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增进家庭幸福,培育时代新人,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七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拟于10月21日-22日,在天津和平区华信半岛酒店(五星)举行。中宣部老干部局党委书记、德育专家薛启亮(左)为巡讲活动题字宣讲活动中,将有多位教育专家、道德模范和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围绕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以真实教学案例、教育实践及成果、采访互动与受益家庭现场分享等方式,为现场活动参与者及线上观众呈现一场触动心灵的家庭教育盛宴,帮助青少年问题突出、亲人失和的家庭走出困境。主讲嘉宾康金胜主讲嘉宾李景春主讲嘉宾郭秀艳主讲嘉宾田易生主讲嘉宾武德强抑郁症孩子富楚然改变的分享令与会者欢喜赞叹据悉,百人千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自2021年10月30日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暨首场宣讲后,已在广州、深圳、杭州、南宁、昆明、南昌、大连、石家庄、沈阳等地举办了十六场,听众反响热烈。该团队在长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青少年成长成才、家庭和睦和谐的教育经验,十多年来应邀在全国各地举办公益论坛和讲座200多场,封闭式家庭教育学习班200余期,受益家庭数以万计。学习强国、中国网、央视频等多家主流媒体给予报道。第十三场石家庄站活动合影留念学习强国平台对第十场南昌活动报道截图主办方、承办方衷心感谢各级领导、教育同仁和各相关单位、社会团体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诚挚邀请各相关单位、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承办协办,热忱欢迎从事和关注家庭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家长踊跃参加活动。相信您一定不虚此行,收获满满!大爱义工我们诚挚邀请天津同仁和爱心人士报名义工,参与会场服务工作,与我们共同携手办好第十七场巡讲活动,让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利益千家万户!凡是年满18周岁至55周岁,身体健康,热衷于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关注家庭教育,具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精神,愿意服从岗位安排的志愿者,欢迎报名!01活动主题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 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02活动时间2023年10月21日—22日 8:30-17:3003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04北京家道传承文化有限公司天津雨花公益03协办单位人文和谐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北京胜意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市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协会天津益方幼儿园天津市稷善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4活动议程10月21日08:30-09:20开幕式,领导致辞09:20-12:00康金胜理事长《共育少年,兴我中华》13:00-14:30苏艳平老师《童蒙养正,天下太平之源》14:30-16:30李景春老师《家教家风与企业修齐治平》16:30-17:30宋丽娜老师《家庭失和对孩子的影响》17:30-18:00集体合影10月22日08:30-10:30郭秀艳校长《用国学智慧为青少年成长赋能》10:30-12:00采访富连昌一家《帮助孩子摆脱抑郁的方法》13:00-15:00武德强老师《生命总有礼相随——人生十礼》15:00-16:30田易生教授《家庭幸福的密码》16:30-17:00活动总结,花絮回放参会要求一、广大家长、大中专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员工、教育同仁和传统文化爱好者、志愿者皆可参会;为保证会场秩序,确保听讲受益,谢绝14周岁以下儿童参会;二、活动8:30正式开始,请参会人员8:00准时入场,不迟到、不早退;三、入场时凭报名序号或邀请函在签到处签到;四、活动纯公益性质,不收取任何费用,并免费提供午餐和文化礼包,所需费用皆由爱心人士赞助,请按需取用,避免浪费。感谢您及家人的支持和配合!活动地点: 天津华信半岛酒店华信半岛酒店(天津百货大楼店) 天津和平区新华路1号←点击文字开启导航参会者请扫码填写报名信息义工扫码报名填写报名信息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阅读253评论0点赞2转发
2023年10月09日
八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日,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15场百人千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在沈阳举行,点燃了人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幸福家庭的信心之火,让更多痛苦迷茫的青少年及其家长看到光明和希望。开幕式上与会者齐唱《歌唱祖国》二十六日上午八时三十分,六百余名与会市民和全国十三个直播分会场的观众齐唱《歌唱祖国》,拉开活动帷幕。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田易生代表主办方、沈阳市孝亲传统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尹谦慧代表承办单位先后致辞。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康金胜宣讲团队阵容强大,宣讲内容震撼人心,启迪心灵。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育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康金胜以《共育少年,兴我中华》为题,结合十五年传统家庭教育实践,通过发生改变的网瘾、抑郁、忤逆青少年上台分享实例,分析产生问题青少年的原因,提出有效应对和解决办法。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苏艳平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苏艳平作《童蒙养正,天下太平之源》主题演讲,告诉大家教育孩子从何时开始、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呼吁家庭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父母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孩子德行和好习惯。山西省天元集团董事局主席魏艾玲山西省天元集团董事局主席、省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魏艾玲介绍了用圣贤文化管理企业,让员工获得归属感和幸福感,实现精神和物质双丰收的经验,展现了《家风家教与企业修齐治平》的魅力。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宋丽娜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宋丽娜以《家庭失和对孩子的影响》为题,分析夫妻不和导致家庭破裂,给孩子身心成长和未来人生带来的不良影响,令人警醒。全国巾帼文明岗专家型校长郭秀艳全国巾帼文明岗专家型校长郭秀艳,宣讲《用国学智慧为青少年成长赋能》,以亲师合作共育的生动实例,强调德为本、爱为根的“本根”教育理念,探索适合孩子成长成才的教育方法。