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家 庭
全部 |家 庭
家风如雨立德树人◆ 万寿路街道翠微路社区   梁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风是一本书,写满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它是最无痕的教育。纵观历史,回顾无数曾辉煌一时的家庭,其家风各有千秋,有不少可以称之为传世经典: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名留千古,一个“忠”字便是岳氏的家风;曾国藩以“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勉”就是曾氏的家风;周恩来为家人立下10条家规,“清正”二字贯穿周总理的一生。勤俭、正直、孝悌、清廉,读着这些伟人的家风家训,着实令人动容,也令人心生敬畏。和大部分人一样,我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从小并没有受到过有关家风家训的专门教育。家风家训却是“不成文”,是看似无形,却又真实存在的。记忆中,家训是什么?它是家里老人唠叨至今的“口头禅”,是孩提时要守的“规矩”,是如今整个家庭每个成员待人接物的“处世金针”。日复一日,它犹如一把高悬的戒尺,始终规范我们日常生活行为,早已悄无声息地融在我们生命中,浸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里。从小父母就告诉我见人要主动打招呼,要有礼貌;要有爱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的帮助别人;对人要真诚,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做任何事都要尽心尽力,遇到困难时不轻言放弃;过日子要细水长流,不能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该拿的不伸手等等。除了提醒,叮咛,他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比如饭桌上的礼仪,要等长辈先上桌、先动筷子,不能在盘子里乱拨弄,不能浪费粮食;勤俭持家方面,父母总是跟在我们屁股后面关灯,洗碗洗衣服从来不会开着水龙头,剩下的饭菜总是舍不得扔,下一顿热热再吃;待人接物上对别人特别真诚,无论什么事总是选择自己吃亏;在努力生活上面更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父母虽然学历不高,但是为了家庭、为了子女起早贪黑、全力以赴,每人都练就了一门好手艺,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让我们姊妹几个衣食无忧,还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坚韧不拔、努力奋斗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长大后,我也不自觉地按着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着,如今,我也有自己的家庭,也是孩子的母亲,我也会像父母教育我那样教育我的孩子,也会不遗余力地保障孩子的教育,让孩子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今天,我想我们不仅要感谢历史长河中如繁星般璀璨的先贤们,更要感谢自己家中的长辈们、身边的朋友们,是他们以自身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人生的标杆,指明前进的路。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延续亦是国风,国家如树,本根不摇则枝繁叶茂。弘扬华夏文明礼仪,我们的举手投足间,也会如春风细雨般浇灌着下一代,滋养着他人。因此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用传统美德自省自律,每个家庭都把优良家风世代传承,祖国这棵大树必将永远繁茂!来源:廉洁海淀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8月02日
我们的家,是一个温馨和谐而美丽的五口之家。我、老伴、儿子、儿媳妇和一个可爱的小孙子。老伴是军队退休干部,儿子、儿媳妇都是军队现役军官,小孙子上小学六年级。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老伴请一位书法家来家聚会,饭后他说:“你们把这个家经营的真好,我送你们两个字吧。”他现场给我们写下了“和美”二字,寓为“和谐美满”之意。三十多年过去了,这幅字现在还挂在我家的墙壁上。那么。怎样去建设经营好一个“和谐美满”的幸福家庭呢?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高下的重要标准之一。公婆在世时,我们一家三世同堂。老伴是军人,单位在外地,不常回家;我一个人带着儿子,并经常把公婆接来北京住。在感情上,我把公婆当做自己的亲生父母对待。在生活上,对公婆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自从进了婆婆家的门,公婆的衣服从里到外包括鞋袜都是我们给老人买。