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礼记》里讲到一句话,就把“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句话做了清楚的解释,因为他是欲望所以要控制,它会增长欲望大欲要控制,“欲是深渊”我们一定要清楚知道,一定控制欲望,从哪?饮食。作为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之人更要对欲望控制,这个欲望不控制,你想修成很难。如果人欲望严重了,你根本无法风雨不透,也根本无法入静,心安不下来。天天为欲望所左右,天天患得患失,想这个想那个,想家里的房子,想家里的财富,想自己的得失,哪能够静下来呢。
发布者: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阅读2146评论0点赞1转发
2020年12月09日
2019年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章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章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章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文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阅读1525评论0点赞2转发
2020年12月09日
大约十年前,网上曾经报道过一个新鲜事,说的是河北魏县县委书记以“不孝否决”提拔干部,他要求被任用干部必须有夫妻双方父母的德孝意见证明,无德不孝一律不考虑。他探索建立起了干部德孝考核机制,把孝敬父母写入县委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文件中,明确作为县委常委行为准则中的一条。他说:“一个连亲生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能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决不能让不孝敬父母的人得到提拔重用!”此举被称为河北魏县的“德孝治县”理念。当时乍看到这个消息很是新奇。当今社会,“德孝”二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渐渐退色,大有被遗弃之势,何况在我们竞争日显激烈的官场上,更是难以见到这位过于温良恭俭让的“考官”上场。依稀记得那还是在“封建王朝”时代,朝廷常以孝道为准则任人为官,这几乎成为贯穿两千年的各朝治国纲领,以此才确保了我们中华文明古国绵延数千年而不衰。但时代发展到今天,这种以孝治天下的为官理念早已经被我们现代人扫入“封建废墟”中埋葬掉了。而今竟然有这样一位叫齐景海的县官能以古为鉴、以史为镜,敢为当今天下之先,重新拾起了“以德孝治县”的旗帜。如今弹指十年过去了,不知这位“德孝书记”前途如何,只是“以德孝治官”理念却没见下文。为什么这么好的治政方略只是“昙花一现”?不禁想起当年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提出过的“以德治国”思想,那时口号也喊得很响,党报媒体高调宣扬,但至今践行的并不理想,少有人当真去贯彻执行。原因在哪里?探其究竟,笔者发现,原来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失掉了“德孝”这个做人之根本。人们早已经将“孝”与“官”两者完全割裂开了,孝道与否是个人行为,能否升官则是能力水平问题。却不知道,自古我们先祖一直信奉的是“当官要为民做主”,为官者视老百姓为衣食父母,一个在家不孝敬父母的人,在朝岂能会甘心自觉任劳任怨地“为人民服务”?今天,人类本应遵守的这一做人根本之道,却偏偏被人们摒弃掉了,连选拔干部也只看政绩不看德行,只要为官能把当地的经济发展上去,至于个人在家对父母好与不好,在外有没有养小三,那是个人隐私。这样的结果,我们的许多领导干部一旦大权在握,便纷纷拜倒在金钱和美女之下,很容易被腐化掉。像当年风云一时的薄希来、周永康等人,当年在任时虽然工作能力很强,却因为缺少做人的最基本德行而最后还是烂掉了。而今这样的贪官却屡查不止,且有“越反越腐”、“前赴后继”、层出不穷之势。以致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转轨新时期,想选拔有孝道美德的领导干部倒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了。如今国盛之时,我们又不能因为一时选不出这样具有德才兼备的出色人才而空置其位,贻误政事,这显然是不现实的。那我们还有一条路可行,那就是亡羊补牢,赶紧育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全面恢复弘扬以“百善孝为先”为核心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可以在各级党校开讲传统文化教育课,用古圣先贤给我们留下的经典智慧武装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使他们成为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父母官”。曾经有人在安徽一个叫汤池的小镇上做过一个试验——组织一批志愿者在这个有3万人的小镇推行以落实《弟子规》为主导的全民传统道德教育,就像我党当年在解放区组织群众开展文化补习热潮那样,不论男女老少,不分工农商学,全都走进课堂学习《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不到半年,这里的民风大变,人们见面都以礼相待、夫妻相敬如宾,人人以孝为荣。过去家庭矛盾的和好了,邻里纷争的和睦了,同事相争的和气了,社会上吃喝嫖赌、坑蒙拐骗、打架斗殴现象明显减少了,犯罪率大幅度下降。呈现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古风。今天我们涌现出河北魏县和安徽汤池镇这两个典型做榜样,一官一民,上孝下行,如此榜样如果能大树特树起来,继而能在全国推行,那将是国之大幸,民之大福啊。到那时,我中华大地人人崇尚道德,个个遵纪守法,何愁当官不清廉,何患社会不和谐。 但愿这一可喜现象不再是昙花一现,但愿为官者能够从中解读出这一现象背后的重大意义,但愿孝道的和风能从魏县和汤池吹暧大江南北,以促进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和谐昌盛之中国梦早日实现。 【作者简介】刘卫(网名法卫,号法卫居士),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抚顺市国学交流协会理事。从爱好文学到转而从事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先后编写出版了《绿色之旅》、《幸福人生解密》、忏悔录《我错了》,并为抚顺市传统文化学校主编了《阳光照亮的地方》一书。特别是近年来对堕胎現象的深入研究与思考,编写出版了一部系统论述堕胎真相的科普书《生命之痛》。志在借文学之笔修正"我见",弘传圣贤教育。
