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医案八 腹泻不要闭门留寇这里我们有一个案例,有一位60多岁的病友拉肚子。我们就用几瓣大蒜在火烤熟了以后,让他吃下去。谁知道当天中午吃的,当天下午肚子就不拉了,改为发烧了。老师讲这就是典型的闭门留寇。拉肚子其实是一种腐败的过程,也是一种排寒的过程。拉肚子第一天的时候,不用考虑治疗,多休息就很好,要把肠道里的寒湿排泄掉。到了第二天再根据情况考虑止泻方案。正常人的大便在肠道里面是一个腐熟的过程,类似你在做一桶酵素或是晒一盆豆瓣酱,突然往里倒点水,整个就变质了,我们叫腐败了。腐败的东西我们要把它排出来,这属于人体的本能反应,是好事。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不懂这些道理,你用止泻的办法,把门关起来,该出来的没出来。身体就会启动另一套方案,提高温度用免疫系统把病菌杀死,这就是发烧。五味子或五倍子敷脐加艾灸治小儿腹泻小孩子拉肚子,用中药五味子,10克左右,研磨成粉末状,拌上陈醋,搅拌成面糊状,放到肚脐眼里,上面贴上一个胶布。然后用艾条直接悬灸20分钟,或者绑上一个随身灸灸一小时左右。曾经有一个小朋友连续40多天拉肚子,我们就用五味子敷肚脐,加灸神阙穴(神阙穴就是肚脐),五天就好了。五倍子的用法和五味子类似,也是磨成粉拌上醋,只是它收敛的能力更强一些,如果用五味子效果不好,改用五倍子效果会很好。如果没有五味子和五倍子,直接艾灸肚脐也是很好的办法,就是时间要长一些,肚脐直通你的大肠,止泻效果是杠杠的。【作者简介】:沙增凯 自然疗法师、针灸高级技师,从事中医针灸十余年,精通内功、自然疗法,喜马拉雅FM、千聊高人气讲师。
发布者: 汀兰阅读2024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12月26日
每当拿起笔在纸上写下文字的时候,心中感慨油然而生,这相互借用的一对,在一起共同创造了无数艺术式样,产生了让人事先难以想象的奇迹。尤其是中国的毛笔,从漫长的岁月中走来,至今兴盛不衰。提起毛笔,人们往往会想到“蒙恬造笔”的故事,认为秦代名将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东汉许慎的《注之解字》说,“秦谓之笔,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先秦书籍中没有笔字,而“聿”字早在商代就出现了,秦始皇只是统一了笔的叫法,可见笔是早于秦代就存在了。砚、笔、墨是孪生兄弟,几乎同时出现的,而纸却是在为了笔的存在及文字的发展运用而应时产生的。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主要依靠结绳记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来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明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简牍)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木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经开始了纸的制作,1957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了一批称之为“灞桥纸”的实物,其制作年代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之后在新疆和甘肃等地都发掘出了汉代纸的残片,它们的年代大约比东汉的宦官蔡伦所造的纸要早150年至200年。文房四宝,笔居首位。而中国的毛笔把中国的汉字书写成一门高深的艺术,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能使文字的书写成为一门艺术,汉字的点线结构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毛笔的使用却使这些文字能在纸上真正的充满了生命力,并赋予它们艺术的生存形态。当契刻文字退出历史舞台后,毛笔的制作工艺和书写功能却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毛笔的性能是软“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当然,此“软”指弹性而言,非软弱之意,随着遣毫之时的提、按、顿、挫、疾、徐、迅、缓产生出极尽变化的线条造型,分割出大小兼存的块面,营造出别有洞天的艺术世界。