婆母是小脚,穿鞋是个大问题,我们找遍了北京城,只有前门大栅栏鞋店能买到婆婆穿上合适的小脚鞋。每次在大栅栏鞋店,皮鞋布鞋一买就是好几双,婆母每次穿上我买的鞋,高兴地都合不拢嘴,她逢人就夸我,说只有我买的鞋穿着合脚,走起路来稳当。在和公婆相处生活的日子里,我尽全力让老人饭菜吃得营养可口,衣服穿得体面舒适,身上不缺零用钱。婆母当着她三个姑娘的面说:“你们三个女儿都比不上我这个小儿媳妇对我孝顺。”热心帮助解决公婆家其他兄弟姐妹家中的困难,让公婆放心开心地安度晚年。公婆共有六个儿女,大姑姐家中孩子多,生活困难,特别是大女儿考上高中后,学校离家远,没人照顾,这也成为公婆的思想负担,整天不放心念叨,我就主动要求把孩子接到北京借读,由我来照顾,直到上完高中考上大学参加了工作。二伯身体不好,家里孩子多,生活条件稍差一些,我们又把二伯家的小女儿接来北京上学,直到考上军校。那些年,老伴不在身边,我既要上班,照顾公婆的日常生活,还要管好几个孩子。我虽然累点,但为了这个大家庭,我毫无怨言,只要能让公婆思想上没有压力,平安健康,顺心幸福地安度晚年,这也算我尽了最大的孝心。那时候,邻里乡亲们羡慕地对公婆说:“有这样贤惠善良的儿媳妇是你们前世烧了高香。”还有人称赞说我是一个受人尊敬,有善心,有爱心,有修养,有丰富内涵的人。其实,我和大家一样,只是做了一些我应该做的事情。家和万事兴经营好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和付出。一直以来,我们全家人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热爱生活,和睦相处,深受小区邻里的好评。儿子和儿媳妇从结婚到现在,都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从来没有分开住过。如今,小孙子都十二岁了,也是我和老伴帮助带大的。我的老伴是一个为人耿直,敢于担当,对家庭有爱心、负责任的人,退休后学会了买菜、做饭和干家务活儿,闲时写字作画,生活很充实。小孙子从上幼儿园到现在都上六年级了,都是由老伴负责接送。我和老伴主要是管理好家里的日常事情,带好小孙子。我们对儿子、儿媳妇的要求是:不为家庭事情分心,干好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由于家里主要由我和老伴负责打理,各项家务事情落实得井井有条,从而解除了儿子、儿媳妇对家庭和孩子管理的后顾之忧,他们在单位努力学习,团结同志,工作认真,以诚待人,出色地完成了各自分管的工作任务,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多次立功受奖,并受到了组织上的提拔重用。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每个家庭成员来讲,人人都是受益者。我们的小孙子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虽然年龄小,但他心地善良,聪明懂事,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在学校长期担任各年级的班干部,写一手漂亮的好字。在老师和老伴的帮助指导下,多次获得各级组织的书法比赛大奖,小提琴也通过了技术八级。所以说,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每一个家庭成员是多么重要!经营好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是需要用爱心去浇灌的。在我儿子和儿媳妇的结婚典礼上,老伴就向亲家说:“我和老伴会把儿媳妇当自己的姑娘来养的。”儿媳妇进门这十几年,我们也是这么做的。我们就一个儿子,怎么对待儿子,就怎么对待儿媳妇,不偏心,做到一视同仁,家务活儿尽量让他们少做或不做。我每天给全家做好三顿可口的饭菜,孩子们的衣服来不及洗,我就帮他们洗净,晾干,叠好。我每天早晨6点烧水做饭时,先给孩子们每人晾上一杯温开水,他们起床后不凉不热喝到嘴里正好,吃完饭后安心去上班了。就这样十几年如一日,虽然辛苦点,但看到孩子们的成长进步和家庭的和睦温馨,就是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在我和老伴的传、帮、带动下,儿子和儿媳妇也很懂事,经常给我和老伴买衣物,给家里添置一些生活用品,主动带我和老伴去医院检查看病,有时间就帮我做饭,洗碗,搞卫生。小孙子也学会了揉面,包饺子,洗碗,打扫卫生,倒垃圾。全家每个人出家门打招呼,进家门有问候,真是其乐融融,美满温馨。我认为,再美好的家庭,没有一点矛盾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家庭成员之间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关怀,多一份宽容,及时化解矛盾和问题,家庭就会更加和睦和谐,美满幸福。与人为善,邻里和睦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们大家谁都有家,有家就有邻居。邻里之间能共居一地,左右为邻实在是一种缘分。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多年来,我们家的邻里关系一直都处理得非常和睦友好,邻里之间如同兄弟姐妹一家人。对处理好邻里之间的良好关系,我的体会:一是要真诚相待。