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田易生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田易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生动宣讲《家庭幸福的密码》,浸润观众的心田。中华礼仪传承守护人武德强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中华礼仪传承守护人武德强,精彩讲述《生命总有礼相随——人生十礼》对人一生的影响以及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抚顺的富连昌一家接受采访来自辽宁抚顺的富连昌一家接受采访,分享《帮助孩子摆脱抑郁的方法》,为深陷痛苦迷茫的青少年和家庭树立信心,坚信只要方法正确,人是教得好的。零零后青年付鐘颐分享经师易得,人师难求。零零后青年付鐘颐结合学习传统文化后改变成长经历,精彩讲述《人生要有好老师》,让观众看到好老师的样子。活动现场掌声不断宣讲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每到心领神会之处,与会者掌声频起,很多观众感动落泪。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与会者感动落泪活动结束,大家纷纷接受采访,分享收获。抚顺市原粮食局党委副书记白永光说,这次听讲自己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获得了经营好家庭和解决当下教子难题的方法、经验,再次坚定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心。参会嘉宾认真聆听宣讲活动深受线上听众和直播分会场观众欢迎,大家纷纷在留言区留言,赞叹宣讲内容启迪心灵、化育人心,为建设家庭家教家风指明了路径。本次活动由北京家道传承文化有限公司、沈阳市孝亲传统文化交流中心承办,同时得到人文和谐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辽宁科英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沈阳校友会、沈阳市康平县爱心志愿者协会、沈阳市蒲公英图文设计有限公司、抚顺市雷锋养老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签到处义工接待的场景来自全国各地家校社育工委会员、同仁、学员和沈阳的五十余名义工,放弃四天的休息时间为活动热心服务。第十五场沈阳站活动集体合影百人千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自二零二一年十月在北京发起,所到之处反响热烈。据悉,巡讲活动计划每月举办一场,接下来将在合肥、天津等地举行。(编辑:褚青峰 审核:马平 图片提供:尹晓晖 江善博 田皓霦)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阅读5.5W评论0点赞0转发
2023年09月07日
7月8日至9日,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主办,石家庄市栾城区新时代志愿服务协会、栾城区美丽庭院宣教中心、河北省海川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第十三场百人千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在石家庄市凯旋金悦大酒店举行,点燃了人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之火。开幕式上与会者齐唱《歌唱祖国》8日上午8时30分,400余名与会市民和全国12个直播分会场的观众齐唱《歌唱祖国》,拉开活动帷幕。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田易生、栾城区政协原主席高梅淑先后致辞。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理事长、活动发起人康金胜田易生副理事长代表主办方致辞石家庄市栾城区政协原主席高梅淑代表承办方致辞嘉宾云集活动现场。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康金胜,副理事长李景春、郭秀艳、田易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武德强,副秘书长苏艳平,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杨万国、石家庄市教育局原副局长张忠明、河北省民营企业服务商会会长张义群、栾城区新时代志愿服务协会名誉会长石智慧以及来自北京、山西、吉林的30多位嘉宾参加公益巡讲活动。与会嘉宾代表宣讲团队阵容强大。康金胜以15年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和从事家庭教育的丰富经验,宣讲《共育少年,兴我中华》,针对青少年自杀、抑郁和违法犯罪问题提出有效应对办法。全国劳动模范、山西天元集团创始人李景春走过40年用圣贤教育成功经营企业之路,展现了《家风家教与企业修齐治平》的魅力。主讲老师李景春全国巾帼文明岗专家型校长郭秀艳,宣讲《用国学智慧为青少年成长赋能》,引导家长探索适合孩子成长成才的教育方法。主讲老师郭秀艳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田易生宣讲《家庭幸福的密码》,分享家庭幸福锦囊。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苏艳平作《童蒙养正,天下太平之源》主题演讲,呼吁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主讲老师苏艳平中华礼仪传承守护人武德强精彩讲述“人生十礼”的深刻含义,因为《生命总有礼相随》。主讲老师武德强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宋丽娜以《家庭失和对孩子的影响》为题,宣讲因夫妻不和导致家庭破裂,给孩子身心成长和未来人生带来不良影响,令人警醒。宋丽娜分享零零后青年付鐘颐结合学习传统文化后改变成长经历,精彩讲述《人生要有好老师》。来自辽宁抚顺的富连昌一家分享《帮助孩子摆脱抑郁的方法》,让人们坚信只要给予正确的方法,人是教得好的。零零后青年付鐘颐分享抑郁症孩子富楚然的改变令与会者欢喜震撼宣讲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与会者掌声不息,泪水不止,纷纷接受采访表达听讲感受。嘉宾代表山西天元集团孙立群说,这次听讲自己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获得了经营好家庭和解决当下教子难题的方法、经验,坚定了学习传统文化的信心。与会嘉宾会后分享参会心得此次宣讲活动深受线上听众和直播分会场观众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赞叹宣讲内容触动人心,为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建设家庭家教家风指明了路径,提供了借鉴。活动现场掌声不断仲夏时节,石家庄气温创记录新高。在这里举办的全国公益巡讲活动,掀起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进家庭教育的热潮。连日来,承办与协办单位顶高温战酷暑,携手认真筹备巡讲活动。50余名义工放弃4天休息时间到现场服务。义工代表和与会者合影留念9日下午,为凝聚社会诸多力量和有识之士,携手普及传统家庭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举行职务聘任暨实践基地授牌仪式,聘任吉林省榆树市政协常委、经科委副主任、鸿都内衣服饰公司董事长刘洪伟为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北省石家庄市新时代志愿者协会名誉会长高梅淑、会长耿玉峰,吉林省榆树市孝德文化中心负责人刘红星、张桂琴为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同时向石家庄市新时代志愿者协会、榆树市孝德文化中心颁发了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实践基地牌匾。康金胜理事长为刘洪伟颁发副秘书长聘书副理事长田易生、副秘书长苏艳平为高梅淑、耿玉峰、刘洪星、张桂琴四位常务理事颁发聘书康金胜理事长、李景春副理事长为家校社实践基地单位授牌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百人千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自2021年10月在北京发起,所到之处倍受欢迎,反响热烈。据悉,巡讲活动计划每月举办一场,不久将相继在沈阳、合肥等地举行。扫码观看直播回放编辑:齐薇弘审核:马平图片提供:高贵文 江善博 田皓霦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阅读2512评论0点赞0转发
