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学习智慧
全部 |学习智慧
有人会问:“我们不贪、不占,又不能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贪吃、贪睡、贪玩。那人生还有什么自由可言?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呢?”其实他们所说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他们是被自己的欲望所控制而不能自拔,就像吸毒一样,越吸越上瘾。中国人认为的自由,是能够掌控自己的欲望,面对财色名利的诱惑如如不动,能够把持住自己。比如你在钱面前不动心,你对钱就自由了;别人拿美色来诱惑你,你面对女色能够不动心,你在色面前就自由了;如果你对名利不动心,那么在名利面前你就自由了,这才是真正的自由。所以为什么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因为他已经看破了,已经把这些外在的财色名利放下了,那么这些东西就不足以成为控制他身心的枷锁了。中国人有句话“名缰利锁”,人们喜欢“名”,这个名就是一个缰绳,把自己缠了一道;人们喜欢利,这个“利”又是一个缰绳,又把自己缠了一道,经过层层地捆绑,就喘不过气来,怎么会不烦恼重重,压力很大呢?颜回为什么活得自在?因为这些财色名利,古人把它称为身外之物,连自己的身体都不能控制,对于这些身外之物,又怎么能控制得了?颜回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把这些东西放下了,他就获得了真正的身心自由。所以如果你喜欢贪财,别人拿钱来贿赂你,你就得为人去办事,甚至冒着丢官的危险,钱财就成为诱饵,你就可能跳下深渊;如果你贪色,就有人给你送美色作为诱饵,诱惑你,你也会因为贪色而身败名裂,哪有自由可言?儒家常讲:“人到无求品自高”。如果你有求,你就会对人低三下四,哪有什么清高可言?所以,儒家的君子确实能够做到“人到无求品自高”。“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随缘而已。有没有人用我?有人用我,我就兼济天下;没有人用我,也很好,就独善其身。所以,有求就没有放下,就会被这些所求之物束缚身心。像李白诗中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自己对名利没有放下,对权势没有放下,就要“摧眉折腰事权贵”。楚威王听说庄子很贤能,就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出任宰相。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臣说:“千金,确实是厚礼;卿相,确实是高贵的位置,但是您难道没有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犀牛吗?喂养了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带有纹饰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做祭品,在这时候,它即使再想做一头独立的小猪,还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小水沟里身心愉快地游戏,也不愿被国君所束缚,我终身不愿意做官。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心志愉快。”中国人给隐士也做了传记,为什么给隐士做传?因为这些隐士有一个特点,“与人无争,与世无求”。他们把财色名利都看得很淡,所以不愿意为这些事情所束缚。当然,还有一种人,他们连“品自高”的“品”都不求,把“我”完全放下,去帮助众生觉悟,这样的人就是更高境界的人。把“我”放下了,“我贪、我爱、我痴、我慢、我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还有一个“我”,就会有“我”要控制、“我”要占有、“我”很得意等等。这个“我”实际上是不好放下的,相对于贪财色名利这些外在东西的人,儒家的一些君子已经把身外之物放下了,但是还有一个“品自高”。他并没有真正地放下“我”,还有一个“我的品”没有放下。而真正把“我”放下的人就是:看对方需要什么,大众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民族需要什么、国家需要什么,那我的身体算什么?我的生命算什么?这些全都可以奉献出来,这就是更高境界。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2023年03月11日
孔子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财富是人人向往的,但如果不是用“道”的方式获得,君子是不会接受的。财有“吉财”与“凶财”之分,只有“古财”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而“凶财”最终只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灭顶之灾。在获取财富的道路上,我们究竟该怎么走呢?理财致富的秘诀在哪里?在中国古代,即使没有读过圣贤书的普通百姓,也都知道财分两种。一种是吉财,就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聪明智慧,奉公守法下获得的钱财,这种财给我们带来的是吉祥如意、幸福美满。另一种财叫凶财,就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不义之财。它给我们带来的不是幸福如意,而是不尽的凶灾。所以,不义之财,送给别人,别人都不敢要,因为他们知道后果不好。