,却在最该享受的年纪丢了性命,有些人算计一生,最终也抵不过无常的命运。还不如认真过好每个朝朝暮暮,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自己羡慕的人,如此,便不枉此生。人生一红楼,红楼一人生。正如宝玉在东府神游幻境,所见的那句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万千悲喜,终归只是一场梦。来源:诗词天地
发布者:Blue阅读2493评论1点赞2转发
2020年11月19日
日前天安门广场“祝福祖国”主题花坛亮相花坛以喜庆的花果篮为主景篮内摆放全国各地代表花卉以及富有吉祥寓意的果实表达了对祖国繁荣富强欣欣向荣的美好祝福网友看后纷纷点赞并为祖国送上祝福1986年—2019年国庆花坛来了!天安门广场地区花卉布置始于1984年1986年首次摆放立体花坛国庆花坛凭借鲜艳缤纷的色彩新颖独特的设计祥和美好的寓意成为了每年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天安门广场的国庆花坛都长什么样?看小编为你盘点↓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广场中心花坛采用宫灯造型,替换奥运期间的奥运造型。2007年2006年2005年2004年2003年2002年2001年2000年1999年△由于国庆阅兵活动的需要,当年天安门广场不再另设花坛。图为远洋大厦前的“新世纪”号花船,象征中华民族扬帆远航。1998年1997年1996年1995年1994年1993年1992年1991年1990年1989年1988年 △1988年,距离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开幕还有两年,在主花坛南侧出现吉祥物“熊猫盼盼”造型花坛。1987年1986年一个个国庆花坛就像一串串脚印记录着共和国成长的坚定步伐它也寄托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深情和浓浓祝福
发布者:Outstanding阅读667评论0点赞1转发
2020年10月06日
吃素是一种理性的、智慧的选择,素食所倡导的环保利生、圣者之仁,有利于解决人类当前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环保危机。俄罗斯素食社区如今,素食正像风一样吹遍世界各个角落,在俄罗斯,酷爱瑜伽的前总理梅德韦杰夫是这样宣布吃素的。 他说:“我决定吃素了。吃蔬菜、彼此相爱,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其实,俄罗斯不仅有一个茹素的总理,而且2018建立了第一个专门的大型素食社区!(视频来源:大千世界)Veda村旨在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居民在能源,水,废物处理和粮食生产方面将自给自足。公寓大楼将设有一个瑜伽中心,健身房,水疗中心,商店,日托设施,教育中心以及素食餐厅。Veda村是俄罗斯第一个素食住宅区,但显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印度,对这种发展的需求可以追溯到二十一世纪初,其中第一个在2012年在钦奈建成。他们也要求潜在的买家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Veda Village的开发商认为,他们认为自己正在这个地方改变历史的进程,即使是世界上最意想不到的地方也能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取得巨大的变革!以色列素食村庄在以色列内盖夫沙漠的以迪莫纳村庄,生活着一群叫做来自耶路撒冷的非洲希伯来以色列人,他们过着们完全纯素的生活。这里生活着近4000位的纯素者,他们不吃任何含肉、蛋、奶制品成份的动物产品,而且他们也倾向于远离化学及加工食品几乎完全食用全天然的植物性饮食。一位居民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知道,为了保持一种长久、健康、最佳、重要的生活方式,我们只能在身体里放一些高贵的食物。”这个村庄的居民从来不抽烟、不喝酒的,并严格限制盐和糖的摄入,每年至少吃四周的生食,每隔一天才吃盐,每年最多只吃四周的糖。村子里的居民每周都要到户外锻炼几次,每月必须接受至少一次按摩。健康的饮食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使整个村庄的老人都很长寿。村子里90多岁,80多岁的老人们身体仍很强壮,精神矍铄。迪莫纳村庄可以说是以色列最健康的社区,这里的居民很少生病,像肥胖症,心脏病,糖尿病,在这里很少见。耶路撒冷的非裔希伯来以色列人大多是非裔美国人的后代,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由该运动的创始人、已故的本•卡特(Ben Carter)领导移民以色列。这个有信仰的团体遵循通常被称为“伊甸园”的饮食方式,这是一种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基于对《创世纪》中某段经文的解释,他们认为上帝最初的意图是让人类食用植物。圣经创世纪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神说,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都赐给你们了。你可以拿它当食物吃。”据以色列新闻快讯报道,非洲希伯来以色列人已经超过5000人。虽然严格的素食饮食不能像非洲希伯来以色列人相信的那样带来永生,但有大量证据表明,植物性饮食可以降低大多数慢性病的风险。素食村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并不常见,但在以色列,迪莫纳村庄不是唯一一个不吃肉的村庄。