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传统文化
全部 |传统文化
“忠心”二字,什么样的臣子才是忠心的臣子?首先,懂得知恩报恩、饮水思源,不能见利忘义、忘恩负义,所以古人说“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孝子有恩义、道义、情义就会移孝作忠,也会忠于领导。第二,有诚信,不能欺骗,这是臣子最起码的前提。第三,“忠”在《朱子》中解释:“尽己之谓也”,做事要竭忠尽智,尽职尽责,不能敷衍了事,可以与君主同甘共苦、出生入死,看到君主犯过失甚至不惜身命、犯颜直谏。第四,没有嫉妒心。没有嫉妒心说明没有私心,能够荐贤让能,看到贤德的、更有能力的人会推荐给君主,甚至把自己的位置让给更贤德的人。当然,君主也不会使让贤的人吃亏,因为这种人是很难得的没有私心的人。所以,古人有一项制度是“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如果所推荐的人确实是德才兼备的人,为国家建功立业,那么推荐的人会受到国家最高的奖赏。第五,贤明,能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当然,古人所讲的忠,并不是愚忠,而是因为君子有道,才去辅佐君主。君主无道,臣子进谏三次,君主还不听,尽到自己责任之后就可以离开,再选择有道的君主辅佐。但是无论走到哪里,一旦选定君主,做臣子的都要尽到以上的忠心,这是臣子的本分。历史上,唐太宗以善于纳谏而著称,但是在广泛听取意见时,不是所有意见都听,没有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贞观时期,尚书右仆射(尚书右仆射、左仆射相当于宰相)杜如晦上奏说:“监察御史陈师合,上了一篇奏折‘拔士论’(选拔、提拔读书人的论)。奏折里讲道,人的思维有限,一个人不能担任好几个职务,应当多选拔人才来担任这些工作,不能一个人身兼数职。”杜如晦说:“这段话应该是针对我们(指房玄龄、杜如晦)这些兼任好几个国家重要职位的人。”唐太宗听后,对戴胄说:“朕是以至公来治理天下,不是因为这几个臣子跟朕关系不错就委以重任;不是因为他们是跟朕很长时间的旧臣,朕才偏向他们,而是因为他们确实具有真正的才能和德行。所以,陈师合这样讲就是在诽谤这些大臣,刻意地离间我们君臣之间的关系。过去三国时期的蜀后主虽然昏弱,南北朝时期的齐文宣虽然狂悖,但是因为蜀后主信任诸葛亮,齐文宣信任杨尊彦而没有丝毫怀疑,才使其国家得以安定。今天,我也因为有杜如晦、房玄龄等大臣,才使国家得以治理。”于是,唐太宗下令把陈师合流放到岭南。唐太宗虽然引导群臣要直言不讳、敢于劝谏,但是在接受劝谏时,也能够明辨是非邪正。唐太宗一面广开言路,听取谏言,另一方面能够明察、分辨谏言的正邪,从而作出正确的决定,使谋划、策略不至出现大错,特别是要注意不能听信谗言。人为什么会听信谗言?听信谗言,首先一定是内部出现不信任的关系,产生多疑。《听谗诗》中讲到谗言对人际关系的危害:“谗言慎莫听,听之祸殃结。”一定要谨慎,不要听取谗言。一个国家衰败了,都是听信奸臣的话,陷害忠良,听信谗言就结下祸殃。“君听臣当诛”,君主、领导者听信别人的诬词和谗言,可能被诬词蒙蔽,把忠臣杀害了。“父听子当决”,父亲听信谗言,可能把亲生儿子都杀害了。“夫妻听之离”,夫妻之间听信谗言,甚至走上离异的道路。“兄弟听之别”,兄弟之间听信谗言,可能会分家,不能在一起生活。“朋友听之疏”,朋友之间本来很融洽,但是听信别人的谗言,下一次见到朋友时,心里会产生嫌隙,关系也就越来越疏远。“骨肉听之绝”,即使是骨肉至亲之人,听信谗言也会分离。所以,对于言语要有判断的能力,要相当谨慎,所谓“谣言止于智者”。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真正希望自己幸福的人,是不会故意制造矛盾的,也不会希望团队不和谐。作为领导者要明白“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最后,这首诗提醒人们:“堂堂八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身为君子、大丈夫,不能听信谗言。“龙泉”,指宝剑的意思。“杀人不见血”,谗言伤害人都看不到痕迹。无论家庭或团队,之所以会听信谗言,根源就在于家庭、团队的人不团结,不能互相信任,才会被谗言所伤害。《德育故事》中,记载着“文灿拒间”的故事。周文灿的哥哥住在周文灿家中,吃穿用度都依赖周文灿。哥哥嗜酒,经常拿周文灿的钱去喝酒,喝醉酒后耍酒疯,回来还打周文灿,邻居们看到都打抱不平,要来骂哥哥。这时,周文灿挡住邻居,说:“不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可见,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是处处为对方着想的心,没有夹杂丝毫的怨恨。中国人讲“一体”的观念,父母和儿女是一体的,兄弟之间也是一体的,推而广之,夫妻、君臣、朋友之间也是一体的。所以,周文灿的这种情义,也会感动邻居,邻居就会知道应该让人和睦相处,而不是让兄弟失和。很多人好像是为了我们,说亲人、朋友不好,实际上这都是没有从一个家庭、一个团队整体和睦的状况来考虑,而接受建议的人,也是没有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一定是希望家庭成员之间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因为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团队有没有发展,主要看成员之间是互相赞叹还是互相诋毁,这才是成败的关键。有德行的人知道团队气氛的和谐比什么都重要。怎样才能维持团队气氛的和谐?雪庐老人(李炳南老先生)曾经教诲:“见人有善,不嫉妒,要随喜”,看到他人做善事、贤德,甚至受人尊重、肯定,不要心生嫉妒,去障碍、排斥,而是要随喜功德。