在道家的劝善书《太上感应篇》中也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取非义之财者,比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取不义之财的人,就如同吃有毒的肉,喝有毒的酒(“漏脯”,屋檐漏下的雨水滴在干肉上,古人认为时间久了这个肉就有毒;“鸩酒”,即有毒的酒),用它们来止息自己的饥渴,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民国期间,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先生出任上海总商会的会长。因为他是曾国藩的外孙,又是商会的会长,所以他和一些权贵的后代子孙交往很多。耳闻目睹了这些后代子孙败落的情形后,他非常感慨,就把这些案例全都记录下来,写了一本叫《保富法》的书。这本书特别值得我们一读。它提醒我们,赚钱容易,发财致富不难,贪财也不难,但是要保持富贵达到三代以上,那可就难上加难了。他用历史事实和身边的案例向我们证明了“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规律。古人提醒我们,“立名于一世,失之仅顷刻”。很多人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到研究生,到工作岗位,这一路走来,付出了很多艰辛的努力,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有了一个好的位置,可以让父母安心,让家人骄傲。但是,如果在诱惑面前把持不住自己,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那么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付诸东流。那是顷刻之间的事。所以古人提醒我们,面对财色名利的诱惑,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这样才不至于利令智昏,欲令智迷。至于“利”,凡是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和环境,很多人都会去谋求。古人告诉我们,要“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在利益面前,首先要考虑它是否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即使别人送给你,你也不能要。对财色名利的贪恋,会让自己步入危险的境地。春秋战国的时候,鲁国的宰相公仪休不仅廉洁奉公,不与民争利,而且对属下要求很严格。但他有一个嗜好,就是特别喜欢吃鱼。有人投其所好,送给他一些上好的鱼,他看了看,就派人送了回去。送鱼的人感到奇怪,说,我知道您爱吃鱼,所以特意选了一些上好的鱼送给您,为什么您不接受,又给送回来了呢?公仪休的回答非常有味道。他说:“正是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我今天才不能接受您的鱼。为什么呢?我爱吃鱼,我是宰相,我也买得起,我自己去买不就好了吗?如果我今天接受了您的鱼,养成了爱贪爱占的毛病,结果越贪越多,有一天因为贪污受贿被关进了监狱,请问,那时我还能吃得到鱼吗?还有人会再送鱼给我吗?正是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我今天才不能接受您的鱼啊。”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群书治要》中这样的历史故事非常多,发人深省,它让我们从这些历史故事中受到警示,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抉择。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学习和汲取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宝贵思想财富,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立。《大学》中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一个人的财富、名声、地位,都是枝叶花果,其根本在他内在的德行,所以古人说“厚德载物”。没有深厚的德行,给你再高的位置、再多的财富,也必然会招来灾祸,因为你承载不动。 《大学》所说的“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意思是钱赚到手了,你把它散出去,换得的是民心,人心都向着你。如果你把钱赚来了,都聚集在自己的手中不肯散财,那么民心都背离,人民也会离你而去。古诗云“千金散去还复来”,这个钱,你从左手散出去了,用来做慈善事业,照顾那些需要照顾的人,结果右手又把钱赚回来了。在我国,很多供财神的人都喜欢供文财神范蠡,为什么呢?中国古人供奉范蠡,其实不是迷信,而是一种教育,是从供奉的这个人的身上学到一种致富方法,学到一种品质。范蠡本来是越王勾践手下的一名谋士,他曾经协助勾践打败吴国收复失地。但是,在庆功的时候范蠡发现,勾践是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富贵的人。传说他带着西施趁着月色逃离了越国,来到了当时的齐国。从此之后,他隐姓埋名,开始做生意,很快就赚了一笔钱。钱赚来之后,他没有用来过骄奢淫逸的生活,反而把这些钱全都散了出去,帮助那些穷亲戚、旧邻居和需要帮助的人。然后他又从小本生意做起,赚了一笔钱后,他又像上次一样把钱全都散了出去,如此往复做了三次。所以,历史上有“三聚财三散财”之称。 范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舍得。