海拔600多公里的以色列阿米利姆是一个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素食村的城镇。阿米利姆素食村于1958年由热爱自然、注重健康的纯素者创建,他们希望找到一个地方,以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方式养育家人。阿米利姆的定居者想要一个没有动物被杀死的地方,他们可以吃新鲜的有机农产品。如今,阿米利姆有800多名居民,完全过着纯素的生活,在这里看不到任何肉类。与非洲希伯来以色列人不同,阿米利姆的居民没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但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方式,那就是不吃肉。据以色列媒体“Israel21c”报道,以色列的纯素人口比例已高达5%(约40万人),位列全球第一。以色列还被称为“全球素食之都”、“素食者的最佳旅行目的地”。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市区面积仅52平方公里,人口仅43万左右,却拥有超过400家纯素友好餐厅。北京素食村                     (视频来源:素食TV)北京昌平“素食村”,自古以来就有吃素的传统,村里的一些长寿老人也保持着长期茹素的饮食习惯。现在村里共有九家素食餐厅,多以农家院为主。话不多说,倾情献上自制攻略一篇~素食村果然名不虚传这次与我同行的是一群喜欢探秘又一起吃素多年的小伙伴,以及两只狗狗,大家快来认识一下~仙人洞村距离北京昌平区政府4.4公里,小分队从北京东四环国贸附近出发,驱车行进了大约四十分钟左右(选择周日中午出发,所以路上不堵)就开到了位于昌平区的仙人洞村。路上有指示牌所以非常好找,完全不用担心迷路哦!另外停车场就在村支部委员会门口,十分开阔。“仙人洞素食文化村欢迎您”的标语很亲切,村民们也都非常友好,村委会门口一些爷爷奶奶在悠闲地晒着太阳,这种惬意的慢生活让人好生羡慕呀~村子靠山邻水,自古以来就有敬老尊贤讲孝养生的传统,据说活到90多岁的老人比比皆是。重点是,素食的我们在这里觅食竟然比在北京市区还要方便!整个村子开设了大约七家装修各具特色的素食餐厅,既有现代风格的,也有古色古香的农家小院。我们就近选择了靠近住处的静莲斋,人均49元,却吃出了高级大餐的感觉。菜品也很多样,不论你喜欢传统中式菜肴还是西式简餐,皆可满足。这里强烈推荐他们家的素辣爆羊肉、素炒鲍鱼以及菌菇汤。可选的主食有健康的紫米饭、素土豆牛肉煲,还有香椿馅儿的包子,简直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当然饭后甜点也少不了,玉米发糕端上来。村子虽然不大,但却错落有致,并且是十三陵镇上百个村中唯一一个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村。随便走一走就看到了其他素食餐厅,只能后悔肚子不够大,没能一家家吃过去...动物友好型民宿 说完了吃再说一说大家比较关心的住宿问题。虽然早有听说京郊有很多不错的民宿,但村子里规划的民宿还是惊艳到我们了。因为带着狗狗,之前还有过担心会不会不让狗狗住,但后来发现这个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我们来到提前在网上预定的庭栖慧舍,老板是位非常热情的小姐姐,边夸我们的狗狗可爱边将我们带进了这间小院。小院一看就是由民居精心改造的,有两间卧室,洗漱用品一应俱全,热水也很稳定。北京周边的山里,春夜还是有点凉的,但每间房都配有地暖,狗狗们趴在地板上很享受的样子。小院还准备了室外空间,将大门关上,就可以松开牵引绳,让狗狗们自由活动啦!看着他们无忧无虑晒太阳的样子,非常治愈。入夜后远离都市的嘈杂,整晚好眠。第二天还有早餐,只要提前跟老板说,她就会为我们准备素食哦~小贴士:老板说现在村子里的民宿比较火,如果是周末来,一定要提前在网上预订好。仙人洞村别有洞天话说我和小伙伴到仙人洞村可绝不只是吃哦,当然要去找找那个洞啦~作为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仙人洞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在他的《昌平山水记》中对此洞有记载:“中山口北一里有仙人洞,洞在山麓,可容二百人,洞口向东,从石梯而上,石皆倒垂。下为平地,洞西壁有一门,近门上有石钟下悬,长数尺。门之内,少入转而南,见有石罅如夹道,深黑,人不敢入”。 我们随便问个村子里的人就找到了方向,从村子走路十分钟就会看到一座庙。进入庙门能看到一个洞,但是不能再往里走了。不甘心的我们绕到了庙的背后,终于发现了神奇的所在。一个巨大的洞穴展现在眼前,洞口还有个“仙”字,石壁上则为前人留下来的两尊佛像。同行的小伙伴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上前探测了一下,光线到了洞内就被吸收了,的确是深不可测。出于人身安全考虑,没有继续往里走。也许洞中真有一位老神仙,打扰打扰。洞旁边是一座山,我们朝着山顶凉亭进发。看着不远,爬起来却也耗费一些体力,人爬得气喘嘘嘘,狗子们却依旧欢腾。出乎意料的惊喜就在登上山顶,北边十三陵水库如画一般映入眼帘,南边可俯瞰整个仙人洞村。平时整日面对电脑和都市钢筋水泥大厦的我们,在这一刻得到了眼球和心灵的洗涤与净化,世界一下就变得明亮开阔了。如今随着消费者对动物福利和饮食健康的关注,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素食人群快速增加,素食潮流在全球兴起,离我们很近的韩国同样如此。据央视报道,目前韩国的素食爱好者约占到总人口的近三成。越来越多素食餐厅和素食选择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吃素不仅代表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成为一种时尚,在年轻人中间逐渐流行开来。- END -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Outstanding阅读412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10月05日
