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传统文化
全部 |传统文化
2006年的初春,东北的大地乍暖还寒,抚顺大伙房水库之滨小青岛的“三慧寺”正在举行大型法会。一位仙风道骨的比丘尼闯入了辽宁省佛教协会会长照元老和尚的法眼,她圆满的相貌、威仪的举止、一身的浩然正气,让老和尚为之一振!法会后,这位比丘尼随众僧步入方丈室,虔诚的给照元老和尚跪拜顶礼。老和尚慈悲的问:“你从哪里来啊?如何称呼?”她起身回老和尚:“我从高旻寺来,晚辈法号释明殊。”老和尚又问:“在高旻寺如何修行啊?”明殊答:“诵华严。”老和尚点点头:“我年轻的时候,在栖霞山学习,去过高旻寺,它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全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是驰名中外的扬州八大名刹之一,好地方啊。那里都是一心学参禅,没有一点闲岔打搅。在那修行的先要立定冲天大志,长则以悟为期,短则三年住满,若无此决心,是不必进堂的。进堂以后,整天到晚,不是讲打死你们,就是说拆你们的骨头。知识浅一点的人,一听此话,吓得魂飞云外,魄落荒丘,赶快打主意跑路,逢人便说:好大的规矩,吓死人啦,这不是住禅堂,简直是要我命的。少数人能领会和尚的意图,是令学人先忘我相,先去我执,再令明心,见自本性。明殊啊!你能在那里修行,不简单,难怪我见你气宇不凡!”明殊连忙起身问讯老和尚:“您过奖了,晚辈还差得很远,请师父多多指教!”照元老和尚饶有风趣的问:“高旻寺的华严妙韵让我记忆犹新,你可否唱唱华严字母,让我们北方僧人欣赏欣赏啊?”明殊缓缓站起,向满堂的僧人行礼,于是那纯正的南国华严唱腔,便回荡在辽东的山谷中,一时满堂僧人法喜充满,无不为之赞叹。妙音未落,掌声四起。僧人们还沉浸在美妙华严的境界之时,年近古稀的抚顺市佛教协会会长姜老居士起身来到两位比丘尼前和蔼的说:“明殊师父,我代表抚顺的信众,请求你留下来吧!因为我们抚顺还没有尼众寺院啊。”姜会长的话音一落,照元老和尚跟着说:“我们北方诵华严经只诵了一半,因为华严字母没有人会唱,所以东北只有半部华严啊!在三藏十二部佛经中,唯有华严经中有唱诵。”明殊谦卑的说:“建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啊!”姜老会长满是欢喜的跟照元老和尚说:“老和尚!老和尚!给我们这个庙起个名吧,我来批这个庙。”老和尚闭上眼睛,满堂僧众鸦雀无声,仿佛期待着一个新的生命诞生!老和尚微微睁眼道来:“海林禅寺。”十几个春秋过去了,照元会长、姜会长都驾鹤西去。宏大的“海林禅寺”已经屹立在抚顺县同安村的深山翠谷之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海林禅寺这艘远航的法船,正以佛法的大乘精神、纯正的禅宗风范,教化着一方百姓,引领四众弟子,诵唱着千古不绝的华严圣韵!这正是:不忘初心妙韵来,方得始终不住空;放任潇洒一世界, 终成无畏见弥陀。【作者简介】行者(笔名)从事记者工作30余年。曾经担任过市级佛教协会和省级佛教协会主办的佛教杂志主编。现己退休,告老还乡,深感余生如少水鱼,抓紧闭门改过,不负此生。
发布者:般若行者
原创
2020年11月28日
2005年的2月3日那天晚上,家住吉林市的张艳伟包完饺子,正在家里等待儿子下班回家,等来的却是儿子为解救一位被人骚扰的姑娘而被人用刀捅死的噩耗。遭受这一沉重打击,这位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她的心里充满了委屈和仇恨,一心想着为儿子报仇,发誓哪怕倾家荡产打官司,也要让主犯“以死抵罪”。在法庭上,她才知道,杀死儿子的主犯王某,从小就被离异的父母抛弃,是奶奶捡垃圾拉扯大的。当这位老人在法庭上一再给张艳伟夫妇下跪,“希望留孙子一命”的时候,张艳伟看都不看老人一眼,她在心里告诉自己,“看她一眼,扶她一把,让心里升起一丁点儿同情,就是对不住死去的儿子”。一审判决,主犯王某被判处死刑,随后上诉,这场官司直拖了近两年。但任凭法院一次次调解,希望张艳伟“给孩子一条活路”。可她从没想到过“宽恕”这两个字。在那两年里,她几乎每天都会躲在房间里哭。从儿子走后的第五天开始,她就开始把对儿子的思念,写进永远寄不出去的一封封信里,然后几乎每隔两三天,她都会去那个寄存儿子骨灰的“小格子”前念信。这些信陪伴着这个母亲,度过了生命中最为痛苦的两年。儿子走后,这个母亲几乎不再看电视剧、不再看“唱歌跳舞的节目”,她只看央视12套的法制节目。