2023年07月13日
国学大师钱穆曾说:“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仪道德是为人的底线,与人相处交往,往往始于礼貌、陷于兴趣、忠于人品。能力是敲门砖,礼仪才是通行证。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武德强老师精彩讲述大国之礼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和礼仪教育,一个人有没有家教,就看他的言谈举止是否合乎礼仪,所以自古就主张从幼儿时期即加强礼仪教育,家训家规大都依据礼仪来订立。开班宗旨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作为一名中华儿女,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知礼、学礼、守礼、用礼?涵养品格,变化气质,庄严生命,一生幸福。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普及中华传统礼仪教育,让其重新回归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指导我们日常行为,人人知礼、学礼、守礼、用礼,树立文明中华、礼乐之邦优良美德形象,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家校社育工委”)定于2023年8月19日开设第三期中华礼仪传习班,用生命的礼仪开启您幸福人生里程,欢迎渴望系统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华传统礼仪的社会各界人士报名学习。主讲老师简介武德强老师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礼仪传承守护人、河南礼仁文化创办人,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武老师自2006年起从事中华礼仪研究传承工作,曾前往全国各地考察民间犹存的大礼仪式,参与主持数百场大型传统礼仪活动。课程内容介绍第一天一学习祭祀至圣先师孔子仪式二《生命的唤醒--孔子喊大家学习中华礼仪》(1)中华礼仪礼失求诸野(2)礼仪对于国家的重要性(3)为什么要学习礼仪(4)礼仪的教育意义(5)礼仪是生命的教养(6)孩子需要两所学校(7)跟随孔子学礼仪三人生十礼之成童礼--向童年挥手 走进少年时代(1)我们与高贵之间只差一场仪式(2)西方有圣餐礼,我们有成童礼(3)明孝(4)明义(5)问父母之年第二天一学习《礼记·儒行——孔子心里的儒家精神》二学习《中华传统婚礼》(1)今天只有“婚”没有“礼”(2)伏羲制嫁娶,周公定婚礼(3)昏礼还是婚礼?(4)《诗经》里的美满婚姻(5)三书六礼(6)为什么要拜天地(7)吃饭是婚礼的重要仪式(8)中国人的交杯酒不同于西方(9)结发夫妻,生命相连(10)成妇庙见第三天一祝寿礼(1)不过生日得祝寿(2)不吃蛋糕吃寿桃(3)长寿面不是汤面(4)祝寿是父母应享受的一种待遇(5)祝寿分三步:拜寿、讲述、进献二总结 感言 赋归主办单位:中国智慧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开班时间:2023年8月19日—21日(封闭式学习)报到时间:8月18日13:00结束时间:8月21日16:00学习地点:北京市房山区教学实践基地(青龙湖书院)温馨提示:学习期间请遵守规矩,按规定时间报到。报名咨询里老师15101063667(同微信)家校社育工委将会把人生中重要的十种礼仪:祭礼、释奠礼、出生礼、开笔礼、蒙童感恩礼、成童礼、冠笄之礼、传统婚礼、祝寿礼、拜师礼以最符合古礼的方式陆续为大众呈现。并正式开始承接“人生十礼”活动。拜师礼现场寿礼现场三儿媳为婆婆献上长寿面寿礼现场长孙、孙媳跪拜祝寿寿礼现场重孙跪拜祝寿成童礼现场礼敬至圣先师成童礼现场问父母训甲为子孙后代感恩父母长者,促进家族和谐幸福所承办隆重的寿礼。乙为幼儿开启人生智慧所承办的出生礼。丙为上学的儿童祝愿学业有成所承办的开笔礼。丁为成年的年青男子所承办的具有启发积极立志的冠礼。戊为十五岁女孩子承办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及笄之礼。已为结婚的年轻人承办具有一生幸福美满意义的汉式婚礼。庚为为师者广收门徒,传高技于后代所承办的拜师礼。辛为后代子孙圆满孝道,增进家族和睦,所承办的祭祀祖先之礼。我们将以最符合传统的方式,让您感受到传统礼仪深厚的文化内涵,一场触动心灵终生难忘的人生洗礼。欢迎来电咨询!里老师 15101063667(同微信)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阅读2521评论0点赞0转发
2023年07月13日
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辽宁抚顺县教育局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纪实张晓冬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通知》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抚顺县教育局在德育教育改革中,努力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全县学校全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一、加强制度建设,让师生共同守望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教育部门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面对改革新形势需要,学校“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中所面临的社会责任更加艰巨,所承担的社会期盼更加迫切。对此,县教育局于2020年制定并印发了《抚顺县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以推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重点,进行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教育体系,实现分层次、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在全县中小学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与实践的良好氛围,实现五育并举、五育互育,带动学校的特色发展;力争用3-5年的时间,实现中小学“一校一特色”、“一校一精品”的目标。在《方案》具体实施中,我们以培育亲切感开展启蒙教育;以提高感受力开展认知教育;以增强理解力开展认同教育;使中小学生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高雅的审美情趣,质朴的道德情操,深邃的哲学思想,作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的中小学生年段目标。同时将开展“传统美德进校园”、“民族精神进校园”、“中华优秀经典诵读工程进校园”三大主题活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的校级重点工作。各学校认真制定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方案,通过诵读、故事会、主题班会、情景剧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活动。让经典说话,吸收精神养料,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提升孩子们的人格素养,扎实落实县、校两级方案已经成为抚顺县师生的共同追求目标。教育者首先受教育。我们制定的《方案》指向是双向的,先要解决“传道”问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我国历史发展积淀的优秀传统道德规范,是我们在实施教育前对教育工作者要求的必修课。学生的礼貌源于师者的优雅,培养学生的善根源于师的慈悲。对教育师德标准的坚守与监督是我们贯彻《方案》的一项前置性工作,除了学校的自我监督,教育局还适时进行抽查和社会反馈调查。