俗话讲:“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你对邻居以诚心相处,邻居对你也会以真心相待,邻里之间见面,一个微笑,一声问候,就拉近了相互间的距离。只有这样坦诚相处,友好往来,邻里之间才能在和谐美好的气氛中生活。二是互相帮助。我家小院里种的菜,经常会给邻居们拿一些,大家共同分享。有的邻居外出几天,让我们帮忙关照一下家中的安全,有的把家里的钥匙交给我们,让定期帮他们给养的花浇水。这既是相互帮助,更是一种邻里之间的信任。经常是老家捎来好吃的,家里做了特色饭菜,相互之间送点,大家共同享用。还有邻居让帮忙给孩子找对象,这几十年来在我的努力下,已经促成了十多对美好的姻缘。邻居和亲友家有了下一代,也让我帮忙给孩子起名,有时候查字典和相关资料经常到晚上一二点钟,经我手起名的孩子不下10人。一些老邻居的孩子见面一叫名字,家长就说,你这响亮的名字还是王奶奶给你起的。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语时,我心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三是为邻居排忧解难。在我们相处的邻居中,凡是遇到家中困难,需要帮助的,我们就热情地尽一些微薄之力给予帮助。比如有的家中资金周转不开,我也是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使邻居渡过难关。小区有外来打工的环卫人员、保洁人员有困难,我们都热情的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家里多余的,暂时用不上的日用品、被褥、衣物、家具、儿童玩具,都送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友爱、和谐、温暖。老家村里修路,盖小学校,打电话筹款,我们全家每个人都从自己工资里拿出一部分给予赞助,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尽管这些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但是,我感到大家有缘住到一起,就和一家人一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邻居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大家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谐温暖,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另外,我还和老伴积极地报名参加社区志愿者的各项活动,比如执勤巡逻,唱歌跳舞,参与社区的安全和环境卫生管理等,为活跃社区的文化生活,传播正能量,把我们的社区建设得更加和谐美好尽一份自己的微薄力量。来源:廉洁海淀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29日
 家是教什么?家是教孝顺的地方,家是教责任的地方,家是教付出的地方。要能感受到父母的辛劳,“冬则温,夏则凊”、“亲所好,力为具”,时时能看到父母的需要,那他就能时时看到别人的需要。一个家长给孩子一生最大的财富,是他的德行,是他的智慧,他要能高瞻远瞩!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已经踏出社会了,才哭哭啼啼回来跟我们说:妈,我为什么跟我们的同事都处不好?为什么我到处看人不顺眼?那他会烦恼一辈子。而他那一分处处替人著想的心,源头在哪?就在《弟子规》这一句,“冬则温,夏则凊”、“亲所好,力为具”。他在时时体恤父母冷不冷,父母渴不渴,父母现在的心里好不好受,他时时能用这种同理心去感受父母的需要,他也同样的内化以后,会感受到一切人的需要。他已经拥有人生最大的财富,那就是人和!因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我们为人父母者,哪个人不希望孩子在学校、在社会当中,受到他人的尊重恭敬,受到他人的关爱、爱护?这是每个父母所期望的。天底下没有自己掉下来的馅饼,要求这样的结果,那要种好的因才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扎下来处处替人著想的心,他就拥有了成就家庭、成就事业最重要的一个根基,就是人和。中国话讲,家和万事兴。同样的,企业只要和了,那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成就。  所以诸位朋友,我们在学中国文化当中,中国文化小大是非常圆融,小到一个人的修身,修养自己,大到治国平天下,道理是相通的。家能和,就可以治国。你看以前这些留名青史的读书人,他都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那都是从他的修身、齐家的道德学问当中,自然成就出来的。来源:弟子规公益网  
发布者:文以化心