有一次,她在一期节目里竟然看到,有一名工人因为不满工种变化,冲动之下伤害了女老板,后来,老板做了开颅大手术,脑袋里装了钢管,面相毁容,可最后这个女老板却原谅了这个工人,还亲自去监狱看望这位仇人,希望他改造好,等他出狱后,还进她的厂子。她心头燃烧了两年的复仇之火开始熄灭。直到有一次,她在给儿子写信的时候,一个宽恕的念头突然间一闪而过:“如果这个杀人的年轻人被处死,是不是又会多一个像自己一样生不如死的老人?”她一次次地说服自己,最后终于接受了法院调解。主犯的死刑被改为了无期徒刑。调解后,那个老人跪在法院的过道里,抱着张艳伟的腿,流着眼泪感谢说:“好闺女,我捡破烂养活你,管你一辈子!”她扶起了这个老人,哭着说:“您多保重。”和解后,她跪在儿子的墓碑前说:“儿子,妈妈知道,你不会怪妈妈的,你那么善良,你是会赞成妈妈这样做的。”这位母亲通过两年的心灵挣扎,终于明白了,如果用报复来回应伤害自己的人,这种自以为是正义的反击其实同样也是一种恶,人不能以恶制恶,以屈辱还屈辱,那样只会陷入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中。慢慢地,在她的心里,除了沉甸甸的思念之外,又多了一样叫宽恕的东西。她真的不再那么恨了。在给儿子的一千多封信里,她几乎从没骂过那个凶手。甚至面对记者,这位脸色苍白的母亲也小声地说:“对不起,我不愿透露杀我儿子的那个孩子名字”。许多人感动于这位伟大母亲的宽容,向张艳伟伸出援助之手。儿子的女朋友来到她身边,陪她住了三年;儿子的同学每年年三十都来陪夫妇俩吃团圆饭,有的小伙子直呼她“妈妈”。在另一个国度伊朗,刚刚发生了一件与张艳伟义举同样感人至深的故事,2014年4月19日,一名19岁杀人犯在即将被实施绞刑的时刻,得到被受害的母亲宽恕而得救,这位母亲亲自冲上刑场,从绞架上将这位杀害自己儿子的青年解救下来,被救青年的母亲当场跪倒在这位伟大的母亲脚下,两位母亲相拥而泣。看来,虽然宽容那些曾经伤害我们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原谅对方的错误甚至罪过,就象这些失去儿子的母亲一样,不但会用宽恕为自己祛伤解痛,还会拯救一个罪恶的心灵,甚至挽救另一个不幸的家庭。当一个人能够宽恕别人时,心中的怨恨消除了,就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当然心理就很快能够恢复平静。记住,惟有弱者才会复仇,强健的灵魂是宽恕的。 那就让宽恕打开和解之门吧,今天的敌人将会变成明日的朋友。 【作者简介】刘卫(网名法卫,号法卫居士),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抚顺市国学交流协会理事。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多年来从事传统文化事业旳宣传和研究,通过学习践行《弟子规》,先后编写出版了《绿色之旅》、《幸福人生之钥》、忏悔录《我错了》,为抚顺市传统文化学校主编了《太阳升起的地方》一书,特别是近年来对堕胎現象的深入研究与思考,编写出版了一部系统论述堕胎真相的科普书《生命之痛》。志在借文学之笔修正"我见",弘传圣贤教育。
发布者:南溪
原创
2020年11月27日
妻的密友找到我,述说她婚姻的不幸。苦水倒了一晚上,越说越不平,越说越可怜,到最后,苦水汇成了滔滔江水,倒出来的是一位只知在外吃喝玩乐、夜不归宿、谎话连篇、身负近百万股债的十恶不赦的坏丈夫。她声言一天也不想跟这样的男人过下去了,必须断然离婚才能得解脱。可当我上门见到这位工作在政府机关的“被告人”时,却发现面前这位说话慢条思理、举止文质彬彬、面对妻子毫无顾忌的指责不但不急不恼、不作抗辩、还亲自下厨给我和他的妻子做出一手佳肴美味的男人,怎么看都与妻友所控诉的那个负心人对不上号。看着这位吃着丈夫做的饭菜、身居100多平装修豪华的大房子、上无牵下无挂却满脸憔悴的“不幸女人”,一位朋友私下里无奈地说:“这个女人福太薄,承受不了这么大的福报啊!”的确,一个刻薄得处处求全责备的女人,再好的鸡蛋在她眼里也能挑出骨头来的;再优秀的男人也会被她变成坏男人的。一个女人,决定一个男人的命运走向。好女人,能让平凡的男人变得伟大起来,而一个刻薄女人,则会让一个本来很有抱负的男人堕落成一个废物。天下的女人没有不梦想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的,但许多女人却不明白,幸福不是靠你征服男人得来的,而是靠似水柔情的爱筑起来的,是靠女人应有的德行经营来的。女人的德行是什么?