王菲直播唱歌了。                             王菲直播翻唱民谣《Landing Guy》,温柔声线娓娓道来,沁人心脾 表演全程,虽然开始王菲有些紧张,但她渐渐沉醉于音乐中,时而随性舞动,时而侧身歪在沙发上闭眼哼唱。投入,自在,放松。一回归,当晚就冲到热搜第一。虽只是为一场带货直播助阵,但全程还是看点十足。不得不说,已经 51 岁的王菲,整体状态真的太好了。时而面露害羞的笑容,时而潇洒地沉溺在歌声中,悠然自得,随性自在。除此之外,她和马云合唱的《如果云知道》,也让许多人倍感意外。一句「逃不开淘宝的牢」的魔性改词,让大家哭笑不得。(原句是「逃不开纠缠的牢」)甚至有网友留言问:「王菲,你打麻将到底输了马云多少钱。」不过,玩笑归玩笑。看到他们合作的如此默契 大家应该了解一下他们背后为素食所做的默默贡献!“素食不仅解放肉体,更解放心灵。”—王菲如是说素食天后王菲:人生最大的善是什么? 一向笃信佛教的“流行天后”王菲茹素多年,她被亚洲善待动物组织评选为2011年度“亚洲最性感素食女星”。年轻时烟酒不离的王菲,数年前为了治好女儿李嫣唇腭裂,甘心淡出娱乐圈,戒烟酒并开始吃素。自2010年底复出乐坛后,王菲的巡回演唱会场场爆满,她亦指明要求主办单位提供素食。王菲不但虔诚信佛,还影响了身边人,谢霆锋与她拍拖期间就曾被感化过。王菲怀上了“小菲女”时,李亚鹏也曾与王菲一起到重庆缙云山白云观虔诚拜佛。 王菲最喜欢素食餐厅了,一家以素食出名的餐厅,点上几份大厨拿手的素食,聆听店内萦绕的心乐,这不仅是对身体的调理,也是对心灵的放松。“素以养生,素以养心”再度入围“全球最性感素食者”搜狐娱乐讯 阔别娱乐圈好几年,王菲却从来没有远离头版头条,就连洗发水广告的海报,也有着众说纷纭的吸引力。近日,全球最大的动物保护组织“善待动物组织”的亚太分部公布了入围本年度的“全球最性感素食者”名单,王菲再度入围。去年获选该评选最性感素食者的王菲有望在今年蝉联这一荣誉,淡出娱乐圈的王菲仍旧是各类评选榜单上的常客,其复出之路一片坦途。“全球最性感素食者”的评选由最大的动物保护组织“善待动物组织”发起,已经举办了好几届,该组织在素食的全球名流、明星和名人间筛选入围者,并通过网络投票的形式选出素食者中最性感者。前几届的评选当中,混血女星Maggie Q和王菲分别成为了当年该评选亚洲区的最性感素食者,而今年,王菲再度入围,有望蝉联。搜狐娱乐从“善待动物组织”亚太区工作人员苏先生处了解到,今年的入围名单已经公布,网络投票已经开始,再度入围的王菲在该阶段一路领先,紧随其后的亚洲区的代表还有Maggie Q和大S,以及曾黎,孟庭苇等人,而在全球范围内,著名女星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因美剧《英雄》声名鹊起的海登-潘尼蒂尔,英国“超女”莱昂那-刘易斯(Leona Lewis)都入围其中。据了解,该评选将于5月29日截止,随后将公布最性感素食者名单。话说回来,必须要和大家分享一波王菲昨晚的表演。3 首风格各异的歌曲,天后一开口真的绝了。                              王菲直播粤语翻唱林忆莲《下雨天》,简直太好听了!这首素食者林忆莲于 1988 年收录在专辑《Ready》中的歌曲,讲述的是一对恋人在雨天分手时的悲伤心境。Sandy 后来为人称道的「都会感」,便是在《Ready》中初次显露。不知怎的,觉得有些恍惚。王菲和素食者林忆莲都是华语乐坛无可替代的顶级天后,她们同我们一起见证了乐坛从鼎盛走向沉寂。如今,时过境迁,往事如烟。但借由王菲的这首《下雨天》,又一次把我们的思绪拉回了乐坛鼎盛的八十年代,仿佛置身在上世纪的霏霏细雨之中。纵使时光匆匆向前,总有金曲会深印心中。王菲直播演唱《私人公园》纯净的声音,太好听了!不愧为素食天后!上一秒我们还沉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缱绻哀伤中,这一秒就被充满电子与科技感的音乐拉回了现在。《私人公园》是周艳泓在 2004 年发行的歌曲。讲述的是一个为爱飞蛾扑火的女人,到头来却发现自己不过是别人生命中的无名氏,是闯入他人公园的不速之客。王菲在主副歌中的不同声线表达,将歌曲演绎的迷幻、冷酷、爆发。再加上这首歌原本的制作班底,是张亚东和郭亮(王菲的御用制作人)。难怪当她唱完时,很多人都表示:「这简直就是王菲自己的歌啊。」演唱全程虽然短暂,但「三首歌,三种语言,三种风格,三个时代」还是让人觉得诚意十足。即便只是在 KTV 中随性唱歌,但效果却宛如演唱会现场,让人惊艳。节目结束后,在微博上随手一翻都是大家的好评与尖叫。马云王菲合唱改编版《如果云知道》,简直就是史诗级合唱                        马云&王菲两个的成就来自对素食善行的奉献不遗余力推广素食 同时都做过慈善素食健康产业在互联网风靡全球的时候马云却独树一帜他认为素食健康产业将是未来一大趋势!我们相信,10年以后中国3大癌症将会困扰着每一个家庭:肝癌、肺癌、胃癌。 肝癌,很多可能是因为水; 肺癌,是因为我们的空气; 胃癌,是因为我们的食物。  ——阿里巴巴前董事长兼CEO·马云他说:实际上,几千年前的中国人就开始“吃素”了。古人早有“五谷为主,不宜失豆,五蔬色杂,瓜果辅之”的说法。信奉这种膳食结构的宫廷王室、达官贵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昭告:像我们一样用餐吧,这才是身份的象征,才是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后很多人会一半时间吃素,我现在也是经常吃素!素食是一个未来趋势,也有利于身体健康跟环境保护,将来是个很有前景的市场!