另外,为中国书法所采用的书写载体,也规定着它能够具备艺术感染力的特性,汉字的书写载体历经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等多种变迁,韧性强、质柔软的安徽宣纸最终成为理想的书写载体,笔墨挥洒其上,交融渗化,黑白浓淡之间情趣并出。从纸笔发明上来看, 笔讲究的是“湖笔”和“宣笔”,具有“尖、齐、圆、健”的笔之四德。历史上除宣笔和湖笔外,四川乐山的“宋笔”也较有名。乐山,也称“嘉州”,相传北宋大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曾游览嘉州凌云山,当时此处新建一亭,寺僧便拿出当时制作的一支大抓笔,请苏东坡题亭名,苏东坡饱蘸浓墨,欣然题了“清音亭”三字,众人拍手叫绝。苏东坡说,不是我的字写得好,而是这支笔好。不久,北宋另一位大书法家、诗人黄庭坚也来到嘉州游览,也用大抓笔写下了“方响洞”三字。中国书画讲究用纸,有些书画家的书画技法,就是根据纸性演绎而来。当纸上有了书和画,就担负起了文化传播的使命。古代常用纸品名目繁多,其中“薛涛笺”名满天下。薛涛常用自已特制的纸笺写诗填词,分赠友人,因其清新雅致,别有风趣而盛传一时。唐代诗人李商隐吟颂:“浣花溪纸桃花色,好好题诗挂玉钩”,许友诗赞:“春城御桃韩生句,锦水桃花薛氏笺”,“薛氏笺”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文人美谈。笔为纸增色,纸为笔辉光,纸笔互用,写下多少文章?假设没有纸和笔,历史的记录、文化的传承会是何等的方式,真让人想象不来。纸和笔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书法艺术当中,你可体会到无穷的妙趣,有的如晚潮急雨;有的若丽日当空;有的像千军万马征战中原,间或可听鼓声四起,有的似高山流水遇知音招来满天乌雀,静听相思音律,从笔锋可看出运笔之人可胸装万千河岳,也可看到娇揉细腻之情,作者的性格在笔的喧泻下,在纸上暴露的淋漓尽致,一览无余。在汉字的书写艺术当中,冥冥之中蕴含着一定的哲学思想,阴阳之律贯穿始终,从字形可看字意,从笔划可观吉凶,汉字的书写艺术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闲暇之时,揣摸一下友人的字画,品味一下古人的书法,在某些方面会有很大的启迪,或豁然开朗,或柳暗花明。人生不仅有“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也要有“游刃有余,委婉含蓄”。书画讲究自然和谐,思想与万物浑然一体,也叫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于是我在这种种领悟之后,于月白清风的夜晚,也能写几首小诗来。【作者简介】杨树,原名杨晓华,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作家》《文艺报》《诗刊》《诗选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潮》《绿风》《诗探索》《山花》《歌曲》《词刊》等一百多家报刊。 获延边“金达莱”政府文艺奖、第八届“石花杯”延边文学奖、中国鲁黎诗歌奖、吉林文学奖等奖项。著有诗集《渤海的月亮》《鲁迅的院子》等6部;散文集《留不住斜阳》《咀嚼人生》;长篇小说《决战东宁》《往生泉》《和平饭店》三部,长篇非虚构作品《唐朝的影子》,电影、电视剧剧本等。
发布者:渤海纪行阅读2599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12月26日
小时候,始终对黑色很惧怕,黑色的大柜,黑色的土地,黑色的夜晚,尤其是那夏天的夜晚,似乎蕴藏着无数个精灵和无数个眼睛,从四面八方盯着你看,在躁动不安的夜里蠢蠢欲动,那是一种让人心悸的黑色,让人能想到地狱的黑色,会发生无数恐怖故事的黑色,那种黑色在浓密的山林的包围中,更让人不敢独自面对。上学以后,对黑色的接触越来越多,黑板,黑色的衣服(上小学时大家的衣服颜色基本上是蓝、黑、黄色),和黑色的字。黑色的字主要体现在春联,标语口号,通知,大字报上,文化大革命让许多人拿起了画笔,用中国最古老的文化艺术来书写最简单直白的语言,也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但在中国,从古至今确有一种尚黑的文化存在。