发布者:南溪阅读2199评论0点赞2转发
2020年12月08日
热解读秋雨绵绵润湘楚。9月17日,正在湖南长沙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当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历经各代,弦歌不绝,被誉为“千年学府”。 书院门前的一副古联引人注目——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古联寄托了古人对于盛世人才济济的理想和向往。岳麓书院始终保持文化教育的连续性,如今不仅是湖南大学人文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还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后4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离开校园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对师生们说:“岳麓书院一直是我有牵挂,这个学院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影响,我还是很有感触的。”总书记特别剖析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古联背后的深意:“于斯为盛,我的体会一个就是我们湖南人才济济,代有才人出啊,有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材。再有呢,于斯为盛这个‘斯’,是指的这个时代。明年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开局之年,是我们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起点。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你们这个年纪正当其时。”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总书记在同青年从业人员亲切交流时指出:“现在文化和技术深入结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长,这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必须格外重视。”在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书记听说企业成功研发20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装备产品,高兴地对企业员工说:“今天天气虽冷,但我心里是热乎的,你们的创新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三个考察点,总书记都关注到人才问题。从人才培养,到人才储备,再到人才使用,饱含总书记对新时代人才的期许。“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人才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对人才的评价、培养和使用提出一系列高瞻远瞩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曾把人才定义为驱动创新的第一资源,也曾因“为院士让座”“躬身为科学家颁奖”获无数网友点赞。连续八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初出席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时,为优秀科技工作者颁发国家科技大奖,向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尺素传情。习近平总书记还经常用信笺与青年人才交流,从中不难读出党和国家对青年人才寄望之深。…………从党的十八大“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到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影响下,社会各界爱才敬才蔚然成风,各行各业选才用才更加注重“德才兼备”,一系列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维护人才切身利益的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逐渐形成。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科技水平整体跃升,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牢牢抓住人才这个“牛鼻子”,涵养创新型人才“蓄水池”。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10154.5万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提升质量成为未来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重点。