这就是《弟子规》上所说的“见人善,即思齐”,看到别人有善的、贤德的地方,就要想到向别人学习、看齐,而不是嫉妒、障碍,这种风气特别重要。“见人有恶,不批评,要规劝,或守默”,见到别人有错,先不要批评别人,特别是同辈之间,为什么?因为彼此之间的信任还不够,说多了反而会引起别人的误会。多做利益别人的事,多去帮助、关心别人,时间久了,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别人。“见人错事,不指责,要协助”,见到有人做错了,不是去指责别人,幸灾乐祸,而是应该善巧地劝告,帮助别人改正错误,这都是存一颗厚道的心。假如听到别人谈论自己,或是在背后诽谤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比如,有人告诉自己,某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一般人的第一反应是为自己找借口,或是非常生气,信以为真,进而又去诽谤、反驳别人。中国古人告诉人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面对别人的诽谤、不实的言论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历史上有很多这方面的事例,都值得人们借鉴。所以,一定要多读史书,读史使人明智、增长见识,开阔自己的心胸。北宋时期有一位宰相王旦,所谓“宰相肚子能撑船”,这位宰相的心胸确实非常宽广。王旦作宰相时,寇准经常批评他,结果批评得太多,皇帝都有些看不过去,就对王旦讲:“寇准经常挑你的毛病。”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王旦是怎样的反应?王旦说:“皇上,我当宰相这么久,一定会有很多过失,寇准是爱国,所以才会批评我。”王旦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肯定对方。试想,皇帝听到这句话,会不会对王旦更加信任?如果满朝文武知道这件事,会不会对王旦更加佩服?王旦为全朝的文武百官做出好的榜样。所以,面对别人的诽谤,自己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火冒三丈,甚至生起嗔心,要有度量接纳别人的批评甚至诽谤。当别人做错事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经典中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传统文化在国内已经三、四代人没有讲了,不仅自己不懂、没有学过,自己的父母、祖父母,甚至别人的长辈,都没有接受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怎么可以怪别人做错事?“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不仅不能责怪人,还要提起爱心、同情之心,要把挑剔之心转为同情、慈悲之心。而且,自己要明白一个真相,即自己和他人都是一体的。既然是一体的,自己对他人的宽恕、爱戴就是没有条件的,要帮助、成就他人,而不是和他人对立,互相冲突、互相矛盾。圣人明了真相,所以圣人之所以和凡人不同,就是因为圣人明白“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己与万物、与他人本质上是一体的关系,所以能够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什么是“无缘大慈”?一般人对自己所喜欢、所爱的人,或是父母家人、亲戚朋友有爱心、同情心,而无缘大慈是说自己对任何人、事、物都是平等的慈悲。“同体大悲”是告诉人们,要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去爱护别人。所以,这不是一般人的境界,这是圣人的境界。《了凡四训》上说:“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一个人本来没有什么过失、罪过,但是别人无端地来诽谤、挑剔、指责、抱怨,还给自己加上很多恶名。这时,如果是真正明理的人会很高兴。为什么?因为福都是逆着加的。如果能够平心静气地承受别人的诽谤、误解,自己以前所做的错事、恶事就都报掉了。别人是送福、送慧给自己,因为面对别人的诽谤、侮辱、误解能如如不动,不生气,定力一定会提高。如果能做到半年都不生气,周围的人一定会肃然起敬。问题就在于当自己面对这种事情时,是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处理。古人说:“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际关系,它们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好坏之分在于自己的心,在于自己对待它们的态度。所以,任何一件事到来时,都不要认为是一件绝对的坏事,能够正确地处理,往往就能把一般人看起来的坏事转变成好事,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些境界都说明,修行是修自己的这颗心,让自己的心时时都在道上,时时刻刻不起贪嗔痴慢疑。所以,要感谢一切境缘,因为这都是来帮助自己看到自己的问题的。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2023年04月21日