古代人的书画作品,几乎都是黑色的,这与我们华夏民族的尚黑意识有关,这种意识可一直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利用黑色来装饰器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的新石器时代的鱼纹陶盆上,画着三条鱼,都是黑色的;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盆上的纹饰,也用黑色颜料绘就的。然而,在众多黑色事物中,与我最为贴近的就是墨了,因为墨对于我没有恐惧感,它的用途又是用于写字,再者就是我从小是看着父亲写对联长大的,所以自然对墨有一种亲切感了。墨有好坏之分,墨的质地优异,保持长久不褪色,是文化艺术保存和传播的需求,王羲之,王献之的墨迹,迄今依然如旧,就与墨质有很大关系,所以书画界向谓“有佳墨,犹如名将之良马。”中国最有名的墨是徽墨。当时南唐后主李煜酷爱作诗绘画,安徽知府为了讨好皇上,差人选了两块奚墨进献给朝廷,李后主一试,果然不沾不密,不滞不滑,乌亮光泽,而且芳香四溢,赞叹不已,当即把奚廷控召去,封为“墨务官”,赐姓李,又加封“奚墨”为“徽墨”。所以到了宋代,徽州成为当时中国的“墨都”,徽墨也成为墨中之精品。一块古墨,除了制墨的材料之外,能直接反映工艺水平和艺术风格的,就是其图绘和文字。历史上,古代文人对墨的偏爱大大促进了制墨工艺的改进和提高,同时文人学士在诗文书画方面的特殊爱好。到了制墨的鼎盛时期,墨就不仅仅在于它本身的价值,而是被人们所欣赏,把玩,收藏的艺术品了。我喜欢那种挥毫淋漓的感觉,也喜欢浓墨散发出的味道,在白色的纸张上,或拖曳、或横扫、或勾勒,无不凸显大汉民族的文化气息,激昂奋发的佳句固不可少,清丽委婉的叹咏也更显个性,再或者泼墨成林间野径 、小桥流水、黄昏人家,无一不让人感慨千回,激情喷张了,那曾让我恐惧的黑色,在这里却是那样的亲切,甚至可爱了。我曾经在闲暇之时,学学文人舞文弄墨一番,虽然只是学学样子,笔下的东西毫无章法,但那感觉真是美极了,坐在书房中,喝一杯好茶、看一本好书、听一首好歌、写一幅好字,享受着茶香和黑香混合的味道,享受这寂静的虚无和生活的空隙,真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了。【作者简介】杨树,原名杨晓华,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作家》《文艺报》《诗刊》《诗选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潮》《绿风》《诗探索》《山花》《歌曲》《词刊》等一百多家报刊。 获延边“金达莱”政府文艺奖、第八届“石花杯”延边文学奖、中国鲁黎诗歌奖、吉林文学奖等奖项。著有诗集《渤海的月亮》《鲁迅的院子》等6部;散文集《留不住斜阳》《咀嚼人生》;长篇小说《决战东宁》《往生泉》《和平饭店》三部,长篇非虚构作品《唐朝的影子》,电影、电视剧剧本等。
发布者:渤海纪行阅读1706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12月26日
 深冬的时令,也是我休养生息的季节这几日正是圣诞节、平安夜。外面喧嚣如何,一概不知,但总觉得与往年不同,往年这几日是参加各种圈子,出入各种酒店,仿佛世界到了尽头,人们都要展现出最后的疯狂。也许是年龄大了的缘故,心中清净了许多,心中的浮华已如秋后之草,世界静得只剩下了我一个人,相见不如不见,有些天生就属于远方的朋友,不见面时还是互相惦记的朋友,但一见面,就会矛盾重重,烦恼丛生;还有些朋友,就像仇人一般,非得喝倒几个不可。与仇人相对应的就是恩人了。我认为恩人有两种,一种是帮助过自己,在某方面受到恩惠的人了,再者就是人们所说的仇人或小人,他们往往在与你交往中使你历经磨难和痛苦,让你化解你前生的宿怨成就你坚忍不拔的品格或坐怀不乱、波澜不惊的胸怀。闲来无事,总爱在网上下棋,翻看闲书。这几天从书柜中找出另一本有文房四宝的鉴赏与收藏的书,信手翻来,又让我拓宽了眼界,平时对书法了解甚少,只是偶尔为之。父亲的隶书、楷书、行书都很棒,小时候的春联自然都出自父亲之手,耳濡目染,当然地对书法有些眼熟了,我是个庸堕之人,眼熟不等于手熟,我下不了那持之以恒的决心。笔墨纸砚,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工具和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毛笔的使用,研磨的过程,砚台和纸张的结合,一阴一阳,刚柔相济,动静相兼,虚实相应,暗合阴阳之道,潜移默化之中,能让人明心见性 ,修身养德。