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了科学家座谈会,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总书记特别强调人才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外,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祝福在场师生:“你们一定会不负时代的重托,继续传承湖湘之地这样的一种精神,经世致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你们的所有才智。愿大家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的路,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阅读2032评论0点赞1转发
2020年12月08日
壹人和天地是一体的,我们古人讲天地人三才,讲天人合一。我们的衣着,有着很深的学问,应该与天地相应。如今的鞋子大多都是橡胶底,这个材质好处在于可以防水,不过相对也有对人体不利的一面,就是不接地气,大家会有疑问了,什么是地气呢?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北京,经常会出现预报有雨但是没有下的情况,只是会感觉很闷而已,可是周边的山区却下雨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如今天气预报只是根据空气的温度湿度风向等来预判天气的,这仅仅是天气层面,未考虑到地气,只有天地阴阳二气的交合,雨才会下。所以会不准。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如果在老房子住,发现地面突然变潮,之后一定会下雨,这个比预报准,这时的潮,就是地气的上行所致。人体的设计是适应地球这个能量场的,人体和天地的能量场运行是同步的,天气和地气对人的身体都会有影响。人的脚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接收地气,脚下有一个穴位,名为涌泉穴,顾名思义,这个穴位就是接收涌入体内的地气;相对的,头顶还有一个百会穴,天之阳气汇聚于此。现在都穿胶皮底的鞋,会隔绝地气的传导,让人体接不上地气。举一个例子,有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在大城市睡觉的话,睡一觉起来会感觉很疲乏,人的状态很昏沉,如果是身处在山间亦或乡村中,哪怕睡眠时间短,休息便会很好,十分清爽。这是因为如今城市到处铺上了水泥,隔绝了地气。白天阳气运行为主,晚上睡眠时阴气运行为主,如果水泥铺在地面,将地气全部隔绝,人体吸收不到足够的来自于地的阴气,则容易造成不太理想的睡眠质量。住在高层楼房久了,人常感到虚乏烦躁,心神不宁,若是离开高层,到乡下的老院子,哪怕是呆上一小会,就感觉人不飘了,如同心落下来了,这便是人体接收到了大地的能量,也就是接上了地气。贰日本的传统文化几乎都是源于古中国,实际上现在他们保护的比我们好。我发现一个小细节,老派的日本家长给孩子穿的鞋,不会打上橡胶底。我们老式的布鞋,钉鞋底的时候,中间也有一部分是露出来的,大家一般以为是处于轻便考虑,实则不是,那里便是涌泉穴的位置,是为了让人接地气。地为土,脾胃也属土。在高楼住很久,离地面太远,体内便会土气不足,脾胃功能就会不好。说到脾胃不好,还要牵扯到食品问题,尤其是蔬菜,现代农业,蔬菜都是激素催出来的,在土地里生长的时间很短,自身的“土气”不够,人长期食用这些快速生长的蔬菜,也会影响自身脾胃的功能。城市的格局,食品的质量我们没办法改变,但我建议大家平时备置一双老布鞋,要传统的样式,不要橡胶底的,有时间了就换上,到地上去走一走,这样有利于人体接受地气,自身也会感觉舒畅一些。现代人的特性就是生活太复杂,压力大,欲望多,到大街上一看,皱着眉头的居多,眉目舒展的太少见了。眉间是人体能量场的汇聚地,也是一个接受来自于天的能量的地方。怎样才能舒展开顶轮、眉间轮呢?不妨从穿一件宽松的衣服做起。穿着紧身的衣服很难有身心舒展之感。为什么现在提倡穿汉服,你穿上汉服只要觉得自己自如了,你必定是端身正意,有了坦坦荡荡的气场。衣服是能影响人的心境的,而心境会影响人接受外界的能量。因为你是什么能量场就接收什么能量场,此所谓“同气相求”。在日本的街上有人穿和服,没人会觉得奇怪;在中东,女人蒙块黑头纱也没人觉得奇怪。叁在中国,你要穿身汉服,别人会觉得你很奇怪,甚至问你是不是穿的韩国的衣服。一百年前,我们穿西装,大家觉得是奇装异服;现在我们穿自己汉民族的传统服装变成奇装异服了。我们文化的丢失和没落由此可见。下面我说一下现代服饰的设计。现在的衣服设计的都很紧身,哪怕是棉衣,在腰部也都是很薄的,这样显得身材好。我们看功夫片里,武馆中练武的,常常大汗淋漓,光膀子,不过我们发现,无论多热,他们的腰间都会缠着一圈圈粗布腰带,小时候看电影就觉得纳闷,不怕长痱子吗?还以为是为了显得肌肉很结实。现在懂了中医才知道,这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后腰。人的腰间是两肾及丹田所在,是固守人体元气的地方,武师们就是为了防止练武时元阳之气泄出,才绑上了厚实的腰带。保护不好这里会有什么不好的反应呢?我说一点。现代人总爱上火,大夫看了就说是虚,可为什么虚还上火呢?我们知道,在一个空间内,空气下热上冷,上面冷的就会向下,下面热的就往上,这样才会产生循环;如果上热下冷的话,就永远不会产生流动,无法循环。人体也一样,现代很多人不注意保护腰间的元阳之气,人体下面寒了,上面相对就热,上热下寒,导致上下不循环,出现阴阳绝离的情况。比较明显的症状便是:腰间摸起来比较凉,再一摸脑门,则是发热的,会感觉到很烦躁、焦虑、抑郁,白天精力不够,疲乏,晚上还睡不着。若是碰上庸医,看见上火就开寒凉药,就麻烦了,更伤害了下焦的元气。很多女同志,夏天的时候为了凸显身材好,会穿的比较少,尤其是露脐装,直接将后腰丹田的部位全部露出来,若是坐在办公室,还开空调,寒邪入侵,后果更糟糕。女性每个月都会有周期,生殖系统比较消耗能量,也很脆弱,若是透支阳气,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很多妇科疾病,甚至不孕不育都是因此而造成的。我建议大家平日坐着的时候,拿一块毯子亦或披肩,护在腰间,哪怕拿一个垫子,垫在后腰的位置也好,都能起到防护的作用,可以固守住自身的元阳之气,同时也防止了外邪侵犯。- END -