获得马云、SOHO潘石屹夫妇,和比尔盖茨等参与的投资基金构支持的美国植物肉初创公司Nature's Fynd,最近又获得来自艾伯特·戈尔(美前总统)的800万美元融资,并且准备将视线聚焦中国市场。目前为止,Nature's Fynd已成功融资超1.13亿美元。能源突破联盟投资方之一: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能源突破联盟)背景很硬!能源突破联盟的投资方能源突破联盟在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期间创立。被喻为“史上最豪华的投资团队”,成员包括阿里巴巴主席马云、SOHO中国董事会主席潘石屹夫妇、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Facebook行政总裁扎克伯格,亚马逊(Amazon)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LinkedIn共同创办人之一Reid Hoffman、维珍集团创办人布兰森(Richard Branson)、沙特王国控股公司创始人瓦利德王子、日本软银行政总裁孙正义等20位全球亿万富豪宣布,连手成立一个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基金,而这些投资者手上所持有的公司净资产就已将近1700亿美元。能源突破联盟20位投资人详细名单能源突破联盟的目的是集合政府与企业的力量,找到除了风能、太阳能以外更多零碳排放能源的可能,并从技术上找到更多阻止全球变暖的方法。而这次对植物蛋白的投资,更是因为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能大幅度减排。马云曾对媒体表示,在涉及到能源的时候,人们会说能源项目不能在满足需求、保护环境的同时获取利益;但是这个能源突破联盟这个基金项目可以实现获利。除此之外,能源突破联盟还投资了美国另一植物蛋白企业:Motif Foodworks。在全球经历了非洲猪瘟,以及现在流行的新冠肺炎后,更环保的植物肉获得了广泛的关注。Nature's Fynd最近宣布将在未来的18至24个月内完成中国香港和内地的进口申请。一些Nature’s Fynd的产品 Photo: SCMP HandoutNature's Fynd创立已有4年,正当宣布将要拓展亚洲市场的时候,他们又获得了来自美国前任副总统艾伯特·戈尔等投资者的800万美元融资。艾伯特·戈尔(Al Gore),这位于比尔·克林顿任职美国总统期间的前副总统,是管理250亿美金资金的Generation Investment Management机构联合创始人兼主席。 这次的股权融资发生在新冠肺炎期间。植物肉在投资人眼中,是有益环境和气候,并且供应可靠的动物蛋白替代品。这些年来,素食风越刮越猛,央视曾播出了一段“全球素食潮”的新闻,片中讲述了美国、英国、韩国素食的发展及流行趋势。虽然新闻简短,却浓缩了全球素食蓬勃发展的潮流,央视新闻直接点题:素食商机无可限量。主流媒体早已也觉察到势不可挡的素食潮流。不断对素食主义广泛深入,正面积极的报导。马云也不例外,面对席卷全球的素食风,马云以自己独到的商业眼光和智慧,投资植物蛋白肉,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吧,原来李嘉诚、比尔盖茨,都在素食风潮上也都有相似的看法!比尔盖茨谈投资素肉这位亿万富翁表示地球的未来需要靠人们建立素食、低碳的生活方式来实现,同时他也投资了多个关于素食的项目。比尔盖茨谈到基于蔬菜的饮食方式有助于减少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并谈到要选择富有同情心的生活方式。美国旧金山食品科技公司Hampton Creek,研发出植物制的人造鸡蛋及蛋黄酱等,获长江实业主席李嘉诚旗下私人投资公司“维港投资”领头,与其他投资者联合注资2300万美元(约1.8亿港元)。李嘉诚早前亲身试食“炒人造蛋”,表示随着全球人口增加,市场需要“更有效、更环保、更有质素”的食物选择,故拍板投资。智者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李嘉诚、马云、比尔盖茨在素食上的独巨慧眼,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很浩瀚~很浩瀚~的素食时代,正向我们迈步走来,你感受到了吗?2020年9月9日王菲K歌直播完整版                              - END -
发布者:Outstanding阅读1597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10月04日
                 来源:素易购Govegan、蔬食之力2020年7月6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国际牲畜研究所(ILRI)发表了题为《预防下一次大流行病:人畜共患疾病和如何打破传播链》的报告(Preventing the Next Pandemic: Zoonotic diseasesand how to breakthe chain of transmission)这份报告确定了导致“人畜共患疾病”不断出现的七个趋势,将密集化动物农业列为高风险因素。这项报告描述了在已知感染人类的1400种微生物中,有60%来源于动物。报告作者确定了促使“人畜共患疾病”日益增多的7种趋势。这些趋势包括:对动物蛋白的需求增加;密集和不可持续的动物农业发展;对野生动物的利用和剥削;气候危机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Inger Andersen说道:“科学清楚地表明,如果我们继续剥削野生动物并破坏生态系统,那么可以预期,在未来几年内,我们仍会看到这些疾病从动物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人类。