曾国藩先生终其一生,都在教导家人和后世子孙要铭记改过迁善的重要性。曾国藩在年轻时,“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自己才华横溢,就看不起他人,经常挑剔他人的过失。三十岁时才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曾国藩改正自己过失的方法就是写日记,通过日记记录自己一天的言语行为,到晚上的时候回忆这一天,言语哪一点说得过分,哪一点不符合圣人的要求,然后加以反省、自责,甚至公开自己的日记,让身边的好友监督自己。曾国藩先生在其家书中写道:“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曾国藩提醒晚辈,京城子弟之所以会变坏,就是因为“骄奢”二字,没有其他原因。所以,一定要把这两个字放在心上,作为警诫。“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凡是出生于世家的子弟,吃穿用度、饮食起居都要与贫寒的读书人相同,这样才能成大器。如果沾染上富贵习气,竞奢斗富,这就很难有成就。因为欲是深渊,人的欲望一打开就没有止境,如果把心思用在这些方面,就没有心思求“道”,心被染污了,不可能有成就。“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做到四省总督,权倾一时,但是不希望子孙做大官,而是希望子孙成为读书明理的君子。为什么?如果一个人不读书,做官后贪污受贿,结果锒铛入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奋斗半辈子,最后在监狱里度过,这就是由于不读书所导致的。所以,读书的好处就在于让人明理,理得心安,才不会像一般人一样忙忙碌碌地追求房子、车子,过骄奢淫逸的生活。《周易》中也说:“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领导干部如果学习《周易》这句话并身体力行,很多灾祸都可以避免。所以,一句话能够终身奉行,一生都受益匪浅。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也不贪、不占,不贪财、不好色、不贪名、不贪利、不贪吃、不贪睡,还有什么自由可言?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其实他们所说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被自己的欲望所控制而不能自拔,就像吸毒一样,越吸越上瘾。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中国古人认为,真正的自由是能把持自己的欲望,面对财色名利的诱惑如如不动。比如,在钱面前不动心,面对金钱就自由;面对女色不动心,在色面前就自由;面对名利不动心,在名利面前就自由,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喜好贪财,就会有人用钱来贿赂,自己就被金钱诱惑,跳进深渊;喜欢美色,有人就用美色来诱惑,自己可能因为色的诱饵而身败名裂。所以,古人说“名缰利锁”,名利就像缰绳和锁链一样,把自己捆了一层又一层,有什么自由可言呢?儒家常讲:“人到无求品自高”。如果有求,就会对人低三下四,哪里有什么清高可言?所以,圣贤君子确实都是“无求品自高”。古人说:“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随缘而已,有人用我,我就帮助君主平治天下;没有人用我,就退而谨慎修身。像颜回一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所以,有求就没有放下,会患得患失、有烦恼。把“我”能放下,“我贪、我爱、我痴、我慢、我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还有一个“我”,就会有“我”要控制、“我”要占有、“我”很得意、“我”很受尊重、“我”认为怎么样等。现在的年轻人经常说“我”认为怎么样,经常把“我”挂在嘴边的人,都是我执很重。当真正放下“我”的时候,才能看到对方需要什么、大众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国家需要什么,而不是执著于“我”想做什么。上等人像颜回一样“不二过”,知道事情错了马上改正,保证不犯第二次。自己根性很差,是中等甚至下等人。为什么?古人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现在人一日不读书,就面目可憎,自己的意思、喜好、自私自利、追求安逸享乐、骄奢淫逸的心都生起来,这就体现出“长时熏修”的必要性。所以,不离圣贤书,不离圣贤教诲,对于境界的提升至关重要。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2023年04月21日
一个人不管天赋多高,能力多强,如果人品太差,就算再努力也没有用。1人品,才是最好的通行证清代的金安清很有才,但是心术不正,在军营之中敛财无数,他想在京城谋个一官半职,于是到处打点。很多人收了他的好处,在皇帝面前说好话,咸丰帝听多了好话,想给他安排个重要工作,慎重起见,又问了一下文祥,此人如何?文祥说,心术不正。咸丰一听怒了,心术不正,怎么做官?遣回原籍,交当地官员严加管束。金安清不死心,又筹钱营救被贬官的林则徐,想搭上林则徐,林则徐没有接受他的营救,但是承了他的情。林则徐起复之后,把他招来做幕僚,但是不久就发现,这个人油腔滑调,心术不正,于是把他礼送出境。曾国藩成为湘军主帅之后,金安清又去应聘曾国藩的幕僚,结果吃了曾国藩的闭门羹,据说曾国藩曾连拒他七次。但是后来,曾国藩还是见了他,曾国藩比对自己小的金安清极为尊重。有人觉得奇怪,便问原因,曾说,“此等人如鬼神,敬而远之可也。”人品过硬才是最好的通行证。人品不过关,再努力也没用。人品差的人,别人都躲着你,不敢跟你合作;只有那些人品过硬的人,才能真正让别人放心,才能真正取得别人的信任。一个人的能力有时候是要看天赋的,但人品,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凭自己的努力去修行完善的。《周易·坤卦》中说: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一个人具备天真朴实、正直、大气的格局,不管到哪里,都不会有什么凶险和不利。