“舍得舍得,不舍就不得,小舍就小得,大舍就大得。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如果这个财富是你的,你舍都舍不掉。不要把赚得的钱用于竞奢斗富,骄奢淫逸,而是用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现在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年?是40到50年。中国大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到8年,小企业的寿命就更短,是2到9年。所以,企业界有一句话:“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两年。”为什么企业不能够持续发展呢?原因很复杂,但其中或许是没有按照经典来做事。《大学》告诉我们:“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按照这一句话来做事,企业或许有可能长久发展,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做事业,首先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呢?很多说是钱钱是需要的,但是如果一个人有钱而无得百万亿万的家产,也会被她败掉,所以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讲座企业首先要具备深厚的德行,你自己有德行所感召的才是好的人才。才适合你志同道合的人才,而不是为了名利而来的。没有德 的人在你这儿也待不了,因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人此有土”,你自己有德行,感召来的人也是和你一样有德行的人。 这些人志同道合,同心协力,就会有土。在农业社会,土就是资源的意思, 是增长财富的资源。在现代社会,土则包括市场营销能力、人力资源、各种 技术等。人才多了,就有各种各样的资源和能力。大家众志成城,把自已的 能力都发挥出来了,各种资源也得到充分的利用,就自然会创造财富。这就 叫“有土此有财”。财富创造出来之后,用在哪里至关重要。这时一定要注意 “德日进,过日少”,就是使自已的德行不断提升,使自已的过失不断减少。所以,要回馈员工,让员工的付出得到肯定,让他们觉得在这样个企业工 作,非常荣耀,非常有前途、有发展;要回馈消费者,让消费者用最少的付 出获得最好的服务、最有质量的产品,成为你的回头客;还要回馈社会,即 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向国家纳税,做慈善事业等。这样,企业的社会 地位就会越来越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企业就会逐渐发展壮大,立于不败 之地。这就叫“有财此有用”。财用在何处,的确非常重要。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原创
2023年03月11日
风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相地之术,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的居住地或者埋葬的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原本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但在长久的演变过程中,却被涂上了一层厚厚的迷信色彩,至今迷惑着许多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风水”?真正的“风水”又在哪里?现在很多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但是,很多人学习传统文化时走上了迷信之路,喜欢找人看一看风水,调一调办公室的座位朝向。当然,不能说风水是没有道理的,但这些都是枝节,真正的“风水”在哪里呢?这需要熟读经典,才不会上当受骗。《群书治要》记载,鲁国的国君来向孔子请教,问他说:“我听说向东扩展房屋是一件不吉祥的事,这件事到底可信不可信呢?”孔老夫子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说:“我听说天下有五种不吉祥的事,但向东扩展房屋并不包括在其中。”哪五种不吉祥的事呢?第一,“夫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也就是常说的损人利己。其实损害别人根本不会对自己有利,帮助别人才会真正利于自己。损害别人,别人会怀恨在心,一有机会就打击报复,也有可能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这是个人的不吉。第二,“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很多人把老人抛弃不管,不赡养、不照顾,甚至打爹骂娘,把所有的关爱放在孩子的身上,结果把小孩子惯成了“小公主”“小皇帝”。家没有了后继的人才,就一定会破败,这是家庭的不吉祥。第三,“释贤而任不肖,国之不祥也”。疏远且不任用贤德的人,任用的都是不贤德之人,这是国家的不吉祥。第四,“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也”。年老的人不愿意教,年幼的人没有好学的心,这是社会风气的不吉祥。第五,“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也”。圣贤的人都隐居起来了,愚者、不肖者占据了领导岗位,专权跋扈,这是天下的不吉祥。