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传统文化
全部 |传统文化
俭则约,俭生廉,俭为立身之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俭之为德,由来已久。上古尧舜之时,就对节俭的作用给予高度肯定。相传虞舜曾称赞夏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吃粗米饭,喝野菜汤,穿短打布衣,住茅草屋,为后人所称道。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在生活观念上却几乎一致“尚俭”。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他认为,节俭自持,是富裕安康的前提条件之一。孔子讲究礼仪,但是强调以节俭为本,“礼,与其奢也,宁俭。”墨家更进一步地提出为人为政都要节用:“圣人之所俭节也,小人之所淫佚也。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还提出了适度消费的理念,倡导在衣食住行中加以贯彻。优秀的品质总是如影随形。节俭往往会催生廉洁,而廉洁亦会提高威望。为官者把俭朴和廉洁的关系理清楚了,节欲戒奢,戒奢从俭,以俭养廉,也就掌握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宝。因此古时官吏的升迁考核,常将能否“节俭”作为一项基本内容。成由俭,败由奢,俭关乎长治久安在古人看来,节俭不仅是个人生活中的美德,更应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去看待。一个国家和民族若失了勤俭,沉溺于奢靡享受,自然会衰退了务实、开拓、变革的精神。开国之君,创业艰难,懂得勤俭兴邦。后代子孙生长于富贵之时,如何能做到节俭如初?宋朝建立了一套制度来约束宫中花费。有一次,赵匡胤命文思院工匠制造一只蒸笼,却很久没有送来。他责问原因,侍从解释说:按照规定,这事要先经过尚书省,尚书省下达到工部,工部再到文思院,文思院拿出制作预算,再反过来逐级上奏,得到批准,才可以正式制造,所以需要些日子。赵匡胤一听,不悦:“一只蒸笼还不是想买就买,怎么还要这个批、那个审的?”宰相赵普解释:“这个规矩,并非为限制陛下,而是为陛下子孙所设的。假如后代子孙生长于富贵,不知道创业艰辛,很可能今天要这个,明天干那个,铺张浪费。有了制度规矩,他们的欲望就会受到限制。”赵匡胤连声称赞这是好规矩。然而,北宋的第八位皇帝宋徽宗即位后,开始几年还励精图治,可身边总有人天天鼓吹“岁月能几何,岂可徒自劳苦”的腐朽堕落人生观,宋徽宗听了声声入耳深信不疑,生活愈发奢靡起来。他最宠信重用的将相大臣,也几乎个个都是挥金如土的高手。重臣蔡京生性好客贪吃,经常大摆宴席,有一次请僚属吃饭,光蟹黄馒头一项就花掉一千三百余贯钱。他家仅厨师就数十上百人,内部分工极细,有人专做包子,有人专门切葱丝。沉于奢,施暴政,必将百姓置于与自己完全对立的地位,当百姓再也无法忍受之时,就是统治者的覆亡之日。北宋百姓喊出“打破筒(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的呼声,在两浙、黄淮等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起义,严重动摇了统治根基,使北宋政权在金兵来侵时不堪一击,轰然覆亡。历史需要常常回看。包括吃喝浪费在内的奢靡之风给每个时代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有的国破,有的家亡,有的殒身,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不良社会风气,贻害深远。无数事例也证明,反对浪费,推崇节俭,必定会提升人民的精神状态,促进吏治清明、社会向上与国家兴盛。正所谓“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俭与奢的影响,在“百善俱兴”和“百恶俱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勤俭这个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正所谓:人勤,可发家;人奢,富不长。唯有保持勤俭,才能知足常乐,安稳一生。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2023年03月11日