2人品差,能力再强也没用道光年间曾国藩在写给诸弟的信中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的住。先进德、再修业。但是弟弟曾国荃却不以为然,他的天赋远超曾国藩,能力极强,从军以来一路顺风顺水,军功卓著,逐渐有些飘了。他开始放纵手下劫掠,用获得的财富给自己修建府邸,据说,府邸很多地方都违背礼制。曾国藩劝他,这么狂悖的行径,一定会招来灾祸。但是曾国荃怎么也听不进去,甚至变本加厉。后来曾国荃攻克南京城,平定太平天国,当居头功,这说明他能力确实很强。但是他不知收敛,抢掠南京的财物,甚至连宫殿的木料也不放过,这些木料从水路运回老家,码头上堆的到处都是,随着来往的行人,曾国荃的名声也臭遍天下。平定太平天国,曾国荃本来居功至伟,结果却被朝廷训斥,朝廷厌倦了这样一个贪婪的饕餮,后来更是直接把他一撸到底,让他回家养病去了。人品差,哪怕侥幸取得了成绩,也很快就被自己败光了。古人云:“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当人品和能力相辅相成时,才会让一个人走得更高更远。3好人品,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曾国藩天赋很差,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带兵打仗他实在不在行,出谋划策他也时常没主意。麾下的李鸿章大局观比他好,左宗棠带兵比他强。但是这些能人都在他麾下,听他调遣。这是因为曾国藩厚道宽容,眼里能容人。他曾说:“轻财足以聚人,量宽足以得人”。对待手下的人,只要肯出力,他没有辜负过任何一个人,要钱给钱,要位给位,一点也不小气,到他去世的时候,两京一十三省的督抚大员几乎都受过他的保举。手下人有了过错,他也肯原谅。发生了争执,他也肯拉下脸面,主动求和。很多人觉得和他共事是一种幸运,乃至是一种福气。左宗棠的个人能力比曾国藩强很多,后来领兵浙江,也独当一面,但是左宗棠手下却留不住人,政绩也比曾国藩差很多,归根结底,是人品不行。他脾气暴躁,睚眦必报,手下人动辄得咎,人人自危。不仅如此,他还吝啬小气,见不得别人的功劳,曾国藩保举的人遍布天下,而左宗棠的部下出生入死,左宗棠却几乎没有替他们给朝廷求过官。人心一散,也就没人肯认真做事了。虽然能力很强,但是左宗棠一辈子也没能超过曾国藩,原因就是做人有欠缺。好的人品让你得到周围人善意的对待,让你在做事的时候事半功倍。好的人品还可以聚人,把能人聚集起来,也是本事,大大弥补了本身能力的不足。古人认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人品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能力却永远弥补不了人品上的缺陷。世间技巧无穷,唯有德者可以其力。风云变幻,唯有人品才是屹立一生的招牌。人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做人的成功。人品,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2023年04月15日
作者:我是小妃来源:爱家有道(ID: trgfajyd)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这么一个男人,严谨认真,不苟言笑,可能你与他话不投机,沟通也很少。心上嘴上你时常和他斗,无数次想要脱离他的管教,想要和他抵抗一切。这,就是中国父亲。视频来源:北京卫视 | 我是演说家马丁在视频里对父子关系的描述,代表了很多中国家庭,他们不陪伴、不沟通、不了解,终此一生,最后才发现如此深爱着对方,却空留遗憾。父爱无言,却如山。不要等这座大山轰然倒塌的时候,才突然像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方向。1父亲80岁,得了老年痴呆。有一天,窗外飞来一只麻雀,他问:那是什么。儿子说:麻雀。过了一会又问是什么,儿子不耐烦地说:麻雀啊。没多久,父亲又问:这是什么。儿子恼火了:说了是麻雀,你有完没完?父亲默默的坐在轮椅上,不再吭声。一年后,父亲去世了。儿子在整理遗物时,发现父亲几十年前的一本日记上写着:儿子三岁了,窗外飞来一只麻雀,它指着小手问是什么,我说是麻雀。儿子用稚嫩的声音一直问,我就一直答,儿子问了15次,我回答了15次,儿子真是太可爱了。看到这里,儿子泪流满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多少儿女对家中老人的耐心,能像当年父母对待我们一样?2我一直因为父亲是环卫工人,抬不起头。那年我考上重点高中,父亲激动的对我说,他以后改到我们学校那条路上班了。我一下子就爆发了:你干嘛来这,还嫌不够丢人吗?然后摔门而出,只留下父亲愣在那里。第二天,母亲告诉我,父亲又回到原来那条路了,让我不要生气。那年的冬天真的很冷,我提前到学校门口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也发现了我,迅速的躲了起来。我慢慢地走过去,竟然是我父亲。他涨红了脸,不安地搓着双手,结结巴巴地说:我和你妈骗了你,我每天早早过来打扫,然后躲起来,就是想每天都能看见你,可今天被你发现了。一阵寒风吹过,我猛然发现,自己是多么愚蠢,我有一个这么爱我疼我的父亲,我竟然不知道。平生第一次,像电影里那样,我紧紧抱住了他,留下了悔恨的泪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不要把最好的一面留给外人,却把最差的脾气留给了最亲近的人。3大多数人的父亲都是平凡的,但他们对孩子的爱不分贵贱。生活很苦,无数的父亲在默默地硬扛,因为他肩上是家的责任和对儿女的爱。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你永远不知道,你不在家的时候,他们的餐桌有多么的简单;你也永远不知道,你回家的日子,被他们计算了多少次;你随意的一句来日方长,对他们而言就是人走茶凉;你随口一提哪道菜好吃,他们会一次一次的做,直到你厌烦为止。