发布者:红尘炼心阅读435评论0点赞4转发
2020年12月08日
0117年前,郭德纲的窘境2003年,安徽卫视弄了个节目,“活人展示”。就是把一个人关在市区的一个玻璃柜里,展示48小时,吃喝拉撒睡都要在里面解决,供路人观赏。当然,必要时会有个破帘子挡一下。这是个很挑战尊严的事,基本上就是给人当猴子看。郭德纲接了这个活,因为电视台给4000块钱,他真的需要这4000块。那时,德云社创立八年了,但一直在赔钱,吃了上顿没下顿,他必须出去干各种活赚钱养着它。郭德纲在全透明的橱窗里给人跳舞,说相声。其实外面的人也听不见他说什么,他基本是在自言自语。更多时间,他呆坐,睡觉,吃泡面,一分一秒地熬。外面全是看热闹的,像看猴儿一样,还有人冲他晃手里的吃的。郭德纲坚持了30个小时,崩溃了。他一脚踢飞枕头,大喊:“不行了,算了!”“不是人干的活儿!”他出来了。但出来了,钱就没了。现实很快战胜冲动。郭德纲冷静下来,又回了玻璃柜,继续忍了18个小时,拿到了4000块。02那时候是真穷啊 郭德纲的前半生,写满了这样的辛酸故事。他是天津人,7岁学艺,天赋、才艺在相声界都是顶尖的。但30岁之前,他活得狼狈艰辛。郭德纲曾经三次去北京,希望大展拳脚,出人头地。第一次,他15岁,考上了北京的文工团。他感觉离梦想很近了,渴望成为体制内的相声演员,端上铁饭碗。但在文工团干了很长时间,他一直是个打杂的,端茶倒水搬桌子,根本没机会登台。无奈,他回了天津。两年后,他不甘心,第二次去了北京,带着100块钱,找了家小旅馆住下,一天15块。他每天去找之前认识的朋友,希望有人收留他,帮他一把。但是,没有。四五天后,100块花完了,他只好又回了天津。到1995年,22岁的郭德纲第三次来到北京,这回,他打定主意不走了。他在郊区租了间八九平米的小平房,一个月150块钱,除了一张床,连放桌子的地方都没有。没有说相声的机会,他就坐着马扎,趴在床上给人写剧本,收入寒酸,吃不饱饭。那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张大桌子。为了省房租,他常常搬家。房子越搬越远,日子越过越穷,交不起房租是常事。他至今还记得有段时间,住在通县北杨洼,实在交不起房租了。房东来了,在门外咣咣咣砸门,连踢带骂,他躲在屋里不敢出声。“不敢开门,开门出去你跟人说什么呀。不是不想给,是真没钱。”等房东骂够了走了,他才敢半夜悄悄翻墙出去弄点吃的。后来,郭德纲好不容易找了个唱戏的活,离住处有20多公里。他每天早上蹬着辆破自行车去赶场唱戏。车胎上有个眼,每天上班路上要打三次气,但他不舍得花几块钱补胎。后来自行车坏得不能再骑,他只好坐公交去。郭德纲说,有一回演出结束,差不多凌晨两点了,公交早没了,他也没钱打车,只好走回出租屋。他一个人抹黑走在偏僻的公路上,借着大车的车灯,扶着路边的围栏,抬头望见天上几点繁星,一弯残月,“心里难受极了,忍不住就哭了起来。”凌晨4点,他才走到家,脚上已经磨得全是泡了。郭德纲后来常在相声里说“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一点不假。03郊县相声天王,还是穷最艰难的时候,郭德纲创办了“北京相声大会”,就是德云社的前身。他聚集了一伙人,在北京郊区租了个破院子,一伙人都在那吃住。十几个人围在一个小桌子上吃饭,老郭有时甚至要站着吃。吃的也简单,经常就是馒头和咸菜。条件艰苦,连煤气都没有,大家烧柴火做饭,曹云金当时就负责烧火。那可能是郭德纲最憋屈和迷茫的时光。他空有一身本事,却怎么都找不到用武之地。一位知名票友曾说:郭德纲能真刀真枪地在台上手执鸳鸯板,打起鼓套子,跟着弦师唱正宗的西河大鼓书——这在当今的相声界没有旁人可以办到。还有群口“腿子活”《卖马》,“其中秦琼的几句唱词,郭德纲第一句学余派、第二句唱谭派、第三句用言派,第四句又变成了麒派,之后又转到评戏、河北梆子……每唱一句台下便炸出一片叫好声。”除了专业,郭德纲天赋也极佳,他反应敏锐,口才一流,吐字清晰,嘴上从来就没输过。之前网上有个网友提问:郭德纲和一个农村泼妇在街边骂街,谁的胜算比较大?高赞回答是:我猜那个泼妇会气绝身亡,而郭德纲也不会背上骂名。我非常同意。但人有时候,真是需要点时运的。这世上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有天赋,有努力,有梦想,有执着……万事俱备,只差机遇。但机遇偏偏绕着他走,好像故意的一样。郭德纲当时就是这样。很长时间里,德云社的演出一直非常惨淡,根本没办法让演员们吃上饭。郭德纲不得不拼命赚外快来补贴德云社。这时,于谦所在的剧团看上了郭德纲,让他跟着演出。为了给郭德纲找个搭档,领导喊来闲了十年的于谦,说“你十年没给团里做贡献了,出来干点活吧。”于谦当时也不知道郭德纲是谁,又对相声几近绝望,只是领导提了要求,他也不好推脱,勉强答应下来,想着“说几场就走”。就这样,郭德纲和于谦开始了合作。起初都是去农村演出,非常辛苦。寒冬腊月,俩人六点就到团里集合,然后坐大巴车下到农村,一天演三场,上午一场,下午一场,晚上一场。农村条件差,连舞台都没有,两台拖拉机斗对在一起,就算台子了。冷风如刀,郭德纲和于谦里边穿上厚厚的军大衣,外边再套上肥大的长大褂,就这样一场场演。这一演,就是整整两年,俩人成了名副其实的郊县天王。于谦觉得跟郭德纲合作很愉快,乐在其中,所以没有跑。当然,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跟郭德纲搭档,会成为他人生最正确的选择,让他摇身一变,成了“家喻户晓的相声艺术家”。04那天,就来了一位观众郭德纲是真的爱相声。为了养德云社,他写剧本、写书、做主持人、制作影视节目……什么都干。这手赚了钱,那手就花在相声上。德云社1996年成立,2004年之前始终在赔钱,“一个月动辄赔个八九千,有时候上万。”8年间,德云社在大茶馆、中和、广德楼、天桥乐各个小剧场艰难辗转。郭德纲规定,台底下就算一个人也得演。结果还真赶上一回。2002年的一天,在广德楼,天寒地冻,快开演了没观众,全体演员在门口往里喊人。喊了半天,还真喊进来一位,戴一眼镜个儿挺高,可能是天太冷想进来暖和暖和。到点开演,台下就这一位。邢文昭先上场说单口。台上一个人台下一个人,四目相对。说到一半,那位观众手机响了,他特不好意思,对邢先生说:“对不起,我接一电话。”邢先生停那儿巴巴等着。接下来郭德纲上场,上去就跟他说:“你要好好地听!上厕所必须打招呼!我们后台人比你多得多,关上门打起来你跑不了!”现在说起来都像段子,挺可乐的。但当时是真辛酸。郭德纲说,他对那位观众感恩戴德,想找到他,“我要送给他一张终身有效的票,让他任何时候都可以看我的演出,我为他说一辈子相声。”