传染病对我们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正如我们在过去几个月看到的,最贫穷和最脆弱的人受害最深。为了防止疫情再次爆发,我们必须更加谨慎地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报告作者表示,除非政府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其他“人畜共患疾病”传播给人类,否则疫情还会进一步爆发。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野生动物主管多琳·罗宾逊表示,“人畜共患疾病”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就一直困扰着社会,是历史上一些最致命的大流行病的原因,包括中世纪晚期的黑死病和20世纪早期的流感大流行。但随着世界人口接近80亿,人口迅猛的发展使人类和动物越来越接近,使疾病更容易在动物与人之间蔓延。报告解释说,新型冠状病毒只是越来越多、最严重的“人畜共患疾病”之一,这些疾病包括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艾滋病毒、莱姆病、裂谷热和拉沙热。在上个世纪,我们看到了至少六次新型病毒的大爆发。60%的已知传染病的和75%的新发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的。“人畜共患流行病”的代价是高昂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仅新冠肺炎一项就将导致今年全球经济收缩3%,到2021年将使生产率减少9万亿美元。但据世界银行估计,在过去20年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之前,“人畜共患疾病”造成的直接损失也超过了1000亿美元。报告称,迄今为止,冠状病毒大流行已夺去50多万人生命的,可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被忽视的“人畜共患疾病”,其中大多数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如炭疽病、牛结核病和狂犬病爆发的地区往往高度依赖牲畜和接近野生动物。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人类的发展及其活动。50年来,肉类产量增长了260%。我们强化了农业,扩大了基础设施,以牺牲空间、破坏资源为代价养殖动物,气候变化促进了病原体的传播,最终的结果是动物携带的疾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人类。其实这些年来,包括2003年的SARS、2012年的MERS、2014年的埃博拉病毒、2018年尼帕病毒、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这些病毒的自然宿主都是野生动物。疯牛病蔓延30多年,通过人类食用在消化道感染,引发雅氏病(俗称人类疯牛病),死亡率100%;禽流感截止到2013,全球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人感染,其中248人死亡,死亡率63%;口蹄疫近年来频频在世界各地的猪、牛、羊养殖场爆发,老人孩子可能通过接触感染;2015年,印度爆发猪流感,导致2000人死亡...这些病毒源都是我们常见的养殖动物。早在人类最为古老的文化摇篮之一——公元前2000多年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遗留的碑文中,就有对人畜共患病的记载。如今已是公元后2千年,人畜共患病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没有减少,反而还在不断加剧。只有当动物疫情威胁到人类的安危时,我们才会被动关注动物的健康。然后,大多情况下就会采取扑杀的方式消灭掉动物。实际上,我们地球人每年饲养数百亿只动物。因为我们的医学手段并不能根除动物疫情,也很难有太大的实质性效果。希望我们可以从一次次危及人类健康的动物传染病中吸取教训,为了您的健康,请向肉食说NO!不吃肉,还能吃啥?这个问题,联合国最近给出了答案,为了消除饥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健康成本,联合国建议改善食物结构,转向以植物性饮食为主的健康膳食!7月13日,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手编写的最新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在罗马发布。报告预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导致2020年全球范围内的饥饿人数至少新增约8300万,甚至可能达到1.32亿。报告指出,2019年全球有近6.9亿人遭受饥饿,与2018年相比增加1000万,与5年前相比增加近6000万。其中,亚洲饥饿人数最多,非洲饥饿人数增长最快。报告说,疫情使全球粮食体系的脆弱性凸显,需要各方共同应对。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概要报告开展的最新分析,对五种不同膳食模式的健康以及相应的气候变化成本进行了估算,这五种膳食模式包括一种代表当前食物消费方式的基准膳食(BMK)和四种促进可持续性的替代型健康膳食。这五种饮食方式包括:基准膳食(BMK,到2030年采取目前的食物消费方式不变)和四种替代型健康素食膳食模式(FLX = 弹性素食型膳食;PSC = 鱼素型膳食;VEG = 素食型膳食;VGN = 纯素食型膳食)。