《周易》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其最有名的哲学命题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与人无不包含一阴一阳的矛盾双方,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无论是自然界的四季交替,无论是王朝的盛衰更迭,也无论是人生的浮沉起伏,均逃不出这个规律。《周易》,也被称为《易经》,是群经之首。《周易》中有一句话,叫“一阴一阳之谓道”。大家感觉阴阳很玄虚,但其实可以从自然界的现象中观察到阴和阳。比如,有日就有夜,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涨就有潮落。这些自然界现象,都是一盈一虚,一消一长。我们用这个道理来观察人世间的变化,是不是也是如此呢?比如人心的一忧一喜,人事的一治一乱,也都体现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所以,古人常用太极图来表示阴阳变化的规律。太极图的半边是阴的,半边是阳的,中间还有一个界线,如果过了这个界线,就意味着阴阳失去了平衡。失去平衡就会引起变化,这就叫“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也就是说,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消极必长。中国人经常说的“富不过三代”,其实体现的也是这个道理。“富不过三代”,它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第一代创业的人往往都是白手起家,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打下了基业。到了第二代,条件好了,但是还能够耳闻目睹父辈创业的艰难,还知道克勤克俭,使事业发展壮大。但是到了第三代,他们一出生就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但没有体会到祖辈父辈创业的艰难,不知道克勤克俭,励精图治,还学会了骄奢淫逸,铺张浪费。久而久之,就把祖辈父辈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败坏光了。所以,“富不过三代”是必然的结果。在当代社会,“富不过三代”甚至变成了“富不过两代”“富不过当代”,其原因也在于缺少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古人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但请问,现在还用家规来教导子女的人有多少?所以孩子教育不好,是有原因的。当然也有因重视教育而超过三代的家族。“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规律,曾国藩体会得最深刻。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但是他在官位二十多年,从来没有在省里为自己买过一亩田地、建过一所房屋。他还对军中的僚属宣誓说,不取军中一钱寄回家中。有的人直摇头,说“根本不可能”。最根本的原因,是这类人对自己丧失了信心,没有了自信心。我们自己真的做到不取公家的一文钱挪作私用了吗?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怎么相信曾国藩就能做到?其实我们和曾国藩的区别也不是很大,特别是我们的智商可能还比曾国藩高,有一个例子就足以说明这一点。曾国藩小时候读书特别用功,有一天他在背一段经典,结果翻来覆去就是背不下来。这个时候天色已经有点暗了,家里来了一个小偷,他就趴在房顶上听曾国藩背书。曾国藩不上床睡觉,小偷就没有机会入室行窃。这个小偷等得有点儿不耐烦了,他跳进房里,把曾国藩所背诵的那一段经典,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背了一遍,然后就扬长而去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曾国藩小时候并不是很聪明,记忆力也不是很好。但是为什么后来他有那么大的成就呢?他和我们的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在于他特别诚敬、勤俭,对古圣先贤的教诲深信不疑。他一生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熟读圣贤经典。这也是我们和曾国藩的区别所在。曾国藩在他的家书中这样写道:“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开一个逸字。讨人厌,离不开一个骄字。”一个家庭、家族、企业、政党、乃至一个国家,其破败的原因是什么呢?那是因为生活过分奢侈、浪费,以至于入不敷出。也就是说,家中再有钱,家财万贯,也抵不上一个“败家子儿”的破败,因为他要吃好的、穿名牌,还有很多不良嗜好,如赌博、喝酒、好色等等。人败离不开一个逸字。假如一个人以前都是走上坡路,步步高升、平步青云,突然转折了,开始走下坡路了,请问这个转折点何在呢?什么时候认为自已奋斗得差不多了,该享受一下人生了,这时候人生的转折点就出现了。有的人是上了大学之后,觉得自己奋斗得差不多了,开始吃喝玩乐;有的人是在有一份好的工作后,开始吃喝玩乐;还有的人是在获得了一官半职后,开始享受人生。所以,什么时候过上过分安逸、不思进取的生活,什么时候人生的转折点就出现。而一个人讨人厌、不讨人喜欢,走到哪里都不受欢迎,就是因为一个“骄”字,即自以为是、妄自尊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周易》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六爻,人们就是根据爻辞的吉凶,判断事情的发展前景。在六十四卦之中,只有一卦是六爻皆吉的,这一卦就是谦卦。