慢慢的,德云社引起了一些老票友的注意。有次,一个出租车司机给电台打电话,说“你们电台天天播些老相声段子,又不好笑,我们都听腻了。”电台问他想听谁的相声,司机说“有个叫郭德纲的,在小剧场说相声,他的相声和别人的不一样,非常可乐。”电台于是找到郭德纲,开始播他的相声。慢慢地,郭德纲有了点小名气。德云社的观众也稍微多了一点,观众由七八个人发展到三四十人,有一次郭德纲专场,台下来了99个人,后台都乐疯了。如果当时有个预言家,跟演员们说德云社会成为中国最大最火的相声团体,所有演出都座无虚席,网上的票被黄牛炒上天,一票难求……他们肯定打死也不信。郭德纲说:“我从来没想过什么时候能熬出头。小车不倒只管推,不管难成什么样,只要还想做我就做。”有时候人的信念是很有力量的。当你对一件事怀着坚定的信念,觉得“我活着就是为干这件事”,那你很大可能就能成事。那些取得大成功的人,往往都是这样。相反,你要是迷迷糊糊不知道自己想干嘛,干什么都是“试试看”的心态,估计这辈子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后碌碌无为,泯然众人。专注和执着,是成功之本。 05那一天,他欣喜若狂相声界是个很严实的圈子,讲人脉,讲师承关系。郭德纲这个野生的外来户,就算有了那么一点小名气,也依然没多少生存空间。那些年,他特别渴望能有一个相声界的师父,做他的仰仗,把他带进那个圈子,让他也成为主流的一员。他拜访了很多名家,四处求人,点头哈腰地“求入门”。但是四处碰壁。没有人肯收留他。郭德纲后来提起那一段,也是感慨万千:“我恳求你们收留我啊。那时候但凡一个有文化的人说‘让他来’,留在手底下当个马仔,我就认投了呀。我愿意给你当狗,你不要,你怕我咬你,你非把我轰出去。结果我成了龙了。生生是他们把我逼出来的呀。”郭德纲有时会提到苏秦有句名言:使我洛阳有二顷良田,安能佩六国相印?——如果我当初有那么半亩良田,又怎么会成了六国宰相如果当初郭德纲能在体制内有份正式工作,一个月稳稳当当两千块钱,又怎么能有今天?所以有时候,苦难和艰辛真不一定是坏事,它把人逼到墙角,逼得你不得不奋起反抗,这一爆发,你反而可能成点大事。郭德纲在苦熬了十几年后,终于等来了他此生最大的鸿运。2004年,相声大师侯耀文发现了郭德纲,觉得是块好料,决定收他为徒。郭德纲欣喜若狂。在之前无数次被拒之门外后,他的心理期待已经非常低,但凡有个“文化人”收留,他就愿意去“给他当狗”。而侯耀文,那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人啊。就好像一个高三的孩子,每次考试都倒数,觉得自己能上个专科就不错了。结果成绩一出来,北大。哈哈哈哈哈。郭德纲终于有师父了,还是个顶级的师父。据说侯耀文决定收郭德纲时,反对声一片。但他力排众议,执意收下郭德纲,他说:“郭德纲会的传统相声,要比我们多得多,我们的相声队伍应该扩大,应该团结,要给孩子一碗饭吃”。有了侯耀文的加持,郭德纲和德云社异军突起,很快就火得一塌糊涂。伯乐是好伯乐,千里马也真是好千里马。他们谁也没有辜负谁。侯耀文对郭德纲宠爱有加。记得有次,俩人一起参加节目。当时郭德纲有个官司在身,主持人问起这件事。郭德纲正要回答,侯耀文有意护着徒弟,拿起话筒说:“师父先说,你先听着。”然后前因后果讲了一遍,当然都是向着郭德纲的,爱徒之心溢于言表。郭德纲讲,师父经常把他叫到家里,给他做碗老北京炸酱面,爷俩儿促膝长谈,推心置腹。甚至有一次,侯耀文忽然给郭德纲打电话,要到他家住一夜。郭德纲赶紧把师父接过来,那天,侯耀文跟他说了很多话,说相声界的机密,说家里的事,从晚上十点一直说到天亮。郭德纲说,“很多事情我如果说出来,会震惊全世界。但有生之年我都不能说。”其实侯耀文曾经说过,郭德纲是心里搁不住事的人。但他依然愿意把最掏心窝子的话跟他说。这是多么大的信任。遗憾的是,这对师徒,只有三年的缘分。2007年,59岁的侯耀文突发心脏病,在家中去世。极其突然。郭德纲当时在安徽演出,在电话里得知消息,“扔了电话,泪如倾盆”。后来他去吊唁师父,咚咚地磕头,哭得撕心裂肺。侯耀文火化后,郭德纲把遗像请到了德云社后台。从那天起,初一十五烧香上供,清明生日烧香上供,大年三十烧香上供。他说“别人祭拜一次,可能就是新鲜新鲜,但对我们来说,这是生活。”郭德纲上学很少,初中没毕业,但读的书不少,也一直在传统艺术里泡着,所以骨子里非常尊崇传统文化,重情分,讲义气,有恩必谢,有仇必报,江湖气很重。张文顺后代,李文华后代,侯家的后代,他都有安排在德云社。还有几位相声行业的老先生,已经无法登台,他也高薪赡养。他说:“他们对我有恩,我就给他们养老。”挺让人感慨的。其实他讲究那一套,已经很过时了。但你也不得不说,这么做人,挺好的。 06忽然,来了灭顶之灾2005年到2010年,德云社疯狂生长,势不可挡。结果,在最如日中天的时候,郭德纲碰上了灭顶之灾。2010年,是郭德纲人生最黑暗的一年,各种炸弹像商量好了一样,一起向他扔过来。先是那年一月,郭德纲生日当天,爱徒曹云金造反了。他在生日宴上大闹了一场,表示“不干了,离开德云社”。这在那个行业,是非常忤逆的行为。据说郭德纲当时眼睛通红。不是生气,是伤心。他是最讲传统讲义气讲师徒情分的人,却遇到了最违背他内心伦理的事,他心里过不去。当晚,郭德纲和于谦在郭家菜二楼演出。应观众要求,郭德纲唱了京剧《未央宫》选段,刚开始毫无波澜,但唱到“吴王杀了伍子胥”处,老郭泪洒当场,于谦在一边看着,满眼心疼。这就是德云社的“未央宫事件”,转眼已经十年了。随后,主流相声圈发起了“反三俗”运动,矛头直指郭德纲。再之后,北京电视台爆出郭德纲别墅侵占公用绿地,而记者上门采访被郭德纲徒弟殴打。后来郭德纲解释,他的别墅没有违规,徒弟李鹤彪也只是推搡了擅闯他家住宅的记者,并未殴打。但因为郭德纲那时太红,性情又乖戾,树敌太多,所以人们对他印象普遍不好。很少有人听他说话。一时间,官方媒体、民间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抨击德云社。郭德纲的书和音像制品都下了架。德云社被迫停止所有剧场的演出,深入整改。这是德云社的“黑色八月”,四方围剿之下,没人知道它还能不能活下去。但郭德纲有一点好:护徒弟。其实记者去别墅采访时,郭德纲并不在家,徒弟李鹤彪推搡记者,他完全不知情,更不是他指使。而李鹤彪这个徒弟,相声天分也没多好,主要负责做饭。郭德纲完全可以把李鹤彪推出去,说“都是徒弟不懂事,已经开除了”,轻轻松松把自己摘出来,保住他来之不易的江山。但他没有。在暴风雨猛烈如刀的时候,郭德纲依然死死护住徒弟,一个人把能扛的都扛了。李鹤彪至今仍在德云社说相声,踏踏实实跟着郭德纲。李鹤彪(左)让郭德纲无比伤心的是,那个八月,他最艰难的时刻,李菁何云伟发出声明,宣布单飞。徒弟单飞这种事,本来也不稀奇。