2022年07月25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父亲在京郊一家国营农场上班。当时,我上中学,一到暑假,他就带我到农场去。他递给我一把镰刀和一个筐,指点我到地里割草,然后告诉我将草卖给农场奶牛场。一个暑假下来,我挣够了下一个学期的书本费。烈日下割草,周身似火烧,汗水透衣衫,两手起血泡。我有点儿不想干了,父亲说:“割草这活儿,是苦是累,但能磨练你的意志,养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你割累了,可以找个树荫处,歇会儿再割,不能有不想干的想法。”一天,我割草到了农场梨园。我躺在梨树下休息。我口渴难忍,摘了一个梨,三下五除二,就吞进肚内。返回父亲住处后,我对父亲说了吃梨的事。父亲说:“你怎么能随便吃园子里的梨,明天要把梨钱交给农场!”接着,他给我讲了“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的故事。父亲说,解放军战士不吃老百姓的苹果,你为什么要吃果园里的梨呢?你要知道,我家祖祖辈辈没有白吃别人东西的家风。祖辈告诉我们要树立公私分明、艰苦奋斗的好家风。打那天起,我记住了父亲给我讲的故事,割草再渴再累,也不敢再摘农场果园里的梨吃了。后来,我通过学习中共党史,更深入地了解了父亲几十年前给我讲的故事。那是1948年秋,辽沈战役在即,东北野战军某部九连驻扎在锦州城北的温滴楼乡附近,连部借住在一位老大爷家。一天,司号员小李和通信员小张帮助这位老大爷打扫完果园,小李在树下捡了一个带疤的小苹果。吃还是不吃?小李犹豫不决。小张发现小李的举动后,当即批评了他。后来,他俩将这件事向指导员赵云鹏汇报了。赵云鹏以“带疤的小苹果该不该吃”为题,要求各班排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大家认识提高了,一致认为:“小苹果无论多少、无论带疤不带疤,都是老百姓的财产,不管大小都代表老百姓利益。”“群众的一针一线都不能动,带疤的苹果也不能吃。”之后,毛泽东同志通过战报及其他途径,了解和记住了解放军战士不吃老百姓苹果的故事。时隔8年后的1956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这个故事来阐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极端重要性。他说:“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这是毛泽东同志首次讲“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的故事。之后,他于1971年视察大江南北时和1972年建军45周年的重要批示中,又讲了“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毫无疑问,“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的故事,也是当前进行党史教育的生动教材。实践证明,多年来,毛泽东同志所讲的“人民的苹果”,已成为解放军战士加强纪律性、保持艰苦奋斗本色的代名词,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保持廉洁、密切联系群众的代名词,更成为好家庭树立好家风的代名词。为什么父亲当年给我讲解放军不拿不吃老百姓苹果的故事呢?我通过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的苹果”的论述,进一步理解到父亲这样讲目的有三:一是教育我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公私分明,不拿公家和群众的一针一线;二是教育我遵守纪律,规规矩矩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三是教育我艰苦奋斗,发扬人民军队的好传统好作风,传承祖辈的好家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好人。我吃了一个梨,挨了一顿批评。这顿批评,我一辈子铭记在心。几十年来,我始终没有忘记“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的故事。现在,我虽然退休了,但我仍然要深入学习毛主席关于“人民的苹果”的论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永远发扬好传统好作风好家风,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来源:廉洁海淀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25日
二十四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分三个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个人层面的。   家庭是社会基本单元,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层面的要求落到实处,其载体必然是每个家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八个字既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每个家庭的家风家训形成和凝聚之遵循和依据。我们家是百年铁路世家,三代铁路人。1919年,十九岁的爷爷从河北省宁河县(现天津市宁河区)逃荒到东北的四平街,成为铁路工人,紧接着爷爷的两个弟弟也到铁路工作。爷爷一家沿着四洮铁路一路向北,最后落户在该路的终点洮北区。父辈兄妹三人,也都在铁路工作。到了我们这一代,我和我老伴及我的妹妹,也在铁路工作到退休。