而谦卦的卦象,是地山谦。什么意思呢?高山都是在平地之上的,但在谦卦之中,高山宁愿居于平地之下。《尚书》中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谦虚使人受益,骄满给自己带来损失,这是自然的规律。这是因为,一旦一个人有了骄满之心,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就很难有好学的品质,他的人生也就很难有进步了,而谦虚使自己受益。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你有一颗恭敬礼让之心、仁爱之心,那么别人也会以恭敬仁爱之心回报你。中国人有句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敌人多一堵墙。那么靠什么去赢得更多的朋友?正如古圣先贤告诉我们的,要靠自己的真诚恭敬之心。古圣先贤让我们去做怎样的事、培养怎样的美德,并不是对人的一种要求、束缚,也不是他们拍脑袋拍出来的,而是在观察天地之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趋吉避凶的规律。所以《易经》中说,古代的圣贤上观天象下察地理,得出了关于世间一切事物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我们把这个自然的规律称为“道”。中国人经常问:“你知道了吗?”实际上就是你知“道”了吗?很多人说“我知道了”,其实并不知“道”。这是因为,如果我们真正知道了“道”,按照自然规律去做,我们的生活一定是幸福美满的,事业一定是成功的,社会一定是和谐的,国家也一定是安定的。所以,孟子也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说文解字》给“德”下了一个定义:“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意思是说,“德”和“获得”的“得”是相通的。我们经常说“得道之人”,儒家所说的圣人,道家所说的真人,都是“得道之人”的代名词。而“得道之人”所表现出的品质,我们就称为“有德”。所以说“德者,得也”。那么怎么知道自己是一个有德的人呢?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即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观察。从外在方面看,得到了众多人的支持与拥护,无论你走到哪里,他人都对你肯定、赞叹、恭敬。从内在方面看,可以获得心灵的安宁。一个有德之人是内外皆有所得的人。所以,做一个有德的人,并不是圣贤要求的,而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如果我们想有幸福、美满、成功的人生,就要按道去做,要做一个有德的人。现在很多人特别喜欢读《周易》,但是他们没有抓住根本。掌握了《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句话,也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前途祸福。第一句话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古人说得非常肯定,不是说可能会有余庆,可能会有余殃,而是说一定会有余庆,或者一定会有余殃。第二句话是: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春秋左氏传》上也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很多人没有按着经典去做,做了很多恶事,最后锒铛入狱。“经者,长也”,经典所描述的都是恒常不变的道理。如果我们经常读诵这些经典,掌握了这些恒常不变的规律,就可以把握自己的未来前程。比如,《尚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内作色荒”,就是对内兴起了迷恋女色之风。“荒”是指荒淫无度,对一切事情过分放纵的意思。“外作禽荒”,喜欢打猎也没有节制,做得很过分。古代的游戏,主要就是狩猎。“甘酒嗜音”,是指喜欢饮酒,沉溺于靡靡之音,喜欢声色犬马。“峻宇雕墙”,是指住的房屋又高又大,墙上雕刻着花纹,可以说是雕梁画栋。下面这句“有一于此,未或弗亡”很重要,也就是说,以上这几件事,只要有一件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就没有不灭亡的。如果我们能够学习这些经典,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不会走到这一步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原创
2023年03月11日