我们经常说女人如水,水非常地柔顺,随方就圆永远往低处流,水遇到阻碍永远是绕着走。水合五味、调五色,放点糖它就是甜的,放点盐它就是咸味的,没有自己的味道,完全随顺别人。这就是女子的谦卑之德。那些极力主张“男女平等”的女人们,一直以来却误解“男尊女卑”这个词,认为这是歧视妇女。其实。在古人眼里,男尊女卑是指男人和女人各自不同的性德,而不是地位。男人的性德是阳刚,阳在外;女人的性德是阴柔,阴在内。这就是男女之别,是客观存在,是自然规律。拿水果来比喻,柠檬是酸味的,如果把它变成苦味的,就不是柠檬了。葡萄是甜的,如果变成辣味,就不是葡萄了。人也一样,如果违背性德,那么男人就不是男人,女人也不是女人了。男尊是顶天立地有尊严;女卑是甘心把自己放在谦卑的低位,这是无私奉献。因此,女子的天职就是守于内,拥有在家中相夫教子的责任,辅助男人在外面为社会服务。这种阴阳互补才为一体,既然是一体,丈夫的志向就是妻子的志向。太极拳分阴拳和阳拳,出拳的这个是阳拳,是在外面的,收回的这个是阴拳。但是真正发力的是阴拳,没有这个阴拳来配合,阳拳打不出力量。同理,如果没有好女子料理家中事务,男子也不能安心在外面干事业。没有妻子在家中默默地修福,丈夫在外面做事也不会有好的运气。所以做妻子的不能太强悍,悍妇就是争强好胜,一定克夫,更伤自己的身体。女人这么重要,我们身为女子,真的应该时刻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我们的祖先明白这个道理,早在周朝的《周礼》中就认定,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然后是相貌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轻浮随便;会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更要懂得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汉朝的《女诫》一书,更是详细地为女人列出了行为准则,明确指出,女人只有具备了“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四种德行,才能获得幸福人生。“妇德”即指品德,也叫贞德。女人贵在贞洁,不但身体洁净,而且内心更要清静无邪念。守住了贞洁才能守住幸福。“妇言”指说话要有分寸,不能什么话都说,更不能说恶毒的话。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妇容”是要求女子仪态要端庄得体。古代的女子在外人前笑不露齿、行不露足,这才是淑女的样子,才会受人尊重。“妇功”也并非单指心灵手巧会干活,它还包括存心好。就像那位日本博士所做的水试验一样,如果我们给家人做饭的时候,内心很欢喜,那么饭菜的味道就非常好吃。过去人们常说,有好姑娘才会有好媳妇,有好媳妇才会有好母亲,有好母亲才会有好后代,有孟母才有圣人孟子。好人是妈生出来的,坏人也是妈生出来的。足见社会安定与女子的关系太大了。一家的命运在我们女人的手上,一国的命运也在我们手上,我们不敢说做功臣,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成为历史的罪人。身为女人我们要做清澈的源头,无论这个世界如何的变化,我们都要守住这个不变的道理。做到四德,方能通往幸福的彼岸。我们都有做孟母的潜质,圣人之母也是女人做的,只要你有这颗心,只要你肯去做,就能成为幸福的好女人。      【作者简介】刘卫(网名法卫,号法卫居士),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抚顺市国学交流协会理事。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多年来从事传统文化事业旳宣传和研究,通过学习践行《弟子规》,先后编写出版了《绿色之旅》、《幸福人生之钥》、忏悔录《我错了》,为抚顺市传统文化学校主编了《太阳升起的地方》一书,特别是近年来对堕胎現象的深入研究与思考,编写出版了一部系统论述堕胎真相的科普书《生命之痛》。志在借文学之笔修正"我见",弘传圣贤教育。 
发布者:南溪
原创
2020年11月27日