2023年1月,抚顺县教育局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专项研究》总课题组,认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育示范基地。二、做实校本课程,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教学规划之后,教育效果的体现关键在于日常教学环节的持之以恒。我们的基本做法就是充分运用“第二课堂”。吟诵中华优秀经典,让经典诵读进课堂,提升学校传统文化的实施力。内容包括:校内达标篇、校内拓展篇和课外拓展篇。校内拓展篇即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开设传统文化课,实施《弟子规》+N的模式。我们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考虑将教育内容与学科分工进行合理搭配。各学校做到教学计划、课时、教材、教师、教案“五落实”,每周至少一课时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任课教师主要由语文教师担任,并有规范的教案。县级校本课程教材选用的是“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的全国中小学通用版实验教材;规范统一教材、专人师资教学、县域整体推进,已经成为全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县教育局在《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进校园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中,明确将传统文化课作为夯实“第二课堂”的唯一县级校本课程。把小学一年级的《弟子规》和《三字经》、二年级《千字文》和《中国古典诗词欣赏》、三年级《声律启蒙》、四年级《论语》、五年级《孟子》、六年级《大学》和《中庸》;中学七年级《古文观止新编》、八年级《孙子兵法》作为县级各学段的校本课程。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学校义务教育,目前尚属实践探索。为了在实践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县教育局因地制宜,先后在后安学校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观摩活动;在石文学校和上马学校开展了“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观摩课活动;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双创助力实现伟大复兴强国梦想”网络培训活动。组建县级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团队,实行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周报制度,随时调控各校传统文化工作的进展;坚持视导制度;每学期利用期初、期末的两轮视导,进一步推动学校落实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从而促进全县各学校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三、突出主题教育,让学生逐步增强文化自信在贯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工作中,我们把认真落实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改造和创新性发展”要求,努力让学生与经典同行、与圣贤对话,文化浸润,打好人生底色,把弘扬传统美德,让传统文化浸润内心,提升学校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作为目标要求。按照《抚顺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全面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内容、渊源及相关故事,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期间组织开展朗诵、舞蹈、讲故事、写诗作词等教育活动,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诚信文化等,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三年来,县教育局在汤图学校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展演”观摩活动,各学校共开展了各类活动98次。践行民族精神,让仁爱的种子植入灵魂,提升学校传统文化的执行力。深入开展“让我是中国人植根于心”的主题教育活动。依托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团(队)日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载体,开展活动。各学校班级至少组织召开一次“让我是中国人植根于心”主题班会,每学期出刊一期宣传专栏和班级黑板报。三年来,校级开展了112次各类活动,召开了785次主题班队会,出刊和班级黑板报40次;县级组织了“红心永远向党、牢记使命担当”做新时代好少年电视演讲比赛,策划了“唱支山歌给党听”主题升旗仪式活动,倡导每所学校大课间“一曲一操一铃”,实施了抚顺县中小学百首歌曲进校园工作。四、落实行为规范,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教育的过程重点要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我们在教育中始终注重精细精准、小处着眼,开展体验性学习。从2021年开始,每个寒暑假都下发《关于开展<抚顺县中小学生寒(暑)假家校共育“十个一”活动>的通知》,学生通过完成熟读一本传统文化经典好书、每周背诵一首古诗词、学讲一个传统美德故事、每周学做一道菜、为长辈洗一次脚或做一件好事等活动。两年来,学生阅读经典好书约16000本,背诵古诗约10万首,学讲传统故事约16000个,为长辈洗脚约8000人次,做好事约8000件,通过这些体验性学习,进一步践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各校还根据自身实际,打造了传统文化精品特色项目。如石文学校“鼓武青春和美生花”,救兵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德艺双馨少年”,上马学校“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民族文化”,后安学校“课堂渗透,活动深化”,海浪学校“传统益智游戏,传承民族经典”,峡河学校“创建书法特色学校”,汤图学校“传承中华文化,打造满乡特色”,马圈子学校“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这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精品项目,为我县打造县域优秀传统文化品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各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体验性实践,来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今校园里,温馨的孩子们敬礼问候、主动拾垃圾、安静就餐、围着老师捶背……等画面层出不穷;家庭里,惊喜的为长辈洗脚、洗衣做饭、清扫拖地、不挑吃穿……等习惯越来越多;学生在家中的变化引起家长的普遍关注,家长们感动于孩子的变化,对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与支持,感受到了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学生们知敬畏,懂感恩,孝亲尊师,弘扬孝道,相互关心,互相帮助的事情逐步成为主流。很多家长感慨,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太有必要了,传统文化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学校德育教学的改进,让学生先学习做人,再努力成才的次序是正确的,德是学生幸福人生的立身根本。各校学生通过经典诵读,学习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和“和而不同”的智慧,领悟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和“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境界,涵养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锤炼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品格,不仅增加了课外阅读量,丰富了语言积累,而且树立了家国情怀,提升了思想文化修养。三年来,以量变为质变,积小胜为大胜,文以化人,久久为功,争做一个有志气、有底气、有骨气的中国人在抚顺县各学校已蔚然成风。新时代,新教育,新使命。党的二十大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教育部门应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以培育品格健康人才为根本,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23年5月10日