他们的一生,都在拼命的对儿女好,不要因为习惯了接受,就忘记了感恩。4古代有个孝子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父亲在孩子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待他长大成人犯错时,父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父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父亲很惊讶, 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要哭?他回答说:从小到大,父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能感受到父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但是今天父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父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父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父母为了抚育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华消逝,日渐衰老。为人子者,更当孝养父母。5在亲情的世界里,较之温柔和爱唠叨的母爱,父爱是沉默的寂静的,甚至是责备和对你的不认同,但请不要怀疑这份爱的深沉。2015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上海交通大学罗俊鹏的获奖作品,短短几句话看哭了无数人:三岁时,你说让我等你五分钟;二十三岁时,你却还没回来。爸,我现在不要马路对面的冰糖葫芦了。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期。往后余生,愿你能善待自己的父母,不要让陪伴,成为遗憾。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2023年04月15日
心中有束光,眼中有片海,人世间真正的善良,都不动声色。公交车,一位年轻妈妈背着一个宝宝,车子颠簸,宝宝眼看就要磕上窗边铁栏杆了,这时,后座的小姑娘伸出了手,用手轻轻托住了宝宝的头。直到年轻妈妈下车,她才在下一站下车。这些安安静静的举动,每次都让我很感动。地铁,旁边正在玩手机的小伙子,一把抓住了滑动的车轮,并伸出一只脚卡在轮子下,以此来固定轮椅。默默坚持了20多分钟,直到这位男子下地铁。这种不动声色的善良,才是真正的善举。1988年,BBC的演播厅里,一位79岁的老人受邀参加一档节目。他平静地坐在观众席第一排,突然,他身边的观众全都站起来,一齐望向他。老人整个人一下懵了,他诧异地回过头,还没搞懂现场发生了什么。演播厅里忽然掌声雷动,全场向他致敬,掌声经久不息。原来,老人身上隐藏了一个巨大的秘密。整整50年,除了他自己,没有一个人知道。老人名叫尼古拉斯 · 温顿。1938年,他还只是一个29岁的普通英国青年。在战乱中,他悄悄帮助669个捷克儿童逃出纳粹集中营,安排8趟列车将他们送往英国,拿出全部积蓄,为他们找好新的家庭,让这些孩子活下去。1939年,在伦敦车站,一位记者无意中拍摄到温顿与获救孩子的画面。以一己之力拯救669条生命,最黑暗的时代里,温顿让人性的光辉发亮到极致。但他把却这段故事和全部资料都锁进一个箱子,随手一扔,扔到地下室一个积灰的角落里。整整50年,他没有跟任何人提过这件事,哪怕是最亲密的人也只字不谈。他把自己隐藏在人群中,仿佛这个故事从未在地球上发生过。直到1988年,温顿的妻子在打扫地下室时,不小心踢到了一个旧箱子。当她打开箱子,看到里面一张张孩子的照片、一沓沓获救名单,这扇秘密的门才终于被打开。当年获救儿童的资料秘密揭晓,荣誉瞬间涌来。英国女王亲自封他为勋爵,捷克领导人授予他最高荣誉,伦敦车站为他塑起雕像,甚至太空中的一颗行星都以他的名字命名!温顿却一如往常平静。“做好事,不是为了让人知道。我不是故意保密,我只是没说而已。”BBC得知此事后,邀请温顿来参加一档电视节目。主持人冲着观众席喊:“请问,现场有谁是温顿先生救过的孩子?”哗啦一声,在场的所有观众,全部齐刷刷地站了起来!那一刻,仿佛全世界都记着,他自己却忘了。当年那些一脸迷茫走下火车的孩子们,如今都已年过半百,白发苍苍。这50年来,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人,曾为了让他们活下去,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对抗一整个时代的黑暗。在点亮他们的生命后,又悄悄地藏身暗处。2015年,温顿先生安详离世,享年106岁。在善良的路上,可能孤军奋战,可能越走越孤单。但它永远都值得我们选择。因为,你终究会因为选择善良,得到灵魂的宁静。有人问一个登山者:“你为什么要爬山?”他回答说:“不为什么,因为山在这里。”全世界都在忙着赶路,忙着快速苍老,一不小心就丢失了善良。有位漫画家画过这样一张图:井里的人伸手求助,井外的人出手相救,但相隔太远根本够不到。井旁边,一架梯子正尴尬地躺在地上。有时,向你伸出手的,并不是真正的朋友。摆在眼前的帮助,不一定是真正的善意。吴孟达和周润发是少年好友,出道前两人天天呆一块儿,人生须尽欢,喝酒侃大山。吴孟达后来沉迷酒色和赌博,工作敷衍了事,最终亲手毁掉了刚起步的事业,而且还欠下30万元巨款。周润发平时慷慨仗义,拿出30万对他来说并不难。于是吴孟达立马跑去跟他借钱。没想到周润发一块钱都没给,只甩给他5个字:“ 你自己解决!”吴孟达寒透了心。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却不肯伸手帮他一把,算什么朋友?