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都有报国的志向,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什么会隐居呢?因为政治很昏暗,官场很腐败,真正有德行、有才学的人不被认可,被排挤了,他有才华也施展不出,就隐居起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福田靠心耕,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什么叫方寸呢?就是这颗心。古人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一个地方即使“风水”很好,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去住上一段时间,好的“风水”也会被他破坏了。而“风水”好的地方,是有福德的人居住的结果。所以,看“风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把自己变成一个有德行的人。“福田靠心耕。”我们把一个人的福分比作一块田地,这块田地怎么耕种?靠自己的心来耕种。那么以什么心来耕种,田地的回报才会特别丰厚呢?古人告诉我们,有三种田是回报最丰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前途从三个方面来看就知道了。第一,看他是不是知恩报恩;第二,看他是不是有恭敬之心;第三,看他是不是有悲悯同情之心。首先,我们来看恩田。如果一个人知恩报恩,饮水思源,他就是在给自己培福,他的前途就是光明的。中国人特别强调孝敬父母,原因何在呢?因为父母养育儿女的恩德是无人可比的,父母对儿女的付出无私无求,而且无微不至。这么大的养育之恩,当然应该记在心上去报答。所以,《孝经》上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比如我们逢年过节都想着要去送礼,但是给谁的礼物想得最周全呢?给谁的礼物特别用心去准备,生怕人家不高兴、不满意,不符合人家的需要呢?答案是给领导、生意合作伙伴的礼物,给有利于我们的人的礼物。从恩义的角度来看,对我们恩德最大的是父母,我们应该对给父母的礼物最用心,比如大学放假回家的时候,首先想到给谁买礼物呢?那个时候我们很单纯,没有受社会上的功利思的的污染,首先想到给父母买礼物,然后给兄弟姐妹买礼物,这是自然面然的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受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越来越深,逢年过节,我们物看去送礼,用心周到地准备给领导、生意合作伙伴的礼物,却忽略了父母,这镜是悖德悖礼的现象。再比如,下班之后领导说:“我们要去见一个重要的客人。称不要回家吃晚饭了,跟我去接待一下吧!”我们是什么样的态度呢?我们常常是兴高采烈、受宠若惊地跟着领导去了。但是如果我们的父母说:“哎呀,我们家都已经缺这个缺那个了,好久没有去超市买东西了,你能不能陪我去趟超市?”我们是怎么回答的?我们会很不耐烦地说:“我哪有时间?我还有很多事要忙,你就和你那老朋友一起去好了!”下面我们来看敬田,就是对别人有恭敬之心。《论语》中有句话:“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四海之内皆兄弟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是孔子的弟子子夏说的。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对每一个人都很恭敬,彬彬有礼,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没有什么过失,能够看到对方的需要,为对方着想,这样的人走到哪里,哪里都有自己的兄弟姐妹。现在的年轻人和别人相处一个月,不是自己不喜欢别人了,就是别人不喜欢自己了,出现了很多的矛盾。原因就是,在家的时候他是小公主、小皇帝,所有的家人都要看到她/他的需要,在意她/他的感受。而当诸多的小公主、小皇帝走到一起的时候,如果不出现矛盾纷争,就不正常了。有的人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没有责任感,也不能够承担责任,还好高骛远、妄自尊大,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为什么呢?因为他总是看不到别人的需要,不会为对方着想。孔老夫子一生所奉行的是“温良恭俭让”的德行,他做到了温和、善良、恭敬、俭朴、礼让。老子,道家的创始人,他也提出了“处柔守慈”的处世原则。一个人有恭敬之心,有仁爱之心,就会“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对别人有恭敬之心,别人对你也回报以恭敬这样,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事事如意。接着就是悲田。悲田就是对人要有恻隐之心,要有同情心。这里的“悲”就是拔人于苦的意思。看到他人处于痛苦之中,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同情他人,而且做一些事情来帮助他人摆脱痛苦。孟子也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同情心、恻隐之心是仁爱的开端。从被新加坡人视为“国宝”的许哲女士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有同情心的人过得多么幸福快乐。许哲小时候看到了她母亲所做的一件事,这件事奠定了她一生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原则,那就是要去帮助别人。