中囯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应很多家庭和父母的需求,为孩子养成好习惯和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提升,提供集中学习与实践的机会,欢迎报名《青少年好习惯养成班》!当今这个社会,茶余饭后,最头疼的也是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传统文化教育的断代和缺失,导致人们不知道是非、善恶的标准,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孩子,面对孩子的不听话、说谎、顶嘴、打架、网瘾甚至离家出走等问题,真的是焦头烂额,手足无措。我小时候就听过这么一句话:“棒下出孝子”。可是现在的孩子别说打了,父母长辈话说的稍微不对心思,就跳楼了,离家出走了......搞得父母在孩子面前像个孙子似的,连说话都得看着孩子的表情,真是伦常颠倒啊!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与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长辈过分的溺爱是分不开的。孩子要星星决不会给月亮,大人做到了“孩子呼,绝不缓”,有求必应,孩子提出来的要求,几乎就没被拒绝过。于是渐渐的给孩子养成了一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毛病,“我是老大,我说的就算,全家人都得听我的”。我带夏令营中班孩子时,看到被溺爱长大的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一点点的风吹雨打,老师稍一严厉些,就受不了了,有的孩子就说:“我在家我妈从来不让我干这些,学习好就行,长大就会了”;有的孩子一到收拾卫生时,要么不知道干什么,要么找理由躲过去,要么会弄脏一地......面对孩子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真的令老师们非常的担忧。如今,看到当年的孩子长大了,做父母的不能完全满足孩子需要了,再一遇到学习上的挫折和不顺自己心的事了,孩子就彻底崩溃了,选择非常极端的方式来对抗,出现了离家出走、跳楼、割腕自杀......还有的像当年的马家爵、药家鑫、林森浩一样,想想令人毛骨悚然。几年前,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说过:“溺爱孩子的父母比杀人的罪都大”。我当时还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含义,现在想想的确如此。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和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学习,感受和体验一下真正爱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成才的锻炼机会。您想让孩子知书达理、勤奋好学吗?您想让孩子自信担当、独立自主吗?您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勤劳勇敢吗?来这里让孩子远离手机电视,远离种种诱惑喧嚣,唤醒爱心、激发梦想,让他们成为自己人生的舵手,在惊涛骇浪中独自扬帆,成为最好的自己!宋老师:15210015229(同微信)特色课程一、培养良好道德品质,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二、树立正确成长观,安身立命要先立志;三、好习惯的养成: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四、经典启智:逐渐形成较高的专注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五、父母课堂:怎样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六、感恩活动:知伦常、明孝悌、知感恩、孝父母;七、户外游学:亲近大自然,感受地方文化;八、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师资团队团队老师具备传承传统文化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具备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育的正知正见。灵活掌握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他们以慈悲、仁爱之心包容接纳每一个孩子,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做中国家长的护航者!康金胜老师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理事长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导师研究员)中国企业网•经济文化主编“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发起人康老师于2003年开始学习传统文化,2009年开始专心从事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2010年,康老师在抚顺开办面向全国招生的公益课堂,迄今在各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功开办了《弟子规》、《了凡四训》、冬夏令营等公益学习班二百余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并带领他们开办了一期期的《幸福家庭》学习班,影响和改变了数以万计的社会大众和家庭。