他恨死了周润发,发誓跟他“老死不相往来”。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一直没有片约的吴孟达突然被导演邀请去拍电影。电影拍完后大获好评,吴孟达不仅还清了债务,还一举拿下当年金像奖最佳男配角。颁奖现场,周润发也在台下。吴孟达瞥了他一眼,没理,只顾着向导演表达感激之情。导演却突然说了一句:你最应该感谢的不是我呀……原来,当年向导演大力举荐吴孟达的,正是周润发。吴孟达的视线模糊了。他曾经以为自己看透了人性,原来只是没读懂朋友的善意。他终于明白,如果当时周润发拿出了那30万给他,他还是会在赌场上输光,还是会在夜店喝到烂醉,还是会在堕落的深渊里,永远都爬不起来。“ 可怜的处境不会带来救助,只有坚韧不屈才能博得尊敬。”善意,是可以劈头盖脸骂你,却默默无闻帮你收拾残局。善良,不是满足自己的心愿,也不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欲望。表达善意最体面的方式,不是居高临下地同情施舍,而是不动声色地,维护他的尊严。谢谢人世间,所有不动声色的善良。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2023年04月15日
- 1 -人有千算,天则一算人算不如天算,天的一算是什么呢?是一个人的德。德,能守护一个人的一生,德,亦能帮天生坎坷的人化险为夷。人的富贵贫贱,穷能寿化,其中以寿元最难算得准,因为它涉及八字以外的多方面因素。例如人们常说:积德可以延寿,损德则减寿。亦有食禄尽则命尽之说。《诗经》上也讲:人应该时常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合不合天道。很多福报,不用求,自然就会有了。因此,求祸求福,全在自己。虽然说是上天注定,但是还是可以改变。你只要将本来就有的道德天性,扩充起来,尽量多做一些善事,多积一些阴德,这是你自己所造的福,别人要抢也抢不去。《易经》上也有为一些宅心仁厚、有道德的人打算,要往吉祥的那一方去,要避开凶险的人,凶险的事,凶险的地方。如果说命运是一定不能改变的,那么吉祥又何处可以得到呢,凶险又那里可以避免呢?《易经》开头第一章就说:经常行善的家庭,必定会有多余的福报,传给子孙。- 2 -顺应天道和规律人做的事情,要是违背天道,都是很危险的。天道的规律,一定高过你的小聪明。这样子人类会更谦卑一下,对天地,对鬼神,对大自然,都有敬畏之心。而不像现在,许多人都是无所畏惧。很可怕。但现在人很少有这种敬畏心。以前讲过唐朝李淳风算唐朝命数的故事:他告诉唐太宗有个姓武的人来夺他天下,而且人已经在宫中。唐太宗说,那我就杀掉宫中所有姓武的,这样就断了祸根。李淳风说,这个是你李家本来的劫数,但还算好,这个人还算仁慈,以后会将天下还给你李家。如果你杀了她,就会感召更坏的人来了这个劫数,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见他这么说,唐太宗就听从了。现在人缺乏的就是李淳风的这种智慧。许多都是靠强硬的手段来,打官司,或者找关系,这些都很损福报的。目前你能赢,是因为你福报大。但只要人的斗争心在,像你去打官司,不管是输了,还是赢了,承负都会跑到你身上来。- 3 -不与天地斗巧有个律师,专做交通赔偿这一块。要是出现问题,他就给人打官司,让人得到赔偿,自己从中获取利益。他的一个报应,就是很爱赌博,不仅不剩下钱,还到处欠债。为什么?好比出现问题,比如车出问题,本来是化解恶因的机会,但现在人很聪明,出了问题,就找赔偿,钱赔偿来了,灾祸也一样来了。可叹,世间少有人能懂这个道理。现在人动不动就想着争取利益,用各种手段,但你争不过天道的规律。你不知道,凡是各种心机手段争取到的,都是带着恶因。所以修道人不要争好处,争利益。你有福报,自然会给你,没有福报,你争到了,都是灾祸。曾国藩说:“士有三不斗: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不与天地斗巧,就是不要违背天道去争,要顺应天道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原创
2023年04月02日
老子曾言,“大道之行,不责于人”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生中最难的就是不责于人,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大学问,也是一种修养。古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活在世上,每个人都有可能会犯错,事事非完美,只有我们学会了反躬自省,懂得了去理解,学会了去宽容体谅,将心比心,才是一个人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人人都是在负重前行,理应多些体谅与尊重,当我们处于优势的时候,不能高高在上,处处咄咄逼人,当我们处于劣势的时候,也不要去随意指责他人,理应学会理解与宽容。01、遇事先反省自己,少指责他人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一个人需要不断地从思想上检讨自己,从行为上纠正自己,才可以在正常轨道上前进。一个人只有懂得了自省,才能在错误中成长,走向成熟。认识自我,就是一个不断反省的过程,遇事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推卸不逃避责任,不一味地指责他人。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反躬自省,发现不足,去改变,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现实中,不难发现,我们很多人总是习惯地掩饰自己的错误,不敢面对,甚至是与别人闹了矛盾,也只是一味地指责别人不对,从不懂得反躬自省。殊不知,一个人唯有懂得自省,才能自醒,清晰地看清自己的错误与不足, 吸取经验教训,才能收获成功。