这个圈子很复杂。个个是人精,名利又太大,难保没有争斗冤仇。何李出走,多半也有他们的考虑和苦衷。只是他们出走这个时间太不合适了。张鹤伦有次大骂何云伟,说:你为什么不之前发声明?为什么不之后发?为什么在德云社最难的时候发?你就是想证明跟德云社没关系了,别让这事波及到你。你胆儿也太小了,跟你那个儿一边小!郭德纲特别不愿意提这些事,一提就哭。他说,这么多年,谁害他,谁告他,他都不往心里去。就是这种背叛,他受不了。这事对他打击太大,以至时隔六年,他依然意难平。2016年,郭德纲公开《德云社家谱》,特别标注出:有曾用云字艺名者二人,欺天灭祖悖逆人伦,逢难变节卖师求荣,恶言构陷意狠心毒,似此寡廉鲜耻令人发指,为警效尤,夺回艺名逐出师门。话很重。说的是何云伟曹云金。面对郭德纲的激烈斥责,何云伟直接把云字还给了郭德纲,用回何伟这个名字。而曹云金却直接开撕,发出一篇六千字长文《是时候了,也该做个了结了》,大揭郭德纲的各种不堪往事,惊呆了吃瓜群众。郭德纲又一次受到重击。20天后的深夜,他回了一篇同为六千字的长文。以长者的姿态,以调侃的口吻,谈笑间逐件回应了曹云金的控诉。郭德纲指责曹云金撒谎。当然,郭德纲自己也未必没撒谎。师徒十几年,孰是孰非外人实在无法评判。但可以看见的事实是,跟郭德纲硬刚的人,都没啥好结果。德云社今天如火如荼,而决裂出走的几位,都渐渐没了动静。老郭在江湖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论势力,论实力,论手腕,一般人真不是他的对手。07岳云鹏为什么会火?曹云金和郭德纲开撕后,岳云鹏发了个微博:“04年进德云社,从来没有想过能够走进相声届,12年过去了,走在街上有人能认出我来,有人能找我演出,有人能找我拍戏,有人找我代言,这一切都是师父给我的,庆幸自己身在云字科,义薄云天的云。”明晃晃地站队。其实不止这一次,每次郭德纲有事,岳云鹏都毅然决然地力挺师父。岳云鹏出身寒微,农村孩子,以前在饭店做服务员,后来进了德云社,主要工作也是扫地。他天赋也不行,苦练很久,第一次演出,三分钟就被轰了下去,之后半年都没能登台。郭德纲曾说:“他们都不拿他当人,岳云鹏要跟人喊一句,师哥,您好,没人理他根本就。拿他当个空气。”“德云社所有的中层高层都跟我提过,把他开除吧,吃的比谁都多,干活比谁都废物,上了台什么都不是,你留他干嘛。”“他在德云社唱过竹板书,没人听,要不唱太平歌词,也没人听。我让他跟烧饼来双簧,烧饼嫌他次,不跟他一块……”这么一个徒弟,郭德纲非留着:“就算他只能在后台扫一辈子地,我也不让他走。”最大的理由,应该就是他忠诚,听话。何云伟曹云金等人出走后,有天郭德纲喊来岳云鹏,说:你别犯他们那些毛病,踏实做人,好好做艺,师傅能让你红,捧红一个说相声的,对我来说,并不难。他说的没错。如我们所见,岳云鹏顺利大红。为什么偏偏就是岳云鹏呢?大概因为郭德纲需要树立一个榜样,告诉其他人:在他这里,真正会红会成功的,不是才艺最好的,不是长得最帅的,不是最有头脑的。而是最忠诚、最刻苦、最厚道、最坚忍的。岳云鹏也许应该感谢那些出走的师兄。他们的离开,第一是腾出了位置,第二也重重刺激了师父。如果不是郭德纲大受刺激,估计也不会力捧以“忠诚”见长的岳云鹏。所以,人也真是命。小岳岳今天回想起曹云金等人,估计心里也是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谢谢你离开,成全我余生。 08能跟郭德纲处好的,只有一类人最近郭麒麟很火。这个欢二代,人们之前并不看好,以为准又是个耀武扬威的公子哥。万没想到,郭麒麟的教养比谁都好。低调内敛,省吃俭用,一说话就笑。郭京飞说,郭麒麟跟着郭德纲做节目,一路上都不说话,像个小猫一样跟在后面,一点声都没有。可见郭德纲家教之严。郭德纲的育儿观是,“我知道社会凶险,所以我要使劲欺负你,我把你欺负够了,将来到社会上就没人能欺负你了。”他在给郭麒麟的家书里写:“人生一世,极不容易,登天难,求人更难。黄连苦,无钱更苦。江湖险,人心更险。春冰薄,人情更薄。”“人心险恶”是郭德纲刻在骨子里的认识。有次和马东聊天,郭德纲痛斥相声界如何险恶,如何人心叵测,好多人都在往死路上逼他。马东听了好半天,小心翼翼地插话:“郭先生,会不会是因为你……把这些东西放大了,又记得太深了?”郭德纲不置可否,接着讲这个行业有多坏。马东腼腆地笑:“郭老师,等您老了,您能把这些都忘了吗?”郭德纲说:那是最好。但到底能不能忘呢?我看难。郭德纲和马东是好朋友,这么多年保持着不错的合作。但两个人的人生,截然相反。马东是中国顶级相声艺术家马季的儿子。郭德纲梦寐以求的东西,马东生下来就有了。他从小生活在鲜花和笑脸里,没怎么苦过,没怎么见过丑陋险恶,所以心里也没有愤恨。这就是福窝里长大的孩子,和苦孩子的差别。一个总觉得世界大抵是美好的,看人看事,总愿意往好处想。另一个则相反。而能跟郭德纲这样的人相处好的,还就得是马东这种一路顺遂、内心美好的人。否则你觉得人心叵测,我认为世道险恶,俩人稍有点矛盾就立刻都掏出枪来,关系很容易就崩了。郭德纲的师父侯耀文,和马东的经历类似,生在相声大师家,一路有父荫庇护,不必吃苦受气。所以他也本能地凡事往好处想。别人都说郭德纲性格不好,如何如何。他的解释是“他一路坎坷,势必嫉恶如仇。”郭德纲浑身是刺,但他能宽容温厚地包容他。于谦也是。于谦从小家境优越,是姥姥和5个姨呵护着长大的。所以他骨子里跟谁都没仇,碰上啥事都云淡风轻。有次于谦直播,一个网友问他“德云一哥是谁?”于大爷滋了一口酒,一脸不屑:“他们爱谁谁。”于谦的童年阴影,是一群女性长辈太细致的关心,让他很不自由。所以他年纪越大越像个叛逆少年,热爱养小动物,抽烟喝酒烫头。而郭德纲正相反,他不抽烟不喝酒,但是嫉恶如仇。09相声大师郭德纲郭德纲有过很膨胀的时期。据说有段时间,什么新潮他穿什么。时装周出了新款,用不了一礼拜就能原样套他身上。只可惜,他这人也奇怪,越好的衣服他穿上越像暴发户。于谦就调侃他:有做时尚品牌的朋友问,“能不能给郭德纲凑点钱,求他不要穿我们品牌的衣服了。”郭德纲穿来穿去,还是大褂最好看。这大概也是命。该是吃这碗饭的人,桌布你都不能换。哈哈,玩笑啦。不过最近几年,郭德纲性情不同以往了。也许是人生越来越顺遂,身边的笑脸也越来越多,曾经浑身是刺怒怼一切的他,渐渐平和下来,沉稳起来。之前他在一个节目做评委,上来一对博士夫妻,说话很冲:“你们那套老传统落伍了,送你三本书,我写的,估计你看懂一本就不错了!”郭德纲温厚地笑:“好,我珍藏!”这在以前,绝对是不可能的事。他得一句话怼得对方仨跟头。可能人确实是一点一点前进的。从少年张狂,不知天高地厚。到中年得志,整天耀武扬威。到晚年淡薄,重归谦逊平和。总得有个过程。好多人都是这样。乍一得志,恨不得让全天下都知道“我行了”。到天下都知道得差不多了,就觉得没意思了,也就收敛了。