发布者:谨 琼阅读155评论0点赞0转发
2023年06月02日
国学大师钱穆曾说:“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仪道德是为人的底线,与人相处交往,往往始于礼貌、陷于兴趣、忠于人品。能力是敲门砖,礼仪才是通行证。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和礼仪教育,一个人有没有家教,就看他的言谈举止是否合乎礼仪,所以自古就主张从幼儿时期即加强礼仪教育,家训家规大都依据礼仪来订立。开班宗旨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作为一名中华儿女,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知礼、学礼、守礼、用礼?涵养品格,变化气质,庄严生命,一生幸福。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普及中华传统礼仪教育,让其重新回归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指导我们日常行为,人人知礼、学礼、守礼、用礼,树立文明中华、礼乐之邦优良美德形象,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家校社育工委”)定于2023年6月16日开设中华礼仪传习班,用生命的礼仪开启您幸福人生里程,欢迎渴望系统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华传统礼仪的社会各界人士报名学习。主讲老师简介武德强老师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礼仪传承守护人、河南礼仁文化创办人,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武老师自2006年起从事中华礼仪研究传承工作,曾前往全国各地考察民间犹存的大礼仪式,参与主持数百场大型传统礼仪活动。课程内容介绍第一天一,学习祭祀至圣先师孔子仪式二,《生命的唤醒--孔子喊大家学习中华礼仪》(1)中华礼仪礼失求诸野(2)礼仪对于国家的重要性(3)为什么要学习礼仪(4)礼仪的教育意义(5)礼仪是生命的教养(6)孩子需要两所学校(7)跟随孔子学礼仪三,人生十礼之成童礼--向童年挥手 走进少年时代(1)我们与高贵之间只差一场仪式(2)西方有圣餐礼,我们有成童礼(3)明孝(4)明义(5)问父母之年第二天一,学习《礼记·儒行——孔子心里的儒家精神》二,学习《中华传统婚礼》(1)今天只有“婚”没有“礼”(2)伏羲制嫁娶,周公定婚礼(3)昏礼还是婚礼?(4)《诗经》里的美满婚姻(5)三书六礼(6)为什么要拜天地(7)吃饭是婚礼的重要仪式(8)中国人的交杯酒不同于西方(9)结发夫妻,生命相连(10)成妇庙见第三天一,祝寿礼(1)不过生日得祝寿(2)不吃蛋糕吃寿桃(3)长寿面不是汤面(4)祝寿是父母应享受的一种待遇(5)祝寿分三步:拜寿、讲述、进献二,总结 感言 赋归主办单位:中国智慧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开班时间:2023年6月16日—18日(封闭式学习)报到时间:6月15日13:30结束时间:6月18日16:00学习地点:北京市房山区教学实践基地(青龙湖书院)温馨提示:学习期间请遵守规矩,按规定时间报到。里老师15101063667(同微信)我們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家校社共育指導工作委員會,所承辦的各種傳統禮儀項目(包括培訓),在武德強老師的主持下,将会向大眾隆重推出。甲、為子孫後代感恩父母長者,促進家族和諧幸福所承辦隆重的壽禮。乙、為幼兒開啟人生智慧所承辦的出生禮。丙、為上學的兒童祝愿學業有成所承辦的開筆禮。丁、為成年的年青男子所承辦的具有啟發積極立志的冠禮。戊、為十五歲女孩子承辦的具有教育意義的及笄之禮。已、為結婚的年輕人承辦具有一生幸福美滿意義的漢式婚禮。庚、為爲師者廣收門徒,傳高技于後代所承辦的拜師禮。辛、為後代子孫圓滿孝道,增進家族和睦,所承辦的祭祀祖先之禮。我們將以最符合傳統的方式,讓您感受到傳統禮儀深厚的文化內涵,觸動心靈終生難忘的場面。歡迎來電諮詢!拜师礼现场寿礼现场三儿媳为婆婆献上长寿面寿礼现场长孙、孙媳跪拜祝寿寿礼现场重孙跪拜祝寿成童礼现场问父母训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阅读144评论0点赞0转发
2023年06月02日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像中国人那样对自己的文化传统给以全面、深入的批判在世界历史上是令人瞩目的,也许正因为如此,晚近出现的传统文化复兴的诸多现象,也引起了相当普遍的关注。这似乎表明,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始终与“传统”的问题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管人们喜欢或不喜欢孔子和儒家,事实是,在中国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儒家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占据了突出的地位,在中国文化的形成上起了主要的作用;以至于人们有时把儒家传统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以孔子作为文化认同的象征。另一个事实是,20世纪的革命运动和现代化变革,给孔子和儒学的命运带来了根本的变化;在20世纪的文化运动中,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反省、批判可以说占了主导的地位。而跨入新的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在世界地位的提高,要求对孔子和儒家思想文化重新认识的呼声也不断出现。在这样一个呼唤“文化自觉”的时代,我们期待把孔子和儒家的问题放进古老文明现代发展的纵深视野,置诸全球化的现实处境,以理论思考和实践关怀相结合的态度,把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推进到一个更深入的水平。让我们先举出与“孔子与当代中国”问题有关的三种思想史的解释方式,然后尝试描述与“孔子与当代中国”问题相关的现实处境。一“孔子与当代中国”,这个题目很容易使人联想起约瑟夫·列文森40年前的名作《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尤其是,这部书中正好就有“孔子在共产主义中国的地位”一章。在这一章的结尾,列文森说:“20世纪的第一次革命浪潮真正打倒了孔子。珍贵的历史连续性、历史认同感似乎也随之被割断和湮没。许多学派试图重新将孔子与历史的延续、认同统一起来。共产主义者在寻找逝去的时光中发挥了作用,并有自己明智的策略和方法: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还孔子的真相,置孔子于历史。”[1]那么,什么是“置孔子于历史”?列文森的这部书中有一部分,名为“走入历史”,这意味着,在他看来,儒家思想文化在1950—1960年代的中国,已经丧失了任何现实的存在和作用,成为“过去”,而走进了历史。正如他评论当时中国的文化政策所说:“共产主义者可以使孔子民族化,使他脱离与现行社会的联系,脱离今后的历史,将他回归于过去,只把他当作一个过去的人物对待。”[1]。