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凡事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的责备别人,才会远离他人的怨恨。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绝不会一味地去责备他人,这才一个人自我修养的正确途径。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反躬自省,才会摈弃愤世嫉俗之心,抚平生命的浮躁,让心胸豁然开朗。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反躬自省,才会拥有宽广恢宏的气度,扬长避短,择善而行。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反躬自省,才会更加明了人与人在交往之时,需要有一颗谦让体谅之心,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活在世上,理应吾日三省吾身,多一些扪心自问,少一些针锋相对,多一些问心自省,少一些挑剔苛责。一个有素养的人,都会先从自身出发去找问题,只有没觉悟的人才会把矛头指向别人,只有没担当的人,才会推卸,逃避责任。反躬自身,常思己过,你才会不断超越自我,收获成功!02、宽容大度是一个人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薛宣曾说:“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做人,宽容大度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胆小怕事,而是海纳百川的大度。宽容大度,即是原谅他人的过错,不耿耿于怀,不锱铢必较,和和气气,做个大方的人。人在遇到矛盾时,宽容体谅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泓清泉,款款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冷静、清醒。宽容体谅,是一个人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诚知,在嘴上吵赢别人,是最无意义的胜利。心理学上说:“与人沟通时,70%是情绪,30%是内容”,当没有正确地表达内容时,误解就会因为情绪的激化而进一步加深。很多时候,矛盾的产生不是两人之间真的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是将小事过于放大,哪怕不了解真相,也一定要争个输赢。再者说:一个人,遇事只会大喊大叫,只会招人烦,处处斤斤计较更显得可笑。一个人动辄发火、与人争吵不休,其实是没有底气的表现。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他的事业发展就有多大。在与人相处中,胸襟博大,你就会左右逢“缘”,如果只注意到别人的缺点,不免一叶障目,使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相反,换个角度,多注意别人的好处,用理解、同情和仁爱去影响别人,使他既能认识自己的缺点,又能心悦诚服地改正,你就会处处得到信赖和受到爱戴,你的人际关系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常言道:予人方便,就是待己仁厚。人心是相互的,你让别人一步,别人才会敬你一尺。人心如路,越计较,越狭窄,越宽容,越宽阔。人与人之间最善良的沟通方式,便是换位思考,宽容大度,不苛责他人,愿我们都能做一位宽容大度的人。03、将心比心是最大的善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纷繁复杂,每个人活的都不轻松,人和人之间更要学会理解和包容,要多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少指责他人,常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将心比心,无愧我心。人,没尽善尽美,事,无一帆风顺。是人都有困难的时候,交往都有误解的时候,懂得换位思考,麻烦就会减少,懂得将心比心,感情就会加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和人因为都是独立的个体,性格脾气秉性,价值观,生活习惯,生活阅历,家庭背景,所处的环境,人际圈子都各不相同。所以不可能事事都统一在一个频道上,也不可能把你的想法和做法复制粘贴,彼此的思想总有相左的时候,所以有磨擦、有矛盾在所难免,不能总站在自己的角度想事情,要懂得换一下位置看问题。心生怒气时,不宜武断,应静心分析,心生怨气时,不宜责怪,应换位思考。怒,缓一缓,不会悔恨,心,容一容无愧己心,凡事别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他人,要多在他人的位置上看自己,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生命,是一种回声,做人,要懂得换位思考,善待别人,能感受别人的难处,是关怀,能体谅别人的不易,是宽厚,能饶恕别人的错误,才是大度。处事,要懂得体谅,你考虑到别人的难处,人也会顾及你的面子。你在他人需要伸出援手,他人也会记得护你周全。站在陌生人的角度,将心比心,懂得别人的不容易,多一份宽宥,少一点指责,这是一个人最大的善良。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缺点,不要将事情都看得那么绝对,要用宽厚仁慈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出了问题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少些指责他人,理应将心比心。