有一天,她母亲准备了一桌很丰盛的饭菜,正当全家人要吃饭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她母亲放下碗筷打开门,看到了一群衣衫褴褛、面有饥色的人。这些人好像好几天都没有吃饭了。他们向她母亲哀求,要讨一点饭菜吃。看到这样的情景,母亲二话不说,转过身来把桌子上所有的饭菜都端给这些人吃。当母亲看到这些人脸上露出笑容,有了能够吃一顿饱饭的那种满足感时,极为欣慰。这给许哲女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此她就下定决心,自己一生要去做帮助别人的事。后来,她去了南美洲的巴拉圭,无私无求地照顾那里的人。她母亲九十多岁时,给她打电话说:“你要照顾别人、帮助别人,在哪儿都可以。现在我年纪大了,也需要你的照顾了。”她接到母亲的电话后,就回到了新加坡照顾她的母亲,直到母亲过世。她回到新加坡之后,在很多人的支持下办了几十所养老院。每一所养老院办好以后,她就默默地退出来,把这些养老院交给别人管理。她还默默地照顾了很多八九十岁的老人,这些人其实比她年纪还小,但是生活贫苦,也没有人照顾。她身体健康,所以经常给他们送食物等,照顾他们的生活。她很少给自己买新衣服,而是从垃圾箱里捡回来衣服洗干净就穿。她这样做,一方面是出于节俭,另一方面也是从照顾的对象的心理出发,为他们着想,因为她所照顾的这些人都是很贫苦的人,如果她自己穿得很好,比如穿了一件旗袍,又戴了一条金项链,然后说,我给你们送食物来了,这些接受照顾的人会觉得心理上有距离,像被人施舍一样。即使是去帮助别人,她也是从被帮助者的心理感受出发,考虑到他们的需要。有记者问她:“你长寿的秘诀是什么?为什么活到一百多岁还能够身体健康、无忧无虑呢?”她说:“我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我所关心、帮助的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也为这种笑容所感染,所以整天很开心,没有烦恼。”许哲女士的这种感受说明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们释放了自己的压力,获得了自己的快乐并得到成长。有两个词语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第一个是助人为乐。帮助别人不是为了快乐,它本身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第二个是知足常乐。如果一个人不知足,他永远都快乐不起来。所以俗话说:“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这两点做好了,人生就会幸福美满。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2023年03月11日
所谓积极的态度是一种思考的模式,它指导我们在面临压力的时候,仍能寻求最好、最有利的结果。换言之,在追求某种目标时,即使身处最困厄的情况中,我们仍可能取得最佳的结果。而事实也证明,当你积极思维时,你便更容易达到你的目的。积极思考其实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过程,也是一种主观的选择。我们还可以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是一个被解雇的职员的故事。有一个朋友在一个公司工作了很久,一天另外一家公司想以非常高的待遇来聘请他。当时,他和老板讲起这件事,老板这样说:“你不要走,相信我,你留在这里,对你的发展绝对有好处。”可是没有想到,半年之后,他就接到了公司的辞退令。这件事发生以后,他就徘徊在不被需要、被戏弄的心理状态中,愤世嫉俗,产生了很多消极的情绪。非常幸运的是,有一天无意中他正好翻看了我关于“选择的自由”的讲稿,他开始思考,像他这种情况,积极思考会有用吗?虽然他怀疑,却发现,正是那些消极的情绪使他一蹶不振。于是他开始改变思维的方式,并尝试着想:这次解雇对我究竟有什么意义?在开始积极思考之后不久,他就遇到了另一位朋友,这位朋友问他:“最近你怎么样啊,工作情况如何?”他非常坦率地回答说:“哎,我刚被解雇。”他的朋友非常惊讶他的坦率,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就把这个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朋友,并且最后还说了一句话:“我相信只要有信心,即使一扇门关上了,也将有另一扇门为我打开。”结果不久,他接到了这位朋友打来的电话,告诉他说,他们公司正好有一个很适合并悬缺良久的职位,工资虽然不如他以前的公司给得多,但是却很有发展潜力。他满怀信心地投入了新的工作。而在这份工作中他发现,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那种工作。在新的工作中他越干越起劲,也就忘记了失掉前一份工作所带来的不快。所以,当我们能够不把眼光局限于眼前的失利,而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生命中的挫折的时候,就会找到一条更好的出路。还有一个例子讲的是一个快乐的出租车司机的故事。有一次我打车,一上车就能感受到这个出租车司机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人,因为他在吹口哨。于是我就问他,我说:“看来你心情不错呀!”他说:“没错,因为最近我得到了一个结论,就是不要轻易地使自己陷入消极的情绪中,因为事情随时都有转机。”接着他就告诉我他最近所碰到的一件事。那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季,他想趁着上下班高峰的时候多赚一些钱,所以他就很早出门。可是那一天天气非常冷,他刚出门不久,汽车轮胎就爆了。遇到这样不幸运的事,他的心情非常的沮丧。他一边嘟囔着,一边拿出工具来修车。这时有一辆大卡车,在他的身边停了下来,让他更加惊讶的是,卡车司机居然跳下了车,而且开始动手来帮他修车了。在卡车司机的帮助下,车很快修好了,他很感激.想要表示感谢,但是卡车司机却不以为然地向他挥了挥手,跳上车就走了。这位出租车司机说:“因为这件事,我每天的心情都很好。看来事情总是有好有坏,人不会永远倒霉的。”他说从那以后,他再也不会让消极的情绪来困扰自己,他也相信这个积极思维的道理,认为遇到问题只要往好的方向去想,好事就会随之而来。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原创