文房四宝内含儒、释、道学说,凝聚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笔、墨、纸、砚,缺一不可,但依我看,砚的地位不可小觑。《春渚记闻》里记有这样一件事,说宋代的著名书法家米芾有一次被宋徽宗召进宫去写一副大屏。当时宋徽宗让他使用一方端砚,米芾写完之后,捧着这方石砚奏道:“这方砚台已经由皇上命臣使用过了,就不堪再供御用,请皇上定夺。”徽宗听了大笑,说:“那就赐给你吧。”米芾顿时高兴得手舞足蹈,连连谢恩,砚上的余墨在衣服上洒了一大片也未察觉。从这个故事中可看出文人对砚的喜爱以及砚在文人心中的地位。宋代文豪赋诗称誉石砚的就更多了,如韩琦、蔡襄、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等,都写过不少赞美石砚的诗篇。因为到了宋代,砚的使用更加普及,人们对砚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四大名砚”就相继确立在宋代。宋代苏易简在其所著《观谱》中指出:砚有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为第二,歙州龙尾石为第三,甘肃洮河石为第四,这种石砚在当时名声最响,得到文人们一致认同。到了清代,制砚进入辉煌阶段,此时砚的实用性也降到最低限度,所用砚材除了石材等还出现了水晶、溙砂、翡翠、象牙、玻璃等不能研磨的质料,清砚上图案内容之广泛,雕琢之精美,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川日月、历史典故、人物故事、名家书法、印章雕刻等无所不包,圆雕、深雕、镂空雕、浮雕、浅浮雕、阴刻等各种雕工手法交错运用,使清砚成为一种艺术品,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文物珍宝,就像纪昀、黄任等一大批文人学者,他们把收藏砚台作为一种艺术追求与享受。黄任辞官不做,携端石至苏州,建“十砚轩”,砚中有一名句:非君美无度,孰为劳寸心。至于制砚的发展年代、派别、选料造型、产地、彩绘雕刻则应是方家们详细研究的了,我有的只是欣赏和联想,用以打发这闲暇的时光。中国砚的制作从发生到成熟完美,绵延五六千年,正因为有了文房四宝,中国文化才充满着一种经久不息的芳香。【作者简介】杨树,原名杨晓华,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作家》《文艺报》《诗刊》《诗选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潮》《绿风》《诗探索》《山花》《歌曲》《词刊》等一百多家报刊。 获延边“金达莱”政府文艺奖、第八届“石花杯”延边文学奖、中国鲁黎诗歌奖、吉林文学奖等奖项。著有诗集《渤海的月亮》《鲁迅的院子》等6部;散文集《留不住斜阳》《咀嚼人生》;长篇小说《决战东宁》《往生泉》《和平饭店》三部,长篇非虚构作品《唐朝的影子》,电影、电视剧剧本等。
发布者:渤海纪行阅读1870评论0点赞0转发
2020年12月26日
我们得到福报为了帮助别人等于把福报存到银行里 康会长细讲《弟子规》第103集
发布者: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阅读650评论8点赞7转发
2020年12月26日
学习不是为了要求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康会长细讲《弟子规》第102集
发布者: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阅读519评论0点赞5转发
2020年12月26日
如果我们不学习确实在生活中很难察觉什么是恶 康会长细讲《弟子规》第101集
发布者: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阅读511评论1点赞3转发
2020年12月26日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康会长细讲《弟子规》第100集
发布者: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阅读517评论2点赞4转发
2020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