与后来的“文革”不同,在1960年代初期的一个间隙,对孔子的比较平心静气的学术讨论曾一度短暂地浮现,列文森对此加以评论说:“与这些历史遗物相同,共产党也没有必要非从精神上彻底抛弃孔子不可,所以孔子也能受到一定的保护,也有存在的价值。共产党不是要剥夺他存在的意义,而是取代他的文化作用。简言之,保护孔子并不是由于共产党官方要复兴儒学,而是把他作为博物馆的历史收藏物,其目的也就是要把他从现实的文化中驱逐出去。”[2]孔子当然是一个过去的人物,但是,这里所谓使孔子回归过去,是要使孔子仅仅成为“一个逝去的古人”,其真正意味是使孔子的思想成为过去,使孔子思想在今天没有任何影响,使孔子及其思想成为博物馆中保存的历史遗物,在现代社会没有任何作用。这样,所谓置孔子于历史,就是“把孔子妥善地锁藏在博物馆的橱窗里”。应当承认,60年代的列文森在评论60年代的中国文化政策时,他的评论没有任何受冷战意识形态的影响的迹象,他甚至对中国当时采取的文化政策与方法有某种同情的了解,显示出历史学者平实、冷静的态度和风范。由此也可见,列文森有名的“博物馆收藏”的比喻,其实并不是他自己的文化主张,而首先是他对1950—1960年代中国的文化政策的一种旁观的概括;其次在这种概括下也包含了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的认知和判断,即儒家已经“走入历史”。而一个走入历史的孔子,应当既不受崇拜,也不受贬斥,已经不再是一个需要反击的目标。二列文森死于1969年,他虽然未及看到70年代前期的批孔运动,但“文化大革命”高扬破除传统思想文化的口号,显然给“博物馆收藏”说带来了冲击和困惑。难道,对已经走入历史的博物馆收藏物还需要大动干戈地“继续革命”么?然而,这样的困惑对李泽厚并不存在。1980年李泽厚发表了他在70年代末写的《孔子再评价》,他的思想特色,是把孔子和儒家思想把握为“一个对中国民族影响很大的文化——心理结构”,以此作为解释孔子的一条途径。在这个解释下,孔子根本没有“走入历史”,而是始终作用于历史和现实之中。他指出:“由孔子创立的这一套文化思想,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在广大人们的观念、行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情感状态……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人们处理各种事务、关系和生活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方针,亦即构成了这个民族的某种共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值得重视的是,它的思想理论已转化为一种文化——心理结构,不管你喜欢或不喜欢,这已经是一种历史和现实的存在。”[3]在李泽厚看来,这种心理结构化为民族智慧,“它是这个民族得以生存发展所积累下来的内在的存在和文明,具有相当强固的承续力量、持久功能和相对独立的性质,直接间接地、自觉不自觉地影响、支配甚至主宰着今天的人们,从内容到形式,从道德标准、真理观念到思维模式、审美情趣等等”[3]。文化心理和民族智慧虽然并不是超时空超历史的先验存在物,但在20世纪它显然不是走入历史的死的木乃伊,也不是无所附着的幽灵,而仍然是一种持久、延续的、活的、深层的存在。根据李泽厚,儒学在历史上所依托的传统教育制度、政治制度、家族制度等在20世纪已全面解体,走入历史,但儒学并没有因此完全走入历史,因为它已化为民族的性格。在这个意义上,孔子和儒家思想当然不是博物馆的收藏品,而是在当代现实生活中,在大众、知识分子、政治家内心存活着的、作用着的东西。即使在今天,也没有人能否认李泽厚的这一看法。因此必须承认,儒家对中国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是中国的现实,是所有研究当代中国的社会科学学者必须面对和认真对待的基本国情。三同样明显的是,儒家思想既不能归结为走入历史的过去式遗存,它的超越历史的意义也不仅限于文化心理结构的存在,它还具有更广泛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的意义。本杰明·史华慈曾针对列文森的博物馆比喻,提出图书馆的比喻,认为思想史不是博物馆,而是图书馆,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这一点。从思想史传统和资源的角度来看,这是很重要的。黑格尔早已说过:“思想的活动,最初表现为历史的事实,过去的东西,好像是在我们的现实之外。但事实上,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乃是由于我们有历史。或者说得更正确些,正如在思想史的领域里,过去的东西只是一方面,所以构成我们现在的,那个有共同性和永久性的成分,与我们的历史性也是不可分离地结合着的。”[4]也就是说,思想史上“过去”的东西,同时也在我们的“现实”之中。而在本体论上说,“过去”乃是规定着现在我们之所以为我们的东西。这个我们可以是个人、族群、国家。在这个意义上,图书馆的比喻就远不够了。就思想史而言,黑格尔认为,思想史的生命就是活动,“它的活动以一个现成的材料为前提,它针对着这些材料而活动,并且它并不仅是增加一些琐碎的材料,而主要地是予以加工和改造”。[5]过去的传统把前代的创获传给我们,每一世代的文化成就都是人类精神对全部以往遗产的接受和转化,因此传统是每一时代精神活动的前提。列奥·施特劳斯同样强调,古代伟大的哲学家的学说,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了解古今社会,我们不仅必须了解这些学说,也必须借鉴这些学说,因为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在我们今天依然存在。[6]。他甚至断言,古代思想家的智慧,要比现代智慧更为优越,这当然是见仁见智的了。儒家作为文化资源或思想史的意义,就是指儒家的道德思考、政治思考、人性思考等仍然可以参与当代的相关思考而有其意义。四论及文化传统,自然要提起爱德华·希尔斯的经典著作《论传统》。值得注意的是,其导言中曾专列一节,名曰“社会科学对于传统的无视”。他认为当代社会科学受启蒙运动的观念影响,接受了怀疑传统的态度和不能容纳传统的“社会”观念。他说:“读一下当代社会科学家对特定情况中发生的事情所作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会提及参与者的金钱利益、非理性的恐惧与权力欲,他们用非理性认同或利害关系来解释群体内部的团结,他们还会提及群体领导的策略,但是他们很少提到传统与重大事情的密切关系。现实主义的社会科学家不提传统。”[7]他以为,社会科学坚持“现实现地”的研究,而忽视时间的“历史向度”。因此,“行动的目的和准则,接受这些目的、准则的根据和动机,以及我们称之为传统的信念、惯例和制度重复出现的倾向,往往都被认为是不成问题的问题。社会科学各分支在理论上越发达,就越不注意社会中的传统因素”[7]。据希尔斯分析,社会科学对传统的忽视有各式各样的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科学家接受了进步主义的观点,于是厌恶传统把传统视为落后甚至反动,他们认为现代社会正走在一条无传统的道路上,“利害关系”和“权力”将支配人的行为。他举例说:“最伟大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当然不是热衷于进步的人,但他持有一种普遍观点,他认为归根结底有两种社会,一种是陷于传统的社会,而在另一种社会里,行为的选择标准是理性的计算、以达到最大的利益满足。……按照这个观点推论,现代社会正在走向无传统状态,在这种状态中,行动的主要根据是借助理性来追逐利益,而传统则是与这种现代社会的风格格格不入的残余之物。马克斯·韦伯在论述现代社会时,显然没有给传统多少位置,虽然他在表达这一点时表现出特有的悲剧式的雄辩。”[7]希尔斯对现代社会科学的批评也许过于严厉了,在中国的社会科学领域,不少社会科学学者一直致力于与儒学传统相关的研究,如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尤其是香港社会科学学者,在这方面可谓着了先鞭。但希尔斯的批评肯定是有的放矢的,直指经济学、政治学的学科习惯和“理性经济人假设”等新的社会科学教条,也很能针对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多数学者的心态。事实上,人文学者和社会科学学者都应关心、思考包括传统问题在内的社会、文化问题,以及其他公共领域的问题。在另一方面,希尔斯也指出,20世纪人们已经对现代文明加以反思,现代文明是科学的、理性的、个人主义的,也是“享乐主义”的。“人们对资产阶级社会的责难之一是,资产阶级社会使人类脱离了赋予存在的意义的秩序”,而传统正是这种意义秩序的组成部分,传统是此种秩序的保证,意义的来源,是文明质量的保证。现代社会在理性化和除魅的同时,也丧失了伟大宗教所提供的意义。由是他批评韦伯低估了传统的权威以及体现传统权威的模式和制度对现代社会这种发展的抗拒力量,在他看来,相对于现代社会的各种力量如科层化而言,对实质性传统的崇敬、对既存事物的尊重、宗教信仰、克里斯玛常规化的制度、累积的实践经验智慧、世系与血亲感、对地方和民族的归属感等,在现代社会仍有力量。