  今天,我们都为了拥有票子、房子、车子的“幸福”生活在辛苦的奔波着,这是我们时代的特征。 可是有了票子、房子、车子的人为什么还感觉不到幸福呢?在前不久中国人“幸福指数”的调查中发现,有了票子、房子、车子的人群,并不幸福!为什么呢?  丰子恺说,人类追求幸福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追求物质生活;第二阶段是追求精神生活;第三阶段是追求灵魂生活。第一和第二阶段的生活目的都是自私的,为自己的利益而活的,即使你拥有天下,也没有逃出“有为法”。因为追求物质的、精神的“有为法”是永远没有尽头的!而第三阶段进入“灵魂生活”,就是迈向了“无为法”。它的起点就是:无私、无我!走进“无为法”就走进了永恒的幸福和快乐!因为“无为法”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所以,《金刚经》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由此,我们可以说,已经拥有票子、房子、车子的人,丢了幸福的原因是没有追求“灵魂生活”,没有走进“无为法”。  今天,我们“富”了,但没有“贵”起来!真正的“富贵”是该如何找回我们灵魂的家园,如何用一个美好的、健康的灵魂去指导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为我们后人准备了灵魂的盛宴,那就是孔子、释迦牟尼、老子的许多典籍,简称“儒释道”,被今人称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呼唤寻找灵魂“航标”的人们,走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找回本来就属于你的幸福吧!【作者简介】行者(笔名)从事记者工作30余年。曾经担任过市级佛教协会和省级佛教协会主办的佛教杂志主编。现己退休,告老还乡,深感余生如少水鱼,抓紧闭门改过,不负此生。
发布者:般若行者
原创
2020年11月27日
劫难可渡,心魔难消。世间多的是喜怒哀乐怨,岂有波澜不惊之道?世人与生俱来七情六欲,岂能完全无动于衷?“冲动是魔鬼”人人都会说,但是情绪上脑,往往顾不了太多,容易怒发冲冠,失去理智。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才是本事。心学专家王阳明认为,控制情绪,就是一场修行。控制情绪,是一种能力。王阳明说:“喜怒哀乐,本体自是中和的。才自家著些意思,便过不及,便是私。”法国哲学家萨特也说过:“你生气,是因为你选择了生气。”不错,情绪是可以控制的。王阳明先后共考了三次科举,同期的考生中,有的因金榜高中而得意洋洋,有的因名落孙山而捶足顿胸。唯独王阳明,多次落第,但一脸淡然的样子,令人不得不怀疑他是否伤心过度或者对名次麻木了。他却道:“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兵家胜负,自古无常,考试也一样。但是对于多数读书人来说,考取功名就是头等大事,王阳明看得如此通透,虽然输了考试,但赢了自己。每个人的情绪,就是对当下生活的满意度。这世上八成的烦恼,都是来自于私欲;八成的冲突,都是因为情绪化。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克制情绪,不动于气,自然安定,是为至善。稳定情绪,是一种智慧。《奇葩说》里学到一个新词,叫“情绪自由”: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肆无忌惮地做一个讨厌鬼。但是,当你拥有了高智商,你看破了他人的喜怒,其实与你无关。你自己的世界可以自由运转的时候,即使被讨厌,也不会打击到你的自信。这就是高智商的情绪自由。用王阳明的话来说,就是“此心不动,随机万变。”弟子徐侃在花园中除草,一边拔草一边抱怨:“为什么好东西很难长出来,坏东西却长得到处都是呢?”王阳明回答道:“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身之主宰便是心,心境不同,情绪不同,看到的角度与结果就会不同。“劫难可渡,心魔难消。”情绪不好,是自身涵养不够。学会多方位看待事情,把心放宽,把事看淡,是一种大智慧。控制好情绪,才能控制人生。看过这样一则新闻:在一趟从中国飞往美国洛杉矶的航班上,一个熊孩子不断骚扰邻座的华裔小哥。小哥实在忍不了了,就提醒家长管管孩子。没想到,家长直接出口辱骂小哥,还掐住小哥的脖子,最后扭打在一起。飞机落地后,等待熊孩子一家三口的,是FBI海关执法人员。因为熊孩子的父亲先动手打人,海关以故意伤害罪拒绝他们一家入境,遣返回中国。诚然,人在被指责的时候心态容易崩盘。但是进阶的顺序是,心态影响情绪,情绪操纵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世界级领袖顾问安东尼·罗宾曾分享道:“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无法掌握。”“天下事虽万变,吾所以应之不出乎喜怒哀乐四者。”不同的是,悲观的人虽生如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会赢得人生。作者:一翁来源:南师国学堂