铁路企业的特点是“高、大、半、全”。高,是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国铁的调度中心是负责指挥全国铁路运行的火车的;大,是大联动机,机、车、工、电、辆各部门、各工种是一个有机的联动机似的整体;半,是行动半军事化,工作中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服从指挥;全,是全天候工作,无论是风霜雨雪,还是年节假日,火车照常开行。铁路的路风建设和管理比较完善,身为铁路工人,必须严格遵守铁的纪律。特别是那些为旅客和货主服务的窗口单位,要恪守“国内通过铁路看社会,国外通过铁路看中国”的文明建设理念,在路风建设方面,铁总还提出了“严字当头、铁的纪律、团结协作、优质服务”的十六字要求。几代人铁路工作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坚定信仰,崇尚文明的思想意识也必然反映到家庭生活中来,我和老伴及我们的两个孩子四口人都是共产党员,儿子和女儿都是在学校读书时加入了党组织。“活到老,学到老”是我们的治家信条。虽然我们退休十几年了,每天除了看孙辈外,还坚持听新闻、看电视、到铁总老年大学学习,我还被单位返聘搞过一段文字工作。老伴比我还忙,除了在铁总老年大学报了好几门课程外,她还是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五号院的小区治安巡逻,长安街延长线上的站岗值班,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从不叫苦叫累。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后,按照社区安排,每次都准时到小区东门站岗,她礼貌待人,微笑服务,一丝不苟,从不马虎。在家庭管理教育上,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坚韧不拔、诚实守信、遵章守纪、乐于助人等等,是我们家庭成员的行为和处事准则。坚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字底线。我上有老母,年纪已达98岁,仍然精神矍铄。外孙子9岁,大孙女不到两岁,孙辈在孩子们的在教育下,也是提倡自立自强。在对后人的教育中,我们坚持理性思维,采取同志式、平等地沟通和交流。我们常常叮嘱孩子们要认真办事,清白做人;要耐得住寂寞,抵挡住诱惑;工作中遇到挫折,不气馁,不退却;对流言蜚语,沉着冷静应对;对于造谣中伤,则付之一笑。告诫孩子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事业上,不要投机钻营、搞关系;不要做面子活,要苦干、实干。所以,孩子们都学有所成,成了家、立了业。儿子、儿媳,姑娘、姑爷四个人的学历中,起点是硕士,还有博士和博士后。在单位,他们也都独当一面,成了上级放心,下级满意,同级认可的中坚和骨干。孙辈也是德智体美劳的好学生。在遇到重大事情的时候,我们家庭成员都和党和政府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这次疫情爆发,我们积极主动地按上级的要求去做。比如女儿一家去年三月从国外回来,除了按照规定隔离十四天外,又继续自我隔离了一个多月,外孙子才和我们见了面。开始接种疫苗后,我们不是左顾右盼,而是积极参与,为形成防疫的天然屏障付出了绵薄之力。时间如梭,北蜂窝五号院我们已经居住了十二年了,这里的一草一木让我们倍感亲切。我们爱五号院,也更爱永红社区。正像诗人艾青所写的,这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两个百年”的梦想我们赶上了第一个,真是兴奋不已。能亲身参加建党百年的纪念活动,也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幸事,更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在庆祝建党百年的日子里,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和我的家人们要继续恪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字要求,把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家风建设得更好。来源:廉洁海淀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22日
《弟子规》提醒我们“父母教,须敬听”,是大有深意的。有人就说了,父母说错了怎么办?难道父母的话都是正确的吗?这个关键解决我们内心有没有那股劲儿的问题。忤逆不孝,有很多时候并不是从外在行动上去看的。外在行动上,绝大多数人可能还不错,还说得过去,不会骂父母,不会打父母;自己挣钱了,还会给父母一些赡养费,还会供养父母的衣食住行。与父母相处,最难的,是孔子说过的“色难”。“色”源于哪儿呢?源于心。心中要是憋着一股劲儿,这个“色”就柔和不下来,所以说“色难”。但实际上讲的是心顺不顺畅。为人子女的跟父母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的心灵沟通关系,这个非常关键。当你不服气的时候,当你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父母批评你了,你怎么办?