但你要不让他狂那么一阵子,他也是抓心挠肝地难受。年轻时的郭德纲,一脸匪气,看着确实不像好人。看他和马三立合影,谁能看出这个愣愣的小伙子,未来能成为相声界的大半壁江山呢。现在的郭德纲,已然一身相声大师范儿了。变化堪称脱胎换骨。经历和岁月真的会塑造一个人。相声大师郭德纲,现在也不太爱提以前的苦了。提起往事,他会笑着说一句“俱往矣”,然后更多地,说说现在的自己。他说:其实我是个很内向的人。不抽烟、不喝酒,这一年在外面的饭局连十回都没有。我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竹子刻的小玩意,800,3000,贵点的一万五,这就是我的奢侈品。别的地方想不起来花钱。我没有业余爱好。别人去钓鱼、唱歌、山南海北玩,我就喜欢说相声,站台上一说,他们一乐,这就是我的吃喝嫖赌。他说他有社交恐惧症,拒绝跟外界交朋友。家里阳台上有一盆花,中午阳光照在花上,他就坐那看,能看一下午,一直看到光线从这花上消失。见过人心险恶的人,一般都不爱跟人交朋友。只是很多人,也没有一个人清净的福分。再不愿意,也得往人堆里扎,混口饭吃。郭德纲拼了这么多年,总算拼来了一个人在书房看花的自由。他曾是下雨天没伞打的孩子,一路拼命奔跑,摔跤无数,所幸,终于跑进了春光里。他从身无分文,几入绝境,熬到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他不是一夜成名,是百炼成钢。有人说,郭德纲未必能拯救相声,但保住一个郭德纲,至少可以让相声晚死五十年。也有人说,他平时健身,打游戏,写作业,看书,一个人吃午饭,全是郭德纲。还有网友说,他每天上班累成狗,最享受的,就是晚上八点下班,开车回家,路上听一小时郭德纲。是的,他让太多人快乐过。真得感谢郭大爷。这年头,让你哭的人很多,让你笑的没几个。希望郭大爷自己,也能慢慢的把那些不快乐的事忘了,好好享用来之不易的幸福。然后时不时站在德云社的台子上,笑眯眯地说一句:我叫郭德纲,说相声的。台上台下,我们一起欢喜。左下角点个【分享】吧,谢谢郭大爷,这些年带给我们的欢笑。作者:李月亮来源:李月亮(ID:bymooneye)
发布者:红尘炼心阅读3460评论0点赞1转发
2020年12月08日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一个人没有志向,那就好像树没有根,他就没有生命力,没有光亮,活着好像过一天算一天。所以志向就好比一个人人生的动力一样,他有动力去迈向这个目标,他每走一步走得明折,走得踏实,走得无怨无悔。那我们思考一下,我们自己有没有坚定的志向,我们的孩子有没从小立志?一个人一生成就的大小,一定跟他的志向有关。苏东坡先生讲过一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管他是为家还是为社会民族做了有意义的事情,“不惟有超世之才”,不仅有很好的才能去服务人,“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他这个“坚忍不拔”就是,他已经立下了誓愿了,他这一生都不会改变,“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有人赠给我几个字:愿要大,志要坚,心要细,气要和。当然愿是利益大众的,是与道义、恩义、情义相应的愿。假如这个愿是为了去满足自己的欲望,那这个叫“卑志”,卑下的志向,那这一生就没什么意义了,可能就变成欲望的奴隶了,所以要立高志,要立壮志,要立大志。我们的志向也会影响我们小孩的志向。我们思考一下,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没有责任感?一讲到下一代的情况,那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那个是结果,原因出在啊?我们上一代有没有把立场,有没有把人生的格局,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孩子?还是孩子从小也是以追求人生的享乐为他的目标?那他要有大志、要有责任感就很不容易了。范仲淹先生的祖上,从汉朝的范滂起,都是以天下为已任,才能出这样的后代。范公的后代这八九百年,每一个人心中都以他这样的教诲来作为人生的态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身为父母,为人师表,以至于为人领导,或者在一个地方推广传统文化,那我们就要把愿大、志坚真正做出来。孔老夫子讲道,“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我们学习儒家的教诲,目标就是做君子,再提升,做贤人,终极目标是要做圣人。大家听到“圣人”两个字,有没有突然觉得好遥远啊?圣人遥不遥远不是自己想,自己想就是跟自己学了,哪是跟圣人学,是吧?我们今天就是因为几十年来顺着自己的想法做错了很多事,甚至染上很多习气,过得不自在、不快乐。现在有机会跟孔老夫子学习,那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样的人生快乐,是我们要去效法、去契入的。那既然要契入孔子那个“无入而不自得”,那个“饭疏食饮水”,吃很简单的饭菜,穿很简单的衣服,“曲肱而枕之”,连枕头都买不起,怎么办?这个手一弯,哇,睡得很甜,还能梦到周公,是不是?孔子是喝汤的时候看到尧帝,在墙上看到大禹,在梦里见到周公。我们为什么没梦到?诚心还不够。等我们有像尧、舜那样胸怀天下的存心,相信一定梦得到。  我们既然向也孔老夫子学习,那就要放下自己错误的想法了,要随顺圣贤的教诲,这是刚学习时非常非常重要的态度。我们假如学归学,怎么烦恼还是顺着自己的想法,那这样要受益就很困难了。我们要希圣希贤,当然要用圣贤的模子来打造自己。不能学了之后,该怎么样生气还怎么样生气,该怎么样傲慢还怎么样傲慢,该怎么样贪吃还怎么样贪吃。当然了,还是要吃,但要适当,自己的心不能贪着,这样才是在学圣学贤。《孝经》有一段话非常好,“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就是一个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都想着有没有符合圣贤人的教诲。一个人能时时是这样态度,他三年就有成就了。每一天都这样地观照自己,三年就习惯成自然了,处事待人接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全部都跟孔老夫子的教诲一样。 所以老夫子又讲道,“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要立住首先,立住人品,首先他要学礼。而这些礼,其实就是圣贤人立身处世的所有的原理、原则跟准则准绳,就在这个礼教里面了。顺着这样去做了,就能彰显自己的明德,而不是说圣贤人硬要我们这么做。圣贤人又没有控制的欲望,强迫我们干什么?他们把这些教诲告诉我们,我们这么做能恢复明德、恢复本善。处事等人都是顺着我们自己的性德、道德,那样的人生很痛快、很自在。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阅读1492评论0点赞3转发