报告指出,一旦我们充分考虑到可持续性,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鼓励人们向健康膳食转变,努力逆转目前倒退陷入饥饿的趋势,同时节约大量资金。假设当前的食物消费方式能够适应收入和人口的预期变化,是一种基准情景(BMK),那么预计2030年与医疗相关的成本将达到1.3万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57%)为直接医疗成本,涉及治疗各种膳食相关疾病的费用,其余部分(43%)为间接成本,包括劳动生产力损失(11%)和非正式照料(32%)。 相反,如果采用分析中的四种替代型膳食(FLX、PSC、VEG、VGN),与膳食相关的健康成本将大幅下降1.2-1.3万亿美元。比起基准膳食,这相当于到2030年平均降低95%的全球膳食相关健康支出(图34)。在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21-37%来自支撑世界当前食物消费方式的粮食体系。这显示出,即便不考虑对环境造成的其他影响,粮食体系已成为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 在排放量较稳定、全球升温控制在2.5度范围内(100年内平均升温)的情景下,与当前食物消费方式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膳食相关社会成本(图37)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约1.7万亿美元。采用四种替代型健康膳食(FLX、PSC、VEG、VGN)中的任何一种都可到2030年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社会成本,从7000亿到1.3万亿美元(41-74%)不等。如果在代表当前消费方式的基准膳食的总批发成本基础上,加上膳食相关的健康和气候变化成本,那么基准膳食的全球总成本到2030年将增加50%,从6万亿美元升至8.9万亿美元。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四种替代型膳食中的任何一种(FLX、PSC、VEG或VGN),全球膳食总成本仅仅将增加8-19%。总之,这意味着与基准膳食相比,成本将大幅节约。在向健康膳食转型的过程中处理好权衡取舍,充分利用协同增效!联手出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的五家联合国机构负责人做出承诺,为实现这一重大转变提供支持,确保此项工作"以可持续、造福人类和地球的方式"不断推进。因此,人类、家畜或野生动植物的健康不能再单独看待了,它们应该是一体健康。23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就曾在《天论篇》中道出这一朴素的道理。历史和科学也一再证明:人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无法高高在上或独善其身。只有和自然环境、和其它生物形成良好的联结与互动,才可能拥有真正可持续的一体健康。↓↓↓ 改变世界的秘密是吃素                          其实纯植物的饮食,不仅能完全提供更优质的全面营养,更避免了大量动物体内毒素和人工添加的催熟激素和抗生素。素食不是一种为了安全的替代选择,而是一种更干净、更均衡、更有担当的优质升级。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Outstanding阅读465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10月04日
《我和我的家乡》终于上映了,不到两天,票房就冲破了3.5亿。朋友圈在刷屏,微博上口碑已经炸裂。多少人,是今年第一次走进电影院。多少人,压抑了大半年的情绪,这一次终于能放肆地大笑又大哭着。2020,我们都绷得太紧了,也绷得太久了。昨天耳朵也带上父母一起,在电影院里,好好宣泄了一场。诸多感慨,又意犹未尽。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我和我的家乡》背后,还隐藏着5个彩蛋。看懂了这些,你才真正看懂了电影,也才真正看懂了中国。01影片第一个单元《北京好人》,是两个小人物的故事。葛优饰演的张北京,一出场就“惨遭借钱”。借钱的是他表舅,从衡水老家来城里打工,却发现脖子里长了颗鸡蛋大小的瘤,又没钱做手术。表舅是个外卖员,趁着工作间隙来见见张北京,还要提心吊胆打电话给客户,拜托他们千万不要因为晚了几分钟而打差评。临别时,表舅声音低低的,对张北京说:“北京这么大,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见了。”是的,城市真的很大,为讨生活奔波的人,真的太渺小。可城市再大,建成它们的,不也正是这一个又一个渺小的人?我想起二月末,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五峰县长乐坪的一群农民,从自己的田间地头,攒了足足85吨蔬菜。靠着自己手提肩扛,从山里背去物资告急的武汉。6月,南方暴雨,城市里大片积水,道路受堵。大雨倾盆里,仍拼命奔走的,是一个个外卖小哥。只为给被困在家中无法出门的我们,送上一顿热乎饭。城市危急之时,是他们挺身而出;而岁月静好的日子,也是他们在负重前行。变电工人的一日三餐,是坐在几十层楼高的电线上吃饭。喝着风,就着水,一碗白饭,一包榨菜,就是一天。不止这些。《北京好人》里,忙前忙后抢救葛优的医生护士、深夜仍坚守工作的公安......一个个平凡人,组成了这个城市的灯火阑珊。为什么张北京哪怕脖子上差点挨一刀,也要排除万难帮表舅?这也许就是小人物的能量。最平凡的人,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他们就像那田野里的泥土,也许毫不起眼,却是撑起这高楼大厦的基石。