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欲不可纵

2022年12月06日
机灵小不懂
关注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五色令人目盲”,“五色”指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在这里也泛指各种颜色,以及五彩缤纷的色相。意思是说,过分地贪恋五花八门的色彩,追求五彩缤纷的色相,注重视觉的享乐,会使人精气神外散,让眼睛受伤,视觉迟钝。在现代社会,特别是电视、计算机、网络普及以后,患有近视的人越来越多。这句话给人们的启示,就是沉溺于声光刺激之中,对眼睛的伤害很大。


《群书治要》中对“五色令人目盲”的批注,采用的是《老子河上公注》。批注中说:“贪淫好色,则伤精失明。”批注中的“色”不是解释为色相、色彩,而是解释为女色。


从这里可以知道,经典中的句子不是只有一种意思,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同一个经句的理解和体悟也都有所不同。经典里面的句子都是和性德相应的,每一句都有无量义,读一遍又一遍,每一遍的义趣都不同。


古人小时候读《论语》,到七八十岁的时候还在读《论语》,但是不觉得厌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乐在其中。因为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对一句经句的体悟会有所不同,有所提升,这就是“温故而知新”。


“贪淫好色,则伤精失明”,指的是假如贪好女色,就会伤害眼睛。这句话提醒人们不要过分地迷恋女色,要节制欲望,不可以放纵。孔子也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人在青少年的时候血气未定,身体的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对于色要特别谨慎,要戒禁。否则会纵欲伤肾,最后连眼睛都会受影响。在中国古人看来,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一旦放纵欲望,整个身体就会失衡。


常言说“万恶淫为首”,一个人要想修身立德,戒色、戒淫是首要的。古人说:“克己须从难克处克将去。”一个人要克除自己的私欲,要从最难克除的习气下手。人如果能够戒除贪淫、贪色,不仅可以战胜自己的欲望而成圣成贤,还可以强身健体,使精气神充足。反之,不但容易衰老,而且在不能自抑的时候,还容易做出败德乱行的种种恶事。


所以,古人对于“色”字看得十分严重,很多圣贤书都告诉人要戒除女色。贪淫好色不仅伤身,而且有损道德。古代很多读书人,特别是做官的人,对于“色”更是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半步。


要避免受到色欲的诱惑:第一,必须戒慎视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远离污染源,保持自己的清净心。


第二,要明白贪淫好色得不偿失,特别是邪淫,危害很大。本来有功名,结果没有功名了;本来可以赚很多钱,也赚不到了;还使自己身心不安,家人蒙羞,一旦东窗事发,自己的名声受损,家人也跟着蒙羞;此外还会招致事业不顺利,身体得各种各样的疾病。不仅如此,邪淫还会触犯妄语、绮语等戒律。因为要邪淫,为了蒙蔽家人、亲属,就会说谎话、诱惑别人的话,也导致触犯其他的戒律。


古人有很多方法来克除邪淫的欲望。比如说,“不净观”。古人把人体比作一个臭皮囊,外边装饰得很好,穿着绫罗绸缎,雕着花、绣着朵,还喷着香水,但实际上里边装着血、肉、屎、尿等。明白了这一点,对于事实真相就看得清楚,不容易被表象所迷惑。


“五音令人耳聋”,“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群书治要》中的注释说:“好听五音,则和气去心也。”不良的声乐刺激,不仅会伤害人的身体,也会伤害人的心灵,让人的心很难定下来。《礼记》中说:“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先王制礼作乐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们耳目口腹的欲望,像现在的一些电视节目,娱乐至上,而是教导人们培养出正确的好恶观念而返回到做人的正路上来。


所以,“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夫子到一个地方,还没有问这个地方的政事办得如何,首先听它流行什么音乐,他就知道这个地方的民风如何。音乐确实可以陶冶性情,但那是德音雅乐;不好的音乐,例如靡靡之音,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还会令人放纵欲望、心灵空虚,甚至对于情感不知节制。所以古人认为,音乐要承担起教化人心的重要作用。


在《群书治要·吕氏春秋》中有一段话,描述了乱世之乐的特点。乱世的音乐,如果演奏木制、革制的乐器,声音就像打雷;演奏铜制、石制的乐器,声音就像霹雳;演奏丝竹歌舞音乐,就像大嚷大叫。用这样的声音来扰人精神,震动耳目,放荡性情,倒是可以办到的,但是作为音乐来演奏,绝对不可能给人带来快乐。所以,音乐越是奢华放纵,人民越是抑郁,国家就越是混乱,君主的地位就越卑微,这也就失去了音乐本来的意义。所以“五音令人耳聋”,提醒人不要过分重视听觉的享乐。


现在很多人喜欢摇滚乐,像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没有接受圣贤教诲,很多学生喜欢蹦迪,自己也觉得很发泄,跟着去蹦迪,结果回来之后感觉身心疲惫,实际上对人的听觉伤害、身心伤害都很大。


“五音令人耳聋”,也是提醒人,如果过分地放纵于听觉的享受,就听不到自己和他人的心声,古人把这种声称为“无声之声”。如果外界很嘈杂,心声就难以听到。比如白天噪音很大的时候,屋里放着音乐就觉得声音很小;但是到半夜,非常安静的时候,同样的声音就显得很大。这说明“五音令人耳聋”,外面的声音越嘈杂,耳朵听声音也就听不清楚了。


“五味令人口爽”,“五味”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在这里也泛指各种味道或者调和众味而成的美味食品。“口爽”的“爽”有丧败的意思。过度重视这些美味,就会伤害到自己的味觉。比如人特别喜欢辛辣等味道重的食物,吃到最后,舌头都麻木了,味觉就不灵敏了。而一些食物的原味,比如青菜本来的清香就尝不出来了。


所以人对食物的欲望越淡、口味越轻,他的味觉就越灵敏,越能吃出食物的原味。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寡”是减少的意思,减少欲望,也包括食欲。


《群书治要》中批注说:“爽,妄也。人嗜于五味,则口妄,言失于道。” “嗜”就是嗜好。人如果很重视、很喜欢美味的时候,贪欲会越来越重。而贪欲一增加,可能会影响人言语的态度,变得好说。留心观察会发现,往往特别喜欢吃的人,在餐桌上也特别好说,然后言多必失。


总之,心动言出,贪心、欲望扰乱了清净心,心一妄动,不合礼的话,如绮语、恶口等,就都说出来了。言出心随,不合礼的话一说出口,比如你骂人,越骂越生气,心也就越妄动,使心更加起伏不定。


古人说:“口为祸福之门”,与祸福荣辱事关重大。所以,务必要涵养口德,做到“非法不道,非法不言”,才能保守本心的清净。《易经》中告诉人们,观察人,可以从人的言语上来观察:“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讲话很少,时时养精蓄锐、谨言慎行的人,他的欲望少,消耗能量也比较少,所以不需要吃太多。相反,一个人心里很浮躁,表现在外面就是特别爱讲话,所以他消耗得多、吃得也就很多。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