2023年03月11日
多疑心理是人们在人际关系中常见的一种病态心理,它经常表现为对人存戒心、提防心等。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黑暗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有些人看到别人在一起窃窃私语,就会想他们是不是在说我坏话;在街上走,看到别人多看了自己两眼,就觉得人家不怀好意;自己做了坏事,即使没人看到、但看到别人在看自己时,仍会怀疑别人都知道了;别人讲个笑话,他就会把它看成是对自己的嘲笑。这种人身边没有可以谈心的朋友,厌恶这个世界,认为一切都是假的。具有这种消极心态的人,经常会带着一种成见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从而得出不好的结论,这样就进一步加深了自己的猜疑。通过假设一个本来不存在的消极的前提,然后再把与之相关的事件联系在一起,从而无中生有地自我幻想出了一个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猜疑是对的。这样的人其实已经陷入严重的猜疑心理而不能自拔了。首先我们来分析多疑心理的成因。第一点就是因为对人缺乏必要的了解和信任。当别人向你来说某个人的过失的时候,或者进谗言的时候,可能我们就会为诬词所蒙蔽。古人有一句话:“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特别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当你的下属在你面前说别人的不是的时候,你要特别的小心谨慎,因为这个人说别人的过失,可能是有所企图,他或者是嫉妒同事的成就,或者因为有一个位置他不想让同事去获得,所以才向你来说他的过失,来影响你的决定。有一首《听谗诗》说明了谗言对人际关系的危害。诗中写道:“谗言慎莫听,听之祸殃结。君听臣当诛,父听子当决。夫妻听之离,兄弟听之别。朋友听之疏,骨肉听之绝。堂堂八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君听臣当诛”,也就是说一个领导者,他听到了别人的诬词和谗言,结果可能就在诬词的蒙蔽之下,把忠臣给杀害了。比如在南宋的时期,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他在抗击金兵的过程中屡屡得胜,眼看着就可以收复中原了,但是昏君赵构却听信了秦桧的谗言,一天之中连下了12道金牌,把他火速召回临安,使十几年的抗金事业毁于一旦。这种不良结果的产生,就是因为赵构对岳飞缺乏必要的了解和信任。《听谗诗》描述了这些情况:父亲假如听了一些谗言,可能父子关系都会出现障碍,朋友之间听了谗言会疏离,夫妻听了谗言可能就要分离。所以我们对于言语要有判断能力,要相当谨慎,也就是所谓“谣言止于智者”,明白“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因为一个真正有德行、真心希望我们幸福的人绝对不会故意制造矛盾,影响人际的和谐。多疑心理的第二个成因就是封闭性的思路。简单的逻辑推理,使猜疑心理笼罩上了一种自圆其说的迷雾,就像我们听过的那个“疑人盗斧”的故事。一个人把斧子丢了,他就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的。从这种假设的目标出发,他来观察这个邻居的儿子,看他的眼神、他的举动、他走路的样子,越看越像偷斧子的人,于是他断定这个斧子就是被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后来他在山里打柴的时候,找到了自己的斧子,然后再去看邻居家的儿子,结果发现,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儿也不像偷斧子的人了。我们对别人产生怀疑的时候,也可能是因为这种心理在作怪。多疑的人都是从一种预定的假设目标出发,再去观察,然后再寻找一些论据证明,最后回到了自己假设的目标。就像有的妻子怀疑自己的丈夫有外遇,从这种假设的目标出发寻找论据,丈夫回来之后,她看一看他的衬衫,是不是有口红,是不是有香水,是不是有女人的头发,然后去检查他的手机,看看有什么可疑的短信,或者可疑的电话号码。这些实际上都是从自己的假想出发产生的一种多疑心理。导致多疑心理的第三个原因,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果一个人自己诡计多端,经常疑神疑鬼,那么他也会从这样的心理体验去出发,无端地推测别人。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体验,也就是说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没有原因地去推测别人。所以《论语》上孔子说过一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之所以坦荡,就是因为他俯仰无愧,心胸开阔,为人处世没有一件事不可以告诉别人的。但是小人,经常会疑神疑鬼,只顾及自己的利益,然后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去推测别人。