你是按照自己那套来呢,还是愿意把自己的内心清空、归零,恭恭敬敬地把父母教诲的内容,全然地聆听、吸收进来?这个很关键。你这种状态决定你一生的命运。跟父母之间有劲儿拧着,心里不服,选择性听父母说的话,又选择性忽略父母的很多教诲,这会导致你面对师长、面对领导的时候,将这种与父母相处的模式,不知不觉中就移植过去了。师长教诲的时候,你也可能心里拧着一股劲儿,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保留自己小小的看法,梗着小脖子,很有主意。这个状态会导致你难以从师长那儿真正获得真传。我们知道学习都要“求真”。这个“真”,真理的“真”,从哪里来呢?我们假设给你传授学问的人讲的是真的,他是真心诚意地来传授,那你能不能受教呢?关键就看你跟师长之间心意是否相通,不在于别的。心里拧着劲儿的时候,《学记》说了,会出现一种现象,叫“燕辟废其学”。“燕”,意思是亵慢、亵渎、怠慢,不当回事。“辟”是老师授课的时候所举的案例、所打的比方。“燕辟”,就是拿老师讲的这些不当回事,心里有自己的一套主张,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现代倡导人性平等的理念,人人有思想的自由,人人有表达观念的自由,人人有方方面面的自由,好像学生在老师面前,也有保留自己意见、个性的自由,这是一种思潮。那么这种思潮是否正确,是需要沉下心来仔细辨析的。它到底会把你领到哪条路上去?它倒是让你保留了个性、张扬了自我,但是人类的学问,真理的传承,确实需要一棒一棒交接的。过来人的经验,过来人的阅历,如何能有效地被我们接受,让我们受用,让我们少走弯路,少交不该交的学费,这一点我们是需要深思的。中国自古的教育理念,从倡导父慈子孝,进而过渡到师生之间的心意相通,你内心不拧着劲儿了,才能在关键的时刻,在那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的点上,把师长真正要传承的东西领悟过来。如果心中还在起一种逆反,自然自废其学。“废”就是荒废的意思,自己把自己的求学历程全部废掉。表面上也听了,表面上也学了,也交作业了,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各样的任务了,但这是假象,这只是表面的东西,最后学出来的效果大打折扣,关键就在这里。很多人都是因为在原生家庭中,跟父母之间的相处出了根本性的问题,导致学不着真东西 。再进一步,你毕业了,得去工作了,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它是群体性的、组织化的,你是在一个团队之中,有分工,有领导,有下属,还有同事。一个人的成长,实际上是离不开团队领导的栽培、提携的。《中庸》有这样的话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 而治矣。”“在下位”者,如果不能从领导那里获得某样东西,就算交给他一个团队,就算交给他一摊事务,他也很难管理得好。因为你无法从上位者那里所收获领导艺术、管理之道。你没法从领导如何带团队、驾驭局面上领悟其中的微妙之处。因为你心中也不拿领导当回事。为什么?因为在家里,你习惯于不拿父母的话当回事,个人的主见很强,比较自以为是吧,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失之交臂”。领导带下属,再让咱们带各自所分管的团队,很多东西也是,他并不是跟你说了什么,给你写了什么,给你发了什么文件,你才知道怎么回事,很多时候你要静下心来,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心体察领导。比如说在开会的时候,他怎么组织,会议怎么进行 ;在处理一些棘手问题的时候,他是从哪儿入手的?他是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他又是如何在利益诉求有冲突的各方之中,找到那个最大公约数,及时把问题化解的?这些都需要你静下心来,恭恭敬敬地用心去体察,你才能领悟得到。所以很多人,往往栽跟头都栽在年少轻狂、自以为是上面,不拿过来人当回事,这是要命的地方。你学东西没学到真的,真正干事业的时候,又领悟不到具有现实意义的管理艺术、管理之道,你说你到底能干成什么,到时候不栽跟头才怪。所以原生家庭中跟父母的相处,几乎可以决定你未来求学、做事业等方方面面的轨迹。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21日
我们伟大祖国,泱泱五千年文明史,这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家风、家训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而且是对中华民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曾讲:“希望大家注重家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何为家风,我认为,这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在思想、意识、为人、处事等诸方面所形成的、无论是成文或不成文行为准则或规范、规矩,不同的家庭或家族有着不同的家风。我的家乡在冀中农村,我们的家族虽然没有成文的家风,但是有着一代又一代传承的家风,那就是耕读传家。