发布者:Blue
2020年11月21日
今年的冬天比往年来的早,刚刚立冬,东北大地已是白茫茫地一片。在通往山里寺庙的山路上,四个男人抬着一副担架,在雪地里艰难地向寺里挪动。山门开了,慈悲的住持将他们带到客房,问询来由。担架上的病人是一位40多岁的男人,20年前在这座寺庙里做过两年义工,一日梦中醒悟,发愿出家。没过几日,他母亲来寺庙要人,无奈还俗回家。后来娶妻生子,在县政府大楼里,边上班边做生意。再后来,生意越做越大,甚至开了矿,没有时间学佛啦,工作也不好好干了。他的同学是肝病医院的医生,总给他开肝病的“假条”,他到单位逢人就说自己得了“肝病”,借此回家做自己的生意。一个月前单位给职工做体检,结果他真的查出来“肝癌”。走遍了大医院,都说是晚期,没有手术价值了。十几天的功夫,200多斤的大汉廋成不到100斤。在走投无路时,想起来20年前,他的皈依师父是个中医,治好了许多病人,其中也有癌症。他真的没有脸来见师父,不是因为还俗,而是因为20年没来看师父。慈悲的住持平静地说:“20年前的事我记得,但今天的你,我已经认不出来了。来,我给你把把脉吧。”师父闭上双目为他把脉,片刻,师父说:“你的病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所谓一切法由心想生,你假装得了肝病,在你的心里就立了这一法,你的心最灵,病就由此而生!”他茫然地看着师父:“还有救吗?”师父果断地说:“有救!但是你要听我的话。”他一下从担架上坐了起来,抓住师父的手说:“师父啊!您大慈大悲,救救我吧!我家有老有小,我的矿山还有几百万的贷款,我听您的,救救我。我好了,我把赚的钱都捐建寺庙,等我的孩子结了婚,我就再跟您出家,把我的生命贡献给佛教!”师父说:“好!你现在马上去外面给我取二两云彩来!”他傻呆呆地望着师父说:“师父啊,我哪有那个本事啊!”师父气愤地站起身训斥道:“你听我地话了吗!你根本不相信我,也没相信你自己。一个要死的人了,还惦记老小、贷款,什么赚钱捐建寺庙,都是妄语,你走吧!我救不了你。”师父破门而去,没再回来。他望着远去的师父,似乎有所悟,于是下山了。一周后,他又被抬到寺庙来见师父:“师父,弟子已经把矿卖了,还了贷款,家里地老小都安顿好了,统统放下了。这次我真的要出家,余生一心向佛,往生极乐,去见阿弥陀佛!”师父没睁眼,先喝了一口茶,缓缓的说:“真的放下了!真的要往生西方吗?那好,阿弥陀佛已经在门外了,你去吧,他来接你了。”他惊恐地看了一下门外,又把目光投向师父:“师父!我......我.......”师父睁开眼睛,放下茶杯说:“怕了吧孩子!放下老小和金钱容易,放下生死难啊!不过看在你一片真心相信我能救你的份上,我就救救你吧!”师父一个人走进禅房,从香炉里取出香灰,包成了七七四十九份,回到他面前说:“这是我珍藏了一辈子奇药,你每天服用一包,保你四十九天见效。”他扑在地上给师父顶礼,泪流满面地吃了这第一包“药”。师傅说:“以我的经验,你现在可以能站起来了!”他没有犹豫,真的站了起来。师父说:“恩!很有效果,你20年前不是在伙房做义工吗,从今天起你还去那做工,四十九天后来找我。”他真的听话,好像忘了自己是病人,和师兄们一起做饭,一起吃饭,一起睡觉。四十九天后,当他来到师父面前,以前那个病人已经不见了。师父说:“你下山,去省城,找家大医院,查查。”三天后他给师父打来电话:“师父啊!我肝癌不见啦!” 【作者简介】 行者(笔名)从事记者工作30余年。曾经担任过市级佛教协会和省级佛教协会主办的佛教杂志主编。现己退休,告老还乡,深感余生如少水鱼,抓紧闭门改过,不负此生。
发布者:般若行者
原创
2020年11月20日