02电影第二个单元《天上掉下个UFO》里,有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黄渤饰演的黄大宝,年轻时爱上邻村一个美丽的姑娘,却因为“异地恋”生生分开了。这个“异地”,其实不过是直线1公里的距离。听上去不可思议,但曾经的贵州,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贵州,有全世界最“反人类”的地理环境。层峦叠嶂的山区,交错纵横的溪流,还有到处溶洞、空腔的喀斯特地貌,路没法修,车进不来。1992年,北京曾办过一场摄影展。照片里是贵州山区的孩子,天不亮就要撑着拐杖,从泥泞的山路里摸索着去上学。从凌晨走到天亮,跟头都摔成了习惯。没有路,发展不了经济;经济上不去,更没钱修路。贫瘠,仿佛成了贵州一个绕不开的梦魇。但短短几十年过去,这块“先天不易”的土地,正在以奇迹般的速度奔跑起来。群山环绕,峡谷太多?贵州就把全世界所有的桥型一一建造。有世界最高的桥梁——北盘江特大桥。接近200层楼高,埃菲尔铁塔刚刚够它的一半。《天上掉下个UFO》里,主演们开车经过的大桥,正是这座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观。还有世界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斜拉桥、世界唯一在3年内建成的1000米以上悬索桥......全世界最高的100座桥梁,贵州就占了46席。山势太陡,地貌复杂?贵州就铺出惊艳四方的壮观公路。弯道频急、惊魂夺魄的24道拐、72道拐......一个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竟成为西部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正因这一条条天堑变为通途,我们才能在《天上掉下个UFO》中看到,原本藏在贵州大山里的许多小村庄,如今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有了路,山村个个换了模样。电影也在欢笑中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这背后,哪有什么神力?全凭中国人那股朴素的干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哪里有人居住,就要把路修到哪里。“基建狂魔”没有什么捷径,回望来时路,全是一步一个脚印。人人赞誉的工程奇迹背后,不过是一群普通人拿命在拼。03 第三个单元《最后一课》里,范伟饰演的老范,看上去有点“傻”。他是个美术老师,放着城里的优越条件不回,偏要支教乡村,一呆就是10年。晚年,疾病让他记忆混乱,仪容不整,经常晕倒,连儿子都认不出。可他唯一忘不了的,是当年教书的课堂,那一个个渴望知识的孩子。跨越几千公里,从国外回到乡村。是为了帮老范找回记忆,更是为了上完那最后一堂课。现实中,真的有这么“傻”的人吗?有,他的名字叫刘秀祥。很多人知道他的故事,是从“背着疯娘上大学”的新闻开始。这个父亲早逝、母亲患有精神病的农村孩子,捡过垃圾,睡过猪圈。他一边读书,一边撑起支离破碎的家,2008年,终于考上了城里的大学。可好不容易改变命运的刘秀祥,毕业后却放弃留在城里的机会,回到老家做了一名乡村教师。为什么?吃过生活的苦的少年,比任何人都明白,在那些偏远的地方,太多孩子可能一辈子走不出一座山。他走出来了,看见山的那边,真的很美。于是,他想让更多的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左一:刘秀祥他改变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命运。曾经平均分100多分的“放羊班”,在他的执教下,47个孩子全部考上了大学。刘秀祥说:“最初,我以为能改变一两个人就足够了。可我改变了50个人,很多年后,我改变的可能是500、5000甚至5万人。”《最后一课》里的老范,何尝不是如此?当年他面对的,是蓬头垢面、连颜料都买不起的孩子。可孩子长大了,有的成为村子的书记、有的成为了大老板、有的成为了知名设计师......在大家共同建设下的乡村,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留下,做了主播为家乡带货、有的养蜂为全村致富......被改写了命运的孩子,将这份善意传递了下去。而且每一个看过《最后一课》单元的观众,都会想到自己的老师,也因此结尾处引发许多观众落泪,成为最好哭的一个单元。为什么如今的中国乡村,文化水平普遍越来越高?正是因为有片中的老范、现实中的刘秀祥们,从苦难中走出来,又回到苦难中改变它。生于平淡,却活成了一束光,点亮万丈光芒。04电影第四单元《回乡之路》中,有一个镜头很震撼。那是闫妮饰演的闫飞燕,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陕西榆林,可记忆仍停留在年少时常见到的漫天黄沙。那时的榆林,被称为驼城,意为“沙漠之城”。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地,有一半在这里。天下苦毛乌素久矣。在这里,沙尘暴是一种常见的天气,“黄沙蔽日”是一个写实的词。村庄、农田、牧地,随时都有被吞没的危险。人们一出门就灰头土脸,一张嘴就是一口沙。洗澡是种奢侈,连饮用水都要省着喝。可就在今年,影片中这片存在了上千年、在闫飞燕心中留下巨大童年阴影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的大沙地,被陕西人民“干掉”了。毛乌素,即将从陕西版图上消失,几乎全部变成了绿洲。曾经的毛乌素现在的毛乌素够惊叹?背后的沙地治理故事,更为动人。从1959年起,这里的人们就开始了与毛乌素沙漠的“战争”:“宁可治沙累死,也不能叫沙漠欺负死!”他们用手挖、用肩扛。自学背苗、扎林、剪枝,一个坑一个坑固沙,一铲子一铲子种树。爷传父,父传子,种树造林,引水治沙。一干,就是70年。这里面有太多名字。