在生活中,在职场上,很多人难免会犯一些类似“小人之心”的错误,从而影响了人际关系。有一次,一个刑警队接到紧急任务要出警。案情重大,疑犯手中有枪。正好有一个记者当时在警队进行采访,于是跟着他们一起出警,好得到第一手的现场资料。因为情况紧急,刑警们便拿出了防弹衣,以防万一。可是全队有十几个人,而防弹衣只配备了五件。此时包括刑警队长在内的五名战士,一声不吭就把防弹衣穿在了自己身上。记者看到这里,心里就觉得有些别扭,心想,这队长也太过分了,抢着穿防弹衣,那其他没防弹衣穿的人怎么办?后来任务胜利完成,刑警队长和另外几个穿防弹衣的同事表现英勇,上级准备颁一等功给他们,但是批下来是二等功。记者于是就跟队长开了个玩笑,说:“你看,你当时抢着穿防弹衣,不然,很可能就立一等功了。”队长听了,马上就明白了这个记者是在嘲笑他怕死,抢防弹衣穿。但他也没生气,而是很平静地对记者说:“防弹衣的数量有限,一接到危险性大的任务,出警人员多,防弹衣肯定不够穿。你看我抢一件穿上了,要是不抢,就被别人抢走了。你不知道,在我们队,谁穿着防弹衣,谁就得冲在最前面,就得第一个面临危险甚至死亡,这是我队的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队长还没说完,这个记者就已经明白了,他感到非常羞愧,从而也认识到自己犯了“小人之心”的错误。这种错误虽然小,但是如果不小心犯了,就会影响我们与朋友、同事的关系。遇到问题时,如果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懂得换位思考,不能够将心比心,或者看到问题就起疑心,甚至不但不帮忙,还要去百般挑剔,无端指责,就很容易得罪身边的人,从而影响人际关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应该认清现实情况,而不是不明就里地猜测;把自己放在事情中来,多沟通,多交流,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而不要站在圈外去批评指责。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原创
2023年03月11日
巴尔扎克说过:“真正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绝不矜持。”但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计较得失,惦念仇恨。只有真正活得通透的人才会明白,计较得失并不能改变什么,选择善良是为了让自己的身心变得更加自由。01善良,是为了取悦自己。人为什么要善良?哈尔维给了一个最好的答案。他说:“我们坚持一件事情,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曾看过一个短片,短片里的男主是个老好人。他每天会帮摆摊卖小吃的大婶推车;在街边吃饭会把鸡腿分一半给蹲在一旁的眼馋的狗;自己日子过得拮据,却会资助为让孩子上学在路边乞讨的母亲;他每天付出很多,但这些行为让他既赚不了钱,也上不了电视,自己的生活也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好。看起来他似乎一无所获。但其实他收获到了比金钱、荣誉更让人幸福的事。当摆摊的大婶笑意盈盈给顾客额外送吃的时候,一旁的他觉得无比欣慰和满足;当那只流浪狗默默地跟在他身后送他回家的时候,他一定不会觉得自己是孤独的;当看到乞讨的小女孩如愿去上学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再艰难一点也值得。很多人不能理解,他明明什么也没得到,为什么还要这么做?短片的最后给出了答案。“他得到的是情感,他见证了幸福,得到了理解,得到了爱,得到了钱买不来的东西,得到了一个比原先更美好的世界。”就是这些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收获,让人变得更柔软、富有。善良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为了取悦自己,是想让自己看到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是日后再回想起来的时候内心升起的一股暖流。02善人者,人亦善之。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孤儿,他曾先后被三户人家收养。第一户人家养了他三年,生了自己的孩子后把他赶走;第二户人家养了他五年,到十三岁那年,又把他送给另外的人家;第三户人家只养了他一年。后来他当上了老板,什么也不缺,唯一缺少父母亲情。他决定把三对养父母都接来与他同住,好吃好喝供养着他们。很多人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但他说:“我的苦难已经够多了,我不想全记在心里。我只知道,他们曾经给过我好,那些不好忘记就行。”每个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的都曾受到过伤害或诋毁,有些人选择一生牢记仇恨,终日在痛苦中度过;而有些人选择忘却伤害,牢记美好,走出阴影,让自己在温暖开心中度过余生。如果我们总是徘徊在过去的伤痛中,就无法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心无法走出来,人也就无法走出来,只有用善吹走恶,才能拥有阳光的心怀。对待自己如此,对待别人更是如此。《管子·霸形》中说“善人者,人亦善之”。只有让善意充满内心,才能获得新生的营养。03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顾荣是西晋末年的名士,在洛阳的时候,有一天,他应邀出席一个聚会,宴席很丰盛。突然,顾荣注意到,那个负责烤肉的年轻侍从,看着香味四溢的烤肉,脸上露出了羡慕的神情。顾荣慷慨地把自己的那份给了他,同座的人窃笑,他却不以为然。