 在长白山余脉的深山里,有一座小庙,叫神树寺。寺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电话线、没有手机信号。 寺里就一个和尚,叫释无痴。他一个人担水、劈柴、烧饭,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十八年。无痴和尚没有上过学。出家前他总在家附近的庙里干零活,赚点生活费。他很少说话,只知道不停地干活,过斋也总是最后一个,所以很少有人认识他。住持见他人憨厚,便度他出家做了和尚。因为不认识字,不会经,上不了早晚课,师父就派他到深山里的神树寺看庙。神树寺虽然小,但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大雄宝殿都有。无痴和尚来到这里,无论春夏秋冬,每天三点起床,摸着黑上大雄宝殿。不击鼓、不撞钟,只是点上一束香,给释迦牟尼佛像前,磕上一千个头,念一万声佛号。然后就去担水,劈柴、烧饭。白天他扫院子,清洁佛堂,伺候放生来的猫、狗、鸡,还有那一小块菜地。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日复一日,一晃就是十八年。这期间也陆陆续续来过一些和尚,没住几天都走了。走的和尚都说:“这哪里是人住的地方,没水不能洗澡、没电不能照明、有手机没信号,几天看不到一个人来,这就是地狱啊!”可是在无痴和尚心里却常生欢喜:蓝天、白云、大山、大雪;泉水丁冬、蝉鸣蛙叫;风声、雨声;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困了睡觉、闲了干活,好一个清凉世界。无痴和尚有三怕:一怕有人来送经书,因为他不认识字;二怕有人找他讨论佛法,因为他说不出来,只会磕头、念佛;三怕有人问他如何修行,要是有人问多了,他就憨憨地一笑,对客人说:“你们都比我强,我不会修行啊!我这一辈子啊,就记住师父教给我这一段印光大师的语录:“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已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叫它消灭。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作者简介】 行者(笔名)从事记者工作30余年。曾经担任过市级佛教协会和省级佛教协会主办的佛教杂志主编。现己退休,告老还乡,深感余生如少水鱼,抓紧闭门改过,不负此生。    
发布者:般若行者
原创
2020年11月19日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曾国藩家族两百年来长盛不衰,代有人才,其240个子孙后代中,无一个败家子,靠的就是其独创的家教理论和自成一派的曾氏家风。而《格言联璧》的五句话,也被曾国藩运用得炉火纯青,从而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罕有的“经八代而不衰”的现象。勤俭,治家之本俗话说:“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曾国藩治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秉持的也不过是“勤俭”二字。他在《曾国藩家书》中曾提到过这样的治家之道:“第一,贵兄弟和睦;第二,贵体孝道;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他还有一个“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将“勤俭”二字,淋漓尽致地运用到了治家的全过程。他要求家人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就连拾柴、收粪、插田莳禾这样的事,也要亲力亲为,至于女儿家的女红、厨艺、纺纱做衣,更是不能假手他人。在饮食上,曾国藩是一个要求不高的人,丝毫不讲究宰相排场,每餐只食蔬菜一品,决不多设,因此得了个“一品宰相”的雅号。穿着方面,他的鞋袜都是由太太和媳妇女儿缝制而成。在居住上,曾国藩也没有一国宰相的派头,其弟曾国荃曾以家中人口增多为由,在已有百年之久的曾家老屋之外另建了一栋新屋,费资三千余串。曾国藩知道了之后,非常不高兴,并发誓此生决不住新屋。曾国藩所持“勤俭”二字,终身不渝,由此,他一生官运亨通,曾氏家族也奇迹般避开了“富不过三代”的宿命。和顺,齐家之本所谓家和万事兴,曾国藩对于“和顺齐家”之道,也有一番独到的认知,他说:“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在给曾国荃的家书中,曾国藩也曾引经据典,强调“家和”的重要性,他说:“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曾国藩全家兄弟姊妹共九人,他是曾家的长房长子又早有所成,对兄弟竭力爱护,但不姑息纵容。