苏艳平老师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研究员)苏老师深入学习并践行《弟子规》、《了凡四训》、《大学》、《养正遗规》、《小学集注》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十余年,引领《弟子规》学习班、《冬夏令营家长课堂》三十余期,曾多次受邀到全国各地进行专题汇报,有着丰富的家庭教育教学经验。‍主办单位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咨询电话:宋老师:15210015229(同微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原创
2023年03月11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这几句话很妙。老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祸与福是互为因果的。一个人正在得意时,就要知道得意正是失意的开始;而失意,却正是得意的起端。对于人生得失的感受,在于各人的观点看法如何。这就是哲学问题。常听人说某人有福,但福为“祸之所伏”,看来有福时。可能祸就快要来了。我们中国有句谚语,“人怕出名猪怕肥”,猪肥了算是有福,可快要被杀了。人发财以后出了名,大家都知道,同时麻烦也就来了。一个人官大、名大、钱大,只要三者有其一,也就麻烦大,痛苦多了。所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思想,就是从道家老子这句话来的。祸害到了极点,福便来了;福到了极点,跟着便是祸了。这两件事是互为因果,循环交替而来的。但是“孰知其极”,谁知道什么是祸的极点,什么又是福的极点?人的一生中,万事都要留一步,不要做到极点,享受也不要到极点,到了极点就完了。例如今天有好的菜肴,因为好吃,便拼命地吃,吃得饱到十分,甚至饱到十二分;吃过了头一定要吃帮助消化的药,否则明天要看医生。这就是口福好了,享受极了,反而害了肠胃。如果省一点口福,少吃一点,或者肠胃受一点饿,受点委屈,可是身体会更健康,反而有福了。知道了这个原理,则“其无正”,不要太正了,正到了极点,岂不就歪了吗?这也就是不要矫枉过正的意思。过正就是过分,就是会歪了。为什么做人不要做得太正呢?“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一个东西偏了,要把它扶正,扶得过分了,又偏向了另一边。就以享受而言,古人的享受就与我们现代不同,如果古人看到我们现在的所谓享受方法与内容,一定要说我们现代的人是一群群的疯子。而现代的年轻人,跳霹雳舞,唱热门歌,看到我们在这里研究两三千年前的老子思想,也会说我们是神经有问题。问题在于各人的观念、看法有所不同,身心的享受不同。至于说哪一种享受、哪一种生活方式是对的,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一切唯心,在于各人自己的看法,矫枉过正了,正也是歪的。一个东西,不能过分的强壮,过分的强壮,不得其好死。水果也好,蔬菜也好,乃至鸡、猪家禽家畜,勉强给它打针,加饲料,希望培养到最好,结果反而招致它快一点死亡。所以中国人过去所讲的养生之道,知道人不能求无病,一点病痛都没有的人,有时候死得很快。因为这种人,自己不晓得病的可怕,死的可怕,平常不晓得保养,所以一下就倒了。我们看神仙的传记,可以研究道家的人;看到那些高僧的传记,可以研究佛家的人,他们十之七八都是年高、体弱、多病。带病可以延年,因为本身体弱,所以时常注意保养。他们胆子也小,也研究医学,后来变成大名医,不但活得长久,还能够医治别人。年轻人身体强壮,希望他研究重视这些养生、医学之类,他绝对不干,结果“强梁者不得其死”。于是,“吾将以为教父”。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就是最好的教育,也就是我们要效法的最高原则。最高的原则就是“损之而益,益之而损”,用之于人生的道理,则是“祸福相依”。觉得很倒霉时,何尝不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倒霉还可以睡大觉呢!不倒霉连睡觉都没时间了。所以一件事是好是不好,全在自己的运用。善于运用与否,仍是在于自己个人,这个就是“冲气以为和”了。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原创
2023年03月11日