2020年12月03日
【讲话原文】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2013年5月2日)【出处】 (北宋)欧阳修《易或问》【原典】 或问:“大衍之数,《易》之缊乎?学者莫不尽心焉。”曰:“大衍,《易》之末也,何必尽心焉也。……”“然则不足学乎?”曰:“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知此然后知学《易》矣。……”【释义】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是欧阳修关于《易经》学习方法的见解。欧阳修认为易学有“大、小”之别,强调学习《易经》应从“大义”着手,而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卦的小道理;只有学会了《易经》的大道理,才可以通达《易经》各卦的小道理。这句话阐述了“得大”与“兼小”的关系,推而广之,人生亦然。要明确大道规律、把握趋势发展,而不能舍本逐末、反向行之,倘若只陷进细微琐碎,便难得大方向。“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句话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6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接受《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也提到过:“看待中美关系,要看大局,不能只盯着两国之间的分歧,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贸易总量占世界五分之一。这两个‘大块头’不合作,世界会怎样?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总书记两次引用这句古语,讲的不是同样的事情,但说的却是同样的道理:要想成就大局,就不能陷于局部。如果只看眼前、只论得失、只记自我,就可能纠缠在具体的事务之中不得脱身,从而因小失大;相反,如果能看到大势、大局和大道,以大胸襟、大眼界包容小问题、小矛盾,所谓的“小”也自然能处理好了。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的同学们回信时提及这句话,是鼓励青年们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在谈到中美关系的时候提起,是希望中美两国既要看清中美关系的主流应是合作共赢,也要看到中美关系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密切相关,不能只盯着分歧,要把握大局,从而找到处理中美关系的一把钥匙。在中国文化的思维里,始终存有一种从大处着眼的意识。强调要把问题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提倡人生建立一种放眼大局的价值观念。所以传统文化提倡的是家国情怀,注目的是天下苍生,褒扬的是集体主义,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天下忧乐放在个人悲喜之前,是因为人们知道,个人就是集体里的一份子,大家庭都幸福,每位个体成员便可同享幸福。所以杜甫在草庐陋室里蜗居,遇到秋夜骤袭的风雨时,许下的愿望居然并不是自己得豪宅阔院,他殷殷期盼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天下俱欢颜,则有你有我;所以陆游在一个人僵卧孤村的时候,心中所思所想居然并不是自己能否走出困顿的境遇,他始终不忘的是“为国戍轮台”,就连迷迷糊糊睡着了,入梦来的都是“铁马冰河”——中原定,则小家安。所以中国出塞诗的描写,常常是一边在戍客思归、于边关苦寒中思念家园,又一边在保家卫国、于孤城万仞下守卫家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大漠风寒、英雄不老,就是为确保“大家”安定而终得“小家”平安……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志:放眼的是天下穷达,忧心的是百姓苍生,从不是一己得失与贫富。  古人对“得其大”的追求,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智慧:确立高远目标、着眼广大范围,这种追寻梦想、实现理想的路径,看似路远迢迢,实则道路更稳、更长远。当我们抱怨眼前琐事、诸多不满时,不妨看看远方目标、想想理想所在,就可超越情绪化、琐碎化的局限;当我们困扰当下纷争、陷入纠葛时,不妨丈量大势所需、考量时代所盼,就可超越私利化、局部化的狭隘。对于今天的我们,“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既是勉励,也是提醒,更是指引。“得其大者”,就是明确,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与振兴,要依靠全体中华儿女的拼搏奋斗,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兼其小”,就是坚信,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目标、美好愿景,也都一定能从理想走向现实。 图文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阅读2407评论0点赞2转发
2020年12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