我的曾祖酷爱读书,除了农田劳作外,就是读书自学,要做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经多年的努力终于在清末考取了秀才,实现了做文化人的梦想。我的祖父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师范学校毕业的教书先生,成为了当地少有的知识分子。我父亲很小的时候就被祖父带到他的课堂,为的是边看管边教学,自此父亲从小受到文化的熏陶。他们那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做有文化的人报效国家。但是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空有想法,报国无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重了国家和人民的苦难。知识分子总是最先觉醒的,八路军来到冀中,在党的教育下,我的祖父在1938年1月加入了共产党,担任了村里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并利用教师的职业担当起党的地下交通员。在祖父的影响下,我的父亲在1939年5月加入了党组织,年龄还不到十五周岁。他们都以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开展抗日斗争活动,向学生们灌输抗日救国思想。父亲因工作出色,在1941年初被党组织选派到华北联合大学深造(华北联合大学也即抗大五分校)。一年毕业后被派回家乡,开展敌后抗日斗争,这期间正遭遇日寇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当年抗日斗争之艰苦可想而知。抗战期间,我的奶奶不但支持家人干革命,她老人家还亲自为八路军做军鞋、救护伤员,奶奶家成为了地下联络站和保垒户。抗战胜利后,除了担负地方工作,我父亲还作为晋察冀日报的编辑、记者,专题报道冀中军民在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事迹,期间我父亲还参加了解放石家庄、太原等战役。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父亲的几个弟妹自解放战争起先后加入了党组织,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工作中也都学有所成。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作为外交官,曾长年被派驻在国外,但是,他仍然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与进步。在多年的通信中始终在念念不忘地督促我们,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如在四十多年前,我刚刚大学毕业,回到工厂上班,父亲在来信中教育我;“工人推荐你上大学,也学到了一定的知识,今后的问题是如何很好运用这些知识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把书本上的东西用于实践。今后与工人师傅的关系更当注意。刚去学徒时如关系不好,无非说干部子弟不好惹。现在加了大学生头衔,弄不好会说骄、娇二气,所以,关系一定要搞好,而关键还在于虚心二字”。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兄妹四人全部完成了大学学业,其中三个弟妹还都在教育岗位上,做着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也算是继承和弘扬了家风吧。现如今,我已是退休多年的古稀之人,但是家风的影响早已融化在血液中,离岗不离党,退休了依然可以尽自己所能、力所能及的为党工作。退休后,我参加了区老干局组织的老干部理论学习中心组,为的就是能不断地加强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能紧跟党中央,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做到与时俱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理论组不但坚持学理论,还要写作,在十年间,我在《北京市老干部》《海淀老干部》杂志及有关报刊发表了文章60余篇,约十几万字,主要是汇报学习的心得、体会,从思想上保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对家风的论述,指出了家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良好的家风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良好的家风、家训必须要与社会时代潮流相契合,才是好家风。在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上,很多革命先烈和我们党的领袖们所展现出的良好家风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必将激发我们更加奋勇向前。今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国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道路擘画了宏伟蓝图,我们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拼搏。