他说:“哪有一天到晚烤肉,却不知道烤肉味道的人呢?”后来发生了匈奴攻破洛阳的事件,顾荣一路南逃,路上数次遇险,但每当危急的时刻,总有一个人站出来帮助自己。顾荣百思不得其解,问他我与你素昧平生,你为什么老是帮我?这个人说,我就是那个当年接受你烤肉的人啊......曾经一个小小的善举,在关键时刻却救了顾荣的性命。曾子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意思是说与人为善的人,福报虽然没有及时到来,灾祸在不知不觉中就远离了。你的善良里一定藏着你的“贵人”,等你陷入困境时,也总会有人善良地对待你,让你度过险境。《增广贤文》有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一个人只管多做善事,做好当下就好,不要去牵挂往后的发展。人生在世,积德行善是一种修行。心地善良的人,福报都在路上。心存善念,天必佑之。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原创
2023年03月02日
有调查显示,27.8%的中小学生,不知道爸爸妈妈喜欢什么;几乎每一个中小学生,都知道自己的生日,却有33.3%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天。很多孩子,把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都看作是理所应当,却很难体会到父母养育的艰辛。为什么孩子长大后不心疼你了?从你对他做这3件事开始,就错了。①习惯“听令”于孩子孩子会有这样的习惯:“爸爸,我渴,给我拿水。”在她还小的时候,我们觉得,她确实不能自己倒水,我们也就帮忙做了。可随着她慢慢长大,这样的命令却越来越多了:爸爸,给我拿鞋;妈妈,我没有筷子,给我拿一双;爸爸,把这本书放回去......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看着这个小小的人,却像一个大人般命令我们做这做那。我们意识到,这孩子产生了可以随意命令别人的错觉。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很多事情他不会做。而且,作为父母,我们的职责就是照顾好他。这就导致,很多时候,我们错把自己当成了“保姆”,允许孩子直接发号施令。即便很多时候我们内心也会不舒服,但父母的天性,会驱使我们依然照做。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②过分满足孩子的需求当孩子出生后,我们作为大人,就会自觉将自己的需求让步,而首先满足孩子的一切需要。即便孩子长大,我们也没有意识到,他的有些需求,是过分的。比如爷爷想看会儿电视,但孙子也要看,爷爷就得让步;孩子想吃什么,哪怕绕再远的路、跑好几个地方,爸爸也得办到;孩子提要求,爸妈觉得不合理不同意,孩子一发脾气,家人马上答应。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觉得所有人都要围着他转,都得让步于他。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③很少让孩子分享父母的伟大之处,就是太无私。“爸爸,这个苹果真好吃,你也尝一口吧。”不,爸爸不吃,你都吃了吧。“妈妈,给你一块饼干。”不,留着宝宝吃吧,妈妈不吃。“妈妈,这个虾真是太好吃啦,你怎么不吃啊?”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你喜欢吃就都给你吃,妈妈吃别的。我们无私地谦让,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一个人。他当下能多享受一些,但也可能会形成错误的认知:“只要是我喜欢的东西,就全部归我所有,别人不能拿。”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自私的性格,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慢慢地,他也就不懂得心疼你了。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2023年02月17日
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也是人类互相伤害的武器举例:“穿这么少,冻死你活该。”“没长眼睛吗?不看着点车。”“你就作吧,生病了不要找我。”知乎上有个提问:“有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妈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有一个回答令人印象深刻:“我不相信有一张刀子嘴的人会有一颗豆腐心,就算有,那也是硬邦邦的的冰冻豆腐,可以砸死人的那种。”电影《新喜剧之王》里女主人公如梦,因为跑龙套。一直不被父亲认可,父亲骂她“烂泥扶不上墙”,把她的行李如数扔到楼下,让她永远都不要回来。女儿失落地离开家,走了没几天,父亲又偷偷地跟在女儿后面,来到片场看有没有人欺负女儿,生怕女儿挨饿受委屈。后来,如梦成功当上了大演员,而父亲在台下默默掉眼泪。父母的恶言恶语,往往是不会表达爱意,不会说话的表现。有很多人常常把刀子嘴,豆腐心挂在嘴边,总觉得说再难听再狠的话都没有关系。可事实是,家人根本看不到你的豆腐心,只看得到实实在在的伤害。比如孩子穿少了,你明明是担心,却在表达中带着强烈的攻击:“你就作吧!冻死算了!我不会管你!”几句狠话下来,家人哪里看得到你的关心,最后孩子不愿敞开自己,亲子关系也变差了。别再用豆腐心去合理化你的刀子嘴,刀子就是刀子,带给孩子的只有伤害。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原创
2023年0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