他指出,实质性传统已不像从前那样独占社会中心,“然而实质性传统还继续存在,这倒不是因为它们是仍未灭绝的习惯和迷信的外部表现,而是因为,大多数人天生就需要它们,缺少了它们便不能生存下去”[8]。在这个视野之下,儒学当然是属于他所说的“实质性传统”。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在道德重建和社会正义的要求日益突出的时代,我们需要更严肃地考虑传统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五跨入21世纪以来,传统文化普及日益发展,民众对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的热情持续增长。据国际儒联的一份报告,全国各地幼儿园、中小学开展的以诵读蒙学与四书为主要内容的普及活动方兴未艾,估计有1000万少年儿童参加,在这1000万人背后,至少还有2000万家长和老师。这些活动主要是民间的力量分散、自发地组织开展的。这些传统文化普及活动,以养成社会价值观和传统美德为中心,着眼于道德建设和人格成长,追求积极的人生,受到了社会的积极的关注。其中如北京的一耽学堂,天津的明德国学馆等普及儒学的民间团体,以“公益性”为宗旨,组织志愿者身体力行,颇受好评。这些被称为草根性的儒学普及活动,在新一波的国学热中占了重要的地位。在教育文化界,素被认为以坚持意识形态优先而著称的人民大学,在2002年率先成立了孔子研究院,此后大学的儒学中心遍地开花,《论语》等儒家经典的今人解说,更是俯拾皆是。据估计,2007年有上百种解读《论语》的新书问世,印刷量将创历史纪录。企业界精英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一直有增无减,大学举办的以企业管理人员为对象的国学班正在四处发展,与蓬勃发展的中国民营经济形成了配合的态势。同时,也出现了由企业界人士出资创办的非盈利性的以学习传统文化为主的学堂和书院。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网站目前已有几十个,互联网博客的出现更成为民间传统文化爱好者研究者的嘉年华展场,进一步激发了民间性的文化力量(参见《国际儒联工作通报》2007年6期)。所有这些,无疑都反映了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所谓“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全民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增强。另一方面,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体现出的人们精神的迫切需求,根源于旧意识形态在人们心灵的隐退所造成的巨大虚空,这种空间要求得到弥补,特别是民族精神与伦理道德的重建,成了社会公众的强烈需求。民间草根性的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热情成为这一波中国文化热的巨大推动力量,它的出现和规模,完全超出了知识精英的预期,其力量也远不是学院知识分子可以相比的。其中虽然有些盲目的成分,但无可怀疑地显示出,“文化场”不再是学者的一统天下,从而,社会和民间的文化价值取向将成为知识精英必须重视的因素。民间大众最少洋教条、土教条的束缚,他们根据自己的社会文化经验,表达他们自己的文化偏好,在文化民主的时代,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应当看到,国民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不会是短暂的,将是持久的,可惜我们还缺少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有深度的社会学研究。今天,“孔子学院”已经把孔子的符号带往世界各地。在某种意义上,孔子被恢复了他作为中国文化象征的地位。这标志着,在后“文革”时代以来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平反进程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这看起来对于儒家是一个可喜的变化,然而,在我看来也更是一个挑战。我在这里指的还不是一些人出于不同的动机而利用这种变化,而是指,近几十年来为了反抗对它的不合理的批判,儒家学者往往把主要精力用于在文化上的自我辩护和哲学上的自我发掘。而今天,当不再需要把主要力量置于文化的自我辩护的时候,儒家的社会实践,除了坚持其一贯在文化教育、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上的努力之外,如何面对当今世界、当今社会的现实处境(包括扩大民主、社会正义和公共福利等)而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态度,不能不成为新的考验。六就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大陆)而言,可以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革命的延续,后一阶段为改革的兴起。而在跨世纪的门槛上,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20世纪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文化上看,正如中国的经济一样,我们今天已经处在一个与五四时期、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与文化革命时期、与改革开放启动时期都完全不同的时代。革命早已成为过去,经济改革已基本完成,这个时代的主题不再是“革命—斗争”,甚至也不再是“改革—发展”,用传统的表达,进入了一个治国安邦的时代。在文化上,从上个世纪的“批判与启蒙”,走向了新世纪的“创造与振兴”。儒学不是鼓吹革命的意识形态,儒学也不是启动改革的精神动源,因此儒学在20世纪的被冷落,是理有必然的。与相对短时段的革命和改革而言,儒学正是探求“治国安邦”、“长治久安”的思想体系。时代的这种变化在领导党的观念上已经表达出来,“执政党”概念在近年的普遍使用,鲜明体现出领导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自我意识的转变。这一点应当得到肯定。而执政党的任务就是要把注意力平实地集中在治国安邦的主题上。与此相伴,执政党的政治文化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从江泽民的哈佛演讲,到胡锦涛的耶鲁演讲,以及温家宝的哈佛演讲,无可怀疑地显示出执政党政治文化的“再中国化”倾向。21世纪中国领导人的演讲,以自强不息、以民为本、以和为贵、协和万邦为核心,无一不是从中国文明来宣示中国性,来解释中国政策的文化背景,来呈现中国的未来方向。以“和谐”为中心的执政党的国内政治理念和口号,也体现着类似的努力,即探求以中国文化为基础来构建共同价值观、巩固国家的凝聚力,建设社会的精神文明。大量、积极地运用中国文化的资源以重建和巩固政治合法性,已经成为21世纪初执政党的特色。放眼未来,这种顺应时代的发展只会增强,不会减弱。这与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的“去中国化”努力正成对比。所谓“再中国化”,当然并不表示此前的、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政治、文化缺欠中国性,而是指自觉地汲取中国文化的主流价值资源,正面宣示对中国文明的承继,更充分的中国化,以应对内外现实的复杂挑战。这种再中国化,也决不表示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好东西”的拒绝,因为它只是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连接传统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它重在表示与“和传统决裂”的不同态度,肯定了现代中国必须是根于中华文明原有根基的发展,表现出复兴中国文明、发展中国文明的文化意识。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讨论“孔子与当代中国”所不可忽视的背景。至于全球化浪潮下的文化多样性和自主性问题的突出,就不在这里叙说了。毫无疑问,传统的复兴决不是要回到过去,如果说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复古”批判具有当时政治的针对性,那么,今天任何对传统的关注,都是对现实的一种救治和补充,没有任何人要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回复到古代。