如果你能做到像容忍自己一样去容忍别人,设身处地的替对方着想,就很少人会与你计较了,你的人缘将好到出乎你的想象,将心比心便是圣人之心。懂得换位思考,麻烦就会减少,懂得将心比心,感情就会加深,人活于世,相处,最难能可贵的是将心比心,待人以善。能满足他人的意愿,不让他人感到负担,是善良,能体谅他人的难处,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是慈悲,能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感受,不因他人的不足而看低对方,遇事不指责对方,是宽厚。一个人的心胸,一个人的气度,也决定着你所站的高度,决定着你的发展前景。要想有好的作为,必须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以待人,严以待己,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少指责他人,做人做事,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2023年04月02日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很多人说,人不自私自利,天理都不容。拿着这句话,为自己的自私自利找借口。实际上,什么是“人不为己”?“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说:古代的学者求学,目的是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提升自己的境界,称为“为己之学”。现在的人求学是为了给别人看,让别人称赞自己有道德、有学问,是讲给别人炫耀的,是“为人之学。”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意思是:一个人不着重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提升自己的修养境界,会天诛地灭。因为会堕落,堕落之后,人都不配是人。“明哲保身”,这句话很多人误解:一个人不爱管闲事,该出口时不出口,犯颜直谏的时候不敢犯颜直谏,为了保自己的官位。实际上“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是一个人在明白天道自然的基础上,谦虚守下,能够保全自身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叫“明哲保身”。“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被很多人有种种的误解。实际上“七不出门”,是讲丈夫主外,要去赚钱养家糊口,创造经济收入,在出门之前,要准备好柴米油盐酱醋茶七种东西。“八不归家”,是出门在外犯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种德行,做了违背这八德之事,不好意思回来。是约束自己,不要犯不符合道德礼义的事。最明显的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很多人说,女子,干嘛要那么高的学历?女子没有“才”是德。实际上观察历史,有很多才女是非常有才的,“才”是德。怎么理解这句话?易经谦卦六爻皆吉,谦卦的卦象是“地山谦”,本来高山是在平地之上,但在谦卦中,高山居于平地之下。寓意是虽然一个人有才有势,但是不居功自傲,宁愿在平地之下。要效法这种德行,谦虚守下。虽然很有才,才华横溢,甚至有权有势,但是不居功自傲,谦卑低调。像曾国藩一生“推功于上,让利于下”,把事情做好,功劳推给皇帝、领导;有利益,不能自己独贪、独占,要分给属下,这样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都会拥护。所以 “女子无才便是德” 里的“无”是动词。女子很有才,但是不自以为自己有才,仍然谦虚低下,这是真正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意思。“人定胜天”,现代很多人理解为:人一定能够战胜自然战胜天。实际上地震一来,人怎么战胜自然?稍微动一下,就受不了。“定”是什么意思?《大学》上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定”是心定下来的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人定下来,才能超越天命。中国人即使骂人也骂得很文雅。像现在俗话说“王八蛋”,中国古人不会这么骂人,这句话是“忘八端”。古人讲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称为八端。把这八个字“八德”给忘了,叫“忘八端”。现在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是出于这样的原因。首先对传统文化的经文没有深入,戴着有色眼镜、先入为主的观念,去看待经文,把传统文化圣人的意思误解了,然后在误解的基础上批判传统文化,并不知道传统文化是什么。所以要批判圣贤的时候,要非常地小心谨慎,问问自己:真正理解圣贤人所说的话吗?圣人站在二十层,我们只是站在二层。不能理解圣人的意思,还要把圣人拉到二层,说圣人所认识的就是我认识的境界,是诬枉圣人。所以,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要生起信心,生起信心的前提要深入经典,把传统文化回归它的本来面目,正确地解读。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2023年0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