在日常生活中他常常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荣辱,而是以家族为重。他常说:“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孟子云:“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作为儒者模范的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挽救大清王朝于风雨飘摇之中,而这一切的基础都在他日常的“齐家”之道中,可谓是“家齐而后国治”的典范。谨慎,保家之本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小心谨慎的人,他认为,谨慎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他做了大官之后,他的家族中有很多人出门都坐“四抬大轿”,于是曾国藩告诫诸人说:“凡事当存谨慎简朴之见。”这不仅是其勤俭惯了,更是行事的一份谨慎和不张扬。在《致澄弟·鼎盛之际宜收敛》中,曾国藩又强调说:“吾意我家方在鼎盛之际,此等处总宜收敛,不宜过于发扬,望弟时时留心。”意思是说,一个人越是鼎盛的时候,越是要收敛谨慎。谨慎,是曾国藩一贯强调的治家思想,而且在他官位越来越高、名声越来越盛的时候,就越是注重谨慎收敛。因为他深知“高处不胜寒”和“功高盖主”的道理,人如果太得意了,祸事很可能马上就来了。正是靠着这份谨慎,这份不居功自傲,曾氏家族才得以长久保存且盛而不衰。诗书,起家之本曾国藩非常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文化教育,他在给弟弟的家书中,曾提到如果一个人能够“发奋自立”,即便不能考取功名,“亦是男的大帮手”。他甚至举例说,老家的那些大贤大儒,并无功名,但是却活得怡然自得,闻名乡里。他还鼓励儿子说:“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在读书上,曾国藩自己也堪为表率,他将读书变成日常的一种习惯,无论这一天有多忙,读三页书是雷打不动的规划,即使在军中也坚持每日读书。在曾国藩的家书中,也有许多内容是教导弟妹子孙要谨守家族的“耕读”传统。他告诫子弟,不仅要读四书五经,甚至要求他们要多读史书,要熟读《了凡四训》,陈弘谋的《五种遗规》等书。在“半耕半读”的家风中,曾国藩自身逐渐成长为一代大家。同时,他也结合自己的治学之道,将新的见解融入其中,进一步发扬了“耕读传家”的传统。正是因为有诗书之教,所以曾氏后代人才辈出。忠孝,传家之本曾国藩有一句名言:“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俗话说,自古忠孝难两全。但是,曾国藩做到了。一方面,他是一个大孝子,十分重视孝道文化,在他看来,孝比读书求取功名更加重要。他曾说:“于孝悌两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同时,他还认为,孝是处理好家庭关系的重要法则,是家庭和睦祥瑞的重要因素,他说:“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对国家来说,他是一个大忠臣。曾国藩对国家可谓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把国家之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对待。他曾说:“凡办大事,须视如己事。将来为国为民,亦宜处处视如一家一身之图,方能亲切。”正是由于曾氏家族恪守忠孝之道,才使得其兄弟子侄在长期的宦海浮沉中相互照应、荣辱与共,并能在家国大义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保证了家族的长远发展。放到今天,虽然社会日新月异,但是人性从来没有变过。有些人得势便猖狂,还有的普通人家却养出了“富二代”。别说“富不过三代”了,“眼见起高楼,眼见楼塌了”,每天都在上演。又怎能如曾氏家族“历八代而不衰,百年无一败家子”?愿我们从古贤家风之中,习得一二,从而家庭幸福和睦,子孙昌盛兴旺。作者:儒风君来源:儒风大家
发布者:Blue
2020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