牛玉琴,曾经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姑娘, 却硬是顶着狂沙,带领村民种下2700万棵树。殷玉珍,用家里唯一值钱的羊换来600株树苗,掏粪干活不要钱只要树苗。背苗、扎林、剪枝,种上被吹倒,吹倒再种上。还有石光银、乌云斯庆、王果香、边兆芳......他们,都和电影里邓超饰演的乔树林一样,曾不被理解,孤独地战斗着。但咬着牙坚守,才有了后来的奇迹。如今的毛乌素,风里不再裹挟着沙子,庄稼不再一种就死,草滩、湖水美不胜收。《回乡之路》中闫飞燕记忆里的漫天黄沙,再也不会出现了。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山美水美?有些人搭上半辈子的光阴和性命,就是为了给家乡换一片天地。05最后一个单元《神笔马亮》里,沈腾饰演的马亮,是个天赋异禀的画家。马丽饰演的妻子以他为荣,为了他的前途,甚至敢和领导动手。可在岳父母眼里“没出息”的马亮,竟然偷偷放弃去列宾美术学院进修的机会,瞒着怀孕的妻子去农村扶贫。好端端一个画家,偏要种地插秧,闹出不少笑话。图啥?只为了那句:“我们的村庄真的老了,年轻人都走了,我能为它做点什么呢?”其实像他一样,在无数人都追求城市里的六便士时,有人正走在相反的路上,更愿意抬头看看故乡的月亮。在中国西南部,有个岩博村,曾是这里最贫困的村庄。2001年,村子还不通路,不通电,没有自来水。可如今,这个村子有了煤矸石砖厂、养殖场、酒厂,集体资产高达9200万元,家家户户住上了二层小楼。20年,一个闭塞小山村的巨变,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一个人——党委书记余留芬。当年,她接起这个贫困村的重任时,才31岁。要想富,先修路。3个月,她带头先挖自己家的地,把村里那条羊肠小道修成了一条4米宽的通村大路。又到处借钱,带领大家办集体企业。甚至不惜把儿子结婚要用的婚房,拿出来抵押贷款为村子建厂房。为了一村子老老小小的幸福,余留芬搭进去的,是自己的幸福。她的儿子不理解她,丈夫也和她离婚。《神笔马亮》中的马亮也是如此。本来是善意又无奈的隐藏,被发现后妻子气得差点晕过去。可当她看到乡村竟已经脱贫致富,一改当年穷困的模样,顿时就理解了马亮的选择。这些年,有多少乡村得以改头换面?这背后,是无数基层干部的青春。时光匆匆,在条件艰苦、任劳任怨的扶贫工作中,他们变“老”了。可中国的乡村,因为有他们,变得越来越年轻了。06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家乡,那些曾经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的小地方,现在什么都有,生活竟也不输城市了?那是因为,有无数普通人,正在拼命建设自己的家乡。作为中国人,我们生于厮、长于厮、回报于厮,都是基于对脚下土地最深沉的爱。在你没有意识到的时候,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正在不遗余力地让家乡变得更好:这些年,中国的高铁从无到有,又到现在的世界第一;这些年,中国新增森林面积冠绝全球,甚至远超其他国家总和;这些年,中国的道路,正在向过去难以想象的地方延伸开去......没有一片土地的崛起,是命中注定的。崛起,必须自己争取。而中国的崛起,靠的是世界上最会创造奇迹的老百姓。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里有一句话:“不管世界如何变化,这块土地上的人们都会报以极大热情,日复一日地拼搏奋斗。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他们闷声干大事,一干就是几十年。有什么样的国民,就会有什么样的国运。2020只剩3个月,这一年,我们都经历了太多。如果你要问我,国庆长假去哪里玩最好?我的回答会是:回家。没有什么比阖家团圆,一起看《我和我的家乡》这样一部欢喜且感动的电影来得更温馨。这里面,没有什么大角色,有的全是如你我一般的“小人物”。可每个小人物的能量,汇聚在一起,便有了日益强大的中国力量。站在我们生长、热爱的故土,看着它从沧桑中走来,向巨变中走去。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心潮澎湃呢?-END-来源于王耳朵先生公众号
发布者:Outstanding阅读588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10月04日
你曾参加过军训方阵表演吗?下面这个花式方阵相信你一定会被震撼到!近日,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0级新生军训结业典礼上1200名军训新生组成花式方阵以《生命的力量》为主题讲述抗疫故事致敬战疫英雄以下视频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他们手持红黄两色纸板通过颜色和动作改变变换出中国地图和不同字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白衣为甲、逆行出征”他们不仅用文字致敬还变换出战疫元素图案武汉地标建筑“黄鹤楼”隔空致敬“最英雄的城市”“口罩”和“爱心”相连“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医生画像”和“药瓶”“谢谢你,为我们拼过命”“握手”“全村的龙把最硬的鳞给你武汉加油!”这些独特的战疫图案凝聚着所有人特殊的记忆致敬在疫情中挺身而出无私奉献的逆行者最后,学生们变换出学校相关图案、字样他们高喊着“我爱你,中国”“为中华复兴而读书”所有人热血沸腾燃爆全场的一幕引发网友纷纷点赞“太帅了!”“好激动,情不自禁落泪了”为闪闪发光的青春点赞加油,年轻人
发布者:红尘炼心阅读532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0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