事实上,历史上的所谓复古也大都是变革的一种形式,人们从来都是“古为今用”的。无论如何,传统是不可或缺的,但传统不是完美的;传统是延续的,但传统不是固定不变的;传统既要经过接受,也要经过修改;发展、变化、转化充满了传统传延的过程。而且传统的传延更依赖于诠释,而诠释总是反映着时代的新的变化,包含着新的发展。我们所期待的是,人文学者和社会科学学者密切交流,以理性的态度、开放的心态,在学理上深入探讨有关儒学与当代中国的各种课题,以适应、促进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更好发展。20世纪对儒家思想文化从启蒙和现代化的角度进行的批判可以说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了最深入和全面的程度;同样,对这些批判的回应,在20世纪也达到了深入和全面的呈现。因此,重要的不是简单重复20世纪有关儒家文化讨论的已有论述和观点,更不是肤浅地追逐文化的热点,而是应当适应时代的变化,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直面文化、价值、秩序的重建,发展出新的问题意识和寻求新的解答,在这一点上,我们期待着人文学者和社会科学学者的深入沟通与全面合作。注释:[1]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版,第343页。[1]同上书,第336页[2]同上书,第338页。[3]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4页。[3]同上书,第297页。[4]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7页。[5]同上书,第9页。[6]施特劳斯:《政治哲学史》上,“第一版序”,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7]希尔斯:《论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页。[7]同上书,第10页。[7]同上书,第12页。[8]同上书,第406页。原载《读书》2007年11期标题为《孔子与当代中国》后收入《守望传统的价值:陈来二十年访谈录》中华书局2018年版,改为现标题
发布者:谨 琼阅读228评论0点赞0转发
2023年04月26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人奔波忙碌,其实也就是为一个“利”字。很多商人也经常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们渴求财富,就像鸟儿渴求食物,有些人甚至宁愿丢掉生命,也不愿舍弃财富。那么财富到底来自哪里呢?佛家讲:财富来源于福报,而福报来源于利益众生。1当你有福报时,钱会来追你很多人认为,钱是自己赚来的。其实,三分是努力,七分是福报。古人云: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当你福报具足,生活便会顺心如意,财富也会水到渠成;而缺少福报时,便事事不能如愿,辛苦赚钱却收入微薄。老一辈人也常讲:钱是八条腿,人是两条腿。钱可以往东西南北去,你去追钱当然追不到。但是当你有福报时,钱自己会来追你。从前有一个人,因为前世积累了大量福报,今生投胎为太子,地位尊贵,受人敬仰;另一个人前世贪婪吝啬,今生沦为乞丐,整日在街头乞讨。太子今生还是一样乐善好施,将皇宫的钱财宝物都施舍给穷苦百姓,国王实在看不下去了,一怒之下将太子赶出王宫。太子流落街头,遇到了乞丐,两个人成为好朋友,结伴而行。在一个附近的国家,国王突然去世,没有留下可以继承王位的子嗣,于是大臣们决定,找到一位福德深厚的人继承王位。有一天,太子和乞丐流浪至此,太子走累了,就躺在树下休息,乞丐则出去乞讨了。正巧,皇宫的侍卫看到了在树下酣睡的太子,并发现了奇景,不管太阳如何移动,大树的影子始终为太子遮挡阳光。大家都感到十分震惊,觉得太子就是一位福德深厚之人。于是,他们叫醒太子,迎请他做了国王。太子当了国王之后,心里一直惦记着他的乞丐朋友,于是命人做了好几张饼,其中一张饼里加了黄金,送到乞丐手里。乞丐拿过饼,一张张掂量,他以为重的那张是没熟,顺手就扔掉了。太子福报深厚,虽然失去了在自己国家的王位,但是继承了邻国的王位。而乞丐,前世没有积福,这一生即使拿到黄金也无福享用。财富来源于布施,贫穷则源于吝啬。富贵之人,之所以富贵,在于有颗富贵的心。人最大的贫穷,就是内心的贫穷。内心贫穷是说自己不想付出,只想索取,这样的人很难富贵起来。《决罪福经》云:“种福得福,种贫得贫。先世不布施,今世则贫穷。”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得的钱财,这都是由自己种下的“因”决定的。倘若我们福报具足,即使不争不夺,财富也会跟随着你。而福报匮乏之人,即使明争暗抢,也得不到财富。2人存福报,胜过存钱生活中,有一种人常被人们戏称为“守财奴”,每花一分钱都格外心疼,一辈子只知道攒钱。殊不知,存钱不如积福,你所攒的钱,不过是过去累积的福报。人最应该储存的是福报,有了福报,到哪里都有的吃,在哪里都能赚到钱。没有福报,钱财怎么也守不住。古代印度,曾经有一位国王,性情仁慈,爱护百姓,全城的百姓都过着富足安乐的生活。有一次,国王出城巡视,看到城内有很多富贵的长者,他们住在金碧辉煌的宅院里。国王为了扩充军备之用,便下旨,请长者们公布家产,准备予以征收。一位拥有亿万家财的长者,向国王公布,自己有私财三千万两,不能贡献给国王。但是有“五家之财”,可以交由国王全权处理。国王很好奇,问长者:“何为私财?何为五家之财?”长者回答:“我时常念佛,更要有实际行动。所以我将我财产中的三千万两,用来兴建寺庙,供养僧众,并且布施给穷苦的百姓。布施的福德,将伴随我生生世世,这就是私财!我其余的数亿家产,都是外在有形的五家之财。遇到水灾,火灾,或者盗贼盗取,这些钱财随时会流失。如果我的子孙不像我一样勤恳,再多的财富都会被败光。虽然现在家财万贯,但是当我往生之时,这些有形的财富一分钱都用不着。所以,现在十分希望国王把这些财宝收去扩充军备,正好可免去我的担忧。”《大智度论》说中:“富贵虽乐,一切无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躁不定。”【微信公号:国学生活】一个人,无论有多少外财,命终时,都是带不走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明白无常才是人生,存钱不如积福报。3有舍才有得,有德才有财佛曰: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财富真正的秘诀,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舍得”。有舍才有得,有德才有财。钱是通财,必须流通,布施出去才能得到更多。当你拿这个钱去帮助穷苦之人,钱从左手花出去,从右手又赚回来了。从前,有位信徒对默仙禅师说:“我的妻子十分吝啬,从来舍不得布施一分一毫。禅师慈悲,能否为她开示,多做些善事?”默仙禅师来到他家,信徒的妻子出来迎接,竟然连一杯水都舍不得倒。禅师将手握成一个拳头,问他妻子:“夫人,如果我的手天天这样,您觉得怎么样呢?”他妻子回答:“如果手天天这样,那这就是畸形!”禅师接着将手伸开,继续问:“那如果天天这样呢?”她回答:“这样也是畸形!”默仙禅师点点头:“夫人,不错,这都是畸形。如果钱财只知道贪取,不知道布施,这是畸形;如果只知道花用,不知道储蓄,也是畸形。钱要流通,要能进能出,量入为出。”在禅师的开示下,信徒妻子改变了自己,从此乐善好施,两人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富裕。现在很多人,腰缠万贯,仍然贪求更多的财富,舍不得布施,一辈子辛劳赚钱,反倒过得不如普通人自在。假如你一天到晚忙着赚钱,所作所为对社会没有利益,对自己也没什么用处,这样就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佛经有云:“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人,名为最贫者。”对钱财不必过度贪执,更不能为了钱财而丧失道德。钱财与道德相比,道德更重要,因为道德是钱财的根本,利他是福报的源泉。如果我们能孝顺父母、宽厚待人,凡事多为别人着想,把利他当做为人处事的原则,我们一定能获得巨大的福报、成就伟大的事业。▼佛经里说:“福应常修造,无福遭苦厄,若有修福者,现受当安乐。”不要被金钱蒙蔽了双眼,福报比金钱重要的多。有福报的人,上天自会庇佑,能改运改命,当你有福报时,钱会来追你。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阅读155评论0点赞0转发
2023年0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