“爱”是一个会意字,一个“心”加上一个“受”,才成为一个爱字,表示爱是要用心去感受对方的需要、用心的去付出,这才叫做“爱”。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体会什么是真正的爱。■ 爱的感觉是温暖的当我们懂得去爱护别人,我们的言行举止会让人感觉很欢喜、很温暖。假如你所交往的对象,让你每天的压力很大、很痛苦,这时应该怎么办?要赶快做出抉择,不然越拖会越复杂。此时你就要了解到,对方可能是以爱为借口来威胁你,他说很爱你,所以你应该为他做任何事,你今天只能陪我,不能陪你的爸爸、妈妈。现代的男女在交往上是否很轻松?很多人都很痛苦。因为人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不懂得如何去为别人着想。如果是真正的爱,给我们的感觉是温暖的。决不是像情歌一样,爱得死去活来,那不是爱情,而是“欲”,时时想要控制对方、占有对方。“欲”是穿着漂亮的外衣,乔装打扮成爱的天使,你没有仔细看清楚,就会被它所欺骗。■ 爱的言语是正直的判断双方是不是真正的爱,也要看对方的言语是不是正直的。这个标准绝不仅限于男女之间的关系而已,也包括所有的亲友是不是真心的爱护你,都可以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爱的言语是正直的,是真正为你着想的,而不是花言巧语。我为学生讲爱的时候,就把“相识、相知、相惜、相爱、结婚”这五个爱的阶段分析给学生听。假如有一个男生,第一次见到你,就跟你说“我好爱你”,你要不要相信?他从相识立刻就跳到相爱去了,这不是自然现象,一定是假的,这是错误的。还有的刚刚交往三天就说:“我一定要娶你”,马上从相识变成结婚,这绝对是骗人,都是花言巧语,言语不正直代表他一定是有所目的跟企图,等到他目的达到了,就把你抛弃了。所以要会判断对方的言语,花言巧语不能听。■ 爱的心地是无私的一个人有爱心的时候,他的爱心是否只是对一个人而已?绝对不是,他应该是对所有人都非常关怀和爱护。很多女性都说,我的先生第一是爱父母、第二是爱兄弟、第三是爱孩子,我排最后。其实她讲这些话时,内心还是很安慰的,因为先生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对人的爱心、关怀、情义都是真的。你陪伴了他几十年,他对你的这种情义就会越来越深。爱的心地是无私的,爱的时间一定就是天长地久。■ 爱的行为是成全的随喜别人的爱心、支持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成全了自己的爱心、善行。譬如当你在孝顺父母、对别人很有爱心、落实圣贤教诲的时候,他一定会从内心里赞叹你,甚至于帮助你,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假如有一对年轻人在交往时,男的对女的说:“我难得放假,你今天就陪陪我,别回去陪你爸爸、妈妈了。”这样的男人是否可以交往?很危险,不能轻易交往。假如你要回去孝顺父母,他一听就很欢喜的说:“赶快回去。”甚至于他还会说:“我陪你回去。”这样的男朋友就值得相识、相知、相惜、相爱、结婚。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敢带对象回家,原因在于父母都有人生的阅历,一看到他的言行举止,像照妖镜一照,就会原形毕露。所以,现代年轻人都很怕见长辈,因为内心德行不够。当对方有这些善的想法时,我们要随喜他,这样彼此之间的感情,以及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就会愈来愈和谐。有一位朋友,他的妹妹在夏威夷工作,由于她那段期间身体不舒服,经济滑落下来。哥哥知道了妹妹的情况之后,就立刻要把他两年多来的积蓄全部汇给妹妹。他能这样做,谁最欢喜?他的父母最欢喜。兄弟姐妹友爱,是父母最放心的一件事。他的太太知道了,很欢喜的帮他把这个钱汇过去,成就先生这种友爱妹妹、兄友弟恭的德行,还当面跟先生说:“我很佩服你这么做。”她处处看到先生的优点,所以夫妻相处很和乐。当我们的生活伴侣所做的都是非常好的事,一定要全心全力支援他,因为“爱的行为是成全的”。夫妻相处都遵循道义,家庭一定会后福无穷。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原创
2023年02月17日
我们接着看《增广贤文》下面这一段: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经文如古贤所言:“家有贤妻,男人不做横事”,因为不做横事,祸事自然就少了。真诚的孝心能够感格天地,所以孝子无灾,父母便心宽了。既坠釜甑,反顾无益;翻覆之水,收之实难。句中的“甑”是古代一种瓦制炊器。《后汉书》里记载,东汉儒士孟敏有一次背着瓦甑走路,一不小心瓦甑掉在地上摔破了,孟敏看也不看,继续前行。有人问孟敏为什么头也不回的走了,难道不觉得可惜吗?孟敏回答道:“既然瓦甑已经摔破了,再可惜又有什么益处呢?”同理,想要将泼出去的水再全部收集起来,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古人借用这两个典故说明:人要向前看,对于已经造成的损失,就不要再做无益的惋惜了。人生知足何时足,到老偷闲且是闲。但有绿杨堪系马,处处有路通长安。人们常说“知足常乐”,但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呢?所以末后两句经文就劝勉大家——欲是深渊,没有止境,要学会放下!不妨让自己活得潇洒一些,随遇而安。古往今来,能够成就惊天伟业的人,身后都有一位了不起的女性给予他默默的支持。