在这奋进新征程的关键节点,党中央做出了全党学党史的重要决策。通过学党史,悟思想,做到红色基因永传承。奋进新征程,就要求我们全党,全国人民必须要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弘扬优良家风、家训就正是“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大力弘扬优良家风,为新征程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新的贡献。来源:廉洁海淀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19日
“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训,一直在我公婆的身上体现着,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我当时与我公婆第一次见面,就觉得他们都是朴实、善良、和蔼可亲,容易让人比较亲近的人,同他们生活久了也就对他们的事情有所了解。我的婆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化,在家伺候公婆、照顾孙女。公公在城里面上班,都是婆婆一个人里里外外忙家里的活计。我听村子里面的人说,我爱人的奶奶在床上瘫痪了7年,都是婆婆尽心照顾,奶奶在临走的时候身上都没有褥疮,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一般人都很难做到的,何况是儿媳妇。婆婆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她能够把家里上上下下安排的井井有条,她从来不发脾气,也不大声说话,从她嫁入这个家里一直到她去世,得到的都是大家对她的认可和好评。我爱人的爷爷在解放前是一名地下交通员,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战争年代他冒着生命危险给交通站送情报。解放后,他当了村长,带领村民致富,听我婆婆说他从来不往家里多拿一粒粮食,多记一个工分,铁面无私,直到他岁数大了,干不了了,才解甲归田。村子里给他分了一块地,离家近,他不要,他说我不能占公家的便宜,于是他就在离家挺远的地方找了一片地,从开荒开始,没有水源,他就用三轮车蹬着从家用水桶带水,一点点浇地,每到收获的季节他就把作物分给大家吃。每年春节的时候,镇上党组织或者是村上的领导来慰问他,他总是说不用来看我,你们挺忙的我啥都不缺。爷爷的一天三顿饭都是我婆婆给做,特意给他留出来,刚开始我不理解,婆婆说你爷爷回来吃饭都是看日头,不用去地里找他,每次等爷爷吃完饭婆婆又再洗一次碗,从来没有听到过她抱怨一次。我与婆婆相处了整十年,从来没有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我记得每到腊八节她会头天把豆泡好了,早上6点起床打开炉子熬粥,等我们起床了就能喝上香甜的腊八粥,她说用炉子熬得好喝;每到粽子节她会提前给你包好了,等你回来吃;每到桃子下来的季节,她都会骑着三轮去赶集,买回来收好了,等我回去吃。有的时候等我回去的时候桃子都放长毛了,不能吃了,我会跟她说,妈以后不用给我留,您自己吃吧。我知道这是她的一份心意,被人惦念的感觉真好。2002年,我家拆迁了,搬到了清河,住上了楼房,我邀请公公婆婆来我家过年,每年都给婆婆红包,那年我跟我爱人商量用我的工资给她买对金耳环,晚上我买回家给她戴上,她很高兴,非要给我钱,我说是我孝敬您的,不用给钱,您从来没有舍得给自己买过一件像样的东西,这些年来都是为了我们操劳了。过了几天,婆婆他们回到了老家,晚上打电话告诉我们,她把钱放到了我家台灯下面,说你们给我买了我就知足,不能让你们花钱,你们挣得也不多,听着电话,我的眼泪就不由得流了下来。2004年11月份,我的婆婆突发脑干出血离开了我们,她都没有留给我们去照顾她的机会,“子欲养而亲不待”。婆婆的突然离世,是我这辈子的痛,每年清明扫墓的时候,我都会心里默默地跟她说,妈我下辈子不做您的儿媳妇,我想做您的闺女,那样的话我就能跟您待的时间长些。如今,一晃10多年过去了,我的孩子也长大成人了,也有出息了,在2020年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老人们都说,家长是孩子的影子,孩子会受家长的影响,他虽然是男孩子,但是他特别的贴心,会请我们去看电影,会请我们去吃大餐,会给我们买礼物。我爱我的家,我喜欢我的家风家训,它是我做人做事的准则,“孝敬父母”为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样,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希望朋友们记得: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孝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别应了那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来源:廉洁海淀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