譬如周武王得天下,除了有十位能臣居功甚伟辅佐之外,还有王后邑姜;太宗皇帝能开创贞观之治的宏大伟业,离不开贤德的长孙皇后;陪伴朱元璋打下天下的马皇后,更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诚如印光法师所言:“治国平天下之大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说到贤妻良母对家国天下的贡献,历史上的记载有很多,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近代的一位优秀女性——“崇德老人”曾纪芬。曾纪芬是曾国藩先生的小女儿,自幼深得父亲宠爱,但父亲对她的教育从未有丝毫的松懈。曾国藩先生极其重视“勤”“俭”二字的修养,他的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即使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钦差大臣之职,也依然为家人制订“功课单”,严格规定家庭成员每天必须要做的工作,并且要亲自监督检查。所以曾纪芬从小就习惯了自理衣食,平时的穿戴也多是姐姐们替下的旧衣服。有一次,曾纪芬穿了一条旧裤子,裤子上绣着青花边,显得有些奢华,曾国藩看到便严肃地教训了她。曾纪芬听完父亲训示,立即回屋换下了这条裤子。就是这样严格的家庭教育,使曾纪芬从小便养成了艰苦朴素的品格。出嫁后的曾纪芬始终奉行家训,连她的嫁妆中都有父亲发给她的“功课单”。在夫家,曾纪芬从未以大家闺秀自居,她侍奉公婆,相夫教子,和睦亲邻,凡事都做得中规中矩,夫家长辈们都很认可这位媳妇。曾纪芬的外孙周麒回忆外祖母时,说:“外婆虽然贵为巡抚夫人,但房间里仍有一台手摇式纺机和一台缝纫机,只要自己能动手做的事情,她绝不假手于人。”曾纪芬的丈夫聂仲方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人,再加上曾国藩的影响,曾追随过曾国荃、左宗棠和李翰章(李鸿章之兄)。他工作总是埋头苦干,勇于任事,后经多方保荐,官至安徽巡抚、浙江巡抚。由于江浙一带比较富裕,便有人在朝中告状,说聂仲方贪污受贿。曾纪芬便用父亲的往事,劝说丈夫辞官回乡。曾纪芬也继承了父亲日日反省的养性之道,每年必恭书父亲的“忮求诗”数遍,从一笔一画中,仔细体会父亲的德行恩泽。曾纪芬的书法得自父亲真传,颇见功底,在当年北京、上海一带,很多人家都挂有她的墨宝。正是因为有这样扎实的德行修养,曾纪芬才能在丈夫去世后,成为整个家族的精神领袖,而子女们在她的言传身教之下,也悉数成才。一九四二年,九十一岁的崇德老人曾纪芬,交代完后事,在子孙的簇拥下含笑辞世。她的葬礼轰动一时,出殡当天,子孙后代、社会名流、平民百姓都来为她送行,用芦席搭建的过道上挂满了花圈。当曾纪芬的棺椁被抬出时,行人纷纷驻足默哀,在即将下葬的墓旁,还有孤儿们组成的乐团……听了崇德老人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家教的重要性,所谓英雄豪杰者,能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崇德老人的一生虽然平凡,但她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里,能得到儿孙满堂、福寿全归,与她铭记奉行父训是分不开的,确实可堪豪杰之名。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原创
2023年02月17日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3年01月24日
商荣问老子:“为何一个人年老时,牙齿掉光了,舌头却还在?”老子回答:“牙齿之所以都掉了,是因为它过于刚强;而舌头知道何时展现柔弱的一面,所以能够存在得更长久。”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示弱。成长教会人们磨炼坚硬的盔甲,掩饰脆弱的内心,却忘了再强大的人,也不可能遇百毒而不侵,也不可能在任何风雨面前都所向披靡。示弱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温柔的能力,是一种张弛的智慧。01过分坚强其实也是一种毛病我有一个女性朋友,人长得漂亮,性格也好,关键是工作能力很强。在工作中,她既是当仁不让的排头兵,也是万事知晓的百事通,似乎没有她完成不了的事情。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她理所当然成了同事心目中的“领袖”。不过,更加理所当然的是,她承担了部门里绝大多数的工作。她几乎从来不喊累,即便实在累到不行,也会咬牙坚持完成任务。时间长了,大家都习以为常,认为让一个劳模多做一点是应该的。于是,她的工作量与日俱增,却没有人知道她的心慌失眠,更没有人体谅她的茫然无措。生活中也是,在她坚强懂事的映衬下,她的男朋友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大到车胎爆胎,小到点餐吃饭,冲在最前面的永远是她。可即便如此,她的男朋友还是离开了她,理由却是,她太强势了,在她面前自己没有存在感。从小到大,我们被灌输了太多自立自强的观念,这让我们遇到任何事情,哪怕是搞不定的,我们都喜欢硬撑。为了看起来更强大,我们更不习惯把自己的胆小、脆弱、恐惧和无助告诉别人。久而久之,长成了大家眼中那个不需要被照顾的强人。没有人会知道你高昂起头,只是怕眼泪掉下来,也没有人知道你的坚强,很多时候只是在硬撑。其实,过分坚强,就好像过分柔弱一样,也是一种毛病。就如梁宏达老师所说:刚不可久,柔不可守。适当地示弱,一点坏处也没有。坚强本身没有错,可坚强过了头,就变成了逞强,这样就得不偿失了。相反,恰到好处地示弱,却能教会我们用柔软的姿态去对抗坚硬的世界。记住,有时候,你有多温柔,就有多强大!02能够示弱是一种温柔的力量《情商是什么》这本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个女孩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在高级珠宝店当销售员的工作。一天,当她像往常一样整理柜台中的戒指时,进来了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男顾客。这时,电话铃响了,女孩着急去接电话,不小心碰翻了盒子,六枚钻石戒指落到地上。她赶紧四处寻找,捡起了其中的五枚,但第六枚戒指却怎么也找不到。这时,她看到刚才那个男人正急匆匆地朝门口走去。顿时,她猜到戒指可能在他身上。就在男人的脚刚要迈出门槛时,女孩温和的叫住他:“对不起,先生!”男子转过身后两人默默对视了很久。“先生,这是我找到的第一份工作,现在找个事做非常难,是不是?”女孩神情忧郁地说道。男人望着她很久,终于,脸上露出了一个相对柔和的笑容:“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道,“但我能肯定,你会在这里干得很好。”男人说着向前走了一步,把手伸向女孩:“我可以为你祝福吗?”女孩也立刻伸出手说:“我同样也祝您好运!”最后,男人转身离开,女孩也把手中的第六枚戒指放过了原处。这原本是一桩盗窃案,女孩却用柔和的态度和恳求感化了一个不算太坏的小偷,成功解决了这场危机。事实上,当我们在面对一件棘手的事情时,不一定非要剑拔弩张,也不一定非要去硬碰硬。懂得适当地示弱,往往能让我们事半功倍,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们不仅要练就风雨无阻地坚强,也要学会春风化雨的温柔。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记住,示弱也是一种温柔的力量。03懂得示弱往往能走得更远历史上惨遭迫害的戚夫人,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年轻时的戚夫人精于围棋,长袖善舞,深得刘邦的宠爱。但也正是刘邦晚年的溺爱,让只有野心没有权谋的戚夫人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她明明已经华服加身,锦衣玉食,却依旧希望能向前再进一步,让自己的儿子赵王如意当上太子。也正因为如此,她与吕后也从原来的感情之争,演变为利益之争,从情敌变为了政敌。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吕后的儿子刘盈即位,身为太后的吕后掌握了巨大的权力。吕后掌权后,直接将戚夫人囚禁在宫中监狱。失去了靠山,从荣冠六宫、皇后之下的高位跌入监牢,戚夫人倘若冷静思考,懂得进退,低调地服个软,或许至少还能保住自己和儿子的命。可是,她却非要再争一争。在狱中,戚夫人经常一边舂米一边悲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隔三千里,当谁使告女?”最后,吕后终于被激怒,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关在猪圈里,而亲生儿子赵王也惨遭毒害。母子皆不得善终。相比于争强好胜、不懂进退的戚夫人,另一位妃子薄姬显然多出了几分聪慧和睿智。吕后逝世后,汉文帝刘恒即位,生母薄姬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后。当汉文帝提出等母亲百年后要将其与刘邦合葬,薄姬却拒绝说:“吕后才是先皇的正妻,我不能和她比。”她请儿子为自己另外修建陵墓,仅此一事,便足以可以看出薄太后的智慧。假如她像戚夫人一样争强好胜,不懂示弱的话,她不会在刘邦驾崩后被吕后放出皇宫,前往儿子刘恒的封地,安居一隅。可以说,正是薄姬得知进退,懂分寸才让她在吕后那里获得了一线生机,才有了后来成为太后、名留青史的机会。有句话说得特别好:成熟的麦穗都懂得弯腰。恰到好处的示弱,不是低头认输,也不是胆小懦弱,而是对自己境遇的清醒认知,是一种睿智的生活态度。▽正如《美女都是狠角色》这本书里写的那样:强大是后天的本领,示弱确是先天的本能,千万不要练就一身本领,却忘记上天赐予的本能。实际上,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示弱,因为他们明白只有明轻重,懂进退,知取舍,才不会因小失大。会示弱的人,不是不够坚强,而是将坚强用在更需要的地方,积蓄力量,走过更坎坷的路途。人的一生,只有学会示弱,才能明白以柔克刚的含义,才能懂得为何温柔也能成为铠甲。愿你往后余生,做一个聪明又坚强的人,让示弱带给你更多的力量。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3年0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